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

此番外任,不知何日是歸期,該道別的終需道別。

所以楊銘特意去見了楊麗華,而楊麗華也一直在等楊銘。

「睍地伐已被軟禁東宮,短時間內不會有事,何況我也在京,有我在,阿摩就算有那個念頭,他也不敢下手,」

楊麗華見到楊銘後,便直接開門見山道:「不過我護不了睍地伐一世,以後還得指仗你了。」

「姑母放心,侄兒定當全力保全,」楊銘點頭道。

值此臨別之際,楊銘終於還是忍不住問道:

「春遊時,二哥與裴小姐的事情,是大姑母在背後指使的吧?」

楊麗華忍不住笑道:「你不是從一開始就知道是我嗎?怎麼還問?」

楊銘好奇道:「但是我不清楚,姑母與樓觀臺岐暉到底是什麼關係?」

「互相利用罷了,道門勢微,他們想借助我振興道統,而我也有用的着他們的地方,就這麼簡單,」楊麗華笑道:「多餘的就不要再問了,以後時機合適,我會告訴你。」

看樣子具體過程,人家是不會說了。

楊銘離開長公主府之後,便徑直去了晉陽樓,囑咐陳淑儀回家收拾行裝,然後他自己登上高閣,第一次與高玥面對面而坐,

「本王即將就任荊州,你也拾掇拾掇,隨我一起走吧,」

說着,楊銘又提醒道:「這不是建議。」

幕籬中的高玥,此時表情如何,楊銘不知道,但對方還是點頭道:

「妾身本飄零一浮萍,隨遇而安,既然殿下有意,不敢不從。」

一切妥善之後,接下來的日子楊銘沒有離開過王府,因爲蕭妃不準。

小兒子馬上就要離開,蕭妃哭的跟個淚人似的,

楊銘本來在她身邊的日子就不長,眼下竟又要母子離別,怎能讓她不傷心。

所以楊銘也知趣的,每天陪在蕭妃身邊,享受母子間最後的一段溫存時光。

歷史上,楊銘還會有一個弟弟,叫楊杲(gao),七年後纔會出生。

而眼下仍在襁褓中的小妹楊奇,歷史上會成爲李世民的妃子,爲唐室生下吳王李恪、蜀王李愔,最後兄弟倆都死在了長孫無忌的手裡。

接下來,楊銘又一次入宮,在獨孤加羅的永安宮住了三天。

獨孤加羅哭的更狠,畢竟楊銘是她一手帶大,如今就要遠赴地方,她雖然不捨,但也清楚,孩子大了早晚都會脫離她的羽翼。

而楊銘也很傷心,因爲兩年後,自己這位最疼愛他的祖母便會過世,而他在未來的兩年,很有可能不會進京。

也就會說,今次很可能是他們祖孫倆,此生最後一次見面。

而他直到如今,都沒有見過獨孤鳳兒。

時間過得飛快,楊銘即將離京。

藩王離京,朱雀淨街。

老爹楊廣和母妃,已經住進了東宮,按禮制,他們只會送到皇城朱雀門外。

….

蕭妃親自將兒子送上馬車,轉頭就哭成了淚人。

老大楊昭也是眼含淚花,一個勁的囑咐楊銘千萬保重。

楊廣什麼都沒有說,只是拍了拍楊銘的肩膀,嘆了口氣,便帶着妻兒返回了皇城。

楊銘這支離京車隊,足足兩千人,旌旗飄揚,浩浩蕩蕩的沿着朱雀大街一路往南。

太府寺少卿元文都,也已收拾好行裝,隨楊銘一道前往荊州。

果毅郎將龐牛,升任總管府司馬,從五品,也會隨隊離開。

司馬,主武也,掌管軍事之職,龐牛等於連跳兩級。

而楊銘和楊茵絳約好的匯

合地點,就在朱雀大街。

楊茵絳會先一步逃離越公府,提前藏身在大興善寺附近,等到楊銘抵達時,她的車隊會轉入大街,匯入王府車隊。

楊銘提前跟陳奎打了聲招呼,令對方先行,免得街道上的武侯衛會阻止楊茵絳進入朱雀街。

一切都非常順利,當抵達大興善寺附近時,楊銘掀開車簾,見到楊茵絳孤零零的一輛馬車,在陳奎的護送下匯入車隊。

這下好了,可以安心出城了。

楊銘不怕楊素來抓人,只要自己失口否認,難不成他還有膽子查驗自己的馬車?

當車隊臨近明德門時候,急促的馬蹄聲從一側街道竄出,因其打着越國公府的旗號,武侯衛沒有敢攔。

楊約一馬當先,來至楊銘馬車外,拱手道:

「還請殿下准許楊約一見。」

楊銘令人停車,隨後走出車廂,笑道:「楊少卿這是給本王送行來了?」

楊約翻身下馬,手持馬鞭拱手道:「正是,不過也有一事想請教殿下。」

「講!」楊銘道。

楊約目光望向車隊後面那輛裝飾明顯不同的馬車,笑道:

「茵絳不告而別,兄長使人四下搜尋無果,沒曾想竟是與殿下一起,想來茵絳也是要送殿下出城吧?」

楊銘笑道:「誰跟你說茵絳在我這裡?楊少卿可不興胡說啊?」

我胡說?尼瑪那駕車的車伕都是我府上的,我會不認得?

楊約笑道:「那倆馬車分明就是茵絳的座駕。」

楊銘道:「如果我說不是呢?」

好傢伙,這小子果真難纏啊,楊約道:「殿下說不是,那自然不是了,既然如此,就讓下臣恭送殿下出城吧。」

「不必!」楊銘道:「此地已臨近城門,楊少卿相送之情,本王心領了,還請回吧。」

楊約佇立半晌,無可奈何,人家一口咬定他們楊府的馬車不是他們楊府的,他還能怎樣?

搜車?這是僭越,

楊約嘆息一聲,點頭道:

「那下臣就在此恭送殿下了。」

楊銘微笑點頭,隨即返回車廂,令車隊繼續前行。

而楊約這邊,卻是翻身上馬,目送車隊離開,一直等到楊茵絳的座駕臨近跟前時,楊約才一夾馬腹,湊了過去,朝車廂內小聲道

….

「叔公只能送你到這裡的,以後的日子要靠你自己了,好孩子,一路順風,」

說罷,楊約馬鞭一揚,就此打道回府

荊州總管,轄下二十二郡,一百二十二縣。

北周與開皇年間,州郡行政劃分改動頻繁,荊州地區,如沔陽郡曾爲復州,沅陵郡曾爲辰州,巴陵郡曾爲巴州等。

因北周時期,荊州部分地區屬樑國,也就是母妃蕭氏的故國,

所以當地人稱呼時,習慣以舊時郡稱。

大隋開國雖有二十年,但地方行政劃分還是比較混亂的,一直到楊廣繼位,改爲郡縣二級制,大隋的行政劃分纔算是逐漸明朗。

荊州總管鎮撫區域,大致相當於後世湖北湖南全境,兼管軍、民兩政,大權在握,權柄彪悍。

四大總管分鎮四方,是楊堅上位之後,避免華夏再次分裂而做出的有效手段。

後來因漢王楊諒起幷州之兵造反,因此楊廣廢除了四大總管這一行政職能。

荊州的首府在江陵郡的江陵縣,也就是後世的荊州市。

離開大興之後,楊銘會一路南下走陸路,出藍田縣,取道上洛郡(陝西商洛市)、進入中原淅(x

i)陽郡(河南淅川縣),再南下往襄陽郡(湖北襄陽)、竟陵郡(湖北鍾祥市),最後便是目的地江陵郡了。

一路上,只有郡守一級夠資格接待楊銘。

出了大興之後,楊茵絳便鑽進了楊銘的車廂,聽着元文都爲楊銘介紹一路行程。

元文都原本在太府寺任少卿,對於一個三十七歲的人來說,官不小了。

太府寺掌皇室及官府手工業,統左藏、右藏、左尚方、右尚方、司染、掌冶等署。

左藏右藏就是就是左藏庫和右藏庫,皇帝的內庫,可不是國庫。

左右尚方署,管鑄造兵器,爲什麼有尚方寶劍一說,因爲尚方寶劍就是尚方署做出來的。

司染署,掌造作宮廷衣物,楊銘的朝服就是出自那裡。

掌冶署,掌管冶鑄金銀銅鐵,及玻璃玉器。

這是一個沒多大實權,卻非常有油水的部門,可以理解爲總後勤bu。

元家早已隨着太子妃元珍過世,而與廢太子楊勇劃清界限,而元文都素知元妃與楊銘關係親近,所以此番做爲楊銘左官赴任地方,他還是樂意的。

楊銘從對方口中得知,元文都小時候就曾跟着自己老爹元孝則久居江陵,所以對荊州地區還算熟悉。

事實上,楊銘也很熟悉,因爲他的媽媽蕭妃,雖然祖籍是南蘭陵(江蘇常州),實際上出生在江陵,幼時也是生活在江陵,因爲江陵是舊樑國的首都。

樑國首都本在建康,爲什麼又成了江陵呢?這就要說到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侯景之亂」了。

侯景之亂對南樑蕭氏政權造成了空前打擊,不但使得西魏、東魏趁機蠶食樑國大量地盤,還被戰亂中崛起的陳霸先覷準時機,以陳代樑,將蕭氏政權逼迫至江陵一帶的狹小區域,後被楊堅所滅。

江陵是蕭妃的故土,也是楊銘姥姥姥爺家。

不過他的姥爺姥姥早已去世二十多年,楊銘有七個舅舅,但只有兩個是嫡親的舅舅,也就是母妃的同母兄弟。

一個叫蕭璟(jing),入隋後封了個文散官,朝請大夫,沒有實職,也沒有勳爵,但是歷史上,他在唐朝被封爲了蘭陵縣公。

還有一個叫蕭瑀(yu),目前閒散人一個,住在大興,經常去王府與母妃見面,今年才二十五歲。

不過這小子將來混的非常好,還混進了凌煙閣。

在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排名第七,封宋國公。

圓盤大佬粗

二七零章 一夜掛倆六七章 御史中丞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三四章 造化弄人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第673章 渡河之戰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689章 巨馬河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第534章 臨洮縣公第520章 大柱國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714章 寄人籬下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第683章 南面可汗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734章 禮部侍郎二三六章 偶遇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四二章 形勢大好第八章 蘭陵蕭氏第483章 一代巨匠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第八章 蘭陵蕭氏四一章 宇文娥英二三六章 偶遇第481章 君君臣臣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四三章 爭取儲君第九章 河東郡王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第635章 河西戰線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第650章 宗團驃騎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第689章 巨馬河第628章 誠信第一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第526章 形勢複雜一九二章 楊氏觀王房第693章 不可能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第505章 猶豫不定三四二章 倒黴崔九二章 建成小兒第605章 宗室領袖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第743章 焉能背主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第518章 西方之劫二三六章 偶遇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第一章 三胎第503章 初步試探四五三章 苦肉計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二三三章 麥秋第561章 不準迎接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六章 女賊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二五九章 一起滾蛋四九章 有求於人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第739章 隔代親第510章 便宜行事二九一章 滎陽王第645章 蘭陵蕭銑第487章 (先鋒開拔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第四章 八歲習武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第749章 君臣相合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五三章 楊廣進京第497章 搭設浮橋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
二七零章 一夜掛倆六七章 御史中丞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三四章 造化弄人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第673章 渡河之戰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689章 巨馬河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第534章 臨洮縣公第520章 大柱國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714章 寄人籬下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第683章 南面可汗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734章 禮部侍郎二三六章 偶遇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四二章 形勢大好第八章 蘭陵蕭氏第483章 一代巨匠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第八章 蘭陵蕭氏四一章 宇文娥英二三六章 偶遇第481章 君君臣臣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四三章 爭取儲君第九章 河東郡王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第635章 河西戰線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第650章 宗團驃騎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第689章 巨馬河第628章 誠信第一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第526章 形勢複雜一九二章 楊氏觀王房第693章 不可能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第505章 猶豫不定三四二章 倒黴崔九二章 建成小兒第605章 宗室領袖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第743章 焉能背主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第518章 西方之劫二三六章 偶遇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第一章 三胎第503章 初步試探四五三章 苦肉計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二三三章 麥秋第561章 不準迎接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六章 女賊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二五九章 一起滾蛋四九章 有求於人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第739章 隔代親第510章 便宜行事二九一章 滎陽王第645章 蘭陵蕭銑第487章 (先鋒開拔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第四章 八歲習武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第749章 君臣相合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五三章 楊廣進京第497章 搭設浮橋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