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劉羅鍋的寒食帖

與此同時,看見譚掌櫃回頭了,大家自然覺得有些奇怪,以爲他落了什麼東西。

然而,譚掌櫃一回來,就直接笑容滿面道:“諸位,我剛纔想到,除了天硯以外,我店裡還收藏了一件東西,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什麼東西?”刑老好奇問道:“與東坡先生有關嗎?”

“那是自然。”譚掌櫃鄭重點頭,輕聲道:“東西是黃州寒食帖。”

“什麼?”

一瞬間,衆人愣住了,然後第一反應就是搖頭,表示不信。畢竟衆所周知,寒食帖真跡就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譚掌櫃現在卻說他手頭上有這樣的東西,誰信啊?

“當然,肯定不是真跡。”察覺衆人的鄙視,譚掌櫃連忙補充起來:“我手頭上的自然是仿品,不過卻不是一般的仿品。”

這纔對嘛!

衆人輕輕點頭,田老也有幾分好奇道:“誰的仿品?”

這也是中國古代文人的特色了,但凡是名畫名帖,肯定少不了臨摹的作品。真跡難求,得到一件上乘的臨摹作品也不錯。

“這個就容我賣個關子。”與此同時,譚掌櫃笑容可掬道:“請諸位移步,到我店裡一看便知。畢竟東西有些珍貴,不好拿來拿去。”

這話也在理,衆人也沒有什麼意見,就結賬跟着譚掌櫃走了。

當然,這裡所說的衆人,肯定不包括四哥、李貴這些人。他們倒是想跟去,然而卻不好意思,或沒有這個膽子,只好眼睜睜看着衆人走了。

不久之後。衆人來到譚掌櫃的店鋪,門前的大字招牌,倒也有幾分古韻。大家走進去打量一下,發現店鋪空間也挺大,七八個人涌進來,倒也不顯得狹小。

另外在二樓,還專門設了一個貴客室,譚掌櫃把衆人引進這個房間之後,又是斟茶。又是倒水的,忙活了幾分鐘,這才退了出去。不久之後,譚掌櫃回來了,手裡卻多了兩樣東西。一件是個盒子,另外一件又是一根卷軸。

盒子先擱到一邊,大家明顯對卷軸更加感興趣。

黃州寒食帖,實際上應該稱爲寒食詩帖,是蘇東坡被貶黃州第三年,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鬱郁不得志。所以創作了兩首詩,以便抒發內心中的苦悶。

詩稿誕生後,幾經週轉,傳到了永安縣令張浩之手。由於張浩與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相熟識。所以找了個機會,攜詩稿去拜訪黃庭堅。

黃庭堅一見詩稿,十分傾倒,又想到了已經被貶到南海的蘇東坡。激動之情難以自禁,又爲詩稿題了一個跋文。張浩如獲至寶。把題跋和詩稿合併起來,可謂是珠聯璧合,最終形成了流芳百世的黃州寒食帖。

所以說,寒食帖的珍貴,不僅僅是由於蘇東坡本人酣暢淋漓的行書,另外還要加上黃庭堅的精妙書法題跋。兩人的書法聯合起來,自然起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反正自從黃州寒食帖現世以後,深得世人的讚譽,然後大家就把蘇東坡的寒食帖和王羲之的蘭亭序、顏色真卿的祭侄文稿並列,合稱爲天下三大行書。或者單稱寒食帖爲天下第三行書,由此也可以知道黃州寒食帖在中國書法界的地位。

這樣珍貴的名帖,歷朝歷代肯定少不了臨摹的作品,據王觀所知道的,就有清末虎門銷煙的林則徐,他就臨書過蘇東坡的寒食帖。不過不是書卷的形式,而是四條長屏。

另外還有許多仿寫作品,估計很難列舉出來。畢竟在那個時期,連皇帝都曾經是蘇粉,更加不用說蘇東坡去世以後,蘇粉遍佈海內外,已經形成一種風尚了。

這種情況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的文人雅士,誰沒有臨寫過寒食帖的,估計都不好意思出門和人打招呼。

所以說有寒食帖的摹本不奇怪,重要的是這個摹本到底出自誰的手筆。如果是普通的文人作品,那麼肯定不值幾個錢。要是出自名家之手,價格自然也不低。

在衆人期待的目光中,也不需要王觀動手了,譚掌櫃自己就係開卷軸繩帶,然後小心翼翼把卷軸全部鋪開,再請衆人觀賞。

衆人紛紛打量起來,乍看字卷,大家就知道不是真跡。

因爲真跡的圖片資料廣爲流傳,只要對寒食帖有些瞭解的人,都清楚字帖開卷並不是蘇東坡的寒食詩二首,而是雪堂餘韻四字。這一節,也有個名堂,稱爲引首。

引首有點兒類似書冊的目錄,常常是名人的題字。寒食帖的引首,就是乾隆親筆御題,用上好的仿宋緙絲作底,再揮筆書寫雪堂餘韻四字。

雪堂,那就是蘇東坡的書房。他被貶黃州時候,就居在在城東的一片坡地上。從此以後他就自稱東坡居士,並且在書房匾額題寫東坡雪堂四字。黃州時期蘇東坡的許多作品就是在雪堂中完成的,其中就包括了寒食詩二首,所以說雪堂餘韻四字倒是恰如其分。

當然,那是真跡纔有的引首,現在這個字帖明顯是仿品。不僅沒有引首,更加沒有董其昌、乾隆皇帝等人的題跋。

大家仔細打量,就發現這個寒食詩帖,其實就是兩部分而已。一部分是蘇東坡的寒食詩二首,另外一部分卻是黃庭堅的題跋。這兩部分就是寒食帖最精華,最寶貴的兩部分。對於一件仿作來說,有這兩部分就已經足夠了。

衆人繼續打量,更加關注落款的位置。畢竟既然知道是仿作,那麼肯定附有臨摹作者的姓名,這個纔是關鍵。

“石庵劉墉!”

看了一眼,田老也有幾分驚奇:“居然是濃墨宰相劉文清的作品。”

“真是劉墉作品。”王觀凝神再看,只見落款的地方有個鈐印,印文是日觀峰道人,也可以初步判斷。這是劉墉的摹本。

說起劉墉,知道的人或許不多。但是要提到他的別號,估計大家肯定恍然大悟。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青原、日觀峰道人等。生於顯宦之家。他的祖父劉棨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是雍正二年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

至於劉墉本人的成就也不差,乾隆十六年中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上加太子太保。諡號文清。所以纔有人劉文清之稱。

當然,以上都是雅號。實際上這人也有一個俗號,或者說是略帶惡意的蔑稱。可能是由於讀書多了,又可能是由於年老,他的腰背有點兒佝僂。用京城的話應該是叫羅鍋兒。

所以什麼劉墉、崇如、石庵之類的名字、名字,一般人或許不太瞭解,但是要提到大名鼎鼎的宰相劉羅鍋,那肯定是家喻戶曉。

可以說乾隆一朝六十年整,大家對於乾隆皇帝底下的官員,能夠脫口而出的估計只有三個人。第一第二不用說,肯定是鐵齒銅牙紀曉嵐紀大煙袋和他的死對頭和珅和大人。第三應該是這位劉羅鍋兒了。福安康什麼的還要往後排。

幾個人之中,紀曉嵐和劉墉的官聲是最好的,而且也爲百姓辦了許多實事,所以纔得到世人的傳誦。甚至不斷的戲說、演繹出各種事跡來。

不過與紀曉嵐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相比,劉墉的書法似乎更勝一籌。在乾隆之際,當時書壇有翁、樑、王、劉四大家之稱,其書法藝術成就。當推劉墉最高。

最重要的是,劉墉書法以行書見長。初學趙孟頫,後學董其昌,到了中年之後,又學隋智永、宋蘇軾,博採衆家之長,這才自成一家。

也就是說,劉墉有這個實力,也有這個動機,更有這個機遇臨摹寒食帖。

實力、動機,大家都懂,但是機遇又是什麼意思?

有些人弄不明白,忍不住問了出來。

“我說的機遇,是指作爲乾隆朝臣,劉墉有機會看到寒食帖真跡。”

田老微笑解釋道:“寒食帖的傳承有序,詩稿被張浩所得製成字帖之後,就一直保存在張家手中。北宋亡國,張家南遷,寒食帖還是張家的傳家之寶,代代相承。直到南宋滅亡,東西才落到了元代內庫之中。”

“然後元滅明起,東西又繼續輾轉,曾經在董其昌手裡待過一段時間。一直到了清初,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納蘭性德,也收藏過寒食帖。不過這個被王國維譽爲清代最好的詩詞大家的人,似乎太愛惜這件東西了,並沒有留下文字題跋,只是留下了幾個收藏印鑑。”

田老輕輕搖頭:“再之後,寒食帖歸於清宮內庫,落在乾隆皇帝手中。相比之下,乾隆是個自詡風雅的皇帝,不僅在上面題詩,更密密麻麻的蓋印。而且害怕別人看不到似的,硬是在蘇黃兩大書法家文字之間,留下了自己的題記。”

“當然,那是真跡纔有的情況。”

與此同時,田老笑道:“這是仿品,看起來乾淨整潔多了,也很舒服。”

此時此刻,其他人也明白了機遇的意思。畢竟寒食帖歸於清宮內庫收藏之後,一般人肯定沒有什麼欣賞的機會了。

不僅是乾隆一朝,其他時期估計也差不多。儘管寒食帖流傳近千年,但是也不是誰都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觀賞的,一般人看見的寒食帖,肯定是摹本,或者是摹本中的摹本的摹本。隔了許多層,絕對與原本有些差距。

然而劉墉卻不同,作爲比較有名的文官,更是富有盛名的書法家,能夠看見真跡的機會肯定比其他人大得多……()

第369章 你的鳥兒不錯嘛第433章 對面不相逢第573章 五大名窯,黑定珍品第71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394章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第121章 撲朔迷離的寶藏地點第140章 齊白石的蝦趣圖?第1005章 魚龍混雜,魚目混珠第948章 青山綠水好地方第889章 謀定而後動第800章 紅拂女第407章 大棒槌?第935章 轟動的前奏第532章 有話好好說,千萬別打臉第737章 五色土、五色泥第511章 片材無異圭璧真第555章 頑石老人第820章 璵璠之樂,昭華之管第71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476章 史可法絕命書第13章 打擊你一下第6章 古瓷片第733章 又一件轟動全國的重寶第853章 古劍端倪第832章 博山爐第162章 有美女的地方,就有江湖第222章 你好像很不簡單啊第423章 懂不懂?第395章 壽山田白石第641章 病態與天趣第625章 關鍵是誠意第85章 運氣要逆天了第801章 禍害遺千年第994章 大計劃!第941章 葡萄酒,滋味不錯第400章 黑市拍賣(4)第584章 永樂剔紅第1026章 頁紙千金第550章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第498章 拿東西與你交換第681章 犯了貪嗔妄戒!第315章 先生,陪我……第222章 你好像很不簡單啊第781章 這不科學!第64章 不出風頭不行了第506章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第768章 強大的外援第1024章 不夠,遠遠不夠第834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734章 東坡文化的魅力第478章 珠光寶氣第951章 祖上留下來的寶貝第403章 好大的八卦第442章 白石畫扇第862章 地宮機關門第397章 黑市拍賣(1)第248章 聲名鵲起①牛刀小試第398章 黑市拍賣(2)第151章 以物易物,賓主盡歡第601章 其實,我藏私了第89章 寶物動人心第902章 保羅先生第882章 不能白便宜他們第374章 潘家園“鬼市”(2)第468章 視力錯覺第244章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第821章 金匱第944章 丹書鐵卷第831章 我有配方第496章 缺德的建議第919章 輝煌絢爛的寶庫第428章 震驚、譁然、質疑!第675章 畫中之蘭亭第800章 紅拂女第829章 相聚即是緣分第554章 極品大紅袍第810章 乾坤五行鎖第531章 詐騙短信?不知死活第803章 印章真有問題第890章 外銷瓷大瓶第53章 德叔也看走眼了第262章 職業病第135章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第262章 職業病第422章 算計第893章 價值連城的孤品第196章 小子,變得滑頭了第515章 遊仙枕第566章 海鮮宴第930章 玄乎離奇,枯木逢春第443章 小訣竅,找上門第1012章 互通有無第461章 倒黴的笨蛋第269章 坐擁寶山而不知第967章 畫紅人不紅第769章 豐收時刻第238章 異常的情況第904章 金枝玉葉第300章 考覈的目的第518章 您看這玩意怎麼樣?
第369章 你的鳥兒不錯嘛第433章 對面不相逢第573章 五大名窯,黑定珍品第71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394章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第121章 撲朔迷離的寶藏地點第140章 齊白石的蝦趣圖?第1005章 魚龍混雜,魚目混珠第948章 青山綠水好地方第889章 謀定而後動第800章 紅拂女第407章 大棒槌?第935章 轟動的前奏第532章 有話好好說,千萬別打臉第737章 五色土、五色泥第511章 片材無異圭璧真第555章 頑石老人第820章 璵璠之樂,昭華之管第71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476章 史可法絕命書第13章 打擊你一下第6章 古瓷片第733章 又一件轟動全國的重寶第853章 古劍端倪第832章 博山爐第162章 有美女的地方,就有江湖第222章 你好像很不簡單啊第423章 懂不懂?第395章 壽山田白石第641章 病態與天趣第625章 關鍵是誠意第85章 運氣要逆天了第801章 禍害遺千年第994章 大計劃!第941章 葡萄酒,滋味不錯第400章 黑市拍賣(4)第584章 永樂剔紅第1026章 頁紙千金第550章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第498章 拿東西與你交換第681章 犯了貪嗔妄戒!第315章 先生,陪我……第222章 你好像很不簡單啊第781章 這不科學!第64章 不出風頭不行了第506章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第768章 強大的外援第1024章 不夠,遠遠不夠第834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734章 東坡文化的魅力第478章 珠光寶氣第951章 祖上留下來的寶貝第403章 好大的八卦第442章 白石畫扇第862章 地宮機關門第397章 黑市拍賣(1)第248章 聲名鵲起①牛刀小試第398章 黑市拍賣(2)第151章 以物易物,賓主盡歡第601章 其實,我藏私了第89章 寶物動人心第902章 保羅先生第882章 不能白便宜他們第374章 潘家園“鬼市”(2)第468章 視力錯覺第244章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第821章 金匱第944章 丹書鐵卷第831章 我有配方第496章 缺德的建議第919章 輝煌絢爛的寶庫第428章 震驚、譁然、質疑!第675章 畫中之蘭亭第800章 紅拂女第829章 相聚即是緣分第554章 極品大紅袍第810章 乾坤五行鎖第531章 詐騙短信?不知死活第803章 印章真有問題第890章 外銷瓷大瓶第53章 德叔也看走眼了第262章 職業病第135章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第262章 職業病第422章 算計第893章 價值連城的孤品第196章 小子,變得滑頭了第515章 遊仙枕第566章 海鮮宴第930章 玄乎離奇,枯木逢春第443章 小訣竅,找上門第1012章 互通有無第461章 倒黴的笨蛋第269章 坐擁寶山而不知第967章 畫紅人不紅第769章 豐收時刻第238章 異常的情況第904章 金枝玉葉第300章 考覈的目的第518章 您看這玩意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