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院長就你了

跟劉仁軌的書房討論讓李恪神清氣爽。?

晚上,他將董伯仁和王績、謝偃還有袁天罡和李淳風請到書房商議漢學院的組建。?

剛開始,他只是邀請了李淳風,只是沒有想到袁天罡也會出席。不過他猜測,這可能是因爲李淳風的緣故!?

但是,袁天罡的確實有才,李恪覺得有他參與那是再好不過了!?

所以,他也倒是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李恪的書房內,衆人就坐,鷹衛奉上茶水,關門離開。?

李恪這纔開始切入到了主題上面。?

“諸位,漢學院開辦在即,本王對漢學院有一下幾點設想:第一次,漢學院可以分爲兩院,即北院和南院。北院主文學,南院主科技!”李恪淡淡像衆人說道,“可能你們諸位很多人不清楚何謂科技,那本王就給你們解釋一下,本王所謂的科技就是天文曆法、算術以及一些發明創造。”?

“殿下,讓漢學院涉及到這些,恐怕有些不妥吧!”董伯仁第一個提出自己的不滿,在他思維中,除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外,其他的都不可取。?

這不能說董伯仁迂腐不堪,而是他思維的侷限性。因爲,自隋朝開科舉到李世民登基重開科舉制度,所有入仕的人都是出自詩文辭賦,纔會讓董伯仁有這樣的想法。?

“對啊,殿下是否在想想呢?”謝偃也跟着說道。?

李恪一想,謝偃致力於文學,能說出這樣的話也不爲過。?

“老師,漢學院也要有主次之分,北院爲主,南院只是爲輔,只要兩院結合,才能體現出漢學院包容併兼的學術作風。漢學院不排斥任何學說,儒學、法家學說、陰陽家、天文家等,只要是學問,都可以在漢學院開講收徒,漢學院的宗旨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李恪義正言辭的說道。?

“殿下,老臣明白你的心思,老臣絕對會支持你!”董伯仁見李恪這麼說,他也就不在堅持自己的意見。?

“那謝先生以爲呢?”李恪向謝偃問道。?

“殿下上面說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微臣很贊同!”謝偃也支持李恪。?

“而北院,本王已經做好了分科,北院主要是開設秀才、進士、明經、明法和明書五科。明法就是專門的研習律法;明經主要是教習貼經、策論等;秀才則是屬於教授的知識很廣的一科,而進士主要是爲了像事務方面發展。”李恪說道這裡,向諸人問道,“大家有什麼意見嗎?”?

諸人開始思考李恪的分科制度。?

半響,王績開口說道,“殿下,你分這幾科還不能涵蓋到我們所學的學問的很多方面,像繪畫,像書法,音律等,還有想治史、著書等方面。所以,微臣的建議是,除了開設幾科之外,還要增設一些學科。”?

“恩,王先生提出的問題很值得商酌!”李恪很滿意的王績的建議,“那這件事情就交給王先生來辦理吧!”?

李恪是一個很喜歡放權的人,既然王績提出了自己意見,那他就有自己想法,李恪也就順勢的將這個任務交給了他。?

“殿下放心,微臣心裡已經有了一些想法,只是覺得還不晚膳,等待會下去之後跟董老他們商量一番,務必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王績向李恪回答道。?

他是一個很務實的人,李恪既然讓他負責這件事情,他就覺得必須恪盡職守,認爲不能太過潦草。?

所以,即便是現在心裡有了想法,他還是覺得不夠晚膳,這纔沒有在這個時候提出自己心裡的想法和意見!?

“恩,那就有勞王先生了!”李恪向王績謝道。?

“微臣不敢當!”王績施禮道。?

“至於南院,主授科技,自然學等方面的學說,就像天文曆法,算術等他們都該屬於南院,還有陰陽學說,五行雜家等都始於南院教授的範疇,至於這個任務嗎?本王想將他交給李淳風!”李恪說完,目光移向李淳風道,“淳風,你有什麼想法嗎?是否能夠勝任?”?

李恪這麼問,不是說李淳風不能夠勝任,以李淳風能力,足夠勝任這個職位,他這樣說就是生怕李淳風不接受的時候,他自己還有一個臺階下。?

“殿下放心,三天之內微臣絕對會拿出一個方案!”李淳風倒是也爽快,不理會一旁的袁天罡,向李恪保證道。?

“恩,淳風做事本王很放心!”李恪對李淳風誇獎道。?

這樣,漢學院的建設算是有了一個初步的討論結果!?

隨即,李恪又開始跟衆人討論生源的問題,學制的問題,衆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李恪的想法是四年制,不固定教學授課,四年制的授課時間裡,學員的學習費用全部免費,學院可以提供住宿,但學員想自己在外面住,學院也不干涉。?

王績認爲可以延長學制,比如四年之後還有人繼續想在學院深造研究的話,可以讓他們繼續學習。但這些人的費用只需他們自己的承擔,學院一概不管。?

對於這個建議大家都覺得很可取。?

然後,李恪又提出了學習四年之後,成績優秀的人可以頒發他們在學院學習過的憑證。對於這個設想,幾人也表示支持。?

特別是謝偃,他對李恪提出的不固定授課很讚許。?

他認爲讓學員來聽課,就該按照他們的習慣,不能強制他們學什麼。所以,他認爲這是學院最大的特色。?

但是,李恪覺得這個說法也對,既然是漢學院,他不想醫學院和陸軍學院是針對性培養,那就該自由開放一點。?

時間過的很開,兩個時辰一晃就沒了,可是大家討論的都很熱烈,包括李淳風在內,只有袁天罡卻是一直都沒有開口說話,這讓李恪有點納悶袁天罡今天到底是來幹嘛的!?

不過,在討論到學院的院長問題的時候,衆人的說法很一致。那就是,大家的意思是讓李恪兼任!?

李恪可以看得出,這不是說他身居要職,創辦學院,纔會讓他兼任。這是大家認同自己的理念,認同自己的觀點,纔會認爲自己合適。?

可是,李恪死活不肯!他心裡有自己是想法。?

李恪的目的是任職陸軍學院,想將主要的心思和時間放在對軍事人才的培養上面。所以,他認爲即便是兼任了漢學院的職位,可能在漢學院裡管理不了具體事務,這會導致漢學院難以擴大發展,既然這樣,何不將這個職位給別人呢!?

所以,最終大家討論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漢學院的院長一職,就由老師擔任吧!”李恪向董伯仁說道。?

“殿下,老臣年邁體衰,怕是擔不起這樣的重任啊!”董伯仁拒絕道,“老臣還是那句話,漢學院的院長一職非你莫屬啊!”?

董伯仁心裡可清楚的就像鏡子一樣,將來漢學院的發展會是什麼樣子,他可不想這份榮譽送李恪的身世溜走。?

除了董伯仁,大家也有這樣心思。?

因爲,他們知道了李恪漢學院的名字叫:皇家漢學院。?

名字都這樣尊崇,這院長誰敢擅自兼任啊!?

所以,衆人都力主李恪任職院長。?

可李恪心裡也有苦衷!?

最終,王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爲李恪擔任院長一職,學院在設六名副院長具體執行學院的工作。小事由副院長自己解決,遇到大事則有七個院長共同商議,最後將有李恪這個鄭院長裁決。?

王績的提議得到了衆人的一致贊同!?

就這樣,漢學院院長的一職又落到了李恪的頭上。?

不過,李恪當即也任命了王績、謝偃、董伯仁和李淳風爲漢學院副院長的職務。其中,他見謝偃和王績還有董伯仁放到了北院,負責北院的一切工作,而將李淳風放在了南院,負責南院的具體事務。這樣一來,北院院長人選已經飽滿,正好三個人!而南院還缺兩個人,但李恪覺得這個空缺在今後肯定會彌補。?

至於,袁天罡,李恪見他一句話也沒有說,就沒有主動詢問過他。?

副院長職務也沒有給他,這不是說李恪小氣,而是袁天罡真要是不願意,那硬是給他的話,對他反而是一種拖累。?

至於李恪提出學院的管理者爲院長,副院長,對於這個稱呼,衆人沒表示出什麼異議。?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大唐是一個包容,善於吸取外來文化的國度,很多當年從西域傳到長安的文化、音樂和建築等發麪的有用的可取的知識都被大唐所吸取。所以,在這樣一個國家,你要提出一個新的名詞,你要整出一件新的事務,絕對不會被人排斥,反而會被衆人所接受。?

而這就有別於其他王朝最大的特點!?

夜色已經進入深空,李恪將討論的幾人送出了書房,回到椅子上坐下,他這才覺得今天做了很多事情。?

可是,在他的心裡,依然還是在想着下午的那個問題,那就是移民!?

李恪心裡犯難,還是因爲一個抉擇的問題。?

現在的大唐,很明顯是北方強於南方。而真正的想後世那樣讓南方富庶於北方,那是經歷了三次比較大的遷徙之後。?

而這第一次遷徙就是西晉時期永嘉之亂,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懷帝的亂事。這次戰亂之後,西晉有經歷了八王之亂,直到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晉朝遷都至江東建康自此史稱東晉。?

在歷史上被稱爲,“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主要有主要有林、陳、黃、鄭、詹、邱、何、胡八姓。“衣冠”是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遷。?

而第二次遷徙主要是安史之亂。第三次則是靖康之亂,趙構在建康建立南宋王朝。?

所以,南方後來的經濟超過北方,在南宋以至於道明清朝的時候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那是因爲經歷了幾次大的人口遷徙,而人口遷徙之後纔有了開墾和發展。?

因此,現在讓李恪爲難的就是,十年之後,等到劉仁軌遠航發現新大陸,他是首先向外遷徙人口,發展新大陸呢?還是要將人遷徙到南方,將南方的經濟發展起來呢??

這是一個大問題。?

“哎!”李恪痛苦的搖搖頭,覺得自己還真是太天真了,這個問題還沒有到自己去思考的時候啊!但他自言自語的說道,“十年的時間不長,就應該早做準備才行啊!”?

第204章 兩營對壘第511章 名將各有所歸第619章 你來統兵吧第101章 同心協力第666章 兵圍邏些城第223 談話間得十萬大軍第432章 大封功臣第160章 重疾引起的猜疑第706章 李治和楊妃第7章 英雄救美第436章 跟李世民要“皇家”兩個字第218章 不一樣的玄武門政變第346章 爲兄弟而戰第528章 以靜制動第453章 院長就你了第616章 我們又見面了第298章 公主之心和漢王之意第568章 哲羽的兩難境地第265章 達成協議第136章 遭伏第190章 鬼面騎的頹敗第201章 長安的情報第199章 一刀七殺第二十三十五章 王爺的審判第34章 你就是武則天第334章 梟雄的手段第266章 不要再說了!第87章 恨君不似江樓月第602章 黃雀在後第364章 鷹衛和親衛的對峙第330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六)第395章 這樣的告白真拽第659章 瑪猛的舉動第414章 董伯任的出現第371章 真正的決戰(六)第137章 黑衣雙狼第387章 追擊的快感第632章 不要輕易跟大唐開戰第366章 真正的決戰(一)第146章 殺!殺!殺!第433章 甘泉宮所看到的第613章 城門關閉了,明天再來吧第537章 大唐出兵第434章 放權五年第344章 李敬玄的選擇第120章 情第583章 戰前第495章 膝蓋中箭第219章 任城王第683章 有個辦法第508章 總會有人去死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10章 如此秦懷玉第452章 營州水師第699章 發兵長安(一)第321章 奇兵騎兵第525章 唐幣第551章 大相是什麼東西第169章 太子大婚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107章 突厥的行動第407章 王方翼第94章 不敢居後第55章 黑衣女子第374章 這就是宿命第74章 爭鋒相對第156章 被戳破的膜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437章 陸軍學院的設想第151章 書房談話第649章 修幾條大路第525章 唐幣第110章 宿州急報第407章 王方翼第619章 你來統兵吧第148章 反正李恪信了第579章 真正的守城之戰第620章 玩笑開大發了第279章 北伐第506章 其心可誅啊第15章 練劍第117章 朝議使者第363章 王爺的任務第一百六五死章 尚書之怒第685章 長安城的詭異第329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五)第120章 情第387章 追擊的快感第619章 你來統兵吧第614章 這招夠損的第三百就是六章 又遇到一個名將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72章 蠟丸密信第233章 殿下,大家都說你毒害皇后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281章 北伐之爭(下)第506章 其心可誅啊第613章 城門關閉了,明天再來吧第680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上)
第204章 兩營對壘第511章 名將各有所歸第619章 你來統兵吧第101章 同心協力第666章 兵圍邏些城第223 談話間得十萬大軍第432章 大封功臣第160章 重疾引起的猜疑第706章 李治和楊妃第7章 英雄救美第436章 跟李世民要“皇家”兩個字第218章 不一樣的玄武門政變第346章 爲兄弟而戰第528章 以靜制動第453章 院長就你了第616章 我們又見面了第298章 公主之心和漢王之意第568章 哲羽的兩難境地第265章 達成協議第136章 遭伏第190章 鬼面騎的頹敗第201章 長安的情報第199章 一刀七殺第二十三十五章 王爺的審判第34章 你就是武則天第334章 梟雄的手段第266章 不要再說了!第87章 恨君不似江樓月第602章 黃雀在後第364章 鷹衛和親衛的對峙第330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六)第395章 這樣的告白真拽第659章 瑪猛的舉動第414章 董伯任的出現第371章 真正的決戰(六)第137章 黑衣雙狼第387章 追擊的快感第632章 不要輕易跟大唐開戰第366章 真正的決戰(一)第146章 殺!殺!殺!第433章 甘泉宮所看到的第613章 城門關閉了,明天再來吧第537章 大唐出兵第434章 放權五年第344章 李敬玄的選擇第120章 情第583章 戰前第495章 膝蓋中箭第219章 任城王第683章 有個辦法第508章 總會有人去死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10章 如此秦懷玉第452章 營州水師第699章 發兵長安(一)第321章 奇兵騎兵第525章 唐幣第551章 大相是什麼東西第169章 太子大婚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107章 突厥的行動第407章 王方翼第94章 不敢居後第55章 黑衣女子第374章 這就是宿命第74章 爭鋒相對第156章 被戳破的膜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437章 陸軍學院的設想第151章 書房談話第649章 修幾條大路第525章 唐幣第110章 宿州急報第407章 王方翼第619章 你來統兵吧第148章 反正李恪信了第579章 真正的守城之戰第620章 玩笑開大發了第279章 北伐第506章 其心可誅啊第15章 練劍第117章 朝議使者第363章 王爺的任務第一百六五死章 尚書之怒第685章 長安城的詭異第329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五)第120章 情第387章 追擊的快感第619章 你來統兵吧第614章 這招夠損的第三百就是六章 又遇到一個名將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72章 蠟丸密信第233章 殿下,大家都說你毒害皇后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281章 北伐之爭(下)第506章 其心可誅啊第613章 城門關閉了,明天再來吧第680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