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72章上谷大捷

看到頭領遇險,他身邊的兩個千夫長捨命上前,一個用鐵棍,一個用大刀,二人合力,拼死擋開了老劉的這一槊,救了兀赤一命。

趁着這個機會,兀赤趴在馬背上,拼命打馬逃了出去。

張飛策馬來到那兩個千夫長的後邊,趁他們還沒緩過勁來,掄起蛇矛,把其中一個的腦袋打得飛出好遠。

另外一個大駭,急忙撥馬想逃,被老劉神槊向前一點,正中胸口,喀喇喇幾聲輕響,那千夫長胸前的骨頭似是斷了一排,口中鮮血狂噴,摔落馬下,死於非命。

看了那兩個千夫長的慘象,正和公孫瓚二人打鬥的幾個千夫長心生懼意,虛晃一招逼退兩人,隨後便撥馬向後逃竄。

此時輕騎兵隊伍已經在幾員偏將的帶領下,聚集到了老劉他們周圍,看到遠處敵人的援軍越來越近,老劉忙讓衆人排成方陣,準備好連弩,待敵人接近後,前排的平射,後面的拋射,讓那些烏桓騎兵嚐嚐連弩的厲害。

看看烏桓人已經很近了,老劉喊了一聲放,頓時幾百支弩箭飛上天空,呈拋物線狀射入烏桓騎兵隊中,而前邊那排士兵平射的弩箭,更是直接把衝在前邊的烏桓騎兵送回了老家。

只是一輪弩箭,便有三四百人的烏桓騎兵落馬,隨後老劉繼續命令放箭,輕騎兵的第二輪第三輪弩箭連環而出,三輪過後,落馬死傷的烏桓騎兵超過千人,看形勢不妙,已經逃回自己隊中的兀赤忙令士兵後退,同時放箭壓住陣腳,免得對面的漢軍趁機衝鋒。

看烏桓人已經有了準備,老劉也沒有命令士兵出擊,而是讓輕騎兵做好準備,防止敵人進攻,一時之間,雙方部隊在開闊地上,進入了對峙狀態。

趁着雙方對峙的間隙,老劉命人下去清點一下人數和傷亡情況,很快,一名偏將回來報告:“報刺史大人,目前我方輕騎兵尚有八百零三人,其中輕傷者二十四人,重傷員五人;公孫太守的郡國兵九十八人,其中輕傷三十六人,重傷十一人。”

看來輕騎兵的訓練畢竟時間不長,在剛纔那種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居然還有近百人的傷亡,考慮到郡國兵的戰力與輕騎兵相去深遠,老劉派了十幾名郡國兵先帶着重傷員先行撤退,其餘的去打掃戰場,把戰死的大漢士兵的屍體先搬到後邊,等戰事完了之後在做處理,現在敵人的數量大大超過自己這邊,而且輕騎兵跑了大半夜的路,又經過剛纔的殊死拼殺,已經是疲憊之師,烏桓的援軍則是以逸待勞,貿然撤退搞不好會給敵人留下可乘之機,那就以不變應萬變,先看看敵人的動向在做打算,也好抽空休息一下。

對面的兀赤此時也在命令部下整理隊伍,結果令他大吃一驚,剛纔的戰鬥中,烏桓士兵的死亡人數竟然達到了近兩千人,兀赤經常帶手下的烏桓騎兵到大漢境內搶劫,按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去打獵,每次都會滿載而歸,從沒有任何大漢的軍隊敢和他們正面交鋒,每次聽到他們的馬蹄聲,那些漢軍早就跑到城中,像縮頭烏龜一樣躲在高高的城牆後面,即使偶爾在野外碰上了,也是一觸即潰,今天對面的這支漢軍是從哪裡來的,一會兒要問清楚,士兵戰力如此之高,幾員大將更是不得了,自己這難樓大王手下數一數二的勇士居然兩次敗在對方手中,好在自己人多,看對方的人數也就不到一千人,以自己現在近四千人的部隊,不信就打不贏他們,今天一定要把他們全部殺光,以解自己的心頭之恨,否則自己的半世英名就真的要付諸東流了。

打定主意,兀赤把剩下的四個千夫長叫了過來,狠狠的說道:“一會兒你們帶着自己的手下,輪番向那些漢軍進攻,他們人少,我就不信咱們四千多人,拿不下他們的一千人,告訴兒郎們,只要我們打勝了,我會重重的有賞,除了升他們的管,咱們城中搶來的那些黃金美女也任由他們享用。”

幾個千夫長一聽,不由得兩眼放光,彷彿成堆的黃金,白花花的漢人女子就在他們面前一般,幾個人答應一聲,流着口水跑到前面,向手下的烏桓騎兵傳達兀赤將軍的命令和承諾去了。

那些士兵聽了兀赤的許諾,自然更是眼熱,老劉等人在他們眼中彷彿也不在是大漢的士兵,而是金銀珠寶、大漢美女,就等着他們去搶了。

對面的老劉看到敵人的躁動,知道他們就要進攻了,忙令輕騎兵成扇面擺好防禦隊形,這次先不用連弩,待敵人距離一百步左右,用標槍招呼他們,然後再用連弩。

剛纔就看到老劉手下輕騎兵的厲害,公孫瓚不由得對老劉心生敬意,同時對輕騎兵手上的連弩更是讚歎不已,有了這種武器,任憑敵人再多,只要守住地形,也能輕易擋住敵人的進攻,現在看老劉命令大家用標槍,公孫瓚忙定睛觀瞧,看老劉還有什麼新式武器。

知道烏桓騎兵的騎射功夫不錯,但他們的弓都是木製的,射程不遠,因此老劉並不害怕,自己有標槍和連弩,烏桓騎兵估計還沒有進入他們騎射的射程,就會被自己搶先幹掉了。

果然沒過多久,對面的烏桓騎兵開始進攻,由於這裡的地勢比較開闊,因此這次參與進攻的,是兩個千夫長率領的兩千烏桓騎兵,準備以他們擅長的騎射,在距離漢軍五十步的距離時,用弓箭進行攻擊。

此時天色已近黎明,烏桓騎兵口中不知喊着什麼亂七八糟的口號,策馬向輕騎兵快速逼近,兩千人同時出動,馬蹄帶起的灰塵飛起很高,不時還有烏桓騎兵向老劉他們試探性的射出幾支羽箭,只是距離太遠,根本就構不成什麼威脅。

站在扇形最前端的老劉絲毫不爲敵人的挑釁所動,只是一動不動的看着敵人,他的鎮定也令輕騎兵受到了感染,早把恐懼心理丟到了一邊,是啊,有主公在,再多的敵人他們也一樣應付得了。

很快,烏桓騎兵便到了一百步左右的地方,早把標槍拿在手中的老劉喊了一聲:“投!”,率先把標槍投了出去,後邊的輕騎兵也紛紛將手中的標槍,向密集的烏桓騎兵隊伍中間投去,這時候也不用瞄準了,只要向那滾滾人流中投,肯定會有人中槍。

八百多支標槍從天而降,頓時在烏桓騎兵的中間出現了一片真空,中槍落馬的烏桓人至少有五六百,被這突然襲擊嚇呆了的烏桓騎兵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呢,又是一輪標槍投了過來,這次雖然不像第一次的效果那麼明顯,但中槍的烏桓騎兵還是有三四百人,短短的兩輪標槍襲擊過後,死傷的烏桓騎兵已經近千人,剩下的烏桓人已經嚇破了膽,掉轉馬頭便打算逃跑,只是後邊督戰的兩個千夫長,帶着一些百夫長拼命擋住那些後退的士兵,殺了幾個逃跑的烏桓騎兵後,其餘的烏桓士兵沒辦法,只好硬着頭皮,回過頭來繼續往前衝。

公孫瓚再一次被老劉的戰術驚呆了,玄德才來幽州不過半個多月,便訓練出了這樣一支精兵,再配上這些新式武器,看來玄德對自己說的,要在不遠的將來平定北方絕不是一句空話,以前對老劉還有些不服氣的公孫瓚自此放下了成見,死心塌地的成爲老劉陣營中的一員。

看到那些烏桓騎兵又衝上來了,老劉命令道:“準備連弩,還按剛纔的方法,前排平射,後邊的拋射,三輪射擊後,跟我衝鋒,這次一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是。”衆士兵答應一聲,將連弩舉起,拉動扳機,弩箭上膛。

當烏桓騎兵這次衝到七八十步遠的地方時,老劉命令道:“射!”,頓時近千支弩箭從地面和空中成立體方式向烏桓騎兵飛去,第一輪尚未落地,第二輪便又升空,隨後便是第三輪的攻擊。

待三輪弩箭射完,再看戰場之上,剛纔進攻時的兩千烏桓騎兵能騎在馬上的,也就一百多人,而且已經被嚇傻了,忘了進攻,也忘了逃跑,怔怔的看着周圍那些死去的士兵,還有那些一時未死,倒在地上掙扎哀號的傷兵。

這是老劉第一次帶兵進行大規模作戰,看着戰場上那些死屍,還有到處流淌的鮮血,滿地的殘肢斷臂,老劉心中有些不忍,畢竟這都是炎黃子孫啊。

看到老劉在猶豫,公孫瓚在邊上道:“玄德,機會來了,我們快快出擊吧,這些烏桓強盜不值得我們憐憫,想想他們對我大漢百姓所做的那些惡行,玄德,快下命令吧。”

“謝謝伯珪提醒,是備過於心軟了,我們這就出擊,讓他們知道我大漢輕騎兵的厲害。”說完老劉神槊一舉,率先衝了出去。

公孫瓚、張飛和太史慈三人兵器齊舉,跟着老劉向那些剩下的烏桓騎兵衝去,那些正在發愣的烏桓騎兵看到漢軍衝上來了,才如夢方醒,調轉馬頭向後逃竄。

正文_第834章 神秘營地正文_第1028章 匈奴王的回憶正文_第516章雉姬尾子正文_第917章 不捨的匈奴王正文_第53章穎川書院正文_第964章 命運的交替正文_第1074章 致命的誘惑正文_第829章荊州攻防正文_第388章心服口服正文_第813章保皇黨正文_第32章將計就計正文_第742章 報名正文_第981章 古怪的冷箭正文_第579章攻心爲上(二)正文_第725章夜晚偷營正文_第188章大勢已去(二)正文_第1051章 老劉的準備正文_第643章初入荊州正文_第209章張角病危(一)正文_第576章王城議事正文_第330章張頜揚威正文_第16章大鍊鋼鐵正文_第594章不速之客正文_第420章 狹路相逢正文_第40章酒後論勢正文_第21章城下之盟正文_第270章鳥山之戰(一)正文_第775章撤退正文_第742章 報名正文_第908章 匈奴和漢朝的仇恨正文_第105章軍隊擴張正文_第653章冰釋前嫌正文_第402章 閱兵儀式正文_第753章南陽策略正文_第490章 新州之旅(二)正文_第661章賊首伏誅正文_第867章 收編俘虜正文_第551章搶奪渡口正文_第69章張舉逃逸正文_第175章長社之戰(一)正文_第705章放火燒正文_第436章 東西對決(一)正文_第346章暗箭難防(三)正文_第499章美人之期(一)正文_第266章馬韓之戰正文_第120章化險爲夷(二)正文_第590章人國兩得(一)正文_第17章涿郡遇敵正文_第83章漢軍神威正文_第282章偷襲鳥山正文_第529章倭人結盟正文_第720章軍鎮的聯合正文_第785章王庭之中的危機正文_第894章 論佔便宜正文_第15章大賢良師正文_第856章 匈奴撤退正文_第383章蔥嶺高原(一)正文_第245章比武歸心正文_第915章 警告正文_第505章兵臨城下正文_第871章 黎陽城正文_第418章 安息遇險(一)正文_第974章 冰山一角正文_第960章 匈奴王的計策正文_第520章邪馬女王(二)正文_第792章放水淹正文_第314章水淹敵軍正文_第215章黃巾之滅(一)正文_第291章呂布故里正文_第85章烏雲郡主正文_第426章 抵達王城(一)正文_第949章 老劉的奇怪正文_第665章糧草協定正文_第11章基礎建設正文_第349章再續前緣(二)正文_第223章老劉之惑(二)正文_第521章風雲莫測正文_第462章 勝負難辨正文_第819章詔書正文_第1077章 互相佩服正文_第380章疏勒遇敵(一)正文_第492章 徐庶之才正文_第1073章 拒絕的原因正文_第732章司馬家族正文_第625章誘敵回援(二)正文_第861章 拜師正文_第323章放虎出山正文_第218章班師回朝(一)正文_第412章 佛門至寶正文_第340章走馬擒敵(一)正文_第1063章 第一勇士正文_第543章困獸猶鬥正文_第1013章 來自老劉的威脅正文_第344章暗箭難防(一)正文_第665章糧草協定正文_第277章南北夾攻正文_第109章初嘗敗績正文_第1039章 老劉的標準正文_第448章 認祖歸宗
正文_第834章 神秘營地正文_第1028章 匈奴王的回憶正文_第516章雉姬尾子正文_第917章 不捨的匈奴王正文_第53章穎川書院正文_第964章 命運的交替正文_第1074章 致命的誘惑正文_第829章荊州攻防正文_第388章心服口服正文_第813章保皇黨正文_第32章將計就計正文_第742章 報名正文_第981章 古怪的冷箭正文_第579章攻心爲上(二)正文_第725章夜晚偷營正文_第188章大勢已去(二)正文_第1051章 老劉的準備正文_第643章初入荊州正文_第209章張角病危(一)正文_第576章王城議事正文_第330章張頜揚威正文_第16章大鍊鋼鐵正文_第594章不速之客正文_第420章 狹路相逢正文_第40章酒後論勢正文_第21章城下之盟正文_第270章鳥山之戰(一)正文_第775章撤退正文_第742章 報名正文_第908章 匈奴和漢朝的仇恨正文_第105章軍隊擴張正文_第653章冰釋前嫌正文_第402章 閱兵儀式正文_第753章南陽策略正文_第490章 新州之旅(二)正文_第661章賊首伏誅正文_第867章 收編俘虜正文_第551章搶奪渡口正文_第69章張舉逃逸正文_第175章長社之戰(一)正文_第705章放火燒正文_第436章 東西對決(一)正文_第346章暗箭難防(三)正文_第499章美人之期(一)正文_第266章馬韓之戰正文_第120章化險爲夷(二)正文_第590章人國兩得(一)正文_第17章涿郡遇敵正文_第83章漢軍神威正文_第282章偷襲鳥山正文_第529章倭人結盟正文_第720章軍鎮的聯合正文_第785章王庭之中的危機正文_第894章 論佔便宜正文_第15章大賢良師正文_第856章 匈奴撤退正文_第383章蔥嶺高原(一)正文_第245章比武歸心正文_第915章 警告正文_第505章兵臨城下正文_第871章 黎陽城正文_第418章 安息遇險(一)正文_第974章 冰山一角正文_第960章 匈奴王的計策正文_第520章邪馬女王(二)正文_第792章放水淹正文_第314章水淹敵軍正文_第215章黃巾之滅(一)正文_第291章呂布故里正文_第85章烏雲郡主正文_第426章 抵達王城(一)正文_第949章 老劉的奇怪正文_第665章糧草協定正文_第11章基礎建設正文_第349章再續前緣(二)正文_第223章老劉之惑(二)正文_第521章風雲莫測正文_第462章 勝負難辨正文_第819章詔書正文_第1077章 互相佩服正文_第380章疏勒遇敵(一)正文_第492章 徐庶之才正文_第1073章 拒絕的原因正文_第732章司馬家族正文_第625章誘敵回援(二)正文_第861章 拜師正文_第323章放虎出山正文_第218章班師回朝(一)正文_第412章 佛門至寶正文_第340章走馬擒敵(一)正文_第1063章 第一勇士正文_第543章困獸猶鬥正文_第1013章 來自老劉的威脅正文_第344章暗箭難防(一)正文_第665章糧草協定正文_第277章南北夾攻正文_第109章初嘗敗績正文_第1039章 老劉的標準正文_第448章 認祖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