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暗的交織
考察船徐徐靠近水星。
在太陽的遮蓋下,水星幾乎被人們遺忘。
是的,水星受太陽影響之深,幾乎就是一個影子和奴隸,整天被太陽風吹的遮不開眼。
水星的大氣被吹的快沒有了,表面也留下了和月亮一樣的隕石坑,甚至坑中有坑,十分可憐,過路的彗星也看不起它,每次都要打掃水星一番。
水星有一個大的液態金屬核心,其直徑在1800-1900公里之間,在這一液態核心的外部包裹着一層厚度爲500-600公里的硅酸巖外殼。地幔層幾乎都沒有了,只有一個巨大的撞擊坑訴說着這一個摧毀整個行星的事件。
水星的溫度非常極端,朝向太陽的一面幾百度,背向太陽的一面零下一百多度。
水星,中國稱爲辰星,水星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行星,也是太陽系最內側和最小的行星,但仍比月球大1/3。水星是太陽系中運動最快的行星。
在北半球只能在凌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當大距出現在赤道以南的緯度時在南半球的中緯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見水星!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水星、地球、木星、土星都有磁場,但只有水星是太陽系類地行星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一顆擁有顯著磁場的行星(不過儘管如此,它的磁場強度也僅有地球的1%不到)。對於一顆行星來說,磁場的有無絕非小事,就拿地球磁場來說,它構成了地球上生命的保護傘,幫助抵擋有害的太陽射線和其它宇宙射線,從而造就了生命的樂園。地球磁場稱作“我們的輻射保護傘”,如果沒有地球磁場,地球上的生命將很難出現和演化。
水星的磁場產生機制和地球的相同,那就是其外核部位導電熔漿的流動形成的“電機”模式。
水星的大氣非常少,主要成份爲氦(42%)、汽化鈉(42%)和氧(15%)。
水星的表面擁有不同程度的萎縮情況,巨大的懸崖則深入水星的地表。
水星的軌道的橢圓是最“扁”的。在未來數十億年間,水星的這一軌道還將變得更扁,使其有1%的機會和太陽或者金星發生撞擊。
水星同樣沒有衛星,只有一顆來自老鷹國的探測器。
對於文明來講,或許在水星只能建設一些太陽能電站還有些價值。實在是受太陽影響太大了,很難有所施爲。
導遊照本宣科,遊客們也沒有多少聽進去。水星沒有大氣一目瞭然,科考船就隨便發射了一顆探測器去探測下情況就走了。
第一天剛剛過了下午茶的時間,4點多了,考察船開足馬力離開了火爐旁邊,前往火星。大家總算鬆了一口氣。
眼看太陽越來越遠,心中卻開始產生了一些失落感。
呵呵,這些心境無一的人們,如果到達太陽系外端陷入無邊無際的黑暗的時候會如何?從天堂慢慢走向地獄,樂樂怕某些人的心裡會逐漸崩潰。
樂樂轉而讓考察船直接飛往太陽系的外層,科伊伯帶。
剛剛烤過火爐,現在立馬走向黑暗,心中也會有些暖意。科考人員和拍攝人員都覺得樂樂的決定十分英明。
飛船開動了星際跳躍引擎,十多分鐘就來到了這個太陽系可能的生命的起源地。
跳躍中,流光異彩,攝影組和人們的心中都在盡力的捕捉,回想。
每個人都在猜想,流過的是光,還是時間,還是文明的力量。
從空間跳出後,科考船人員才鬆了一口氣。因爲跳躍引擎他們才用過幾次。
攝影組忙着用旁白講述過程,人們也在黑暗中根據導遊的指引找着什麼。
柯伊伯帶位於太陽系的盡頭,早在上世紀50年代,柯伊伯和埃吉沃斯(Edgeworth)就預言: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太陽系邊緣地帶,充滿了微小冰封的物體,它們是原始太陽星雲的殘留物,也是短周期彗星的來源地。
(1992年,人們找到了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KBO);如今已有約1000個柯伊伯帶天體被發現,直徑從數千米到上千公里不等。許多天文學家認爲:由於冥王星的個頭和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大小相當,所以冥王星應該被排除在太陽系行星之外,而歸入柯伊伯帶小行星的行列當中;而冥王星的衛星則應被視作其伴星。不過,因冥王星是在柯伊伯帶理論出現之前被發現的,所以傳統上仍被認爲是行星。2006年,在布拉格召開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會議上通過決議,剝奪了冥王星作爲太陽系大行星的地位,將其降爲矮行星。無論如何,柯伊伯帶的存在現已是公認的事實,但柯伊伯帶爲什麼會存在着種種疑問成爲太陽系形成理論的許多未解謎團的一部分。
在距離太陽40~50個天文單位的位置,低傾角的軌道上,過去一直被認爲是一片空虛,太陽系的盡頭所在。但事實上這裡滿布着大大小小的冰封物體,熱鬧無比,就是柯伊伯帶。柯伊伯帶是現時我們所知的太陽系的邊界,是太陽系大多數彗星的來源地。柯伊伯帶上的這些物體是怎麼成形的呢?如果按照行星形成的吸積理論來解釋,那就是他們在繞日運動的過程中發生碰撞,互相吸引,最後粘附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天體,形成的樣子。
太陽系原始星雲有個過去並不曉得的邊界,大概是海王星的位置,也就是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的地方。在這個範圍內,各個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以及柯伊伯帶上天體都有足夠的質量得以碰撞吸積成形;而在這個範圍以外,就是空無一物的太空。當這些大天體成形並逐漸向外移動的時候,柯伊伯帶上的天體也被帶着往外遷移。然後當海王星碰到太陽系原始星雲的邊界後,它不得不停下來,因此纔會停留在的軌道上。至於這些柯伊伯帶上的天體,就在海王星遷移的最後一個階段,逐漸被甩出去而形成。
柯伊伯帶天體,是太陽系形成時遺留下來的一些團塊。在45億年前,有許多這樣的團塊在更接近太陽的地方繞着太陽轉動,它們互相碰撞,有的就結合在一起,形成地球和其他類地行星,以及氣體巨行星的固體核。在遠離太陽的地方,那裡的團塊處在深度的冰凍之中,就一直原樣保存了下來。柯伊伯帶天體也許就是這樣的一些遺留物,它們在太陽系剛開始形成的時候就已經在那裡了。)
無數冰封天體與冥王星作伴,數百萬個天體,巨如山巒或者城市,有一些和冥王星一樣大小。直徑超過60英里的就有五萬個。超過一英里的可能過億。
許多闖入太陽系的彗星,都來源於此。這些彗星一般不會造成大的危害,但是有些會造成巨大影響。6500萬年前終結恐龍時代的正式一顆龐大的彗星。
考察船上的人們一邊尋找着這些隱藏在無邊黑暗中的冰封天體,一邊也不自覺的靠在了一起。
樂樂和幾個文明成員也在考慮是否要拉幾個冰球回去給火星補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