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書桌髒兮兮的看不清紋理,可那成色明擺着是一個大驚喜。
你道怎麼回事?
古董販子眼睛賊的很,他透過髒兮兮的外表,發現了端倪,書桌根本不是雞老闆看的鐵梨木的,而是實實在在的黃花梨的。
農家所在地眼看要拆遷,家裡有這件破爛,實在不想搬來搬去的,死心塌地的想處理掉,所以買賣沒遇到阻力,古董販子買成了,他很大方,兩個鏟子各得貳佰提成。
到了晚上,外地的大玩家就知道了消息,古董販子撿到一張黃花梨書桌,紛紛連夜趕來,談價錢,那張書桌賣到四十多萬。
此事的曲曲折折很快傳到雞老闆耳朵裡,他那個後悔啊,把腸子都悔青了,人家一天之內賺了幾十萬的桌子是他剛剛放掉的,雞老闆心裡堵得慌,一口氣喝了三瓶啤酒,差點發怒把成堆的壺踢壞了幾把。
等冷靜下來,雞老闆覺得不能這樣算了,竟然找上門去,問那個古董販子要部分利潤。
人家古董販子哪裡肯答應,此事前前後後跟雞老闆一點關聯也沒有,他並沒撬雞老闆的行,是他自己不要,能怨誰?
他憑眼力撿漏賺大錢,天經地義,所以沒給雞老闆好話。
雞老闆自取其辱,面紅耳赤的講不出硬道理,人家氣勢洶洶的指責他,他也沒辦法,只能敗興而歸。
雞老闆的作爲傳出去,讓行里人笑話。
從此後,雞老闆發奮圖強,讓兒子們努力工作,鏟的壺越來愈多,竟然堆滿了屋子。
爲了扳回一點損失,雞老闆成了徹頭徹尾的“壺王”。
雞老闆遇到機會,卻沒有抓到手,完全怪自己,他是經營多年的老古玩販子,可以說見多識廣,眼力卻糊里糊塗,到手的機會竟然不能識別,不能不說太滑稽。
像他那樣的思維和見識,賺點小利綽綽有餘,但想成爲古玩行的翹楚,肯定是笑話。
古玩人的成就是量身定做的,雞老闆的德行只能當“壺王”。
這恐怕也就正是他明明手裡頭握着寶貝,卻白白送給張天元的緣故吧。
刺繡還不算什麼,一千美金買到手裡,轉手能買個一兩萬美金,十倍的利潤在張天元心裡頭都不是個事兒了。
而另外一件東西,就讓張天元喜笑顏開了。
這竟然是一支琺琅表!
琺琅表早至明朝開始流入中國,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清代重臣李鴻章還是“播喴”表的“粉絲”。
滄海桑田,歲月飛逝,如今琺琅製作這門古老技藝的傳人越來越少,琺琅表的製作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其頗具藝術性和收藏價值。
一百多年前,一個叫edouardbovet的洋人越過半個地球來到中國。
當時世界財富聚集地之一的帝都城中,很多身處“上流社會”的高官巨賈們也爲這個洋人的到來高興。
因爲他一定又帶來了許多異域的奇聞趣事,更重要的是還帶來了衆多新鮮玩意,包括“時尚”的琺琅表。
中國自明末開始就閉關鎖國,到了清朝,這一政策尤甚。
1757年,乾隆皇帝下旨停止廈城、寧城等港口的對外貿易,在富裕遼闊的大清版圖之上,僅剩廣城一地能夠與外通商。
此時西方的貨品要想進入中國市場就只能通過這個小小的港口或採取另一種方式通過覲見皇帝這一“高端路線”將商品作爲貢品帶進中國,於是西方大量精美的手工藝品被直接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上一個人當然也玩不了這麼多物件,許多玩意又被賞給臣子,諸如座鐘、懷錶這一類在當時被清人視爲“奇技淫巧”的物件就在高端人士中流傳開來。
從那時起,中國就與鐘錶結下了不解之緣。
而在這些表中,又以琺琅表最受青睞。
追根溯源,琺琅技藝和琺琅器最初是從中東等地區傳入我國。
琺琅的主材是將硼砂石英、長石和氟化物等礦物質研磨燒製成的如釉一般的物質,在歷史上多稱“法藍”、“佛郎”等。
明朝景泰年間,盛行將礦物質碎化處理調製成特殊藍色的塗料敷於器物上,這就是“景泰藍”。
寬泛地來講,景泰藍和琺琅製作工藝、原料極爲相似,怎樣區別呢?
簡單地來講,琺琅器能透色觀底,而景泰藍則不透底。
張天元從雞老闆手裡弄到的是一支腕錶。
大概是因爲這腕錶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吧,對於不懂這方面文化的雞老闆來說,這東西就是假的,就是騙人的。
該腕錶充滿中國元素,錶盤圖案靈感來源紫禁城九龍壁。
九龍壁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設計隱喻對皇權與九五至尊的景仰,採用製作過程十分複雜的琉璃瓦,每片瓦至少需要十六道工序及四十九天的時間才能窯燒完成,且失敗率極高,故有“一瓦一銀”的說法。
該系列腕錶一共九枚,錶殼採用18k白金材質,錶盤運用彩繪琺琅技術打造,全球限量九套,極具收藏價值。
琺琅表和琺琅鍾雖早至明朝就流入中國,但明皇室的珍藏遠遠不及清朝皇帝。
清自康熙雍正兩朝起,西洋鐘錶便深受皇族青睞。
歐洲的傳教士和有實力的商人帶來了許多造型精美,功能繁複的鐘表,edouardbovet甚至於1822年在廣城創立了自己的鐘表品牌“播喴”。
當時帝都很多上流社會的官員富商,家中都會有一座西洋鍾或一隻懷錶,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清代重臣李鴻章還是“播喴”表的“粉絲”。
18世紀末,清王朝在中國已經歷了長達百年的統治。
客觀的來說,清朝皇帝的總體素養在中國曆代皇帝中算是比較高的了,且誕生了康熙、乾隆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帝王。
滿人在入關之初,就吸取了明王朝覆滅的教訓,各代皇帝勵精圖治,到了乾隆中後期,中國已經成爲了世界上最富足和強大的帝國。
人口超過了3億,其中帝都、廣城、杭城、蘇城等城市已成爲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世界級大城市。
農作物總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手工、冶金、採礦、紡織等產業都位居世界前列。
當然,在封建社會,財富總是聚集在少數人手中,於是富庶的中國高層人士成爲了當時世界鐘錶市場的最大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