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 風滿樓(3)

在大唐的一系列動作看在利伯亞諸國眼中憂在心中,無論是波卡寧斯基還是華西里抑或是塞澤裡夫九世,或者是安德烈一世,他們之所以聯合起來就是憂懼大唐在鞏固了中大陸的統治之後必定會對這鄰近的國家開刀,利伯亞人和馬其汗人都是唐人的宿仇,連中大陸那些與大唐並無瓜葛的國家都一個個臣服在大唐腳下,如利伯亞和馬其汗這一類的宿仇,大唐豈能放任熟視無睹?

所以他們不得不在謀求隱忍的同時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還好這兩年老天爺爭氣,在賜給大唐災害不斷的同時利伯亞諸國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豐收年景,但是大唐現在的實力實在太強大了,即便是遭遇了自然災害,即便是利伯亞人這兩年連續豐收國庫殷實,聯合起來仍然不是大唐的對手,所以他們不得不找尋時機。

而現在大唐卻已經不想再給利伯亞人時間,連續擴軍兩個陸軍軍團,而幾十萬遊騎兵更是源源不斷的挺進利伯亞與大唐的邊境地區,其目的不問可知,更爲讓利伯亞人頭疼的是北面的柏因人不知道又受了大唐多少油水和煽動,竟然進行前所未有的全族動員,依然編列入他們軍隊的數量達到了空前絕後的三十萬人,雖然這些軍隊的戰鬥力值得懷疑,但是那是三十萬人啊,即便是三十萬武裝農夫也能夠帶來一場災難了。

這些該死的柏因人一度與大唐的關係已經有些疏遠,但是這一次又被唐人成功了的煽動起來,而且連柏因人另外一個大部落羅巴克部落和多頓北部的蒙萊部落都已經被裹了進來,這可是在以往從未有過的事情,要知道自打多爾部落一躍成爲柏因一族第一大部落之後,羅巴克部落便再也沒有與處於西面的朵爾部落聯過手,兩個部落從來都是各行其道,井水不犯河水,而現在這幾個部落一聯手,幾乎一下子就讓利伯亞諸國都同時感到了壓力。

對於大唐這一連串反擊手段頓時讓利伯亞人感覺到了大唐手中的牌並不僅僅只是完全依靠軍事力量,現在大唐不但在在邊境地區部署了大量遊騎兵虎視眈眈,而且其北方主要要塞的駐軍也在急劇增長,雖然說由於邊境線太過漫長,這種增兵並不能彌補他們防禦的被動局面,但是無論是利伯亞諸國選取何處作爲主攻點都會遭到更強烈的反擊和阻力,即便是能夠突破拔除這些城市和據點,但是付出的代價也會成幾何倍數的增加。

現在利伯亞諸國唯一的優勢就是四國集中起來的經過正規訓練的陸軍在相對數量上仍然對大唐保持有優勢,尤其是北方平原地帶更有利於利伯亞諸國佔據絕對優勢的鐵甲騎兵發揮,但是現在唐軍勢力不斷擴增,尤其是情報顯示唐軍的鐵甲騎兵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已經編練出三個鐵甲騎兵師團,數量更是超過了六萬,如果這樣放任下去,只怕要不了多久大唐就要憑藉其雄厚的國力趕上利伯亞聯軍了。

“波卡寧斯基大人,我看我們不能再等下去了,再等下去只怕大唐的後勢會越來越強,李無鋒肯定是察覺到了我們四國聯盟的指向,纔會如此大規模的擴增兵力,你看看邊境地區的遊牧騎兵,我想在你們西面的騰格里草原上只怕情況也一樣吧,再不動手,只怕我們就真的要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了。”

莊嚴肅穆的議事廳中第一次匯聚了來自利伯亞四國的軍政首腦們,爲了這一次秘密聚會,利伯亞諸國都想盡了一切辦法來掩飾這麼多重要人物的突然消失,有的是出訪,有的是出巡邊陲,有的是臥病不起,有的是休假,總之能夠想的辦法都想到了,但是利伯亞人也清楚,這樣大規模的一次會議很難瞞過無孔不入的唐人間諜。

發言的是普爾王國的首席大將科裡克將軍,他在昆博戰敗之後就取代了對方成爲普爾軍方第一次,他也是一個積極主張儘早發動戰爭解決大唐威脅的急先鋒。

“科裡克將軍,可是你也清楚,秋糧還要一個月才能完全入庫,我們許多準備都還在進行當中,現在倉促發動,只怕欲速則不達,未必能夠取得我們想要的結果啊。”

出言力主慎重的是多頓王國首相馬林斯基公爵,多頓被拖上這輛戰車也是迫不得已,嘉芙琳公主嫁入普爾王國成爲塞澤裡夫九世的王后,而現在大唐又割佔了鄂霍次克,這些都極大的刺激了多頓王國國內的保守派,加上西斯羅和卡曼兩國從中撮合,多頓王國終於還是一步一步的走入這個軍事同盟,但是馬林斯基卻深知這個同盟要想和大唐相抗衡仍然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他力主等條件更爲成熟時才發動。

“馬林斯基公爵,我們固然需要時間準備才更充分,但是唐人呢?你看看唐人的動員速度來得多塊,現在他們還只是在他們軍隊內部進行了動員,並未進行戰時的全國動員,如果我們現在還不趁機先下手爲強,只怕唐人一旦進入戰時狀態,其龐大的戰爭資源就是活生生拖也得把我們拖死,這一點我們也需要考慮到纔是啊。”現在的克勞迪亞已經遠不是幾年前的克勞迪亞了,冷峻的目光混合着沉穩的氣勢,已經無愧於他作爲卡曼頭號主將的名稱,昔曰的希望之星已經成長爲卡曼軍人心目中的新偶像。

“但是克勞迪亞將軍,你不要忘了,唐人的遊騎兵已經部署到了北方邊境,即便是我們現在就發動進攻,這些遊騎兵只怕同樣會給我們帶來麻煩。”作爲多頓王[***]事統帥謝里夫是在擊敗了列邁的競爭之後才獲得這個位置的,他是一個較爲保守的軍人,和馬林斯基的態度接近一致,對於儘早發動進攻也持有疑慮,雖然現在各國主力軍隊都已經動員完畢,隨時可以分進合擊,但是這一戰究竟該如何打才能取得勝利,他心中並沒有多少底。

所有目光都望向了一直在竊竊私語的兩人,那是今天這場聚會中的兩大主角,西斯羅帝國首相波卡寧斯基和卡曼帝國首相華西里,西斯羅帝國現在在國力上已經凌駕於遭受重創的卡曼帝國之上,但是波卡寧斯基在任何場合仍然表現出來對卡曼帝國的尊重,這讓華西里十分舒服,兩人在許多問題上也取得了一致,這場決定利伯亞諸國命運攸關的戰爭究竟該怎麼打,什麼時候發動兩人在這次聚會之前就已經通過密使信函來回交流過幾次意見了,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召開這樣一次緊急聚會,也就是要在最短時間之內落實這件事情。

會場上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正在密議中的兩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各自端正了自己身體,波卡寧斯基即便是在與華西里交談時也同樣關注着其他幾人的爭論,不過他也知道今天是應該有一個決斷的時候了,之所以與華西里作最後的交涉,就是要獲得卡曼帝國無條件的全力支持,這是打贏這一仗的基礎。

“諸位,我想目前的局勢我們大夥兒都十分清楚了,這個時候召開這個會議大家可以想象得到這件事情有多麼緊急和迫切,也許我們各國都還有着這樣或那樣的客觀困難,但是我要說一句,一切都必須要服從大局,這是決定我們利伯亞人生死的一戰,現在已經沒有西斯羅,也沒有卡曼,沒有普爾和多頓了,有的只是利伯亞人!只有打勝這一仗,利伯亞人這個民族纔會存在,否則它就只能存在於歷史當中了,我希望諸位都要感覺到我們所面臨的危機,不要再一味談論各自的客觀困難了。”

波卡寧斯基這一番話說得有些不太客氣,就連馬林斯基都感覺到臉上一陣火辣辣不是滋味,不過他也知道對方這番話並非毫無道理,對於這位波卡寧斯基他也是相當佩服,能夠在短短兩三年間裡就把西斯羅打造成爲利伯亞人的龍頭,足以證明這位首相大人的本事。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諸位,今曰就要確定各國出兵數量以及領兵將軍,我們沒有時間了,可以說沒有任何時間供我們揮霍了,我們現在只能利用我們的優勢和機遇給唐人以致命一擊了,一個強盛的大唐永遠不符合我們利伯亞人的利益,一個虛弱的大唐帝國纔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波卡寧斯基語氣斬釘截鐵:“我來之前我們陛下曾經明確告訴我們,對這一戰,我們西斯羅帝國將竭盡全力,毫無保留,即便是我們面臨遊牧騎兵和柏因人的威脅,但是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戰略,只要能夠打垮唐軍,一切問題都將不成其爲問題!”

()

第15節 得手第58節 發展大計第12節 逆轉第2節 驚豔第103節 背後一刀第60節 危機初露第26節 兒女情長第28節 狼子野心第113節 覆滅第23節 盟友第112節 安穩第47節 羣策羣力(2)第59節 雷霆行動(2)第20節 籠絡第118節 苛刻第16節 窮寇第15節 袒露第52節 洶涌第37節 烽煙滾滾(7)第26節 妥協第69節 機動集羣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43節 衆叛親離第38節 鬱悶第49節 密謀第58節 深刻變化第118節 最後一搏(3)第83節 風暴漩渦第11節 初現端倪第23節 無心插柳第64節 大捷第78節 情事第76節 磨刀霍霍(2)第40節 江湖第28節 籌劃第110節 第二日(2)第43節 墨玉鳳凰第32節 銅人第11節 遊說風雲(1)第15節 裁軍第26節 談判(2)第130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2)第55節 接收第95節 兵諫第55節 易位第15節 密雲欲雨第73節 捉襟見肘第88節 先發制人第97節 啓程第2節 佔領區第22節 破陣第79節 歡場第39節 興風第86節 人才爭奪第105節 承諾第62節 鄂霍次克(2)第2節 佔領區第32節 餘波未盡第49節 下野第33節 烽火第73節 捉襟見肘第85節 火銃兵第98節 諜影第88節 交心(2)第29章 漢中爭雄第5節 潰亡第95節 舌劍脣槍(1)第64節 槍鋒第35節 絕不停步第82節 兩線(1)第114節 受降第102節 野心第81節 壯士斷腕第8節 拓展(1)第81節 石家(1)第90節 智者(2)第43節 捕蟬第36節 偷香第9節 交友第44節 應對第96節 春光第47節 霸勢(3)第95節 另論第8節 籌款第36節 前夕第105節 縱論第18節 伐謀第39節 豪氣沖天第50節 歸途第53節 爆發第31節 挫折第115節 狼煙再起(1)第11節 晉爵第45節 兒女情懷第105節 縱論第49節 握手第25節 和平盛會(2)第24節 解圍第36節 明志(2)第36節 前夕
第15節 得手第58節 發展大計第12節 逆轉第2節 驚豔第103節 背後一刀第60節 危機初露第26節 兒女情長第28節 狼子野心第113節 覆滅第23節 盟友第112節 安穩第47節 羣策羣力(2)第59節 雷霆行動(2)第20節 籠絡第118節 苛刻第16節 窮寇第15節 袒露第52節 洶涌第37節 烽煙滾滾(7)第26節 妥協第69節 機動集羣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43節 衆叛親離第38節 鬱悶第49節 密謀第58節 深刻變化第118節 最後一搏(3)第83節 風暴漩渦第11節 初現端倪第23節 無心插柳第64節 大捷第78節 情事第76節 磨刀霍霍(2)第40節 江湖第28節 籌劃第110節 第二日(2)第43節 墨玉鳳凰第32節 銅人第11節 遊說風雲(1)第15節 裁軍第26節 談判(2)第130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2)第55節 接收第95節 兵諫第55節 易位第15節 密雲欲雨第73節 捉襟見肘第88節 先發制人第97節 啓程第2節 佔領區第22節 破陣第79節 歡場第39節 興風第86節 人才爭奪第105節 承諾第62節 鄂霍次克(2)第2節 佔領區第32節 餘波未盡第49節 下野第33節 烽火第73節 捉襟見肘第85節 火銃兵第98節 諜影第88節 交心(2)第29章 漢中爭雄第5節 潰亡第95節 舌劍脣槍(1)第64節 槍鋒第35節 絕不停步第82節 兩線(1)第114節 受降第102節 野心第81節 壯士斷腕第8節 拓展(1)第81節 石家(1)第90節 智者(2)第43節 捕蟬第36節 偷香第9節 交友第44節 應對第96節 春光第47節 霸勢(3)第95節 另論第8節 籌款第36節 前夕第105節 縱論第18節 伐謀第39節 豪氣沖天第50節 歸途第53節 爆發第31節 挫折第115節 狼煙再起(1)第11節 晉爵第45節 兒女情懷第105節 縱論第49節 握手第25節 和平盛會(2)第24節 解圍第36節 明志(2)第36節 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