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節 兩線(1)

而環顧四周鄰居,北面是卡曼人控制的北原,卡曼人不來進犯已經是邀天之幸了,於永志可從來沒有想過還要去收復北原;東面是唐河帝國的核心――帝都中州,雖然城外只有一個兵團駐防,但面對帝都堅實的防禦體系和禁衛軍團,於永志還沒有狂妄自大到認爲自己可以一舉攻克帝都的地步;東南面的成大猷原來同屬太平一脈,現在雖然投靠了唐河帝國,其戰鬥力卻得到了飛躍性的提升,兵力一下子增擴到了十萬多人,而成大猷的謀略於永志也有所領教,他沒有把握敢於去碰已經成爲了名副其實九江王的同僚;南面是晉王司徒峻,麾下十多萬人馬擠在這小小的黃岡府,本來已經喘不過氣來,沒有人願意去打他的主意。

唯有西面的天水府,本來就屬於河朔一郡,又是河朔西面的要鎮,南窺錦城,北望平陸,西接隴東,西南還和漢中相鄰,可謂兵家必爭之地,而李無鋒竟然只放置了一個師團在這裡駐守,雖然是號稱西北第一軍的西北軍團第一師團,但總共不過兩萬來人,自己動用十多萬大軍,數倍於對手,難道還會失手?尤其是根據情報顯示,李無鋒在關西並無多少機動戰力,只要抓住時機,拿下天水也應當不在話下。

在戰前於永志充滿了信心,沒想到十八萬大軍竟然在這天水城下連番受挫,敵人居然還能開城突襲,這等放肆猖獗的行徑分明是不把自己放在眼裡。攻城戰進行得空前慘烈,不能不說太平教在蠱惑人心方面相當有一套,雖然武器裝甲簡陋,各種器械缺乏,但憑藉着狂熱和勇氣,最普通的雲梯也可以成爲攻克城池的法寶。

曲波雖然獲得了上峰下達的可以在必要時候棄城的指令,但他並不打算這麼輕鬆就結束這場城防戰。除開一個聯隊的警備部隊列入他直管外,他有臨時徵召了兩個聯隊的預備役士兵投入輔助性的工作,比如運送物資武器,擡送傷員和糧食等危險性較小的活動,曲波打算是讓他們掀適應兩天戰鬥氣氛,真要軍情緊急,說不得也只有將這兩個聯隊的預備役投入戰場直接接受血與火的洗禮和鍛鍊了。而五個聯隊正規軍加一個聯隊的警備部隊除了主守的東門用兩個聯隊負責守禦外,其餘三門都只用了四個大隊作防禦,三個被抽出來的大隊則組建成爲預備隊,隨時可以投入戰場應急。

三萬遊騎兵的到來可謂雪中送炭,當曲波已經將兩個預備役聯隊作爲總預備隊投放到戰場上時,他手中已經沒有半點兵力可供調配了。正是這個時候,三萬遊牧輕騎兵從漢中潛入悄無聲息的掩殺而至,輕鬆的突破了太平軍設在天水南部的防禦線,一舉殲滅一個萬人隊的太平軍,然後馬不停蹄的再次直衝天水城下的太平軍大營。

偷襲選在了午夜剛過,剛剛就寢的太平軍明顯沒有進入狀態,而警戒部隊也把警戒方向重心放在了北面,沒有卡曼人那般強悍和堅韌,太平軍立即遭遇了滅頂之災。三萬鐵騎席捲而至立即就將駐守在南門下的兩個萬人隊大營沖垮,四處縱火踐踏的遊牧騎兵像一幫馬蜂追逐着狼狽逃竄奔命的太平軍士兵,用宗教狂熱武裝起來的士兵一旦遇上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便再也無法維繫軍心士氣,更不用說組織起有效的防禦和反擊,這與卡曼人的表現有如天壤之別。

兩個萬人隊的潰散態勢很快就波及到了西門,三萬遊騎兵捨棄防禦和戰鬥力最強的東面,一口氣衝入剛剛反應過來的西線守軍大營,連鎖反應很快就在西營出現,黑夜中根本不知道敵人來自何方甚至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的太平軍士兵一鬨而散,這個西營和南營都變成了一片火海,混亂中四處奔逃的太平軍士兵自相踩踏,光是那些在黑夜中睡得迷迷糊糊的士兵驚慌間不管自己戰友死活就往外狂奔的士兵腳下就不知道有多少冤靈亡魂。

當從睡夢中被喚醒過來的於永志得知消息後,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南營和西營雖然不是重心所在,但也佈置了四萬人馬,而且在南營和西營的外圍還各自佈置有專門負責防範的部隊,居然在一夜之間就土崩瓦解,這樣接踵而至的打擊讓於永志不得不靜下心來考慮這奪取天水一戰是否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

十八萬大軍現在只有不足十二萬人,而天水城依然巍然聳立,他當然不知道城內的第一師團已經達到了極限,他只能從白天戰場局面來分析,似乎城內沒有半點退讓的跡象,而幾萬遊牧騎兵的到來說明西北軍的援軍增援速度遠遠超過當初自己的估計,騎兵已經到達,並且給自己造成了相當麻煩,而一旦西北軍的後續部隊到達,到那時候損失慘重的自己即便是能夠拿下天水城,只怕也未必能夠守得住。

自是這般灰頭土臉的撤回河間又該如何向聲望以及一干本來就對自己有些不滿的溫和派交待呢?於永志也能夠估摸到也許成立的西北軍也到了最困難的時候,也許自己在加把力,也許明天自己再動用兩個最精銳的萬人隊發起攻擊,說不定天水城明天就會臣服在自己腳下。但是這一切都只是也許和可能,也許自己再投入兩個萬人隊換來的依然是慘重損失和羞辱,這一次損失的可都是隸屬於自己的心腹精銳,這樣慘重的代價已經讓於永志深感痛心,沒有了一支隸屬於自己的心腹部隊作後盾,只怕聖王隨時可以將自己拋棄在一邊。

想到這兒於永志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藍百林溫和中略帶一絲冷意的面容又浮現在腦海中,接掌了自己師兄一角的藍百林已經明顯獲得了聖王的全力支持,許文哲和薄近塵殘餘下來的勢力已經漸漸的在聖王的暗示和默許下歸順到了藍百林手下,整個河朔除開聖王不計,能夠與自己勢力相抗衡的只怕只有藍百林了,尤道方清癯而又飽經滄桑的瘦臉又在於永志面前若隱若現,一個有些模糊而又讓於永志心驚膽戰的念頭在他心中揮之不去。

自己已經掌控了河朔太平軍軍力的六成以上,聖王會不會認爲自己權力過大而故意削弱自己力量呢?回想起出征前聖王溫勉的笑容,於永志又覺得不像,但這個念頭卻始終在他心間縈繞。自己大概真該聽從部下的建議讓軍隊休整一下,順便再打聽一下留守河間的消息,也許河間傳來的消息回有助於自己作出明智的決斷。

北線風雲咋起,南線卻早已是*襲。婁山關的攻防戰已經接近一個星期,馬其汗人的充分準備和堅定不移的鬥志最終還是贏得了回報。在付出了六萬多人的代價後,馬其汗人終於打破了婁山關,三江軍隊在絕望中爆發出來的戰鬥力讓素來剽悍狂野的馬其汗人也在內心深處對這個唐河帝國三藩中的元老表示由衷的敬佩,六個輪番進攻的兵團,無數先進強大的攻城器械都傾瀉在了這座看上去似乎並不太險峻的要塞城牆上,幾乎每一個進攻兵團都在這座要塞前損失了三成以上的兵力,尤其是兩個羽林兵團更是損失達到了四成。

關內關外焚燒屍體的煙柱隨時都在高高飄起,由於死亡數量太大和天氣炎熱,後勤部們根本無法處理這樣規模的屍體,不得不採取集中焚燒屍體後就地掩埋的手段,以防止瘟疫的傳播蔓延,濃重的屍腥臭和焚燒散發出來的異味更是將婁山關四周籠罩成爲了一個巨大的焚屍爐。

當馬其汗人的飛狼旗終於在婁山關城頭上升起時,普天成忍不住熱淚盈眶。爲了奪取這樣一座小型要塞,居然付出了超過兩個精銳兵團的代價,他自認爲這是他有生以來經歷的最慘烈最險惡的一戰,他一直認爲採取硬碰硬的強攻是一個主帥最無能表現,但作爲同列馬其汗三將星的牙寧曾經說過的一舉意味深長的話此時卻顯得格外實用:“爲將一生,若是不能經歷幾場讓你刻骨銘心的硬仗,那他就永遠不能稱得上是一個成功的統帥。”

馬其汗人無數英勇兒郎在這一仗中獻身,百夫長以上的軍官陣亡數高達三百餘人,而千夫長以上的軍官陣亡數也高達二十餘人,連萬夫長亦有一人陣亡,兩人重傷。這樣慘痛的代價是馬其汗自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現在卻輪到普天成來承擔這一切。雖然無論是駐守國內的國務大臣還是增在南線親臨指揮的汗王陛下都沒有片言半語說什麼,而且還重重讚譽了取得婁山關的重要意義,但這還是讓素來剛毅不屈的普天成心情鬱悶不已。

第36節 知我者第107節 慘鬥第100節 還以顏色第5節 平匪第59節 接舵第134節 發展機遇(2)第105節 輕重緩急第66節 平衡(2)第70節 紛亂第51節 日新月異第34節 新科技第39節 奇謀第17節 蠢蠢欲動第24節 解圍第11節 晉爵第125節 尷尬之事第37節 聯手第21節 奇招第9節 鋒芒(1)第14節 風波第27節 逆襲(2)第84節 交鋒(1)第18節 異動第70節 使命(2)第9節 交友第32節 餘波未盡第39節 深謀第78節 磨刀霍霍(4)第41節 圈套第70節 危機意識第56節 料敵先機第45節 民情第39節 天水第107節 慘鬥第65節 一劍封喉第1節 萌芽(1)第1節 人算第18節 黑手第78節 佳人來訪第17節 短兵相接第78節 情事第9節 東南之旅(1)第82節 水軍第52節 揮戈第38節 意外之財第54節 驚變(3)第133節 西風漸(2)第73節 警訊第113節 說服第72節 失勢第56節 忙裡偷閒(1)第7節 南等北待第53節 軍事整編第2節 佔領區第30節 分裂第107節 微妙第37節 九黃大戰(2)第5節 宏圖霸業第30節 紅眼第43節 劫掠第75節 箭在弦上(1)第47節 正房之爭第94節 發財之路第1節 風起曼隆(1)第29節 連環殺(2)第71節 風起(1)第85節 乞求第63節 鄂霍次克(3)第118節 苛刻第22節 破陣第14節 私人代表第2節 佔領區第110節 退守第19節 閨語第17節 短兵相接第28節 亂象第8節 拓展(1)第83節 策反第12節 敵友第96節 不相爲謀第61節 遍地人才(2)第78節 鐵與血的威脅(1)第16節 遭遇第109節 水雲間(1)第88節 交心(2)第112節 安穩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95節 風高浪急(4)第23節 最後通牒第75節 箭在弦上(1)第42節 波及第75節 強行插入(1)第45節 外患(1)第99節 王者戰爭(3)第48節 巨浪第124節 毒氣第91節 海外殖民(1)第128節 大發展(2)第8節 封侯第46節 新經濟動力(1)
第36節 知我者第107節 慘鬥第100節 還以顏色第5節 平匪第59節 接舵第134節 發展機遇(2)第105節 輕重緩急第66節 平衡(2)第70節 紛亂第51節 日新月異第34節 新科技第39節 奇謀第17節 蠢蠢欲動第24節 解圍第11節 晉爵第125節 尷尬之事第37節 聯手第21節 奇招第9節 鋒芒(1)第14節 風波第27節 逆襲(2)第84節 交鋒(1)第18節 異動第70節 使命(2)第9節 交友第32節 餘波未盡第39節 深謀第78節 磨刀霍霍(4)第41節 圈套第70節 危機意識第56節 料敵先機第45節 民情第39節 天水第107節 慘鬥第65節 一劍封喉第1節 萌芽(1)第1節 人算第18節 黑手第78節 佳人來訪第17節 短兵相接第78節 情事第9節 東南之旅(1)第82節 水軍第52節 揮戈第38節 意外之財第54節 驚變(3)第133節 西風漸(2)第73節 警訊第113節 說服第72節 失勢第56節 忙裡偷閒(1)第7節 南等北待第53節 軍事整編第2節 佔領區第30節 分裂第107節 微妙第37節 九黃大戰(2)第5節 宏圖霸業第30節 紅眼第43節 劫掠第75節 箭在弦上(1)第47節 正房之爭第94節 發財之路第1節 風起曼隆(1)第29節 連環殺(2)第71節 風起(1)第85節 乞求第63節 鄂霍次克(3)第118節 苛刻第22節 破陣第14節 私人代表第2節 佔領區第110節 退守第19節 閨語第17節 短兵相接第28節 亂象第8節 拓展(1)第83節 策反第12節 敵友第96節 不相爲謀第61節 遍地人才(2)第78節 鐵與血的威脅(1)第16節 遭遇第109節 水雲間(1)第88節 交心(2)第112節 安穩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95節 風高浪急(4)第23節 最後通牒第75節 箭在弦上(1)第42節 波及第75節 強行插入(1)第45節 外患(1)第99節 王者戰爭(3)第48節 巨浪第124節 毒氣第91節 海外殖民(1)第128節 大發展(2)第8節 封侯第46節 新經濟動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