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

楊茵絳這輩子坐船的次數,一隻手掌都能數的過來。

她以前曾在渭水上泛舟遊玩,還算適應,而眼下在長江,就有些吃不消了。

所以,她暈船了,幾乎是一天一吐,即使這樣,她仍是強撐着來到船頭,欣賞着兩岸的風景。

因爲這樣的景色,她從未見過。

隋滅陳之時,大隋的主力大軍就是一幫旱鴨子,所以楊素根據北人不習水性的特徵,建造了五牙大艦。

樓起五層,高百餘尺,足足35米高,總長55米,行駛在長江水面,儼然就是江上巨無霸。

五牙船大,船體穩固,所以抗風浪,可容納士兵900人,左右前後設置有六臺拍竿,像是六條大槳。

拍竿以船幫爲支點,朝外一頭綁有巨石,朝內設置有絞盤,遇到敵船後,士兵轉動絞盤將拍竿拉起,然後以槓桿原理,居高臨下,排竿綁着巨石的那頭快速落下,砸向周邊敵船。

舊陳水軍多爲小船,根本經不住這麼砸的。

當年水戰,大隋損失的五艘五牙,全部是被舊陳水軍以火船陣衝破外圍撞上船體,才導致的損毀。

這也算是一物剋一物吧。

楊銘船隊上的物資充足,所以無需停船補給,過巴陵郡,沿着長江北上,就是江夏郡。

而江夏郡坐鎮的,是楊茵絳的親爹楊玄感。

所以當船隊路過江夏的時候,楊茵絳一直都躲在船艙不敢出來。

其實沒什麼好怕的,楊玄感又不是千里眼,哪能這麼容易就發現自己的親閨女。

於江夏轉入漢水之後,水道明顯變的狹窄起來,彎彎繞繞的地方也不少。

走水路是省事,少了顛簸,但也確實費時。

九天後,楊銘他們終於抵達襄陽碼頭。

荊州地區,雖然大部分人還是稱襄陽爲襄陽郡,但實際上襄陽的行政劃分已經被改成了襄州,主官是襄州刺史杜吒。

不過歷史上老爹繼位之後,仍會改爲襄陽郡,反正眼下是比較亂,州郡難分。

刺史一職,多由楊堅任命,也多出自關中集團。

這個杜吒就是出身京兆杜氏,他們這一支的祖上,在大隋做的官都不小,幾乎都有勳爵在身。

杜吒有個弟弟叫做杜淹,在唐太宗時期做過吏部尚書,不過眼下,與第一任荊州總管韋世康的次子韋福嗣一起,被楊堅流放到了江南。

原因是這兩小子自視甚高,都覺得自己挺有能耐,說什麼至尊喜歡任用隱士,蘇威便是在隱居時被徵辟入朝,於是他們倆一合計,相約隱居終南山,等着被徵召。

事情被楊堅知道之後,大怒,覺得這兩小子沽名釣譽,沒有自知之明,乾脆流放南方。

這個流放,實際上相當於趕出京城,你們找個涼快地方呆着去吧,別在朕眼皮子底下就行。

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可以回去了。

襄州刺史杜吒,在歷史上沒有他這個弟弟出名,更沒有他兒子出名。

沒錯,他就是杜如晦的親爹。

杜如晦,就是楊銘此番來襄陽的首要目的。

碼頭上,提前得到消息的杜吒早早便來迎接,楊銘不打算先進城,趁着日頭尚早,他要先去水軍駐地瞧一瞧。

於是杜吒的車隊在前帶路,走陸路趕往水軍駐地。

艦船,是停靠在碼頭上的,多年未用,很多看起來已經非常老舊,而水軍駐地,就在岸邊不遠的地方。

圍繞在楊銘身邊的,有襄州刺史杜吒,襄陽驃騎府的驃騎將軍蔡莒,以及一衆左官都尉,周仲牟也在其中。

楊銘站在碼頭上,眺望江面,澹澹

道:「當下水軍,有船隻多少。」

驃騎將軍蔡莒趕忙上前一步:「回稟殿下,五牙三艘,黃龍十一艘,平乘(大舫船)三十艘,蚱蜢(蚱蜢舟)三十三條。」

楊銘道:「能用者,有多少?」

蔡莒嚥了口唾沫,道:「養護月餘,皆能使用。」

「養護月餘?」楊銘皺眉轉身:「也就是說,今日若起戰事,襄陽水軍一個月後才能出航?」

蔡莒低頭道:「水軍養護經費不足,末將也是沒辦法啊。」

「經費呢?」楊銘又問。

這時候,就是杜吒出來解釋了:「京師每年撥給水軍的費用,只有十一萬貫,除練兵發餉之外已經所剩無幾,其中五牙和黃龍若是更換腐蝕木料,需從巴東運來,單此一項,就需十五萬貫,確實是沒錢。」

楊銘點了點頭。

雖然大隋是府兵制,軍府的兵員一多半來自於平民服的兵役,但是軍府當中還有不少固定兵員。

十一萬貫用來發軍餉,其實不算多。

朝廷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因爲當下四海承平,像這種內河水軍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只給發餉,不給養護費用,就是因爲他們知道,養護錢就算髮下來,這幫人也不會用來養護。

「如果做到隨時徵用,隨時可用,大概需要多少?」楊銘又問。

這個杜吒就不知道了,於是他瞥了蔡莒一眼,後者趕忙道:「大約四十五萬貫。」

尼瑪啊這可真是個吞金獸啊。

楊銘聽到這個數字,他也頭疼,好在今年授下了六千多傾露田,這些田的賦稅可是個極爲驚人的數字,將來可以偷偷調撥給襄陽水軍一些。

不過今年肯定是沒戲了,賬上沒錢。

收拾了一個文家,就爲江陵地區的賦稅帶來一大筆進項,但楊銘知道,這種殺富濟貧的事情,要慢慢來,做的太頻繁,會惹出事端的。

當天晚上,楊銘在郡守府接受杜吒的盛情款待。

這是給他臉了,一箇中下州的刺史本沒這麼大的面子,但是你有個好兒子,這面子就有了。

這種場合,杜吒是一定會拉自己的兒子出來見見世面的。

於是他的兩個嫡子,杜如晦、杜楚客都來給楊銘見禮。

杜如晦已經成年,今年十六歲,杜楚客與楊銘同庚,今年十三歲。

「你家大郎可已成親?」楊銘像是嘮家常一樣,隨口問道。

杜吒趕忙道:「勞殿下惦記,尚未成親。」

京兆杜氏出身,杜如晦將來的正妻,必然是豪門大族的出身,不會差到哪裡去。

但歷史上並未記載,杜如晦的妻子出身何門。

楊銘又問:「既已成年,爲何不爲其擇選正室。」

「尚未尋到合適的,」杜吒道。

楊銘打趣笑道:「少年正是英姿勃發之時,火氣正盛,既然如此,本王便賞令郎一個妾室。」

杜吒趕忙對其兒子說道:「還不快叩謝殿下恩典。」

杜如晦老老實實謝恩。

楊銘又問:「令郎眼下可有官身?」

「尚未,」杜吒聞言內心大喜,因爲他摸出楊銘說話的套路,

問你有沒有正室,就賞你一個妾,問你可有官身,大概是要賞官了。

於是他又道:「如能侍奉殿下左右,當是犬子的福氣。」

楊銘是誰?太子嫡三子,將來妥妥的親王,這個時候不巴結,以後還有機會巴結嗎?

楊銘點頭微笑:「總管府尚有數缺,不妨就讓令郎暫時擔任戶曹,掌荊州民戶、祠祀、農桑事。」

杜吒大喜過望,趕忙與兒子一起謝恩。

別看總管府的戶曹只是個從七品,權利可不小,因爲這個職位的行政範圍是整個荊州。

何況還是楊銘身邊的近臣,將來前途光明。

楊銘其實也不曉得,眼下的杜如晦能不能幹了這個差事,但是衝其青史留名的地位來開,就算短時間適應不了,慢慢也會適應的。

十六歲了,這在大隋不小了,京師那邊好多這個年齡就已經襲了爵位了。

李淵十五歲,就給楊堅做了千牛備身。

楊廣十九歲,便已經是五十萬大軍的三軍統帥。

當天晚上,楊銘就在郡守府過夜,他打算再去水軍駐地瞧一瞧,然後領着楊茵絳到附近遊玩一陣。

襄陽這個地方,在整個華夏的歷史上,都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美稱。

從這裡走出來,流傳千古的故事數不勝數,如:三顧茅廬、刮骨療毒。

這裡還是《詩經》《楚辭》這兩中華文學巨着的發源所在。

神凋俠侶中郭靖守襄陽,守的就是這裡,雖是讀本,但也從側面反應了襄陽做爲漢水第一要地的戰略地位。

得襄陽,可雄踞漢水,可見水軍放在襄陽,是有其必然道理的。

翌日,楊銘點名杜如晦爲嚮導,帶着他們離開縣城,前往周邊風景名盛之地。

半道上,楊銘特意將杜如晦召入車廂,笑問道:

「成年後,你父杜吒,沒有在大興給你謀個職位嗎?」

杜如晦搖了搖頭:「回殿下,京中有缺,也是輪不到我的。」

輪不到你,你就跟着李世民去造反嗎?楊銘給他畫大餅道:

「若有真才實學,本王自不會埋沒你。」

杜如晦面露感激:「今後但憑殿下驅使,莫敢不從。」

在他看來,能給楊銘做屬官,是極大的跳板,將來必可出人頭地。

像他這種飽讀聖賢書的,都是這個毛病,志向遠大,迫切的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

而且讀書人有一點,楊敏比較喜歡,這類人比較忠心。

因爲儒家那套「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已經深深的刻進了他們的骨子裡。

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第673章 渡河之戰二九二章 擦鞋底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十三章 老實人三三章 做妾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763章 告狀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690章 善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二八二章 做嫁衣第767章 貓哭耗子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二六一章 寡婦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701章 自命不凡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二二六章 進士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第477章 總領西路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第501章 指桑罵槐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583章 荊州故人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632章 田畝新制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六五章 書房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三四章 造化弄人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一零七章 檢校衛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第722章 吾不忘矣二六七章 教坊第723章 三十歲整第766章 體面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第753章 重在民部第518章 西方之劫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第659章 將功贖罪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四六一章 官辦官督第660章 世嫡皇孫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四十章 爽約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九八章 藝人第751章 十五道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三零零章 燕歸王府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第559章 條件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十七章 純屬意外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第736章 徐景第722章 吾不忘矣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第747章 楊老四
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第673章 渡河之戰二九二章 擦鞋底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十三章 老實人三三章 做妾第639章 舉個例子第763章 告狀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690章 善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二八二章 做嫁衣第767章 貓哭耗子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二六一章 寡婦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第768章 值這個價第701章 自命不凡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二二六章 進士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第477章 總領西路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第501章 指桑罵槐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583章 荊州故人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632章 田畝新制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六五章 書房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三四章 造化弄人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一零七章 檢校衛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第722章 吾不忘矣二六七章 教坊第723章 三十歲整第766章 體面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第753章 重在民部第518章 西方之劫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第659章 將功贖罪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四六一章 官辦官督第660章 世嫡皇孫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四十章 爽約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九八章 藝人第751章 十五道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三零零章 燕歸王府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第559章 條件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十七章 純屬意外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第736章 徐景第722章 吾不忘矣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第747章 楊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