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559章水軍南下(一)

二是卑彌呼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一旦聯軍獲勝,她便可以在其他兩國的軍隊返回自己的國內,途徑宇都宮的時候,用自己的大軍將他們一舉殲滅。如此一來,倭島上除了自己還有大量的軍隊之外,其他幾國都已經成了空城,到時候只能任自己宰割。如此一來,她便可以輕鬆的完成自己父輩一直未能完成的夙願,實現統一倭島的目的。

觀察了半天之後,陳宮纔對周泰蔣欽二人道:“二位將軍,看來我們想攻打宇都宮的目的是無法實現了。”

“爲什麼陳大人,難道這座小小的城池就可以擋住我們嗎?請陳大人放心,雖然我們水軍沒有進行過專門的攻城訓練,但是這些士兵加入水軍前也都是幽州的精銳士兵,攻城掠寨對於他們來說都很熟悉。這城外有的是高大的樹木,我們可以就地取材,製造一些雲梯和撞木,只要我們全力猛攻,不出一天,宇都宮城必會落入我們手中。還請陳大人三思。”周泰聽陳宮的意思是要放棄攻城,還以爲是他不相信水軍士兵的戰鬥力,因此便急忙對陳宮表白道。

“幼平你誤會我的意思了,這座城池的城牆你們已經看到了,絕對是易守難攻。另外你們認爲城內會有多少倭兵呢?”陳宮看到周泰誤會自己的意思,急忙向他們解釋道。

“我們現在看到的,不過是守衛城門和城牆的幾千倭兵。即便軍營中還有一些,撐死了也就一兩萬人,咱們手中有可以遠距離攻擊倭人的連弩,因此我有信心在一天之內攻下此城,否則願以軍法從事。”周泰爲了讓陳宮相信自己,便要當面立軍令狀,從而使陳宮同意讓水軍士兵攻打宇都宮城。

旁邊的蔣欽與周泰的看法一樣,也在附和周泰,請陳宮同意他們攻打宇都宮。

陳宮對兩人道:“你們且看軍營中的炊煙,還有他們擡出來的那些食物,我斷定軍營中的倭兵至少有五六萬人。以我們手中不到一萬兩千人去攻打佔據守城之利的五六萬倭人,兩位將軍可有勝算?”

此時倭人已經做好了早飯,正在將熱氣騰騰的稀飯用大鐵鍋盛着擡到了伙房之外。陳宮大概的清點了一下,便斷定軍營內的倭兵至少有五六萬人之多。而水軍士兵在山形城留下了一千人,到了兩國交界的兩座城市又各留下了五百人,因此現在他們手中的士兵已經不足一萬兩千人了。

聽了陳宮的問話,周泰和蔣欽還是有些不信。畢竟他們沒有親眼看到城內到底有多少倭兵。雖然兩人對陳宮的能力深信不疑,但是這次兩人還是有些懷疑,憑什麼陳宮僅憑他們看到的那些倭人擡出的食物,便可斷定倭人軍營中有五六萬倭兵。

可是隨後發生的一幕,令兩人不由得目瞪口呆

軍營中的倭兵開始從營房內出來吃早飯,看着軍營中絡繹不絕的倭兵,周泰和蔣欽不由得瞪大了雙眼。他們帶兵多年,因此很快便發現陳宮所說的數量只少不多,軍營中的倭兵足有六萬多人。

看來陳宮說的沒錯,如今他們手裡只有一萬兩千人,即便是手中有連弩,但是前去攻打宇都宮也只能是自找沒趣。因此兩人不由得對陳宮更加佩服,連忙向陳宮道歉。並問起陳宮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陳宮也一直在考慮這件事情,看到兩人問起,於是陳宮答道:“二位將軍,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倭人聯軍前去攻打主公他們已經有些日子了,也不知道那邊的戰事進展如何。我看不如我們先繞過宇都宮,直接前去南方尋找主公他們。如果主公他們仍在與倭人聯軍對戰,我們從倭人身後出現,到時候咱們兩路大軍南北夾攻,必可大破倭兵。你們二位以爲如何?”

“陳大人高見,既然陳大人已經有了主意,那我們還是儘快出發吧。畢竟主公他們要對抗十五萬倭兵。我們早點兒過去,也好給主公他們解圍。”周泰與蔣欽急忙對陳宮道。

三人又在山坡上觀察了一會兒。結果與陳宮預料的不差,城內的倭兵足有六七萬人。周泰與蔣欽更是非常惋惜錯過了這個立大功的機會,不住的在那裡跺腳罵娘。

看看時候也不早了,三人才下山返回了軍營。爲了儘早找到老劉帶領的隊伍,他們也沒有耽擱。水軍士兵立刻拔營啓程,他們在嚮導的帶領下,遠遠的繞過宇都宮城,向着南方的古屋城方向而去。

離開了山形城之後,由於如今倭面土國境內已經沒有什麼軍隊了,因此水軍南下的進程非常順利。三天之後,水軍便攻佔了倭面土國邊境的一座城池。留下五百人鎮守這裡之後,漢軍便離開了倭面土國的地盤,進入了邪馬臺境內。

因爲同樣的原因,邪馬臺國的軍隊也已經大都撤走了,水軍士兵也是沒費什麼周折,便將邪馬臺邊境的城市佔領了。也是留下了五百人在這裡守城,然後水軍士兵繼續南下。

由於一路上根本沒有遇到倭兵,因此他們在邪馬臺國的土地上依舊是長驅直入。到了第四天的傍晚時分,他們便來到了邪馬臺國的王城宇都宮城北幾十裡遠的地方。

嚮導告訴陳宮與周泰等人,這裡再往南幾十裡便是邪馬臺國的王城宇都宮後,幾人商議了一下,決定大軍先在這裡紮營休息。等明天一早,便由嚮導帶着他們先去城外找個隱蔽的地方觀察一下,如果有可能,那麼他們便盡全力攻下宇都宮。一旦宇都宮也被攻下,再把邪馬臺國的國王抓住或殺掉,那麼正在與輕騎兵和步兵交戰的倭兵一旦知道這個消息,肯定會令他們軍心大亂。如此一來,有水軍和老劉他們帶領的漢軍南北夾攻,便是有再多的倭兵,恐怕也不會是漢軍的對手。

於是在第二天一早,陳宮與周泰、蔣欽三人在嚮導的帶領下,領着幾十名親兵離開了他們設在一座密林之後的軍營,騎馬趕往幾十裡外的宇都宮。

現在老劉手下的幾支隊伍之中,除了輕騎兵有馬可騎之外,步兵與水軍士兵的隊伍中同樣有不少戰馬。這些戰馬除了供軍官和傳令兵騎乘之外,還有一些是用來運送軍糧弩箭等物資的。

衆人向前行進了十幾裡之後,由於邪馬臺國的境內大部分都是平原,因此他們遠遠地便看到了遠處出現的那座非常雄偉的城池。

距離宇都宮不到十里的地方,有一座不是很高的小山。陳宮等人將戰馬放在山腳下,然後慢慢爬上了山坡,這裡居高臨下,可以更清楚的觀察整個城市的情況。

看着近在眼前的宇都宮城,陳宮等人更是感覺非常的吃驚。因爲這座城市的規模非常大,與老劉在幽州擔任州牧時所在的治所薊縣的規模相差無幾。而城牆則是用石塊建造而成,看上去非常的堅固。

宇都宮是一座正方形的城池,東西和南北方向的城牆長度都在十里上下。城牆外有一條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四座城門外皆有吊橋,而四座城門也幾乎與大漢的城池沒什麼區別。因此宇都宮城從外表上看,除了建築材料不同,其它幾乎與大漢的城池完全相同。

從這裡看過去,還可以看到城內的情況。宇都宮城內的建築非常規範,與陳宮他們剛剛攻打下來的山形城完全不同。城內有四條縱向的道路和四條橫向的道路,將整個城市劃分成二十五個面積大致相當的區域。而在城市的中央,佇立着一座非常高大的建築。雖然是木製結構,但是高度也有五六丈高。而這座建築周圍還有一些稍低一些的木屋。再往外則是一個非常大的院子,仍然使用石頭搭建的院牆把整座建築圍在中間。院子的後邊有花園和水池,居然也與大漢城市中大戶人家的建築有幾分相仿。

由於這座建築是城內最大的建築,而且陳宮他們發現在院子內還有至少二百人的倭兵在內把守,因此陳宮馬上斷定這座建築肯定便是邪馬臺國的王宮。

在城市西北角的地方,便是一座規模很大的軍營。從軍營內的那些成排的房屋,陳宮便推斷出這座軍營至少可以容納十萬名倭兵。軍營中間的操場同樣不小,容納十萬人同時操練也沒有問題。

由於現在的時間還很早,因此軍營中並沒有太多的倭兵活動。不過看到似乎是伙房的地方炊煙裊裊,陳宮感覺這座軍營中的倭兵數量應該不會太少。

另外便是在城門和城牆處的守兵似乎也有數千人之多。如此說來,陳宮推測目前在宇都宮城內的倭兵數量至少在幾萬人以上。

這個情況也令陳宮有些迷惑。按照他們從倭面土國得到的消息,幾國共同出兵組成一隻十五萬人的聯軍前去攻打漢人,因此倭面土國纔會出現國內空虛的局面,令水軍士兵輕鬆的打下了山形城。可是從宇都宮的情況來看,邪馬臺國的軍隊似乎並沒有完全被派去攻打漢軍,而是他們有所保留,至少在宇都宮城內的倭兵數量便遠遠出乎陳宮的預料。

正文_第670章莫名廝殺正文_第29章途中遇襲正文_第421章 階下之囚正文_第770章 月輝城下正文_第430章 宮中舊事(二)正文_第511章狼山定計(二)正文_第892章 遭到刺殺正文_第883章 挑戰正文_第442章 廣場混戰正文_第261章鮮卑之亂正文_第2章趙雲歸心正文_第620章兵發巢湖正文_第416章 無心插柳正文_第541章攻城誘敵正文_第553章壯哉徐晃(二)正文_第710章黃巾賊在哪正文_第975章 心機手段正文_第298章伏兵建功正文_第236章豐收之年正文_第653章冰釋前嫌正文_第376章羅馬後裔正文_第1005章 匈奴王的陰謀正文_第107章出兵上谷正文_第495章文丑戲呂正文_第117章發展經濟(二)正文_第1014章 老劉的不配合正文_第971章 單獨談話正文_第277章南北夾攻正文_第962章 三天時間正文_第682章合作的條件正文_第510章狼山定計(一)正文_第1045章 算無遺策正文_第586章 兩情相悅正文_第669章安陽郡縣正文_第1030章 老劉也忌憚正文_第304章計將安出(一)正文_第189章再戰潁川正文_第195章軍中比武(二)正文_第757章孫家進攻正文_第204章濮陽巷戰(二)正文_第49章宮中相見正文_第630章頑抗到底正文_第137章黃巾起義(二)正文_第91章兵發遼東正文_第581章勇闖刀陣正文_第624章誘敵回援(一)正文_第538章計退追兵(二)正文_第508章無恥倭人正文_第213章管亥投誠(二)正文_第37章恩師盧植正文_第402章 閱兵儀式正文_第833章 再回建業正文_第568章各個擊破正文_第525章棋高一着正文_第861章 拜師正文_第73章法定祭日正文_第1041章 不同的路子正文_第353章拍賣刺史正文_第677章監牢正文_第249章細說外族(一)正文_第1039章 老劉的標準正文_第332章周倉之敗(一)正文_第868章 守軍偷襲正文_第201章董卓再敗(二)正文_第173章水淹鄴城(二)正文_第916章 老劉的選擇題正文_第127章狼狽爲奸(一)正文_第60章謀算黃巾正文_第413章 安息之旅(一)正文_第548章關羽之危正文_第696章聯姻正文_第124章借刀殺人(一)正文_第229章狹路相逢(一)正文_第238章文丑坐堂正文_第1001章 智者王者正文_第641章巧作安排正文_第812章宋侯爺正文_第39章劉大廚師正文_第977章 懷疑冷箭正文_第701章江東亂了正文_第921章 糧食的重要性正文_第879章 僵持繞行正文_第789章混入步兵營正文_第152章玉石俱焚正文_第318章滅匈初戰正文_第866章 主動出擊正文_第544章城牆激戰正文_第708章和馬家談條件正文_第109章初嘗敗績正文_第548章關羽之危正文_第106章盧植上任正文_第718章兩種策略正文_第866章 主動出擊正文_第187章大勢已去(一)正文_第1060章 匈奴的秘密正文_第382章威風八面正文_第907章 何爲心狠手辣正文_第373章涼州會董正文_第282章偷襲鳥山正文_第136章黃巾起義(一)
正文_第670章莫名廝殺正文_第29章途中遇襲正文_第421章 階下之囚正文_第770章 月輝城下正文_第430章 宮中舊事(二)正文_第511章狼山定計(二)正文_第892章 遭到刺殺正文_第883章 挑戰正文_第442章 廣場混戰正文_第261章鮮卑之亂正文_第2章趙雲歸心正文_第620章兵發巢湖正文_第416章 無心插柳正文_第541章攻城誘敵正文_第553章壯哉徐晃(二)正文_第710章黃巾賊在哪正文_第975章 心機手段正文_第298章伏兵建功正文_第236章豐收之年正文_第653章冰釋前嫌正文_第376章羅馬後裔正文_第1005章 匈奴王的陰謀正文_第107章出兵上谷正文_第495章文丑戲呂正文_第117章發展經濟(二)正文_第1014章 老劉的不配合正文_第971章 單獨談話正文_第277章南北夾攻正文_第962章 三天時間正文_第682章合作的條件正文_第510章狼山定計(一)正文_第1045章 算無遺策正文_第586章 兩情相悅正文_第669章安陽郡縣正文_第1030章 老劉也忌憚正文_第304章計將安出(一)正文_第189章再戰潁川正文_第195章軍中比武(二)正文_第757章孫家進攻正文_第204章濮陽巷戰(二)正文_第49章宮中相見正文_第630章頑抗到底正文_第137章黃巾起義(二)正文_第91章兵發遼東正文_第581章勇闖刀陣正文_第624章誘敵回援(一)正文_第538章計退追兵(二)正文_第508章無恥倭人正文_第213章管亥投誠(二)正文_第37章恩師盧植正文_第402章 閱兵儀式正文_第833章 再回建業正文_第568章各個擊破正文_第525章棋高一着正文_第861章 拜師正文_第73章法定祭日正文_第1041章 不同的路子正文_第353章拍賣刺史正文_第677章監牢正文_第249章細說外族(一)正文_第1039章 老劉的標準正文_第332章周倉之敗(一)正文_第868章 守軍偷襲正文_第201章董卓再敗(二)正文_第173章水淹鄴城(二)正文_第916章 老劉的選擇題正文_第127章狼狽爲奸(一)正文_第60章謀算黃巾正文_第413章 安息之旅(一)正文_第548章關羽之危正文_第696章聯姻正文_第124章借刀殺人(一)正文_第229章狹路相逢(一)正文_第238章文丑坐堂正文_第1001章 智者王者正文_第641章巧作安排正文_第812章宋侯爺正文_第39章劉大廚師正文_第977章 懷疑冷箭正文_第701章江東亂了正文_第921章 糧食的重要性正文_第879章 僵持繞行正文_第789章混入步兵營正文_第152章玉石俱焚正文_第318章滅匈初戰正文_第866章 主動出擊正文_第544章城牆激戰正文_第708章和馬家談條件正文_第109章初嘗敗績正文_第548章關羽之危正文_第106章盧植上任正文_第718章兩種策略正文_第866章 主動出擊正文_第187章大勢已去(一)正文_第1060章 匈奴的秘密正文_第382章威風八面正文_第907章 何爲心狠手辣正文_第373章涼州會董正文_第282章偷襲鳥山正文_第136章黃巾起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