第十六章——拜見張之洞(二)

姚興華剛纔那一大篇論述,着實是讓張之洞刮目相看。

“哎呀,賢弟實是當時大才,聽聞賢弟剛纔一番話,真是勝讀十年書啊,愚兄剛纔多有失敬之處,還望賢弟多多海涵。”這一番話,張之洞說得是真真切切,不參半點虛情假意。畢竟這一番話語,是他香菸公嘔心瀝血,苦思良久方得的致病救國的良策。姚興華此番把它說出來,怎能不令眼前這位老人所震驚。

“賢弟剛纔那一番話,令愚兄深有豁然開朗之感,愚兄自當早日將賢弟這救國救民之言奏報朝廷知曉,併力薦賢弟出士開缺,以賢弟之大才,如不能爲國所用,反而埋沒民間,豈是國家社稷之幸。”言及至此,張之洞竟真的起身來到書桌之前,研墨展卷,寫起奏摺來。

此情此景,令姚興華確信史書所載,張之洞一生舉賢用能之說,果然不假,看來自己對當初決定投靠張之洞以謀求發展的這步棋,算是走對了。不過看樣子,似乎張之洞是想要把自己推薦給朝廷所用,而不是把自己留在兩廣,雖說在朝堂上當差,官升的應該更快一些,可是這會那個清末權臣李鴻章,正在直隸作總督,統籌洋務,署理北洋大臣銜呢,而且李鴻章要在北京一致待到1890年纔會出任兩廣,自己可沒那功夫陪着他慢慢的耗。而且想要在李鴻章的手底下出頭,比其張之洞,恐怕要難於上青天。

想及此處,姚興華連忙攔住正欲下筆成書張之洞,並說道:“卑職承蒙大人另眼相加,高看一眼,已是倍感榮耀,又豈敢再讓大人爲卑職前程勞心勞神。卑職只願投在大人麾下,以供驅策,以盡綿力矣。”

姚興華想要留下不想走,殊不知張之洞心理也是捨不得把姚興華舉薦給朝廷的。只不過張之洞以爲像姚興華這樣身負其才之人,必有凌雲鴻鵠之志,自是不敢妄留。可如今姚興華居然主動提出來願意留在兩廣,自然是喜出望外。連忙緊緊地拉着姚興華的手,高興地說道:“愚兄承蒙賢弟不棄,願意屈尊於此,愚兄自是感激萬分,只恐耽誤了賢弟的前程阿。”

“能在大人麾下效力,以是成全興華的前程,興華不敢好高騖遠,只求腳踏實地。”

“好一句不敢好高騖遠,只求腳踏實地。就衝這一句,即可知賢弟之爲人,來你我二人裡間敘話。”說罷,張之洞便高興地拉起姚興華,向着裡間走去,邊走邊對一旁的下人說道:“傳話下去,今晚誰都不見,也不要來打攪我們。”

“賢弟實不相瞞,自鴉片戰爭以來,愚兄眼看着這些年我大清國力日衰,外夷屢屢來犯而不能自保,我深感痛心疾首,雖常常苦思救國之策卻不得。今日聆聽賢弟之聖言,令愚兄茅塞頓開,我早就有意全力開辦洋務,卻老不得法,不知賢弟胸中可由定策?”來到內堂,兩人剛剛分賓主坐定,張之洞便迫不及待的開口向姚興華問道。

“大人,興辦洋務,確不失爲一救國捷徑,可這洋務也不是大家都來辦就行中興我大清了的。所謂事有輕重緩急,凡事總要有個先後順序的。”說到這裡,姚興華在腦海裡又重新整理了一遍思路後,接着說道:“誠如卑職剛纔說言,凡我大清臣民所需的洋貨,我大清都應自行仿造,如此日積月累,必將使大量銀錢留於國內,留於民間,這便是藏銀於民,聖人曾有云,國富則民富,民富則國強。”

“這些個聖人道理,愚兄自然是知道的,可是具體該怎麼做呢?”顯然,張之洞對姚興華這等含含糊糊,空喊口號的說法不是很滿意。

“敢問大人,現如今我大清每年進口之物,以何爲多?”

“自然是洋布、洋米、洋鐵三樣最爲大宗”

“不錯,這洋布、洋米咱們先暫且不提,單說這個洋鐵,臣查光緒十二年貿易總冊所載,各省進口鐵條、鐵板、鐵片、鐵絲、生鐵、熟鐵、鋼料等類共一百一十餘萬擔,鐵針一百八十餘萬密力,每一密力爲一千針,合共鐵價針價約值銀二百四十餘萬兩;至十三年貿易總冊,洋鐵、洋針進口值銀二百一十三萬餘兩。大人,舉凡武備所資槍炮、軍械、輪船、炮臺、火車、電線等項,以及民間日用、農家工作之所需,無一不取資於鐵。而廣東地方產鐵素多,尤以瓊州鐵質尤良。卑職懇請大人奏請朝廷開除鐵禁,暫免稅釐,爐餉,復奏朝廷,下撥經費若干,以此資興建鍊鐵、鍊鋼及後加工若干廠,再由總督衙門出面,向本地鄉紳富賈借款若干,以此資興建機器廠,如此妥善經營數年,則廣東洋務可成,如若此法能推行全國,則我大清中興有望。”

“鍊鐵、鍊鋼確實不錯,只是不知道賢弟說的這機器廠指的是什麼?”

“大人,西夷諸國之所以能如此強盛,全賴率先發明瞭蒸汽機,以此爲基礎,再加上科技進步,工藝精良,產品遠銷全球,獲銀無數,以至強盛如斯,全賴機器之先進。現雖我大清很難再發明一項趕超西夷諸國,但在機器生產,加工諸項上,還是有趕超的希望的。據卑職瞭解,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安慶內軍械所就已造出蒸汽機,這些許年來,工藝卻未見有大的進步,突奈白白荒廢了這許多年時間。卑職以爲,若我廣東真能建成鍊鐵廠,便亦應當全力發展機器製造工業,研製和生產世界先進水平蒸汽機、各種車牀機器以及槍炮、軍械、輪船、炮臺、火車、電線等亦應發展生產。”

第六十一章——經濟危機(下)第九十三章——南中國互惠條約(上)第十四章——興業辦廠(三)第七十四章——硫球爭端(五)第四十五章——北洋李鴻章(下)第四十四章——北洋李鴻章(上)第九十二章——內憂第六十五章——兩江新軍(下)檢討書第三十七章——工業化進程第十九章——洋務新學(二)第九十四章——金本位難題第九十章——新政(下)第五十五章——上海同濟大學(下)第九十二章——國外訂單(下)第三十一章——兩江銀錢製造局第七十二章——硫球爭端(三)《回到清末》角色圖片第一百一十一章——濟南會戰(七)第一百零九章——濟南會戰(五)第八十七章——朝鮮參將劉啓山第九十五章——行長盛宣懷第十八章——洋務新學(一)第八十六章——重設內閣第九十四章——金本位難題第九十七章——兩江危機(上)第五十四章——上海同濟大學(上)《回到清末》角色圖片第九十五章——行長盛宣懷第一百一十一章——監察部第七十一章——硫球爭端(二)第三十二章——湖商同鄉會第一百零七章——濟南會戰(三)第九十章——新政(下)第五十三章——陸軍?海軍?第八章——落戶安家第二十章——兩廣總督紛爭案(一)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軍(上)第十三章——興業辦廠(二)檢討書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第五章——初來乍到第九十二章——國外訂單(下)第五十六章——騰飛的兩江第一百零五章——林永強新政第五十八章——科技的兩江第九十一章——同盟第十一章——花錢買官第十六章——拜見張之洞(二)第八十二章——後續效應第九十五章——行長盛宣懷第九十章——上海博覽會第九十七章——後宮家事第八十九章——大日本野望第三十七章——工業化進程第九十五章——南中國互惠條約(下)第三十六章——兩江上海科技園區第一百一十章——濟南會戰(六)第二十二章——兩江總督(一)第二十二章——兩江總督(一)第一百零四章——北伐開始第七十章——硫球爭端(一)銀子第六十二章——重回軌道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漢第四十二章——狄塞爾來華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銀子《回到清末》角色圖片第四十六章——再到北京第九十一章——同盟檢討書第八十五章——進兵朝鮮(下)第一百零四章——大躍進第六章——落戶廣州第八十一章——遷都奉天尾章第一百零三章——天時、地利、人和第三十章——初到上海第八十八章——相濡以沫第八十九章——大日本野望第一百零七章——濟南會戰(三)第四十章——工業化的石碌(上)第一百零二章——貨幣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第六十八章——英國的抉擇(上)第一百零六章——濟南會戰(二)第七十三章——硫球爭端(四)第一百零九章——濟南會戰(五)第五十章——新婚婦人第十九章——洋務新學(二)第二十九章——技工學校第三十五章——鋼甲巡洋艦第八章——落戶安家第九十章——新政(下)第六十九章——英國的抉擇(下)第九十八章——兩江危機(中)第二十二章——兩江總督(一)第八十七章——新皇登基第三十三章——兩江民興銀行
第六十一章——經濟危機(下)第九十三章——南中國互惠條約(上)第十四章——興業辦廠(三)第七十四章——硫球爭端(五)第四十五章——北洋李鴻章(下)第四十四章——北洋李鴻章(上)第九十二章——內憂第六十五章——兩江新軍(下)檢討書第三十七章——工業化進程第十九章——洋務新學(二)第九十四章——金本位難題第九十章——新政(下)第五十五章——上海同濟大學(下)第九十二章——國外訂單(下)第三十一章——兩江銀錢製造局第七十二章——硫球爭端(三)《回到清末》角色圖片第一百一十一章——濟南會戰(七)第一百零九章——濟南會戰(五)第八十七章——朝鮮參將劉啓山第九十五章——行長盛宣懷第十八章——洋務新學(一)第八十六章——重設內閣第九十四章——金本位難題第九十七章——兩江危機(上)第五十四章——上海同濟大學(上)《回到清末》角色圖片第九十五章——行長盛宣懷第一百一十一章——監察部第七十一章——硫球爭端(二)第三十二章——湖商同鄉會第一百零七章——濟南會戰(三)第九十章——新政(下)第五十三章——陸軍?海軍?第八章——落戶安家第二十章——兩廣總督紛爭案(一)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軍(上)第十三章——興業辦廠(二)檢討書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第五章——初來乍到第九十二章——國外訂單(下)第五十六章——騰飛的兩江第一百零五章——林永強新政第五十八章——科技的兩江第九十一章——同盟第十一章——花錢買官第十六章——拜見張之洞(二)第八十二章——後續效應第九十五章——行長盛宣懷第九十章——上海博覽會第九十七章——後宮家事第八十九章——大日本野望第三十七章——工業化進程第九十五章——南中國互惠條約(下)第三十六章——兩江上海科技園區第一百一十章——濟南會戰(六)第二十二章——兩江總督(一)第二十二章——兩江總督(一)第一百零四章——北伐開始第七十章——硫球爭端(一)銀子第六十二章——重回軌道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漢第四十二章——狄塞爾來華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銀子《回到清末》角色圖片第四十六章——再到北京第九十一章——同盟檢討書第八十五章——進兵朝鮮(下)第一百零四章——大躍進第六章——落戶廣州第八十一章——遷都奉天尾章第一百零三章——天時、地利、人和第三十章——初到上海第八十八章——相濡以沫第八十九章——大日本野望第一百零七章——濟南會戰(三)第四十章——工業化的石碌(上)第一百零二章——貨幣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第六十八章——英國的抉擇(上)第一百零六章——濟南會戰(二)第七十三章——硫球爭端(四)第一百零九章——濟南會戰(五)第五十章——新婚婦人第十九章——洋務新學(二)第二十九章——技工學校第三十五章——鋼甲巡洋艦第八章——落戶安家第九十章——新政(下)第六十九章——英國的抉擇(下)第九十八章——兩江危機(中)第二十二章——兩江總督(一)第八十七章——新皇登基第三十三章——兩江民興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