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節 答卷

蘇秦、王繚幾乎是和樑崇信一起抵達餘杭府的,只不過蘇王二人是從帝都乘船東下再經運河抵達餘杭,而樑崇信則是從漢中乘船東下在湖州登岸,經陸路抵達餘杭,巧的是都在同一日進入餘杭府城。

無鋒在此期間已經視察了松江狀元嶴和泉州軍港,並且親自登船抵達北珍珠羣島中的葫蘆島軍港檢閱了在建的大東洋海軍第二常備艦隊,大東洋海軍的巨大變化讓無鋒頗是滿意,但是隨行的海軍統領雷蒼圃卻告知無鋒,米蘭人放慢了海軍定購艦隻的交貨速度,原因是米蘭海軍也增加了新的訂貨,他們需要在滿足本國海軍需要之後纔會考慮大唐海軍的訂貨,這也讓無鋒有些警覺米蘭人是不是有其他的想法。好在米蘭海軍和大東洋海軍的合作依然保持着一種相對默契的關係,在對付倭人海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上,兩國還是有着共同的利益關係。

把海軍列爲視察重點的同時無鋒也並沒有忘記這一次另外一個重要任務,江南七府除了湖州打算在回程時視察外,其餘幾府無鋒都是不辭辛勞的一一光臨,雖然有些蜻蜓點水的味道,但是能夠得到皇帝陛下的君臨,這已經讓各府的士紳工商們相當滿足了,許多府縣終其皇帝陛下一生也未必能得一臨,陛下能夠在王朝成立之初就視察本府,難道不是天恩浩蕩?

每到一地無鋒都要抽出時間與當地士紳工商人士座談,鼓勵士紳工商在擴大投資再生產的同時大膽走出江南,眼光不要侷限於各方面已經到了一個較高程度的江南本土上,無鋒也竭力向江南工商界的巨頭們推薦緬郡、中南郡、北呂宋郡,以及北方的燕雲和北原兩郡,鼓勵他們到這些地區投資興業,這些地區廉價的勞動力將是最大的優勢所在。

應該說無鋒的鼓吹和推薦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無鋒明確表示經濟發展部已經專門成立了投資司作爲鼓勵民間投資礦山、道路、碼頭一些具有重要意義行業的督促部門,用以加強帝國貧困地區地工商發展,同時保護投資商人們的合法權益不受地方行政部門和當地土生勢力的侵犯。這也贏得了江南商人們的一致歡呼。對江南海軍和工商的視察極大的緩解了無鋒因爲西南戰事不利的鬱悶心情,看見欣欣向榮地江南,無論是誰也會生出一種指點江山躊躇滿志的欣慰感。

“來,來,蘇兄,王兄,今日宗奚和元重稍盡地主之宜。宗奚和元重自打來這江南,蘇兄和王兄還是第一次來餘杭,今日咱們一定要盡興而歸。”一襲青衫的王宗奚和柏元重端起酒杯頻頻示意。

這裡是餘杭府最著名地獅子樓。總督和城守大人在此私人宴請帝國政務院副相和外交大臣二人,這三樓自然是被包了下來,顯得格外清靜。

“宗奚。你這般擾民,小心監察院那些人得聞又要聒噪不已了。”嘴角含笑,蘇秦挾了一筷子糖醋溜魚細細的品味着,一邊隨口道。他和王繚都是江南人,自然對餘杭府這獅子樓不陌生。糖醋溜魚是獅子樓的一道名菜。來此餘杭若是不嘗上一嘗,就像來餘杭不逛一逛西湖和白塔,那就等於是白來了一趟江南。

“呵呵。蘇兄不必擔心,這一次可是兄弟我真金白銀地包下來的,可不是利用權勢壓人,他監察院再強橫霸道總不能干涉我自己用自己的薪俸請客吧?”王宗奚笑着搖頭,“蘇兄你可是帝國副相,難道也這般懼怕監察院這些人?”

“宗奚,話可不能這麼說,監察院和政務院也是各司其責,監察院的本職工作不就是要監督我們麼?現在陛下授予監察莫大權柄,連直屬陛下的情報機構和安全機構都一樣受到監察院地監督,每一季度這些直屬機構都得派員到監察院解釋監察院掌握地不法情況,令狐翼的權力可謂上升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了。”蘇秦淡淡一笑道。

“嗯,陛下設定地這個制約體系似乎借鑑了西大陸的某些架構,不過莫倫大人擔任法務大臣卻又有指導監察院和審理院的權力,而法務大臣卻又屬於政務院下屬部門,這難道不是矛盾麼?”王宗奚早就對這個權力制衡體系有些疑惑,今日正好問個明白。

“這並不矛盾,法務部只是在業務上指導監察院和審理院,並沒有權力干涉這兩院的實際事務,當然在兩院工作中有顯失公正和明顯失誤時,法務部也有權給予糾正,不過這似乎需要獲得陛下授權的情況下才可以。”蘇秦對於政府機構的運作十分清楚。

“這又是一個雙環扣,相互制約,你也可以監督我,但我也可以糾正你,妙啊。”王宗奚最後一句話意味深長。

“呵呵,這也是陛下的匠心獨運,咱們東大陸和西大陸民情民俗也還存在相當大的差異,一味模仿對方也未必能夠適用。”蘇秦也是打了個哈哈。

“蘇兄和王兄此次應陛下之招東來可是爲了西南戰局之事?”王宗奚隨口問道。

“嗯,不是爲此事卻又是爲哪裡?此次西南戰局糜爛,對帝國震動不小,樑崇信今日不已經到了餘杭麼?陛下怕是在留他和凌天放在龍舟上用膳,估計也是要討論如何應對西南戰局。”蘇秦並不諱言,西南戰局不利已經是帝國上下皆知的事情了,帝國肯定要採取措施來遏制這種不利勢頭,但是現在短時間內要想扭轉不太容易,蘇秦已經在上午的召見中闡明瞭自己的觀點,只是皇帝陛下一直沒有表態,讓蘇秦也不好多言。

不過蘇秦也意識到陛下似乎對近期的外務部工作不太滿意,米蘭國內出現了新的動向,蘇秦和王繚都估計應該與馬其汗人有關,而帕沙人那邊和半島同盟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媾和,外交部門事先沒有得到任何風聲,這讓蘇秦和王繚都有些感到難堪,這和西南戰局的不利有着直接的關係,王繚爲此已經上書自請處分,至少皇帝陛下尚未明確態度。

“樑崇信此次只怕是要肩負起西南戰局的重任了,眼下崔文秀在中大陸戰場上連連得手,西南戰局不利已經拖住了帝國另外一支腳,陛下肯定要想辦法扭轉這個局面。”王宗奚也附和道。

“嗯,不過西南戰局不像中大陸戰局那麼簡單,半島同盟背後有西奧蘭王國和日德蘭王國兩大勢力支持,帝國還需謹慎從事才行。算了,不談這些了,軍務方面自然有陛下和軍方來操心,我們也就不要在這裡杞人憂天了,說些愉快的話題吧。”蘇秦笑着岔開話題,“先要恭喜元重了。”

“噢?恭喜下官?蘇相何出此言,下官喜從何來?”柏元重心中一跳,連忙問道,順便瞥了一眼旁邊自己的上司,只要對自己上司也是若有所思的模樣,一顆心幾欲跳出胸腔。

“哦?蘇相,元重的事情已經定下來了?”王宗奚顯然知曉一些。

“呵呵,今日陛下和我已經商定,估計任命明日就會從政務院發下來,所以提前告知元重也不算違規,元重即將擔任卸任餘杭城守升任南海總督,眼下元重也可以自行準備一下,選些合適的幕僚,籌備自己的幕府吧。”蘇秦舉起酒杯示意恭賀,王宗奚和王繚也是舉杯表示祝賀。

突如其來的驚喜讓一貫以冷靜自傲的柏元重也有些心旌動搖,原本以爲謀求河朔總督失敗之後被平調至這餘杭擔任城守,明面上看起來是來到這天堂之地,但柏元重卻清楚上有王宗奚這樣一個強勢總督,下面城守要想幹出成績很大程度下都會被這位總督的光芒所掩蓋,與其那樣還不如去一個更偏遠的府縣,但是任命已下他也無可奈何,只能殫精竭慮儘量配合總督的工作思路好生謀事,卻沒有想到幸福來得如此突然,讓他有一直置身於夢中的感覺。

“蘇相,二位王大人,這可開不得玩笑,……”有些結結巴巴,柏元重臉脹得通紅,眼睛中卻是掩飾不住的喜悅光芒。

“呵呵,這種玩笑能開麼?不過這南海總督的位置也不是好坐的,鍾文靜在南海乾得不錯,並不代表元重你也能安安穩穩的作好,尤其是現在局勢和當初鍾文靜擔任總督的時候已經有了很大變化。”蘇秦語氣也嚴肅了許多,隱隱有了一種任前談話的味道。

“請蘇相教誨。”柏元重此時也是按捺住內心的狂喜,恭敬的問道。

“具體事宜,到時候陛下和蕭相還會和你談,不過有三點元重需要記住,一是發展經濟,這自然不需要我贅言,而是民族關係,元重若是去京,不妨多請教一下鍾文靜,三是和軍方的關係,現在南海不僅僅是南洋海軍的基地,更重要的是西南戰局失利之後,帝國必將在這裡重新部署,對西面的結合部陛下是勢在必得,西南戰事不利和後勤和情報不力有很大關係,元重若是擔任南海總督一職,這方面要儘量支持軍方,避免重蹈覆轍纔是。”蘇秦微微一笑道,“當然,元重也不必畏首畏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相信你能夠給陛下一個滿意的答卷。”

第69節 戰略與戰術(3)第66節 聲東擊西(1)第12節 戰前第8節 軍制第66節 聲東擊西(1)第7節 明勢第29節 爭議第72節 風起(2)第84節 風滿樓(3)第53節 外勢第14節 死灰復燃第60節 謝幕第11節 夜宴第69節 結盟第130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2)第106節 酒醉心明第105節 國之體制(1)第74節 黃金第113節 偶遇第47節 試比高(3)第138節 標靶第72節 暫緩下注第1節 危難之際第12節 敵友第96節 國策第31節 晉中事變第34節 輿論與民意第34節 立威第140節 放眼(1)第56節 殖民地(3)第79節 曲線第30節 渾水第60節 江南好第2節 前夜第2節 舌戰第91節 危言第33節 前進第81節 大會戰(12)第98節 偷窺(1)第119節 最後一搏(4)第123節 最後一搏(8)第5節 懷疑第137節 西風漸(6)第86節 意料之中第64節 背水第137節 西風漸(6)第8節 帝京(2)第22節 各逞機心(2)第26節 陰雲第39節 豪氣沖天第87節 明智第31節 晉中事變第61節 琴仙姚蓮第105節 國之體制(1)第104節 交火(4)第18節 跡象第108節 人才薈萃(3)第22節 勢力範圍(1)第21節 大捷第16節 遭遇第8節 困殺第105節 承諾第24節 和平盛會(1)第24節 風雨飄搖第17節 蠢蠢欲動第3節 購糧第18節 療傷第48節 易將第68節 磨刀霍霍(3)第31節 孤注第65節 西域木蘭第125節 尷尬之事第85節 相思第70節 思念第69節 此伏彼起(2)第31節 連環殺(4)第32節 烽煙滾滾(2)第89節 危境第77節 心事第85節 西風(3)第108節 絕命殺(2)第57節 忙裡偷閒(2)第63節 鄂霍次克(3)第6節 雙刃劍第36節 九黃大戰(1)第5節 潯陽樓上(3)第44節 收復第63節 悲哀第110節 水雲間(2)第35節 烽煙滾滾(5)第116節 戰場之外第57節 忙裡偷閒(2)第72節 失勢第97節 設伏第78節 各懷機心第74節 大會戰(5)第109節 揭蓋第8節 潮起第103節 背後一刀第24節 迷霧
第69節 戰略與戰術(3)第66節 聲東擊西(1)第12節 戰前第8節 軍制第66節 聲東擊西(1)第7節 明勢第29節 爭議第72節 風起(2)第84節 風滿樓(3)第53節 外勢第14節 死灰復燃第60節 謝幕第11節 夜宴第69節 結盟第130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2)第106節 酒醉心明第105節 國之體制(1)第74節 黃金第113節 偶遇第47節 試比高(3)第138節 標靶第72節 暫緩下注第1節 危難之際第12節 敵友第96節 國策第31節 晉中事變第34節 輿論與民意第34節 立威第140節 放眼(1)第56節 殖民地(3)第79節 曲線第30節 渾水第60節 江南好第2節 前夜第2節 舌戰第91節 危言第33節 前進第81節 大會戰(12)第98節 偷窺(1)第119節 最後一搏(4)第123節 最後一搏(8)第5節 懷疑第137節 西風漸(6)第86節 意料之中第64節 背水第137節 西風漸(6)第8節 帝京(2)第22節 各逞機心(2)第26節 陰雲第39節 豪氣沖天第87節 明智第31節 晉中事變第61節 琴仙姚蓮第105節 國之體制(1)第104節 交火(4)第18節 跡象第108節 人才薈萃(3)第22節 勢力範圍(1)第21節 大捷第16節 遭遇第8節 困殺第105節 承諾第24節 和平盛會(1)第24節 風雨飄搖第17節 蠢蠢欲動第3節 購糧第18節 療傷第48節 易將第68節 磨刀霍霍(3)第31節 孤注第65節 西域木蘭第125節 尷尬之事第85節 相思第70節 思念第69節 此伏彼起(2)第31節 連環殺(4)第32節 烽煙滾滾(2)第89節 危境第77節 心事第85節 西風(3)第108節 絕命殺(2)第57節 忙裡偷閒(2)第63節 鄂霍次克(3)第6節 雙刃劍第36節 九黃大戰(1)第5節 潯陽樓上(3)第44節 收復第63節 悲哀第110節 水雲間(2)第35節 烽煙滾滾(5)第116節 戰場之外第57節 忙裡偷閒(2)第72節 失勢第97節 設伏第78節 各懷機心第74節 大會戰(5)第109節 揭蓋第8節 潮起第103節 背後一刀第24節 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