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裁軍

“哦?聽王大人之意,這柏元重好似有些意圖?”目光一凝,安琪兒那湛藍的雙瞳似乎變得更加幽深,“居然把主意打到我的頭上來了?”

“嗯,主母,這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有才,是否值得重視。至於手段上的一些迥異,屬下倒以爲無可厚非。”王繚苦笑着解釋。

從鼻腔裡哼了一聲,安琪兒臉色稍稍恢復了一些,“這柏元重究竟打的是什麼主意?”

“主母,柏元重在河間搞得風生水起,河間府在整個西疆也算得上是排得上號的,眼下北原和河朔之地已經歸建,重建新郡之事也是提上了議事日程,新郡首建的一等大事自然就是挑選總督,聽說政務署上次建議這總督人選可從各府城守中的佼佼者選出,此風一出,那這些有望競爭這總督之位者那個不是伸長脖子翹首企盼?只是這監察司之人眼睛刁毒,整日瞅着這些敢於違紀犯規者,這些個城守們除了努力辦好差事外,也只有豎起耳朵聽消息了,這次主母來西疆,這等機會,這沿路城守們哪會不趁機巴結一番,這也在情理之中,主母實在毋須在意。”王繚的話也是中規中矩,挑開話題直說,並無任何虛滑。

“原來如此!卻是再打這兩地總督的想法啊,他難道就不知道我是從來不過問政務之事麼?就不怕適得其反?”安琪兒若有所思的反問道。

“主母,這柏元重言語間也並無其他出格言語,如何談得上適得其反?何況聽說他政務署每季考覈均是排前,怕也是成竹在胸吧。”王繚也不好過多插言,這些事情有時候越解釋反而越糟。

“看在他也算是個幹才份上,我也就不給他計較了,若他真是人才,他就無須鑽營政務署也自會考慮到,整日把精神花在這上邊,我看這種人怕是當上總督也是難以謀事。”安琪兒話語平淡中自帶威勢,“王大人,煩你替我帶話給柏元重,望他多務實事,少些鑽營,別沾上帝國內部那些官場習氣,那在西疆吃不通。這樣,今日我們加緊走,晚些歇息,明日咱們爭取下午就過天水城,晚間咱們歇鎮甸也行,我可不想看到第二個柏元重的出現。”

“屬下明白了。”王繚點頭應是。

“王大人,我想問一問,這一次讓我坐鎮關西,那將十七公主置於何地?你家殿下難道就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麼?”安琪兒終於問出了這個最棘手的問題。

“這,我們都已經經過反覆考慮,十七公主此時不太適宜,只能由您來擔當這個角色。至於十七公主,以她的智慧,她應該理解殿下這時候所作所爲的原委。”王繚輕描淡寫的回答道。

馬車裡除了風聲,似乎又恢復了平靜,兩個人都在咀嚼着各自話語中含義。角色?擔當這個角色?這意味着很多時候人往往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感情行事,而必須服從大局,充當他(她)應該充當的角色。

大陸公曆699年3月18日,已經從天南返回關西途中的唐河帝國秦王兼西疆大都護府都護李無鋒在途經瀘江時對媒體發表講話,表示現在帝國民力凋敝,經濟衰退,此時全國應當以國事爲重,以民衆之呼聲爲警言,呼籲帝國各方捐棄前嫌,維繫目前來之不易的和平前景。並表示上京在即,爲了體現自己的和平本意,宣佈將在自己領地範圍內大規模裁汰軍隊。

《西北星報》、《南方日報》等西疆主流媒體,在第二天就全文發表了李無鋒的講話,而帝都的《每日快速》、《帝國新聞》等全國性報刊也在第一時間轉載了這一篇講話,就在帝國不少人以爲這不過是李無鋒爲了贏得民心耍耍手腕的障眼法時,西疆軍務署也正式出臺了對地方警備部隊的裁汰計劃,除邊境府縣每個府的保留一個聯隊的警備部隊外,其餘內地府縣的警備部隊均只保留一到二個大隊的警備部隊,其餘部隊盡皆裁汰。而對西疆大都護府的六大軍團也進行大規模調整,精簡一些無用後勤人員,保持軍團的滿員編織,嚴禁超編。全部裁汰計劃將在一個月之內完成。

應該說這個計劃的拋出不輕不重,但在帝國境內還是引起了相當反響,畢竟在這個外患陰影尚未消去,而內戰密雲又開始籠罩的時候,身爲帝國最大的外藩李無鋒居然高舉起了裁軍的大旗,雖然說整頓六大軍團的口號沒有什麼意義,那不過是一個模模糊糊的虛架子,但裁汰警備部隊卻是實實在在的,這一來至少要裁汰十萬人以上的部隊,而且按照西疆雷厲風行的辦事效率,一個月內這一個軍團的警備部隊便要消失,而一個月之後,誰都清楚這諸王之會後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在這個時候裁汰軍隊,不可謂不險。

無鋒的此舉也是早就有所預謀的,隨着自己領地的不斷擴大,軍隊數量的越發龐大,按照自己現在控制的領地粗略一算,每個府即便是隻有一個聯隊的警備部隊也足足有二十多萬警備部隊,這些警備部隊平素戰鬥力不高,且有分散,除一些邊境府縣外,內地府縣警備部隊的職能逐漸被日益強化的警察局所替代,有些地方的警備部隊甚至成爲了一個累贅,鑑於此情況,無鋒才作出決定大規模削減警備部隊。

無鋒的這個計劃也得到了軍務署和政務署的支持,政務署認爲既能減輕財政負擔,又能增加各地地方的精壯勞動力,簡直就是一兩全其美的好事,而軍務署看來能把這些派不上用場的警備部隊消化掉,也能有效改善軍隊整體素質,將節約出來的經費用於精銳部隊的保障。

其實這場裁軍計劃雖然說有些作秀造聲勢的嫌疑,但卻是必不可少的,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與西疆財政問題,西疆的軍費開支已經到了一個令人恐怖的天文數字,光需要西疆財政負擔的軍隊數量就超過了一百萬,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唐河帝國極盛時期的正規軍數量,而現在帝國仍然算得上最富庶的幾地李無鋒確連一府之地也未曾拿到。

而僅僅是軍隊官兵的薪金問題就足以讓任何一方爲之側目,平均每個月用於薪金支付達到了六百萬帝國金幣,也就是每年光是部隊官兵薪金支出就達到了七千多萬帝國金幣,而這還僅僅只是薪金,加上部隊日常訓練維持費用,每年這方面的經費支出財政司的預算也是應該在五千萬帝國金幣以上,這樣算下來西疆每年軍費開支將超過一億三千萬帝國金幣,但這還僅僅是按照和平時期的保守計算,根本沒有計算一旦發生戰爭所需特別列支的軍費。這樣計算下來,即使是來上一兩場中等規模的戰事,估計西疆軍費就會超過一億五千萬。

當財政司將這筆軍費預算開支交到自從有詹姆斯負責接手財政事務之後便不大過問的李無鋒手中之後,無鋒也禁不住大大的嚇了一跳,雖然自己有從印德安攫取的黃金古玩作底子,雖然現在金融產業突飛猛進,但如果按照這樣軍費計算,以西疆目前的財力難以維繫持久,尤其是軍費大量擠佔了財政本該投入到民政方面的一些項目,諸如道路交通、農田水利、城市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科技開發、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方面的投入,使得西疆各地本來就相當落後的民政事業更加窘迫,尤其是在教育和衛生方面的投入更是少得可憐,除了極少數富裕階層能夠保證外,絕大多數中下層子弟根本無法通過國立教育來滿足自己渴望讀書求學的目的。

雖然無鋒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招引外來私立學堂書院來西疆辦學,但這種民間機構在經費上本來就先天不足,全靠地方士紳的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的補助,規模難以擴大,總的說來也只是杯水車薪,難濟大事。在這種情況下,無鋒這才萌發了裁軍的念頭,但擺在自己面前的戰事任務仍然相當繁重,如果裁汰六大軍團,既不利於自己後期戰事的展開,對軍心的影響也是致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裁汰警備部隊這塊雞肋。

無鋒的裁汰警備部隊計劃還是引起了一些混亂,不少長期服役於警備部隊的士兵們遭到解散時也是憤怒異常,他們要求面見秦王殿下,傾訴他們的要求,甚至一度引發了小規模的騷亂,不過在無鋒也早有準備,除了準備一筆還算豐厚的退役金外,也採取分化政策,吸納了一批素質較高的人員退役加入當地內政部門的警察局,也號召各地工商作坊多吸收這些人進入工坊作坊,通過種種手段,才漸漸將這些不穩定因素化解。

全力撈取推薦票,又是一度衝榜時!

第28節 連環殺(1)第4節 改造第55節 廢物利用第42節 戰略規劃第47節 獎賞第34節 酒會第59節 落日第26節 後手第36節 烽煙滾滾(6)第96節 不相爲謀第38節 北伐第39節 奇謀第2節 下單第19節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7節 拉鋸戰第63節 鄂霍次克(3)第17節 簡單日記第1節 攬才第76節 賭場第29節 爭議第70節 四大公子第106節 國之體制(2)第46節 虎口拔牙(1)第62節 鄂霍次克(2)第6節 征服第21節 腐敗第30節 連環殺(3)第96節 大唐王朝第86節 人才爭奪第98節 偷窺(1)第34節 瞄準第22節 攜手第18節 轉折第110節 茶會第53節 難關第1節 論勢第88節 故國第75節 對策第3節 評書第72節 失勢第17節 舞臺第69節 刺殺第66節 誰拳頭硬第17節 對等第10節 納賢第56節 覆雨第9節 東南之旅(1)第43節 拉與打(1)第61節 英雄第1節 預言第101節 說服第102節 交火(2)第91節 鏖戰(1)第118節 最後一搏(3)第41節 短兵第10節 鋪開第61節 漩渦第30節 點火第94節 無奈第18節 等待第18節 魔王重臨(2)第53節 柏因蠻族第93節 侮辱第3節 角力第80節 大會戰(11)第31節 陰雲第86節 勢不可擋第48節 試比高(4)第39節 緬軍第13節 遊說風雲(3)第9節 潮落第39節 緬軍第54節 辯論第97節 戰猶酣(1)第97節 啓程第5節 剿匪第43節 彷徨第80節 爭功第9節 枕頭狀第65節 平衡(1)第49節 下野第113節 河朔第91節 重兵第23節 南下(3)第52節 雙箭齊發第61節 鄂霍次克(1)第106節 羞辱第89節 三姝第22節 獵莊第102節 智者見智第22節 破陣第110節 海上伏擊第108節 雲中爭奪戰(3)第49節 心機第100節 聯姻第38節 戰火烈(3)第80節 大計(3)第21節 拉丁洋艦隊第8節 潮起第51節 插旗
第28節 連環殺(1)第4節 改造第55節 廢物利用第42節 戰略規劃第47節 獎賞第34節 酒會第59節 落日第26節 後手第36節 烽煙滾滾(6)第96節 不相爲謀第38節 北伐第39節 奇謀第2節 下單第19節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7節 拉鋸戰第63節 鄂霍次克(3)第17節 簡單日記第1節 攬才第76節 賭場第29節 爭議第70節 四大公子第106節 國之體制(2)第46節 虎口拔牙(1)第62節 鄂霍次克(2)第6節 征服第21節 腐敗第30節 連環殺(3)第96節 大唐王朝第86節 人才爭奪第98節 偷窺(1)第34節 瞄準第22節 攜手第18節 轉折第110節 茶會第53節 難關第1節 論勢第88節 故國第75節 對策第3節 評書第72節 失勢第17節 舞臺第69節 刺殺第66節 誰拳頭硬第17節 對等第10節 納賢第56節 覆雨第9節 東南之旅(1)第43節 拉與打(1)第61節 英雄第1節 預言第101節 說服第102節 交火(2)第91節 鏖戰(1)第118節 最後一搏(3)第41節 短兵第10節 鋪開第61節 漩渦第30節 點火第94節 無奈第18節 等待第18節 魔王重臨(2)第53節 柏因蠻族第93節 侮辱第3節 角力第80節 大會戰(11)第31節 陰雲第86節 勢不可擋第48節 試比高(4)第39節 緬軍第13節 遊說風雲(3)第9節 潮落第39節 緬軍第54節 辯論第97節 戰猶酣(1)第97節 啓程第5節 剿匪第43節 彷徨第80節 爭功第9節 枕頭狀第65節 平衡(1)第49節 下野第113節 河朔第91節 重兵第23節 南下(3)第52節 雙箭齊發第61節 鄂霍次克(1)第106節 羞辱第89節 三姝第22節 獵莊第102節 智者見智第22節 破陣第110節 海上伏擊第108節 雲中爭奪戰(3)第49節 心機第100節 聯姻第38節 戰火烈(3)第80節 大計(3)第21節 拉丁洋艦隊第8節 潮起第51節 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