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改科考

“宗衛府又殺人了!”

國子監裡,一個聲音在太學生之中炸響,這短短的一句話,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宗衛府最終還是對第二批文官下手了,一批總共三十多人,被押出了詔獄,人頭落地,一時間整個臨安城的讀書人,個個人心惶惶。

“可憐四十多個身負功名的大人,就因爲……那幾句話,便慘死西市,不止如此,還被抄了家,一家老小都要流放三千里!”

“那趙炳當真可惡,在我大啓將中興之時,如此混亂朝綱,那些下了詔獄的文臣何罪之有,他們不過是…”

這人說到一半,就被一旁的好友死死捂住嘴巴,低聲喝道:“你瘋了?前不久有幾個舉子在宗衛府門前說了幾句,都給那趙炳當場捉進了詔獄裡頭,聽說還被告知了禮部,革了功名,你還敢亂說話!”

“什麼亂說話?”

這人猶自憤憤不平,不過聲音已經低下來很多:“這裡是國子監,那趙炳權勢再重,還能到國子監裡抓人不成?”

那好友長嘆了一口氣,搖頭嘆息:“聖人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如今趙炳雖然胡作非爲,可我等也力有未逮,還是暫且明哲保身,留住有用之軀以圖將來,不要平白壞了自己的前程纔是。”

“師兄教訓的是,是小弟孟浪了……”

讀書人最重功名,寒窗苦讀十年,二十年,爲的不就是金榜題名?雖然這些國子監的太學生大多隻是秀才舉人的功名,但是好歹還是脫離了普通讀書人的範疇,成爲了“士人”,在禮部配合宗衛府革了那些鬧事書生的功名之後,這些原本激昂無比的太學生們頓時軟了下來,不敢再有所造次。

同時,朝堂上那些文臣,也被肅王府的殺伐果斷嚇得不輕,當初季子升一羣人鬧事的時候,肅王府毫無作爲,朝堂上下還以爲那位肅王殿下沒有脾氣,現在看來,肅王殿下的確沒有什麼脾氣,有的只是滿滿的殺氣,經此事之後,只要那位肅王殿下一日尚在,整個臨安朝堂恐怕都沒有人敢再提“還政”二字了。

此時朝堂裡許多人都大呼僥倖,因爲這些未曾上書的人當中,有許多人已經在準備上書,甚至奏本都已經寫好,只是沒有遞上去而已,現在想一想,簡直是如同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這些官員與那些太學生可大不一樣,他們要世故城府的多,太學生們不曾取中進士,沒有踏進混濁的官場,還可以熱血激昂一番,可這些已經入仕的人,心中哪還有什麼聖人文章,他們大多隻是圖利,極少一部分圖利的時候順便求一點義,哪有人當真是什麼義士了?

畢竟真正的孔聖門生,大多都是餓着肚子的。

朝堂熙攘無義士,盡是爲利爲名來!

就是宗衛府詔獄裡頭關着的那些上書要求趙顯“還政”的官員,就當真是爲了什麼道義了?他們大多也是爲了一個利字而已,不過這些人錯估了形勢,因此他們並不是爲義字而死,乃是被自己蠢死的。

第二撥人被斬於西市之後,朝堂之上再沒有半點對肅王府的不滿之聲,趙顯也感覺到了那些文官對他的懼意,同時肅王府與文臣之間,有了一道不可癒合的裂痕。

不過趙顯並不在乎這些,說到底他趙宗顯纔是臨安的掌權人,就算當真與文臣之間有什麼不對付,那也該是那些文臣着急,畢竟天下有的是文人,願意出來出仕爲官。

他這段時間,也沒有怎麼關心那些文官怎麼看他,從那些文人認了慫之後,趙顯就開始着手準備科考改制的事情了,這改科考跟殺人可大不一樣,現在的啓國,無論趙顯怎麼折騰,如何殺人,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動盪,可是這科考如果改的不好,立刻就是天塌地陷,那是動搖國本的事情。

因此,就算是趙顯,也不得不謹慎,這段時間他召集了政事堂首輔謝康,還有那個獻上九州地理圖的徐公望,以及自己門下那些精研術數地理的學生們,一起商議如何改制科考。

之所以叫上謝康,是因爲這件事情少不得他,如果沒有了謝康的支持,趙顯一個人很難硬生生的把新制推行下去

不過既然求助於謝康,在科考的內容上趙顯自然就要做出一些相應的妥協,也就是說在接下來一段不短的時間裡,“文試”仍舊會佔據科考的主體,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畢竟關係國本的,就算改動是要細水長流,如果驟然大改,沒準會適得其反。

首先要改的就是科考的時間。

以往的科考,除了考秀才是一年一次之外,其餘的鄉試會試殿試等,除非皇帝另開恩科,否則都是三年一次,這種取材的效率是極其低下的,而且人數也太少了。

古時候最大的問題,不止是考試內容的問題,更多的是考試製度,因爲古時候是考試選官,而不是考試選吏。

哪怕是沒有資格做官的秀才,也是不屑去衙門裡做一個小吏的。

而後世的國考,便是選吏。

官和吏是大不一樣的,官員是領導,真正在底下做實事的,都是小吏,古時候一府一縣之內,往往是鐵打的衙門,流水的縣官,這樣就會導致行政效率低下,而且官吏水平參差不齊。

按照趙顯的意思是,除卻現有的選官制度之外,再開闢一個選吏制度,這個選吏考試也不用什麼考試資格,只要年齡適當,就可以參加,至於考試內容,也不考什麼四書五經,而是考一些旁門雜學,或者一些實用的技能之類,不過這只是一個初步的雛形想法,真正要實現,還需要許多年的努力。

畢竟府縣之內的吏員名額,往往都由當地的鄉紳權貴把持,想要從他們的手裡把這些利益摳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真正要做的,就是改革科考的內容。

四書五經固然是傳世經典,可是一本論語的的確確是治不了國的,總不能再用詩文策論取士,趙顯要在科考的內容裡,加入少量的術數,兵法,雜學等等,並且每年增加術數兵法之類的比重,這樣一來長遠下去,啓國的文風習氣,就會爲之大改。

這種改法,謝康之類的這些大文人,也比較容易接受。

畢竟溫水煮青蛙,才能見效。

還有一章,明天補~

第一百五十一章 五年第三十八章 堂弟第一百七十七章 臨安半月事第七十二章 此日應當天下悲第一百七十一章 敬佩第一百三十二章 沉船第八十六章 欲殺籠中鳥第一百五十章 一夜撫平陳都浪第三十五章 通州第一百五十章 恐嚇與釣魚第三百零三章 光耀千秋!第五十四章 老賊第一百五十五章 瞬息萬變第一百零五章 條款第一百零五章 約見第十三章 趙顯的野望第八十章 撩妹第一百二十五章 記得少死人第十六章 養蠱第十二章 朝局第三百一十二章 剩餘的蛋糕第三百三十三章 兒女雙全第七十六章 兩鞭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北上去也第二百一十四章 簽字!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大譁第二十章 出名第四十章 陰狠的王昊第一百一十四章 兵權第一百三十八章 關鍵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場如人心第七十二章 雙王密談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官得做,大馬得騎!第一百零五章 條款第八十八章 坦誠的趙睿第一百零七章 現在不能殺第一百零二章 帝王手段 (元旦快樂!)第二十三章 深藏不露第八十章 開門見山第十一章 雜事第十四章 姻親第七十七章 新帝視朝第二十一章 罪不當死第一百六十一章 當年勇第一百零四章 翻舊賬第五十章 怒火沖天第一百六十八章 雪夜驚雷第八十四章 志不可輕放第七十四章 暗線第一百一十四章 下一步第十一章 扯虎皮,春秋詩社!第八十二章 可信麼?第五十三章 端倪第二百八十六章 給郢都的兩封信第一百二十五章 幸運第一百六十七章 張狂第九十四章 帝王之音第二十三章 城府第八十四章 葵花寶典第二百章 下馬威第七章 不許動第二十六章 結果第十八章 血緣第六章 縣衙第一百七十四章 看你們不爽很久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定西楚格局第八十六章 王見皇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官得做,大馬得騎!第三百三十一章 變革急先鋒第一百零九章 後宮的女人說哭就哭第五十二章 又一對叔侄第二百一十二章 幕後白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兩隻老狐狸第三十八章 王妃去哪兒第五章 書房第五十三章 喜帕第二百三十四章 此戰罪我第八章 奉賢殿國宴第一百九十七章 講道理第二百一十四章 藉機辦事第九十一章 山陰謝氏第五十六章 機緣第七十一章 項少薇第三十二章 顧平生第十六章 養蠱第一百六十八章 給臨安城的驚喜第一百四十三章 國使第五十五章 身後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齊朝堂第九章 兄妹第七十八章 共伐臨安第五十一章 兩個趙長恭第九十一章 郢都逃離計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該死第四十三章 當年那一杯毒酒第一百章 夜涼如水第二十一章 罪不當死第二百一十四章 簽字!第一百七十一章 爪牙第七章 看望
第一百五十一章 五年第三十八章 堂弟第一百七十七章 臨安半月事第七十二章 此日應當天下悲第一百七十一章 敬佩第一百三十二章 沉船第八十六章 欲殺籠中鳥第一百五十章 一夜撫平陳都浪第三十五章 通州第一百五十章 恐嚇與釣魚第三百零三章 光耀千秋!第五十四章 老賊第一百五十五章 瞬息萬變第一百零五章 條款第一百零五章 約見第十三章 趙顯的野望第八十章 撩妹第一百二十五章 記得少死人第十六章 養蠱第十二章 朝局第三百一十二章 剩餘的蛋糕第三百三十三章 兒女雙全第七十六章 兩鞭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北上去也第二百一十四章 簽字!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大譁第二十章 出名第四十章 陰狠的王昊第一百一十四章 兵權第一百三十八章 關鍵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場如人心第七十二章 雙王密談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官得做,大馬得騎!第一百零五章 條款第八十八章 坦誠的趙睿第一百零七章 現在不能殺第一百零二章 帝王手段 (元旦快樂!)第二十三章 深藏不露第八十章 開門見山第十一章 雜事第十四章 姻親第七十七章 新帝視朝第二十一章 罪不當死第一百六十一章 當年勇第一百零四章 翻舊賬第五十章 怒火沖天第一百六十八章 雪夜驚雷第八十四章 志不可輕放第七十四章 暗線第一百一十四章 下一步第十一章 扯虎皮,春秋詩社!第八十二章 可信麼?第五十三章 端倪第二百八十六章 給郢都的兩封信第一百二十五章 幸運第一百六十七章 張狂第九十四章 帝王之音第二十三章 城府第八十四章 葵花寶典第二百章 下馬威第七章 不許動第二十六章 結果第十八章 血緣第六章 縣衙第一百七十四章 看你們不爽很久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定西楚格局第八十六章 王見皇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官得做,大馬得騎!第三百三十一章 變革急先鋒第一百零九章 後宮的女人說哭就哭第五十二章 又一對叔侄第二百一十二章 幕後白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兩隻老狐狸第三十八章 王妃去哪兒第五章 書房第五十三章 喜帕第二百三十四章 此戰罪我第八章 奉賢殿國宴第一百九十七章 講道理第二百一十四章 藉機辦事第九十一章 山陰謝氏第五十六章 機緣第七十一章 項少薇第三十二章 顧平生第十六章 養蠱第一百六十八章 給臨安城的驚喜第一百四十三章 國使第五十五章 身後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齊朝堂第九章 兄妹第七十八章 共伐臨安第五十一章 兩個趙長恭第九十一章 郢都逃離計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該死第四十三章 當年那一杯毒酒第一百章 夜涼如水第二十一章 罪不當死第二百一十四章 簽字!第一百七十一章 爪牙第七章 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