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型蒸汽機是出現的,也運用到了紡織行業,效果非常的好。高興之餘的姜鬆心中並未盲目樂觀,知道隋朝的皇帝、官員對於技術方面仍然是持反對態度,科技的普及不是那麼容易,要想讓朝廷、皇帝鼓勵技術革新是癡人說夢話,根本不可能的事,中原的優秀工匠,在歷代歷朝都有重大的發明創造,卻很多發明創造都淹沒在歷史潮流中,有很多的優秀技術沒有流傳下去,更沒有得到傳承。
姜鬆不會把希望寄託在朝廷、皇帝的身上,這些事只能靠自己默不作聲的悄悄進行。幸好現在琉球島是姜鬆的地盤,很多科技都能在上面推廣和運用,能讓琉球島成爲整個隋朝科學技術的研究中心,技術進步的中心。
別的不說,僅僅姜鬆在家中的陶瓷廠見到的產品,其精美程度絕對是一流的,根本不比清朝時期的青花瓷差,那種細膩、柔滑的質感非常的好,這是北齊的工匠傳下來的。在後世網絡上,姜鬆也看過一些觀點,說關隴、冀州一帶的白色陶瓷原本非常的好,只是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技術失傳了。
當然,後世的人從地下挖到唐三彩時都會非常興奮,都覺得是寶貝。其實唐三彩在唐朝是死人用的東西,也就是死人的陪葬品,隋唐時期,有錢人家人死了,都會把生前所住的房子、用品全部用陶瓷燒製出來,死後隨葬在墳中。到了明朝後,覺得陶瓷陪葬都貴了,這才變成紙製品陪葬。
隋唐時期死人的陪葬品是唐三彩,和秦朝時期用陶俑作爲陪葬品是一回事,說白了都是死人的東西。後世的現代人見到一件唐三彩就象寶貝一樣收藏,有的甚至是供在家中,這不是在收藏死人的東西嗎?當然這個情況,姜鬆也是到了隋朝後才明白是怎麼回事,才清楚唐三彩原來是死人用的陪葬品。
“老公,再往前就是製衣作坊了?”
“雨涵,製衣作坊不是在另外一邊嗎?”
嘻嘻!
“老公,你離開了二年,那裡清楚,現在咱家的製衣作坊規模擴大了,原來的地方太小,根本容納不下太多的女工,只好重新修建了一個大的作坊。目前咱家的製衣作坊的繡女差不多有六百多名,那裡還是原來的數十人的規模。”
姜鬆再一次驚訝!六百名繡女在後世不算什麼,在古代可是絕對的大規模。況且,姜鬆家裡的作坊基本都是採取流水線作業,生產效率提高不少,產品質量也有保障,這一點是其他家族的作坊無法相比的。
“雨涵,六百名繡女,每天生產出那麼多的成衣,能銷售得出去嗎?”
“老公,你放心。咱家生產的成衣在市場上反應一直很好,加上款式更新快,每個季節都會推出新款衣服,在銷售上基本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很多成衣都是各地的商家來訂購,咱家的零售店裡銷售的非常的少。”
“少爺,少夫人她們經營的製衣作坊一直都很賺錢,也培養出一批優秀的繡女,其手工活非常的好。就算是那些專門爲官員製做朝服的大師在手工上都趕不上。”
“哦!真有那麼厲害?”
“老公,咱家的製衣作坊是流水線作業,每名繡女都只
負責一小塊的縫製,其熟練程度當然就日益完美。而那些製衣的大師再優秀,卻每件衣服的各部位都是靠一人縫製,難免會出現一丁點的失誤,在質量上當然和咱家的無法相比。這並不能說咱家的繡女就比人家那些大師強,只能說是因爲流程原因使得產品質量有了提高。”
熟能生巧就是這道理,整天只做那一點東西,不純熟都不可能。衣服的各個部位都有專人負責,其實就是發揮了團隊的作用,達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率。
“好了。製衣作坊就不看了,那邊是車輛生產作坊,現在的四輪馬車銷售情況怎樣?”
“少爺,目前整車的銷售情況下降很多,還不到巔峰時期的一半,部件上的銷售還維持在一個上升的水平上。現在作坊抽調部分工匠開始生產傢俱之類的用品,不過銷售情況不是很好。”
姜鬆點點頭,四輪馬車這幾年賺到不少錢,算是暴利,雖有有仿造者,其質量確實沒有姜鬆家族中生產出來的好。原因就是度量衡的標準統一,工匠採取流水線作業,讓產品質量有保障。加上是模塊式生產,能更換車輛損壞的部分,所以銷售價格稍高卻一直都很暢銷。不過市場總有飽和的時候,畢竟這不是普通百姓能購買的,加上隋朝馬匹的珍貴,四輪馬車基本是面對高端消費。
“走,看看去。”
“少爺,說到馬車還得告訴你一件事,咱家旗下的雪豹鏢局目前擁有四百輛四輪馬車,五百多名鏢師及一些閒雜人員,總人數差不有近九百人。生意表面上是幫人押運物資,其實最賺錢的還是貨物運輸這一塊,佔整個鏢局總收入的八成以上。”
姜鬆聽後有點傻眼!這還是鏢局嗎?怎麼聽起來象是後世的物流公司,這一塊利潤雖高,只是要運輸過程中必須要擁有鏢師押運才行,畢竟這裡古代,路上不安全,加上馬車的速度緩慢,稍不留意就會被土匪、響馬搶劫。
“小勇,我走時才二名鏢師不以,怎麼短短二年時間就增加那麼多的鏢師,那些鏢師的情況你們清楚嗎?”
“少爺,這事是士信主持弄的,所有鏢師都是士信親自招聘,親自訓練出來的,來歷上沒有太大的問題。雖然鏢師比起家中的噬血護衛弱了點,不過你見到後絕對會吃驚,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士信走後,鏢局誰負責?”
“就是第一批的噬血護衛,跟少爺你到北方草原上去的那名趙小黑。”
“小勇,咱家的噬血護衛這幾年被抽調到其他地方不少人,估計有好幾十名吧?現家中的噬血護衛剩下多少?”
“三百名。”
“啥?總共才二百人,抽調了幾十人,那裡來的三百人,你不會是開玩笑吧?”
“少爺,是真的。士信這二年從鏢局中抽調了百多名非常優秀的鏢師進入噬血護衛,在強化訓練後還到草原、沙漠等地方去鍛鍊過呢?我考覈過了,能力比第一批差不了多少,再過一段時間會提升上來。”
姜鬆搖頭苦笑,做夢都沒有想到羅士信居然新訓練出一批噬血護衛。姜鬆雖然不清楚實際的情況,居然姜勇都覺得能力不錯的話,那
新加入的噬血護衛應該不會差到那裡,絕對是達到要求才有可能進入噬血護衛的。
走進車輛生產作坊中,看到各種家生產好的傢俱,做工非常的精湛,樣子沒什麼可挑剔的。不過在運輸過程中很麻煩,這樣的傢俱只能在大興城附近銷售,再遠就無法銷售。再說了,隋朝能生產傢俱的海多了,姜鬆看到的這些傢俱沒有任何獨特的地方,在銷售方面肯定沒有什麼優勢。
“小勇,四輪馬車能進行模板式生產,爲什麼傢俱不採取模板式生前呢?那樣的話傢俱就可以象四輪以車一樣能組裝,在運輸上就有優勢。消費者購買回家後,進行簡單的安裝就成。”
姜勇聽後微微一愣!片刻後哈哈一笑道:“少爺,你說的對,傢俱就應該象四輪馬車一樣生產纔有市場,隨我和工匠們研究一下。”
“小勇,這事不忙,等隨後咱們看過玻璃製品的情況後再決定不遲。如果玻璃製品沒有缺陷的話,可以考慮在傢俱上安裝穿衣鏡之類的衣櫃、梳妝櫃、超大型鏡子,這樣咱家生產出來的傢俱纔會有競爭能力。不過鏡子之類的玻璃製品雖是咱家生產出來的,還是要對其進行獨立覈算,不能吃大鍋飯。玻璃作坊和馬車生產作坊必須各覈算各的,往來的產品必須計算各自的成本和利潤。”
“少爺,你說的鏡子就是用玻璃來製造吧?這事幾年前就聽你說過,到現在都沒有見你所說的鏡子到底是啥樣?”
“放心!這次咱們就把玻璃制的鏡子、燈具弄出來。這東西絕對是新玩藝,肯定能獲取高額利潤。”
看完馬車生產作坊,姜鬆帶着姜勇、諸葛雨涵二人又進了打鐵作坊。姜鬆則道:“少爺,現在這間作坊是柱子在負責,歐陽柱子現在水平在工匠中都算是高手,僅比歐陽大叔、馬大叔他們稍差點。”
“小勇,既然這樣,那柱子的薪水增加了沒有?”
“放心!增加了。”
“小勇,大興城裡的朝廷匠作坊咱家接手管理後,誰在那裡負責?”
“是馬大叔的兒子馬明負責,馬明這幾年的進步也是非常的快,特別是在刀具方面已經得到馬大叔的真傳,其水平甚至比馬大叔都還要好一點點,其他方面進步都很快,他和柱子二人算是年青一代工匠中的頂尖高手,大有超過其父的勢頭。”
呵呵!
“好啊!只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才能讓技術得到進步、完美,纔會有創新。如果是一代不如一代的話,那各類技術將隨着時間的流失而消失。告訴工匠們,要大膽創新,凡是願意帶徒弟的優秀大匠師,咱家可以考慮再多付一份錢,目的就是讓大匠師們盡心向徒弟們傳授技藝不能留有一手。當然了,既然家裡幫徒弟出了錢,徒弟出師後要和家世族中籤訂一個相對長一點的合約。而大匠師也會因爲帶徒弟而增加收入,這是個好事,小勇可以和工匠們商量一下具體的事宜,看怎樣操作更好。”
“少爺,這事曾經和少夫人研究過,少夫人說咱家最好設立一個什麼獎勵金,對於認真傳授技藝的匠師給予獎勵。”
“哦!這樣也行,你們自己看着辦就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