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比肩(3)

“時不我待啊,李無鋒不會安靜太久的,這好比在賽馬,唐人在跑,我們也在跑,當他們的速度比我們快的時候,他會暫時按捺住殺機,因爲我們兩者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大;當我們的速度比他們快時,他們就會利用他們擁有的優勢摧毀我們,阻止我們強大起來。”畢希利似乎在掂量着什麼,沉吟良久方纔道:“現在李無鋒心目中有更重要更緊迫的目標,所以他們纔會和我們簽訂這個和平協議,一旦時日長久,他們解除了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那他們的屠刀可能就會揮向我們。”

“我們都在等待機會,達成協議也是雙方的共同需要,唐人在半島地區持續增兵,但是在我們西部邊境卻用第六軍團替代了第四軍團,看來李無鋒有可能會對南洋聯盟或者西南面的南安和索克圖動手,而且後者可能性更大,我在返回途中已經指令我們情報部門注意提醒南安人和索克圖人了,但是這並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唯一的變數可能是錫金人,但是即便是錫金人加入戰局,恐怕也難以改變這場戰爭的結果,我們希望的最好結局就是錫金能夠利用他們的海上優勢保持相對獨立性,其他就就不敢奢望了。”

雷覺天知道這個消息畢希利應該也清楚了,現在馬其汗人無力干涉其他,只能從情報方面給予這些同病相憐的勢力以支持了。

“這個情況和結果我也早已料到了,從你傳回來消息稱唐人願意簽訂和平協議我就知道唐人有其他意圖。果不其然,他們把目標轉向了南洋聯盟和西南方向,南洋聯盟他們是採取恫嚇威脅手段,而南安和索克圖那邊恐怕就是要動真刀真槍了。我也已經讓情報部門知會了南安城邦和索克圖公國,但願他們能夠走好運。”畢希利嘆了一口氣,西南那些小國和城邦面對唐軍能有什麼樣地結果用腳想都知道,唯有盡人事而已。他內心更希望錫金人不要在這方面浪費軍力,與其那樣。不如保存實力,確保這條海上通道不要讓唐人控制纔是正理。

“走好運?恐怕他們是在劫難逃啊。”雷覺天苦笑着應道。

“看來李無鋒也是準備大開殺戒啊,立國未幾,現在就開始掀起戰爭,中大陸那邊聽說也有大批軍隊進入,大概是準備和呂宋人較量一番,這邊又要對西南用兵。這個戰爭狂人的名號加在他頭上一點都不冤枉他啊。”畢希利感嘆道。

“哼,大汗,覺天以爲李無鋒這般頻頻用兵對他建立的大唐帝國未必是福。”

“哦?何以見得?”畢希利並不驚訝,他知道自己這位國務大臣對戰爭素來就有獨到的看法。

“從李無鋒到慶陽開始,這十年來可謂是順風順水,一路凱歌高奏,無論是對付騰格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還是抗衡北方的利伯亞人,還有唐河帝國內部諸藩諸王和太平教人。但是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唐民族民衆歸心和工商階層地全力擁護之上的,唐民族在這些地區佔據着絕對優勢以及唐民族強大地同化能力使得李無鋒才能夠如此順手的推行他的政策。”

“隨着大唐帝國的版圖不斷擴大,我們可以看到他這方面的優勢在不斷削弱,像西域、北呂宋、騰格里草原、半島地區甚至印德安,李無鋒都在不遺餘力的加快拓展勢力,但是軍事征服易。收服民心難,也許前期李無鋒的一系列優厚政策地確可以收攏當地民心,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當地士紳民衆也會逐漸發現,沒有騎在他們頭上的唐族官員們,他們一樣可以推行這些政策,甚至可以過得更好,爲什麼非要讓唐人官員凌駕於自己之上呢?而民族情結也不是那麼輕易可以消除的,本地民族和那些尋路而來的唐族商人因爲利益之爭必然會有矛盾,這種種矛盾事實上就埋下了動亂的火種。”

“爲了平衡這些利益之爭。李無鋒就不得不作出艱難的選擇。維護了當地民族利益必然會讓帝國國內的工商階層不滿,而犧牲當地民族利益。必然會引起當地民衆地反對,這是一對無可化解的矛盾。如果說在鄰近大唐帝國本土的地區,帝國還可以憑藉它各方面強大的影響力控制住局面,但是更遠一些呢?李無鋒固然雄才大略,那三十年五十年後呢?他的子孫後代都能夠有如此英明麼?那種曇花一現的帝國難道就是李無鋒追求地?”

雷覺天一連串的反問讓畢希利也禁不住爲之深思。

“覺天,這些問題李無鋒和他的謀臣們不會考慮不到吧?”良久,畢希利才擡起頭來喟然問道,雷覺天的觀點相當犀利,不僅僅針對大唐帝國,甚至也影射着馬其汗國的將來。

“他們當然考慮得到,但是人的自信心是會隨着局勢變化而膨脹的,如果膨脹過了度,只怕就很難聽得進逆耳之言,現在大唐帝國無論是皇帝還是文臣武將似乎都認爲大唐目前正是中興之時,正是應該藉助着這個勢頭加大擴張力度,哼哼,他們以爲憑藉唐軍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商人們帶來的經濟推動力就可以征服一切,但是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簡單,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並不是光靠武力和利益的征服就可以融爲一體,許多複雜多變地因素往往會導致無窮地變數產生,如果你考慮不周可能就會帶來無盡的麻煩。”雷覺天話語深沉篤定。

“那覺天你認爲李無鋒現在應該和咱們一樣也採取收縮消化地策略麼?”畢希利皺着眉頭琢磨着對方話語中的含義。

“不,大唐帝國和我們馬其汗國不一樣,它先天條件就比我們馬其汗國更紮實更穩固,現在李無鋒採取的擴張策略應該說沒有什麼不妥,但是隨着這一波攻勢鋪得如此之開,再聯想到李無鋒還在大肆擴充他的海軍,我在想象將來大唐軍隊的軍旗會不會一直向西插下去?甚至新大陸?胃口一旦被刺激開來,要想滿足就很難做到了,李無鋒將來能不能見好就收呢?要做到這一點沒有大決心大智慧是不可能的,李無鋒和他的臣僚們能不能做到,我們就拭目以待吧。”說到這兒,雷覺天才吐了一口氣結束自己的觀點闡述。

看見陷入深思的大汗一臉肅色,半晌沒有回到眼前,雷覺天也覺得自己似乎考慮得過遠,當前最需要考慮的馬其汗人的生存,其他一切都太過遙遠虛無,更不用說大唐這個馬其汗人的宿敵了。

“大汗,覺天這次去帝京也見到了我們想要見的人,雖然未能取得明顯的效果,但是覺天已經發現三國同盟並不像大唐帝國吹噓的那樣大唐和三國同盟是密不可分的盟友關係,至少三國同盟沒有這種感覺,一個太過強大的鄰居是永遠不可能成爲忠實盟友的,這一點三國同盟看得很清楚。”雷覺天終於還是講話題轉移到了這一次自己北行的主要目的上。

“你見到貝多裡奇了?他怎麼說?”畢希利的注意力也吸引了回來。

“語焉未詳,貝多裡奇這種老狐狸不會輕易表明態度的,畢竟我們還在李無鋒的地盤上,但是從對方的態度來看,米蘭人同樣對唐人瘋狂提升軍事力量感到心驚膽顫,唐人在米蘭定購了大量艦船,加上又在各地大建船廠,擺明態度是要爭奪大東洋和大南洋,按照這種既定計劃,要不了多久沒有人能夠在大南洋上挑戰帝國的霸權,這也是米蘭人所不願意見到的。”雷覺天微微笑着顯然對這份差使進行得十分滿意,只要能夠瓦解大唐和三國同盟之間那種心照不宣的盟約,大唐帝國要想單獨一家對付汗國,只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那馬哈德和安達科兩公國的態度呢?”

“這兩國在三國同盟中居於從屬地位,一般說來米蘭人的決定就代表了他們的意見,可以想象得到帝國對他們的威脅同樣相當直接,只是他們無力也不敢發表意見罷了。”雷覺天笑着應答,“貝多裡奇已經秘密邀請我訪問米蘭,看來他們也意識到了太過貼近帝國並不會爲他們自己贏得多少實質性收益,而東大陸保持一種平衡也許更合適,當然在某些有利可圖的情形下,他們仍然會沆瀣一氣,比如對南洋聯盟的馬汶羣島問題上,他們似乎都是興致勃勃。其他沒有實質意義的問題上,米蘭人和帝國的利益並不一致,米蘭人甚至希望李無鋒的西征失敗,這樣他們纔會更安全。貝多裡奇邀請我儘快訪問米蘭,只是限於我的特殊身份,我恐怕只有僞裝一番悄悄進入了。”

第47節 試比高(3)第16節 遭遇第61節 家醜第76節 大會戰(7)第5節 分道揚鑣第19節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49節 密謀第29節 壓力即動力(2)第14節 遊說風雲(4)第64節 槍鋒第77節 心事第6節 各有所求第36節 戰火烈(1)第42節 夏洛蒂第100節 王者戰爭(4)第30節 新的一頁第116節 悶棍第70節 巨人之握手(3)第40節 兵進克爾曼第85節 乞求第31節 晉中事變第105節 國之體制(1)第15節 內拉外打第34節 李代桃僵(1)第35節 絕不停步第96節 舌劍脣槍(2)第81節 壯士斷腕第98節 遊擊(1)第49節 新經濟動力(4)第62節 高瞻遠矚(1)第35節 絕不停步第111節 毫無懸念第1節 變故第70節 思念第57節 忙裡偷閒(2)第12節 政權架構第15節 袒露第106節 戰猶酣(10)第14節 鞏固第97節 王者戰爭(1)第131節 風雲第85節 乞求第110節 失望第3節 反水第33節 商業間諜第1節 風起第76節 對手第21節 南下(1)第16節 燦爛雲霞第66節 船上(1)第2節 路遇第113節 說服第46節 試比高(2)第43節 分割(4)第24節 謀略第48節 謀定第62節 海軍(1)第63節 困擾第95節 把柄第91節 安第斯之戰(4)第96節 請罪第36節 潛機第75節 動盪第100節 江南之亂第72節 暫緩下注第32節 餘波未盡第46節 霸勢(2)第91節 鏖戰(1)第38節 九黃大戰(3)第47節 正房之爭第13節 軍務處第27節 名將誕生第109節 第二日(1)第138節 標靶第74節 運籌帷幄第46節 虎口拔牙(1)第94節 丑角第34節 瞄準第69節 巨人之握手(2)第114節 兵壓第124節 海權第40節 出路第124節 胃口第1節 萌芽(1)第74節 大會戰(5)第46節 新經濟動力(1)第123節 內鬼第103節 入城第117節 長思第52節 名誘第82節 殘紅第13節 夢破第56節 糧與財第8節 好價錢第50節 忤逆第5節 潰亡第85節 窮途末路第4節 潯陽樓上(2)第52節 洶涌第26節 騰格里風雲(4)
第47節 試比高(3)第16節 遭遇第61節 家醜第76節 大會戰(7)第5節 分道揚鑣第19節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49節 密謀第29節 壓力即動力(2)第14節 遊說風雲(4)第64節 槍鋒第77節 心事第6節 各有所求第36節 戰火烈(1)第42節 夏洛蒂第100節 王者戰爭(4)第30節 新的一頁第116節 悶棍第70節 巨人之握手(3)第40節 兵進克爾曼第85節 乞求第31節 晉中事變第105節 國之體制(1)第15節 內拉外打第34節 李代桃僵(1)第35節 絕不停步第96節 舌劍脣槍(2)第81節 壯士斷腕第98節 遊擊(1)第49節 新經濟動力(4)第62節 高瞻遠矚(1)第35節 絕不停步第111節 毫無懸念第1節 變故第70節 思念第57節 忙裡偷閒(2)第12節 政權架構第15節 袒露第106節 戰猶酣(10)第14節 鞏固第97節 王者戰爭(1)第131節 風雲第85節 乞求第110節 失望第3節 反水第33節 商業間諜第1節 風起第76節 對手第21節 南下(1)第16節 燦爛雲霞第66節 船上(1)第2節 路遇第113節 說服第46節 試比高(2)第43節 分割(4)第24節 謀略第48節 謀定第62節 海軍(1)第63節 困擾第95節 把柄第91節 安第斯之戰(4)第96節 請罪第36節 潛機第75節 動盪第100節 江南之亂第72節 暫緩下注第32節 餘波未盡第46節 霸勢(2)第91節 鏖戰(1)第38節 九黃大戰(3)第47節 正房之爭第13節 軍務處第27節 名將誕生第109節 第二日(1)第138節 標靶第74節 運籌帷幄第46節 虎口拔牙(1)第94節 丑角第34節 瞄準第69節 巨人之握手(2)第114節 兵壓第124節 海權第40節 出路第124節 胃口第1節 萌芽(1)第74節 大會戰(5)第46節 新經濟動力(1)第123節 內鬼第103節 入城第117節 長思第52節 名誘第82節 殘紅第13節 夢破第56節 糧與財第8節 好價錢第50節 忤逆第5節 潰亡第85節 窮途末路第4節 潯陽樓上(2)第52節 洶涌第26節 騰格里風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