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戰在硝煙瀰漫中,漸漸進入尾聲。
羲和打敗北周用了一年,打下東陵用了三個月,可是南北之戰卻打了三年半,從天佑三年六月一直打到天佑六年十月。
歷史是強者的遊戲,強大的葛雄,遇到了更爲強大的對手。時勢造英雄,這三年半的時間裡,南北之戰的戰場上,羣星閃耀,新秀輩出。
南北之戰中,最閃耀的名字莫過於賈玄。
他神鬼莫測的判斷能力,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作戰風格,變幻自如的戰術策略,使他成爲大元朝最偉大的軍事家和思想家。此後數百年,無人可與之比肩。
鹽田灣之戰後,他利用收繳的南齊戰船加以改造,組建了宛州水師,這是後來大元南軍水師的前身。改造後的戰船不僅水火不侵,還配合水炮和流火彈等,具備了強大的進攻力。
同時,他創造了很多新的戰術和戰法,比如“連環戰”、“旋渦戰”等,成爲流傳後世的經典。四十年後,名震天下的大元名將穆憶將這些戰爭集結成冊,命名爲《賈氏兵法》。
此外,他的戰術思想也十分精妙。他作戰,己方傷亡極少,甚至對方都傷亡不大,不知不覺之中,勝敗已分。他深識人心,不殺俘虜,善於招降,是個讓敵人都敬佩的對手。
這位天才軍事家,打得戰爭次數最多,但是死亡人數卻最少。後世稱他這種戰術思想爲“仁戰”。
羲皇與齊皇的江陵和談,和她在某段時期內明顯的停戰意圖,體現着她不戰而統天下的思想,而賈玄的仁戰,被認爲是對羲皇這種策略的具體實踐。
後世的史學家,從這種不戰與仁戰中,找到了羲皇和賈玄之間的某種契合。也許,這就是賈玄選擇羲皇,而羲皇重用賈玄的原因。
賈玄在南北之戰後,被晉封爲“宜國公”加封爲“天子太傅”,成爲了繼雙泉道人辛則夷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人。
除了賈玄,霍馳和顧銘成爲了這個時代最爲優秀的將軍,他們被稱爲“帝王雙璧”。
霍馳在賈玄組建宛州水師後,率軍橫渡漢水,開始了對南齊本體的征戰,霍馳攻陷望京之後,與顧銘合兵南下,向茂關追擊葛雄。
鳳羽黑衛從來不缺少擅長攻擊的將領,而在南北之戰中,他們的特點發揮得更加明顯,霍馳擅長奔襲,顧銘擅長突擊。霍馳爲主帥時,顧銘總是衝鋒在前,是永遠的先鋒。
儘管南齊縱橫的河道和崎嶇的山路,拖慢了他們行軍的速度,但是卻擋不住他們閃電一樣進攻,南齊並不開闊的疆域,在他們的鐵騎之下逐漸淪陷。
葛雄就是在他們猛烈的攻擊下兵敗圍困,當葛雄知道圍住他的人是這兩個人後,他連突圍都沒有嘗試就自殺身亡。
南北之戰後,霍馳官拜“大將軍”,冊封爲“柱國公”,成爲鳳羽衛黑衛新一代將領的核心。而顧銘少年得志,被封“冠平侯”,賜號“上將軍”。
帝國雙璧,驚豔史冊,在後世吸引了大批的擁躉,他們的戰績數百年後仍然爲人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