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龍泉之劍,不能長埋於豐城,卞和之璞,不能久委於荊山,天之生材,必有其用,而況洮石之綠沉澤膩天然胎孕者,足爲文房之至寶,足供秘閣之清玩者哉。
用是雖產於隴上,前賢頗已歌詠,惟斷章遺句,終不敵端與歙之專書記載,故雖有耽嗜硯石者,言及洮石之音聲色澤,終屬茫然。
遂使市者以贗冒真,而洮之實不見,購者以贗爲真,而洮之名不振,職此之故,雖有超類軼倫之質,竟不能與端、歙之石爭短長於文房。”
書中詳細介紹了洮硯從來都不弱於端硯、歙硯,只因地處偏遠地區傳播力不足,地勢險要開採難度大,歷代戰亂破壞較大,導致石材幾近枯竭。
市場流通劣質石材,以次充好,以贗冒真,喜好洮硯的人常因此失望,聽聞洮硯的人也更是茫然。
洮硯的升值空間是非常高的。
主要當是是因爲它稀少!
老坑石形成於古生代的泥盆系,大約爲四億萬年至三億五千萬年前。
屬泥盆系中水成岩變質的細泥板頁岩石,礦帶運動複雜,很難形成岩石層,儲量極少。
礦藏量經千年開採,幾近枯竭,加之開鑿之地崇山峻嶺、懸崖大壑、氣候多變,採集難度極大,比端硯、歙硯更爲難得。
趙希鵠《洞天清祿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巖。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爲無價之寶。”
另外隨着文化迴歸,硯作爲文房四寶之首,使用、送禮、收藏的需求都在擴大,洮硯作爲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市場也在逐漸擴大。
再加上市場供應緊缺。
市場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亂真,使得很多喜歡洮硯的人誤解,收藏數百方作品而無一方老坑洮硯的人也是有的。
隨着洮硯老坑石的開採越發艱難,石料越來越少,今後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硯更會一硯難求。
正因爲這些,詹老闆手中的那塊正宗的老坑洮硯,真得是可謂價值連城,十分難得啊。
張天元看到這東西的第一眼,就喜歡得不得了。
他不知道詹老闆是不是知道這東西的珍貴之處,但他是知道的,而且真得很想出手買下來。
“詹老闆,您拿這麼好的東西出來,是想出售呢,還是想要拿來交換別的藏品?”
柳憐似乎對這硯臺也動心了,忍不住問道。
詹老闆笑道:“柳姑娘你也知道,我現在是不缺錢的,所以這麼好的東西我拿出來,自然是爲了交換到別的古董,主要是因爲我手裡頭有兩塊這樣的東西,沒有那個必要留着。”
“哦?不知道詹老闆想兌換什麼?”
柳憐顯然是有點小激動了。
詹老闆笑道:“柳姑娘,別怪我獅子大開口啊,早就聽說柳姑娘您手裡頭有一幅郎世寧的佳作,如果姑娘跟將那件東西拿出來,我或許會換。”
聽到這話,柳憐不由笑了起來:“我就說怎麼詹老闆今兒這麼熱心在門口等着我呢,原來是衝我那幅畫去的啊,那可要您失望了。”
“柳姑娘不用那麼着急拒絕,我這兒還有幾件翡翠珍品,加上的話,價錢上與你那幅郎世寧的畫作基本相當了,您並不吃虧的。”
詹老闆明顯不死心。
不過聽他這話,張天元就笑了。
如果是加別的東西,搞不好柳憐還真有交換的心思。
可是這廝居然加翡翠。
他恐怕不知道柳憐這一次因爲張天元的關係得到了好些頂級的翡翠嗎,那些中的任何一塊經過雕琢之後,都比這廝手裡頭的好得多。
“對不住,郎世寧的畫是家父的東西,並非柳憐的,您就不要爲難我了。”
柳憐很清楚,雖然老坑洮硯同樣珍貴,可是作爲她來說,更喜歡的還是郎世寧的畫。
這不是價值上的問題,就算價錢上她不吃虧,可是一個人是絕對不會拿自己喜歡的藏品去兌換不喜歡的藏品的。
“呵呵,詹老闆啊,我早說過,這丫頭油鹽不進的,你幹嘛非要跟她白費脣舌呢。沒意思,沒意思啊。”
這個時候,一個聲音傳來,聽起來有些熟悉,還有些討厭。
“戴維斯!”
得,這小香蕉人居然從翡翠小公盤上跟到這裡來了,張天元心道這就叫陰魂不散啊。
“話不能這麼說,倒是戴維斯,你來參加這個交流會,總不會什麼好東西都沒帶來吧?”
詹老闆看向戴維斯笑着問道。
戴維斯笑了笑,顯得比詹老闆更得意,還彷彿有意炫耀一般看了柳憐跟張天元一眼,指了指會場內放置好的玻璃櫃說道:“我帶來的東西,早就已經放到那邊了,那可是好東西,萬一碎了,我會心疼死的。”
張天元扭頭看去,不由吃了一驚,這小子放在那裡的東西,還真是值錢啊。
因爲那是件的清乾隆琺琅彩瓷器!
瓷胎畫琺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爲精美的彩瓷器。
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琅,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乾隆琺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琅彩瓷中最爲精美的巔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遊園罐是其代表。
至今,乾隆仕女遊園罐的各種複製品,仍然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喜愛和收藏。
此件高足盤藏品,黃地粉彩花鳥紋,清乾隆年制,高16.5m,口徑m,盤敞口,淺腹,下承以高足,足外撇。
盤壁描繪粉彩花鳥紋,精工細制。束足處凸起青彩單箍一週。
足部近底處繪有一週海水江崖紋。
內壁口沿下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通體以黃釉爲地,素雅大方。
高足盤爲我國古代陶瓷的傳統造型,隋代即有燒製,以後各朝歷代燒製不斷。
琺琅彩瓷器是中國陶瓷業發展的鼎盛時期,而它也向我們展示了康雍乾三代的盛世景象。
著名古瓷專家葉佩蘭女士對琺琅彩瓷器做過如下評價,“宮廷秘藏,製作不易,傳世極少,難以估量其價格”。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