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節 鐵與血的威脅(1)

“看來子秦你的意思是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麼?”無鋒直抵主題。

“這要看陛下怎麼看了,蕭兄大概也是支持現在時機較爲成熟了,畢竟索利安和旁遮兩部這樣不陰不陽的放在這裡,一個保護地的名稱也是咱們獨創的,究竟算一個什麼地位也沒有明確,也無法明確,是應該給這兩地一個明確行政位置。這兩地的民衆也都傾向於加入帝國,所以在民間輿論上也沒有太大障礙。不過印德安王國我們那邊怎麼交待?畢竟他們現在還是一個王國,雖然現在連米什人都叫嚷着要退出印德安王

國,但是架構卻仍然存在,我們和他們簽訂的條約都還具備法理意義,這樣貿然將兩地納入帝國、會給帝國帶來很大的道義危機。”

蘇秦一句話點在了無鋒的心坎上,無鋒是坐上皇帝這個位置才明白道義的重要性,原來當一方諸侯時便沒有那麼多顧忌,兵不厭詐、出爾反爾、援兵之計、突然襲擊這些都是戰爭時期的慣用手段,沒有誰會認爲你這些行爲有什麼不安,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軍事上的手段並不適用於政治,尤其是在唐族這個崇信信義爲本的民族中更是如此,禮務部出臺的教化民衆信條中這守信遵諾講求誠信便是重要一條,如果連皇帝

陛下都是經常出爾反爾毀諾無信,那如何要求民衆遵從呢?站在道義的高度上,要將一個主權國家領土納爲帝國管轄,即便是和平手段,那也需要經得對方同意纔可,但印德安王國會同意這樣屈辱性的要求麼?

“子秦,你說得是。帝國國內的需求我們需要顧及,但是國際上的道義形象一樣會影響到國民的心態,這一點我們同樣要考慮到。印德安王國國內也就是海德拉巴人內部,他們現在也應該清楚他們現在的處境,事實上除了索利安和旁遮兩部外,米什部也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至於南印德安和西印德安、他們也從來沒有真正將自己地統治力延伸到這些地區,漢森同盟現在不是也佔領着庫斯坦和德信兩個行省麼?我看他們也從來沒有表露出什麼不滿,他們在內心裡已經早已經承認了這種現實。現在我們需要的是尋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臺階,讓大家都能夠體面的下臺罷了。”

無鋒十分贊同蘇秦的看法,在沒有沒有尋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遮羞布之前。帝國現在還不宜直接將兩地納入,但這項工作應該可以加快進度、和海德拉巴人地溝通協調需要一個精明能幹而且手腕圓滑的熟手作爲協調特使。

“陛下,臣以爲可以讓鮑林閣下現行介入這項工作,他雖然是軍人出身,但是對印德安地區各方面情況的瞭解以及他的表現都足以證明他是處理這件事情地最佳人選。”蘇秦當仁不讓的推薦鮑林,“另外,臣

也以爲,西澤一戰後。也應當考慮將南印德安和西印德安的問題同樣納入日程,以便於日後時機成熟後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嗯,我也在考慮這件事情,除了旁遮和索利安之外,南印德安和西印德安以及米什部完全可以按照三到四個郡省地標準來規劃,雅庫人也好。提克人也好,米什人也好,其正要建立郡省,不一定要按照民族聚居地區來建立,那樣很容易帶來一些負效應。像旁遮部如果要建立郡省,那完全就可以將拉合爾行省劃入,而索利安一旦要成立那,波洛行省也可以劃入。打亂這些地區的固有格局,有利於帝國日後在這些地區的統治和管理,這一點我們都必須清楚,日後印德安只會以一個地理意義上的名詞出現,不存在任何實質意義,取而代之的將是提克族、旁遮族、索利安族等民族,他們和羅卑族、緬族、高嶽族、莫特族、瓦族、策族這些民族一樣,都是帝國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罷了。”

無鋒想得更遠一些,印德安既然遲早要融入帝國,那就需要早作一些準備,征服容易融合難,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雖然唐族文明對於其他民族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但是民族文化和特徵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殺掉的,何況無鋒也並不認爲唐文明就一定更好,只有讓其他民族地文明與唐文明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創造一個更輝煌的時代,這纔是無鋒希望達到的。

“陛下深謀遠慮,這等心思,只怕少有人考慮啊。”蘇素也是由衷的讚歎,能居於此位,這位陛下在政治手段上已然是運用得爐火純青,“要讓這些印德安各部族漸漸認同自己是帝國各族中的一份子,恐怕還得在文化教音方面下一些大力氣,當然這非朝夕之功,但是卻需要長期堅持下去,臣以爲在印德安地區推行唐語化和唐式獲育是一個重要的手段,而且可以從現在做起。”

“唔,文化融合和教宵推廣,這是兩駕馬車,缺一不可,子泰說得不錯,這一點我們斷斷不能忽視,文教部須得好生安排佈置一番,加大對印德安地區地文化教育投入,可以先將唐語和天方語列爲同等地位官方語言使用,進一步強化唐語的地位,投入上有傾向性的扶持唐語教育,構建一個使用唐語的階層,可以由上至下,潛移默化。”

無鋒對蘇秦的這個建議十分贊同,文化和教育乃是促進民族融合的最佳手段,而帝國文化藝術傳播推廣中心這種民間社團組織將可以發揮相當明顯的作用,這也是無鋒之所以指示帝國文教部可以採取多種不同手段給予這些民間社團以秘密補貼的主要原因。

大陸公曆700年7月13日,崔文秀抵達拉合爾首府府城海盧姆城,與前期秘密到達地呂宋特使進行秘密磋商,僅僅只花了一天時間、呂宋特使便與崔文秀達成停戰協議,並就呂宋九萬多俘虜和龐貢、魯恰爾兩行省的移交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

在這次談判中雙方創造了外交談判的速度記錄,幾乎沒有多作什麼討價還價,呂宋人便爽快的同意了和平移交龐貢和魯恰爾兩個行省,並願意以黃金交換被唐軍在西譯一戰中抓獲的俘虜。在談判中,唐軍一方也表現出了相當誠意,甚至願意先行釋放一部分俘虜以體現誠意,而呂宋一方也表示可以在一週之內將龐貢和魯恰爾完整無缺的移交。

7月15日,雙方在海盧姆城著名的風景區-天鵝湖畔的大泰陵秘密簽署了和平協議。7月16日唐軍便在西澤釋放了三萬俘虜,並用自己的運輸工具持三萬俘虜通宵達旦向南方搶運,7月18日,唐軍又再度釋放了兩萬呂宋戰俘,採取同拌手段將兩萬俘虜運送到科米尼邊境地區,到此,唐軍俘虜的九萬多呂宋軍俘虜已經釋放數量超過了一半,成爲大陸戰爭之上的一個奇蹟。7月19日,唐軍和平進入龐貢,與少量呂宋留守軍隊完成交按。7月21日,唐軍全面按管魯恰爾行省。第二階段的印得安戰爭宣佈結束。

第二階段的印德安戰爭以帝國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輕此一役,帝國將呂宋勢力徹底逐出了印德安地區、但是帝國也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呂宋軍的主力,並將九萬多俘虜全數移交給呂宋一方,讓呂宋軍在極短時間間內軍力重新得到了恢復。

作爲戰爭的主要一方,呂宋軍得到了唐軍前所未有的禮遇,而相比之下,梅利軍作爲協從者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嚴厲對待,十多萬梅利軍俘虜被全數分散關押在西澤和克爾曼行省的臨時場所中,並拒絕梅利公國紅十字部門的會見。在西澤會戰之後的第三天,帝國駐中大陸方面軍統帥便在按受印德安地區主流報刊採訪時明確表示,帝國不會對那些無端加入帝國與呂宋之間戰爭的國家和勢力熟視無睹,既然加入了戰爭那

就必須要有付出代價的思想準備,帝國將用武力行動來回擊那些敵視帝國的國家和勢力。與此同時,帝國大軍二十餘萬全面在雷波行省一線集結,擺出一副要將戰爭推進到南面的梅利境內的架勢。

大陸公曆700年7月28日,帝國中大陸方面軍統帥崔文秀在視察雷波行省觀看駐軍進行的軍事演習時按受梅利公國著名新聞記者卡羅琳女士獨家採訪時強硬表示如果梅利公國不就梅利公國無故加入對帝國軍的軍事行動原因作出個人滿意的解釋,帝國將不得不用鐵和血來證明帝國在中大陸的利益和地位不容挑戰。

與此同時應梅利公國的邀請出面斡旋的西奧蘭王國、日德蘭王國兩國駐梅利公國大使抵達雷波行省,開始介入斡旋這場戰事。

第27節 轉變第21節 西線風雲(3)第1節 萌芽(1)第63節 悲哀第100節 戰猶酣(4)第16節 安全第13節 遊說風雲(3)第72節 風雲在起(2)第4節 施政第111節 國家利益第48節 東與西第85節 乞求第11節 晉爵第36節 伏援第80節 大會戰(11)第39節 豪氣沖天第101節 說服第113節 河朔第8節 好價錢第41節 分割(2)第105節 霧鎖殺機第27節 遠望第116節 收穫第79節 爭奇鬥豔(1)第12節 敵友第47節 正房之爭第122節 最後一搏(7)第4節 反思第28節 花心第120節 上當?第51節 變色第5節 宏圖霸業第80節 大會戰(11)第3節 遏強扶弱第11節 夜宴第45節 合流第4節 風起曼隆(4)第54節 釘子第33節 前進第36節 豐澤園(2)第90節 北伐(3)第43節 驚雷第38節 風雲第25節 風雨第111節 國家利益第42節 對車第54節 殖民地(1)第27節 逆襲(2)第40節 兵進克爾曼第53節 柏因蠻族第95節 裂痕第76節 強行插入(2)第108節 來訪第122節 奪關第56節 糧與財第33節 前進第10節 鋪開第15節 以攻代守第56節 糧與財第48節 變起第140節 放眼(1)第35節 征服第48節 與狼共舞第12節 戰前第62節 遇襲(1)第110節 水雲間(2)第83節 風浪第88節 總督之誘惑第87節 霸王第13節 伏鋒第91節 重兵第50節 帝國的疑慮第94節 幻夢第62節 風情第51節 插旗第39節 興風第3節 談判第78節 大會戰(9)第85節 西風(3)第26節 戰車第9節 勾引第11節 遊說風雲(1)第32節 流亡公主第22節 大風起兮第54節 焦點第46節 攘外必先安內(2)第4節 改造第67節 海蘭要塞(2)第53節 爆發第8節 好價錢第51節 外交第76節 暗鋒第116節 挑戰第7節 重聚第120節 上當?第69節 戰略與戰術(3)第29節 隱現第10節 發展第86節 勁吹第26節 戰車
第27節 轉變第21節 西線風雲(3)第1節 萌芽(1)第63節 悲哀第100節 戰猶酣(4)第16節 安全第13節 遊說風雲(3)第72節 風雲在起(2)第4節 施政第111節 國家利益第48節 東與西第85節 乞求第11節 晉爵第36節 伏援第80節 大會戰(11)第39節 豪氣沖天第101節 說服第113節 河朔第8節 好價錢第41節 分割(2)第105節 霧鎖殺機第27節 遠望第116節 收穫第79節 爭奇鬥豔(1)第12節 敵友第47節 正房之爭第122節 最後一搏(7)第4節 反思第28節 花心第120節 上當?第51節 變色第5節 宏圖霸業第80節 大會戰(11)第3節 遏強扶弱第11節 夜宴第45節 合流第4節 風起曼隆(4)第54節 釘子第33節 前進第36節 豐澤園(2)第90節 北伐(3)第43節 驚雷第38節 風雲第25節 風雨第111節 國家利益第42節 對車第54節 殖民地(1)第27節 逆襲(2)第40節 兵進克爾曼第53節 柏因蠻族第95節 裂痕第76節 強行插入(2)第108節 來訪第122節 奪關第56節 糧與財第33節 前進第10節 鋪開第15節 以攻代守第56節 糧與財第48節 變起第140節 放眼(1)第35節 征服第48節 與狼共舞第12節 戰前第62節 遇襲(1)第110節 水雲間(2)第83節 風浪第88節 總督之誘惑第87節 霸王第13節 伏鋒第91節 重兵第50節 帝國的疑慮第94節 幻夢第62節 風情第51節 插旗第39節 興風第3節 談判第78節 大會戰(9)第85節 西風(3)第26節 戰車第9節 勾引第11節 遊說風雲(1)第32節 流亡公主第22節 大風起兮第54節 焦點第46節 攘外必先安內(2)第4節 改造第67節 海蘭要塞(2)第53節 爆發第8節 好價錢第51節 外交第76節 暗鋒第116節 挑戰第7節 重聚第120節 上當?第69節 戰略與戰術(3)第29節 隱現第10節 發展第86節 勁吹第26節 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