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

楊銘是比較認同長幼有序這一禮法的,因爲這是一個傳承千年的傳統,有了這個傳統約束,無論是皇室還是門閥家族,在選擇繼承的人的時候就可以有禮可依。

其實這一套,爲的就是避免家族內鬥,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一個兒子,那麼怎麼從好幾個兒子當中選擇繼承人呢?

選擇有能力的?你覺得老大有能力,別人覺得老二老三有能力,這一點是很難分辨的。

選擇自己疼愛的?那更完蛋,另外幾個不被疼愛的,肯定會心中不服,妒忌生事。

所以保障家族有序傳承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嫡長子永遠都是第一選項。

這樣一來,正妻的地位就被大大增強,妻子孃家那邊纔會賣力氣幫助你。

所以各大家族,對嫡長子都是特別的看重,李淵如此,楊素也如此,楊廣也不例外。

所以在楊茵絳的觀念裡,除了世子楊瑞之外,楊銘的其他兒子,適當培養即可,而且從小就要灌輸尊敬長兄的觀念思想,爲的就是早早的給長子樹立威嚴。

比如楊玄感,他絕對不是楊素一堆兒子裡最優秀的,但是他的弟弟們都怕他,楊素的家產也都是他的。

這也就是爲什麼,玄武門之變成了李世民這輩子最大的污點,因爲他觸犯了一個華夏幾千年的傳統,以次子殺長子,這是犯上。

至於楊廣殺楊勇,歷史上是一筆湖塗賬,楊勇到底是被楊廣矯詔賜死,還是楊堅真的下過這樣的詔書,是說不清楚的。

所以楊廣殺兄和李世民殺兄,在歷史上的影響差別很大,一個是當了太子殺的庶人大哥,一個是親王殺在位太子,區別大發了。

其實楊茵絳的想法絕對沒有錯,事實上每一家都是這麼幹的,而楊銘也認同這麼做,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也出現內鬥,雖然可能性非常大。

因爲要繼承的家業太大了。

裴淑英也是怕犯了楊茵絳的忌諱,所以請來的這位王通,只是在山西地區比較出名,遠不及世子楊瑞的兩位老師:國子監祭酒韋澄,司隸臺大夫薛道衡。

這兩人隨便一個,都比王通有名多了,但學問有沒有王通高,就不一定了,因爲王通的學說,對後來宋代的程朱理學影響深遠。

楊茵絳是社交能手,心智又高,在她故意屈尊交好下,馮玉致已經把人家當成摯友了。

其實嶺南馮盎,在關中也有兩個朋友,一個叫韋洸,一個叫裴矩,韋洸是韋約的二哥,早死了。

所言眼下,能在皇帝面前幫着馮盎說好話的,只有裴矩,因此馮玉致見到裴淑英是非常親切的,奈何對方好像在故意與她疏遠。

秦王官署的會議結束之後,楊銘與史萬歲同乘一車,期間道:

“你給喬鍾葵寫封信,信上一定要寫明是我的意思,是我讓他速速剿滅叛軍。”

“這個我明白,”史萬歲笑道:“喬鍾葵心裡也明白該怎麼做,殿下放心好了。”

喬鍾葵是楊銘的人,但臨汾郡其他官員可不是,所以這封信其實不是讓喬鍾葵看的,而是讓臨汾郡那幫地方官看的。

喬鍾葵的長子是秦王府吏員,他當然知道該怎麼做

臨汾郡在山西,沒有河北那麼慘,眼下的臨汾,雖然軍府被抽調走三分之二,跟着皇帝北巡去了,但是剩下的三分之一,還有一千五百多人。

在喬鍾葵眼裡,一千五百裝備齊整的軍府衛士,足夠了。

但是他還是故意拖着,以募兵爲藉口,遲遲沒有發兵,上黨郡那邊一直在催,河東府也有人在催,就連臨汾的郡丞柳石,郡尉趙子昂,也催他早早發兵。

“賊軍勢大,又來去無蹤,我若輕易發兵,恐陷泥潭,”大堂內,喬鍾葵皺眉道:“齊郡公(呂永吉)眼下已經返回上黨縣,等他摸清楚賊兵動向,與我合力夾擊方爲上策。”

趙子昂皺眉道:“齊郡公已經催了我們好多次了,太平公也有信給柱國催促出兵,並且言明是秦王的意思,柱國若是還沒有動靜,恐怕秦王會責備我們延誤軍機。”

不要緊,責備也是面子上責備,秦王心裡是不會責備我的,喬鍾葵搖頭道:“軍情奏報,賊兵已有五千之衆,肆虐鄉野,蹤跡難尋,我們這邊只有千五兵馬,怎麼打?”

柳石道:“賊兵不過一羣烏合之衆,我今已募得千人,加上軍府共計兩千五百人,足可一戰。”

喬鍾葵笑道:“柳郡丞莫要輕敵,賊首張開,起兵於臨洺,如今肆虐五縣之地,至今拿他沒有辦法,可知此人陰險詭詐,是知兵的,齊郡公尚且無可奈何,難道你認爲我比齊郡公還強嗎?”

知你奶奶個頭,一個特麼的土匪,知尼瑪的兵,柳石心裡窩火卻不敢表露出來,齊郡公就是個蠢貨,你曾經可是四萬大軍的統帥,難道還怕一個反賊?

“那柱國打算什麼時候出兵?”柳石問道。

喬鍾葵道:“募集四千人,我立即出兵,募兵是柳郡丞的事情,你這裡越快,我就能越快出兵,所以貽誤軍機,也算不到我頭上。”

柳石大怒,好小子,你特麼給我甩鍋呢?小小的介修喬氏,現在有史萬歲撐腰,真把自己當回事了?

河東柳是山西大族,介休喬是小族,介休那個地方距離祁縣非常近,祁縣不是有個喬家大院嗎,那一帶姓喬的特別多。

柳石有個族叔,叫柳謇之,眼下是齊王府長史。

所以說,一個衙門也是分成了好幾派,各懷心思。

張開本來是打算往臨汾跑的,但是他從當地人口中聽說,坐鎮臨汾的是個勐人,所以不敢去了,把屯留糟蹋一番後,北上去了銅鞮(di)縣,也就是長治的沁縣。

沁縣是個小縣城,人口不多,城牆矮小,張開用這段時間收集起來的梯子,於夜間攀上了銅鞮縣的城牆,進城之後,照例先殺官,再劫富。

他這次沒有動平民,因爲在外流浪了兩個多月,他想找個安穩地方休整一下,你把城裡的百姓都惹急了,你在這裡晚上睡覺都不會安穩。

既然他都落腳了,按理說呂永吉應該派兵圍剿,但呂永吉沒有。

“我們現在若是出兵北上,萬一上黨有失,諸位的家卷免不了會遭受屠害,畢竟那個什麼廣德真君,如今已經糾集盜匪之流,嘯聚山林,作惡一方,再寫信催一催喬鍾葵吧,”呂永吉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做法不對,所以向來硬氣的他,如今跟下屬說話的時候,語氣也緩和了很多。

薛安國已經徹底無奈了,賊兵東跑西竄的時候,你不出兵,如今落腳銅鞮,你還不出兵?

你要不是皇親國戚,眼下的罪都夠砍你腦袋了。

“呂公,再不出兵,秦王和齊王就要發函問罪了,若是讓陛下知道,您老這一關只怕也不好過啊,”薛安國苦口婆心道。

呂永吉頓時皺眉:“是本公不想出兵嗎?你也不看看上黨有幾個兵?賊兵聲勢浩大,怎麼打?”

郡尉段芝蘭道:“城內已經招募一千餘人,只要呂公打開府庫,發放一些軍械,其實有的打。”

“那上黨縣不就空了嗎?到時候上黨要是賊人攻破,本公的妻兒老小跑不了,你的就能跑的了了?”呂永吉不滿道。

段芝蘭一頭黑線,你特麼不怕,我們怕,我們不剿賊,將來朝廷問起罪來,妻兒老小更跑不了。

接下來,沒有人再勸了,但是會議結束之後,薛安國、張君謀、段芝蘭三人私下碰了個頭。

“怠慢剿賊大事,你我三人,可是頂不住這個罪名,呂公人家沒事,咱們仨將來可跑不了,”段芝蘭首先道。

薛安國怒道:“將來朝廷問罪,頂罪的勢必就是咱們,他已經在往咱們身上甩干係了,還是人家楊驄看的通透,早早回去武安搬救兵去了,知道指望不上呂公。”

“那咱們眼下怎麼辦?聯名給秦王上書,說明事實緣由,以好將來脫罪?”張君謀道。

段芝蘭嘆息一聲:“咱們不能跨過上官稟奏,這是違制的,可是寫信的話,又送不到秦王手裡,如何是好啊?”

“這個有辦法,”薛安國道:“當年平定漢王叛亂,我曾在太平公長子懷義麾下效力,我可以給他寫信,由他轉呈秦王,你我性命攸關,不得不早早準備。”

“此舉要得,”張君謀道:“我們是主戰的,延誤軍機的罪名,不能扣到我們頭上。”

“就這麼辦!”段芝蘭道。

三人合計之後,當晚便聯名寫信,然後交給信得過的下屬,連夜送往京師。

呂永吉這邊在等喬鍾葵,喬鍾葵還在等他呢,你的上黨着了火,你也不能全指望我啊?

你都不出兵,我出個毛的兵。

於是他們倆就這麼耗着,任由人家張開在銅鞮縣瀟瀟灑灑。

而齊郡方向,張須陀出兵果斷,凡從清河郡方向越境而來的,一律斬殺。

幾天時間殺了數千人,屍橫遍野,硬是以高壓手段,將往山東逃難的民夫勢頭給止住了,等到支援武安郡的大軍返回運河後,又殺了幾千人,這股騷亂被徹底鎮壓下來。

運河開工至今三個半月,死亡人數已經逼近十萬大關,身在涿郡的閻毗知曉情況後,直接一封奏疏送往突厥王庭,把楊暕給告了。

他也不想背這個責任。

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一零六章 上嫁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四一九章 秘書省藏書二三九章 江南陳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第670章 太平清河第738章 五鳳樓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第637章 救荒法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第735章 創造需求二七零章 一夜掛倆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三五九章 大儒門生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552章 弒君者第585章 你混蛋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八七章 楊廣留京五二章 左武衛大將軍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三二八章 脣槍舌劍第490章 非大不可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709章 大昏招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637章 救荒法第486章 軍輜開運第552章 弒君者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四一二章 獨孤懷恩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702章 紙上談兵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第510章 便宜行事三零零章 燕歸王府第478章 倚老賣老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九九章 黑吃黑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九九章 黑吃黑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第477章 總領西路第758章 清理門戶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九六章 頂包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第623章 朱雀門下第578章 舊時父女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七七章 孤魂野鬼第591章 駙馬都尉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第644章 苛捐雜稅三四一章 靜照庵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三三九章 撂挑子六四章 再闖東宮
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一零六章 上嫁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四一九章 秘書省藏書二三九章 江南陳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第670章 太平清河第738章 五鳳樓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第637章 救荒法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第735章 創造需求二七零章 一夜掛倆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三五九章 大儒門生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552章 弒君者第585章 你混蛋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八七章 楊廣留京五二章 左武衛大將軍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三二八章 脣槍舌劍第490章 非大不可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709章 大昏招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637章 救荒法第486章 軍輜開運第552章 弒君者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四一二章 獨孤懷恩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702章 紙上談兵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第510章 便宜行事三零零章 燕歸王府第478章 倚老賣老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九九章 黑吃黑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九九章 黑吃黑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第477章 總領西路第758章 清理門戶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九六章 頂包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第623章 朱雀門下第578章 舊時父女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七七章 孤魂野鬼第591章 駙馬都尉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第644章 苛捐雜稅三四一章 靜照庵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三三九章 撂挑子六四章 再闖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