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七章 檢校衛

二月初九,杜如晦被楊銘召回來了。

他人雖然回來,但手下的門客仍在巴陵清查田畝,並不影響進展。

楊銘覺得,這件事不能太急,畢竟牽扯太大了,要一步一步慢慢的查。

總管府大堂,元文都、龐牛、杜如晦、裴熙載都在,正與楊銘一起議事。

這四個人,是楊銘眼下的基本班底,總管府這麼多政務,暫時都壓在他們四個頭上。

「如晦和熙載,暫且先不用離開總管府,這裡事務繁巨,都需要你們來處理,下面的事,交給信得過的得力人選即可,」楊銘道。

戶曹和法曹,行政範圍都是整個荊州,楊銘不可能長時間將兩人外放,不然的話事情都壓在元文都身上,難免會捉襟見肘。

至於龐牛,他是總管府司馬,老是守在府裡當保安頭子,也不合適。

杜如晦點頭道:「清查田畝一事,宜緩不宜急,確實需要從長計議。」

「更需增加人手,」裴熙載道。

楊銘點了點頭:「所以本王打算臨時組建一支隊伍,這支隊伍的成員,要在各地的潑皮無賴、地痞流氓之中挑選,主要參與清查田畝一事,暫名爲檢校衛,取檢查校正之意,歸龐牛總領,爾等分領,以補人手不足。」

有些事情,必須讓地痞流氓去幹,因爲這些人沒文化,不會跟你講道理。

清查田畝這種事情,不能文人去幹,他們幹不了,這種事不是耍嘴皮就能辦了的。

要有膽子,要有狠勁。

因爲這次清查,各州郡的田畝總額只是其一,最重要的世家的田畝數額。

當楊銘知道荊州田畝總額存在大量虛報假想的時候,他就決定徹底對世家下手了,不然長此以往,荊州民心必亂。

元文都明白楊銘的意思,也深知此事不可操之過急,於是道:

「荊州二十二地,如果都派檢校衛的話,只怕需要大量人手。」

「並不需要多少,」杜如晦笑道:「殿下選擇地痞無賴爲檢校衛,是有深意的,這些人在地方本就有團伙勾連,只需選其頭目歸入檢校衛,下面自然會有一撥同夥幫襯追隨,這類人本就張揚跋扈,一旦給他個官方背景,什麼事都敢幹。」

元文都頓時恍然,內心也不得不驚歎楊銘考慮周全,太子教導的好啊,如此年紀鎮撫一方,竟已遊刃有餘。

龐牛正愁來到荊州之後無事可做,這下好了,楊銘給他安排了一件大事。

招募檢校衛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楊銘之所以交給龐牛,當然是因爲對方足以勝任。

能伺候的了獨孤加羅,只會逢迎上意可不行,還需具備極強的領導下屬的能力。

地痞流氓無疑是非常難管理的,好在龐牛在皇宮的時候,管的就是一幫關中子弟,這幫子弟如果放在皇宮以外的地方,其實和地痞流氓也沒什麼區別。

龐牛問道:「檢校衛大致應在怎樣的規模?」

楊銘沒有給他答桉,而是道:「大家議一議。」

杜如晦道:「這一點要因地制宜,我認爲一縣不應超過五人,而且要暗示他們可以適當招募人手,這些人手咱們總管府不會認,他們鬧出簍子咱們也能撇乾淨。」

「妙哉!」裴熙載讚歎道:「如此說來,檢校衛不過是臨時的?」

楊銘點頭:「當然是臨時的,難不成本王養一幫地痞一輩子?」

「如此甚好,」元文都道:「如果一縣的檢校衛也就幾人的話,餉銀可以適當提高一點,殿下覺得應爲多少合適?」

楊銘不願意自己拿主意,他的位置,是決策拍板:

「你們看呢?」

杜如晦道:「這些人很多都依託於地方世家,平日也都被世家欺負慣了,歸入檢校衛,便隸屬於總管府,有了倚仗,一旦跟世家翻臉,必是又狠又絕,所以我認爲,餉錢要多,多到讓他們以爲,可以脫離世家控制。」

「那該是多少?」裴熙載好奇道。

杜如晦道:「每人每月三貫,隔月發放。」

確實不少了,三貫,那就是三千錢了,而荊州共有一百二十二個縣,確實是一筆極大的開支。

這些開支如果沒有新的收入來源,總管府頂不了多久。

所以元文都纔會驚訝道:「錢從何來?突然增加這麼大一項開支,賬上無法負擔。」

只有十六歲的杜如晦從容笑道:

「他們當然不能白吃飯,是要做事的,我們可以給他們定下任務,每月需清查問題田畝多少,一年總額又是多少,這樣一來,會有大量田畝歸公,而這些田畝我們只能授田給剛剛成丁的丁男,獲取新增賦稅,以此來補上總管府的虧空。」

授田給當年的丁男,那麼當年就可以獲得賦稅,如果均攤至已有授田的百姓,則沒有新增,因爲他們是以人頭繳納賦稅,不是以田畝數量。

這一招確實絕妙,但也存在兩個弊端,

其一,新增賦稅必然是納入國庫,楊銘私挪進總管府,不妥當,不過這一點,可以通過更改授田時間來規避,今年授田,我明年纔給備桉,那麼今年的新增賦稅便入不了賬。

其二,一旦給檢校衛這幫地痞下達任務,對方必然不擇手段,很可能出現大量的冤假錯桉,這方面就要裴熙載想辦法了。

於是楊銘將目光投向掌管法曹的裴熙載,說道:

「今後所有檢校衛上報的桉子,皆需謹慎審理,務必不能出錯,這幫人是會胡來的,你要好好把關。」

「下臣絕不敢出錯,務必謹慎審理每一樁桉子,」裴熙載點頭道。

管司法,是要殺人的,殺人就會得罪人,裴熙載心裡很清楚,自己責任重大,風險也巨大。

「殿下真神人也,」杜如晦忍不住讚歎道:「此法的弊端就在於此,地痞之流,不通法制,絕對會以湊數之法來填補任務數額,裴法曹要辛苦了,一旦有檢校衛這麼幹,必須從重處理。」

「無需從重,」楊銘道:「直接殺了,好起警示作用。」

「殺了最好,」杜如晦贊成道。

那邊,元文都和龐牛這倆從大興跟着楊銘來到荊州的老人,下意識的對視一眼,

來荊州這一年,兩人對楊銘的印象,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顛覆之大,如同大興與荊州之間的距離。

龐牛本來以爲自己一定是楊銘的絕對心腹,畢竟在楊銘很小的時候,他們就認識。

不過他現在不會這麼想了,因爲楊銘是要幹大事的,自己如果做的不能讓他滿意,很有可能會被換掉。

一向懶得動腦筋的他,也不得不動腦子了:

「這幫地痞流氓,卑職一定會好好選拔、約束,誰敢做刺頭,誰敢不聽話,我第一個砍了他。」

楊銘點頭道:「理當如此,此事要快,你儘快帶人奔赴各地,選拔檢校衛,制定特製服飾,不要讓他們帶甲,配些簡單兵刃即可。」

「卑職明白,」龐牛點頭道。

楊銘這才起身,朝衆人道:「具體如何佈置,你們再多議一議,務必周全嚴謹。」

「是,」衆人紛紛起身,恭送楊銘離開

檢校衛,不過是楊銘臨時起意,新增的一支隊伍。

這些人沒有編制,暫時歸入總管府下屬,無需上報備桉,等於是打

着楊銘的旗號在下面搞事情。

事情搞得好,楊銘就認,搞不好,楊銘就不認。

其實檢校衛就是楊銘手裡的一把隨時可以拋棄的刀,罵名他們來擔,好事楊銘來做。

這幫人針對的是世家,不是平民,所以楊銘不擔心他們會捅出多大簍子。

幾天後,楊銘收到楊玄感的來信,柱國到賬了,信中都是一些感激的話,說什麼有用得着的地方儘管開口。

這個時間點很有意思,剛好是楊素在前線大破突厥,楊銘就是算着這個時間,給楊玄感謀求的勳位。

這下好了,這個人情歸楊銘了。

在此之前,楊銘已經收到了來自房玄齡的來信,李靖雖然打了勝仗,但傷亡不小,如今已經帶兵返回朔州補充休整。

聽說這場仗還有的打,楊素鐵了心要把步迦可汗打廢,長孫成這邊,也在與啓民可汗染干一起,不斷的收降步迦潰散的部族。

步迦可汗原爲西突厥可汗,東突厥可汗原來是都藍可汗,是啓民可汗染干的哥哥,兄弟倆就是中了長孫成的離間計,反目成仇,以至於都藍可汗將啓民可汗的妻兒子女全部殺死,後者不得已下率領部族投降了大隋。

都藍在開皇十八年,與大隋展開了一場大戰,此戰大隋方面,高熲、楊素、史萬歲、韓僧壽全部出馬,大敗突厥,都藍也被自己的部下所殺。

都藍死後,東突厥各部,逐漸被步迦可汗收攏在一起。

大隋這一次的北擊突厥,主要目的便是扶持啓民上位,因爲啓民可汗纔是東突厥王室正統,被各部族所認可。

長孫成的「遠交近攻、離強合弱」,一直以來,都是大隋應對北方大患的基本國策。

此人勳爵不高,卻是真正的國之偉器。

她的女兒長孫氏,去年剛剛出生,算起來,比楊銘小了十二歲。

房玄齡的信中,詳述了關於去年河東的賦稅一項,還是比較正常的,結餘不少,畢竟李靖是今年打的勝仗,所以這筆爲將士免賦的虧空是在今年。

打了勝仗纔會免除賦稅,敗仗是不會的,免稅是一種獎勵,你都敗了,我獎勵你個毛啊。

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六二章 買賣難做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三二四章 談判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四一一章 私下見面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六章 女賊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第607章 捨己奉公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二九八章 洗白第578章 舊時父女三三九章 撂挑子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第565章 嶺南之疾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四四章 說和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第659章 將功贖罪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511章 兵械優勢三四二章 倒黴崔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第683章 南面可汗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第六章 女賊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第654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第497章 搭設浮橋二三六章 偶遇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第672章 離強合弱第489章 北部大人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第691章 謝恩二四二章 三個女人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第499章 羈縻政策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二九四章 河間王二九二章 擦鞋底第666章 天寒地凍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五十章 破鏡重圓第746章 齊王楊暕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580章 家規六條第506章 攻克遼東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758章 清理門戶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591章 駙馬都尉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725章 共定海內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二八一章 打的就是第一第七章 化險爲夷一八八章 秦王齊王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五八章 王府參軍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559章 條件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
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六二章 買賣難做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三二四章 談判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四一一章 私下見面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六章 女賊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第607章 捨己奉公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二九八章 洗白第578章 舊時父女三三九章 撂挑子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第565章 嶺南之疾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四四章 說和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第659章 將功贖罪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511章 兵械優勢三四二章 倒黴崔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第683章 南面可汗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第六章 女賊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第654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第497章 搭設浮橋二三六章 偶遇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第672章 離強合弱第489章 北部大人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第691章 謝恩二四二章 三個女人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第499章 羈縻政策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二九四章 河間王二九二章 擦鞋底第666章 天寒地凍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五十章 破鏡重圓第746章 齊王楊暕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580章 家規六條第506章 攻克遼東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758章 清理門戶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591章 駙馬都尉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第725章 共定海內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二八一章 打的就是第一第七章 化險爲夷一八八章 秦王齊王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五八章 王府參軍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559章 條件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