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4章 縱談

所謂文思雅舍,其實就是個草堂,在山坡上蓋的一間茅草屋,下面還弄了個大坑,蓄上了山泉。

茅草屋無門無窗,四面透風。

當然,將透字改成臨字,這意境也就有了。

四面臨風,居高望水,舉目山巒,右有依依林木,左邊還可眺望隆中舊址。

三五好友,煮酒而論大道,這就是文人雅趣,不到一定境界,不到一定身份,你享受不了。。。。。。。。。。

三人拾階而上,擡首望去,草堂門前,已有人相候多時。

老者指着那人介紹道:“故人之子,旅居此處多時,今歲便會入京赴考,下人粗手笨腳,不若讓他侍候左右來的好些。”

說的簡單,其他兩人一聽,就知道,這算是老者晚年收的關門弟子了。

以他們三人的身份,能在閒談時侍候在側的年輕人,定爲老者所鍾愛。

嶽東雷難得玩笑了一句,“原來是位小師弟。”

龐瀾也隨之笑道:“能得劉公細心教授,異日定也是棟樑之才,只是前時至此,怎的不見?難道襄侯一到,劉公便拿出了家底不成?”

老者翻了翻白眼兒,“若非你們兩個來的突然,老夫不及邀請賢達至此,兩位顯貴到了老夫園中,怎會如此冷落待客?”

“相美也從十年寒窗過來,怎的忘了赴考士子的艱辛?如此時候,閉門苦讀還嫌不夠,怎還能顧於外事?”

龐瀾呲牙一笑。也感嘆道:“十年寒窗不易。躍龍門這一關更像脫一層皮。不堪回首啊。”

其他兩人不由一笑,魚躍龍門,褪了舊皮囊,可不就化龍而出了。

老者不由道:“龐榜眼不必矯情,金榜題名都被你說成鬼門關了,讓後輩學子聽了,豈非笑談?”

三人不由大笑。

不一時,三人已來到草堂門前。

金黃的茅草屋在夏日的陽光下反射着光芒。透過門扉,裡面很是寬敞,木榻之上酒菜已經擺放整齊。

守在門邊的年輕人,臉上還帶着些稚氣,但一身讀書人特有的氣度,已然行之於外。

見老師帶着客人來到,迎上前來,溫文一禮,“老師,都已經準備好了。還請入席。”

老者點了點頭,邀客入內。

其他兩人也沒說什麼。也沒多瞧幾眼,順勢入內。

他們知道,老者有爲心愛弟子引薦之意,這是讀書人相交時固有的節奏,藉着宴飲之時,將得意的弟子門人引介給貴客,爲其日後爲官鋪路。

而這個年輕人能從文風鼎盛的兩淮殺出來,在如此年紀,就能入京赴考,不論才學,還是信心,實乃兩淮士子中之翹楚無疑。

但以他們兩人的身份,別說一介士子,便是京中的達官貴人,許多也看不在他們眼內。

年輕人能在他們面前露個面,已屬不易,日後定也有說不盡的好處,但讓他們一見之下,便生愛才之心,殷殷相問,那樣的人物,恐怕也只能出現在話本當中了。

三人入席,其實就是圍着一張矮几,席地而坐。

待兩人坐定,老者舉杯道:“能與雲臺,相美相聚在此,老夫欣喜不已,來,先飲一杯,再言其他。”

嶽東雷舉杯,有感而發道:“老師歸隱田園,吟風嘯月,羨煞旁人,學生晚年,若也能如此,當爲吾之幸也。。。。。。。”

龐瀾舉杯附和,“襄侯所言,深合吾心,我等奔忙半生有餘,若十年之後,能如劉公般,逍遙園林,享一享調兒弄孫之樂,可不是幸事怎的。”

老者搖了搖頭,舉杯一飲而盡。

這時才笑道:“國事多艱,兩位正應珍重纔是,這息隱之心啊,還是等你們真老了再說吧,若非老夫多經坎坷,如今也年逾七十,又怎會在這園中安閒度日?”

嶽東雷放下酒杯,嘆道:“吾與龐大人,也都是天命之年了,又能操勞到幾時?而觀西秦,人才輩出,豪傑遍地,那。。。。。。。趙柱國,也才過了而立之年。。。。。。若老天能再給雲臺二十載光陰,吾定能率兩淮壯士,恢復山河,不讓古人專美於前。”

天不假年,這裡又是隆中故地,此語一出,其他兩人都覺出了幾分不詳之意。

龐瀾皺了皺眉,心中除了覺得嶽東雷語出不詳有些不妥之外,不由也多了幾分惆悵。

是啊,如今大周人才凋零,李仲謀老了,去位的日子也已不遠,李仲謀之後,又有誰能當此重任?

嶽東雷和他自己,也都已年近五旬,自己等人若去,淮右之地,又是誰人能夠繼任?

朝堂上。。。。。。。龐瀾暗自搖了搖頭,他求這一任外任,還不是因爲朝堂上很多人嫉其與趙王交好,屢做排擠之故?

而孟珙死後,其子孟青投敵,加之屢戰屢敗,趙王對軍中大將也疑忌日深,派他來兩淮,臨行前殷殷切切,其實還不是讓他來這裡看着嶽東雷。

長此以往。。。。。。。想到這裡,龐瀾心裡嘆息一聲,胸中不由有些憋悶。

老者此時敲了一下桌案,道:“西秦,虎狼之邦,不修文德,又重用趙柱國等一勇之夫,窮兵黷武,早晚必敗其國,雲臺試觀之,不出幾載,西秦必生變故,何用二十年?到時雲臺揮兵取之,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嶽東雷雖對老者話語中很多意思不以爲然,趙柱國若是一勇之夫,那其他領兵大將豈不是都成了酒囊飯袋?

不過老者的話,還是讓他有些驚疑,“哦?學生願聞老師高見。”

老者笑笑,道:“趙柱國功高震主,如今極得秦王賞識不假,但想來西秦朝野內外,已然暗流涌動,生變乃早晚間事,此事不必多說,想來雲臺,相美都清楚。”

嶽東雷和龐瀾都點了點頭,這事早就被人說爛了,當初長安之變時,朝中內外還都額手相慶,以爲秦人就此一蹶不振了。

哪成想,趙柱國引兵入長安,逼死了西秦一位皇帝,又立新帝。

之後趙柱國悄然離開長安,突然出現在河中軍前,一戰之下,打的強金丟盔卸甲,順便丟了半壁江山。

而西秦大將折匯則在西北起兵,讓西夏人吃足了苦頭兒。

那會兒,大週上下,一時失聲,轉過頭來,就出現了聯金抗秦之議。

這等舊聞,沒有半點新意,誰都清楚,趙柱國這樣的權臣,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但現在人家可是活蹦亂跳,令天下諸侯震懼,等西秦君臣反目,也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老者卻好像成竹在胸,先勸着兩人用了兩口菜,這才放下筷子,道:“秦人疆域現在已經很大了。。。。。。。”

嶽東雷耐着性子聽着,此時還附和了一下,“老師說的不錯,西秦滅夏,西邊兒疆界已至玉門,西北方向,應該已抵天山,再加上吐蕃臣服,光就西方而論,西秦已有漢唐之疆界矣,北邊嘛,因草原胡虜附之,疆界已然不好定論,不過封狼居胥故事,已不能概之。。。。。。。”

“又有巴蜀天府糧倉,蜀中南蠻依附,西秦疆土已然連成一片,只剩中原沃野罷了。”

這話說完,不光嶽東雷自己臉上神色有些難看,其他兩人也默然半晌。

用句通俗的話說,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

連秦皇都在私下裡改爲秦王的他們,已然無法確切的知曉,這些年來,西秦到底打下了多麼廣闊的疆域,疆域內的人口又達到了怎樣一個程度。

有點難堪,卻又有些不甘,還有那麼點嫉妒和嚮往,滋味兒之複雜,連他們自己都未必能說的清楚。

即便是說這話的嶽東雷,也有點心虛,以前不曾細想,也不願細想,如今琢磨,那樣廣闊的疆土,大周真的還有勝算?

所謂縱談天下,又有幾個人知道,天下的邊界到底在哪裡?秦人也許已經見過了,大周呢?

旁邊的年輕人,一邊給三個人倒酒,一邊偷眼打量嶽東雷和龐瀾,這樣沉重的話題,他還無法過深的理解。

眼中帶着點震驚,更多的還是好奇。

二十不悔,他這個年紀,註定不會想太多,不然的話,怎麼會不後悔呢,他應該後悔沒有生在大秦,而是生在了暮氣沉沉的大周。

還是老者輕咳了一聲,搖頭失笑道:“秦人兵戈果然犀利,可惜,秦人卻不明白,文武相輔之道,老夫想說的就是這個,疆域愈廣,其亡愈速也。”

嶽東雷琢磨了一下,這麼一說,其實他已經隱約知道,老者要說什麼了。

依舊沒有太多的驚喜,西秦疆域大了,人口也多,但西邊荒蕪之地,也就銀夏可以產糧,又乃新附之地,還要西秦接濟。

和中河東差不多隻能自足,尤其是河東,多爲邊塞苦寒之地,又駐有大軍,糧草上恐怕還要從河中運過去。

河中那就太熟悉了,金國治河中數十載,弄的那裡地廣人稀,能有多少產出?

而秦川之上,向非天下糧倉所在。

所以,西秦糧草來源,只能是蜀中。。。。。。。。。。(未完待續。。)

第134章 先生(五)第956章 二月第1410章 樞密第324章 大戰(二)第1213章 攻城第195章 音境(一)第945章 來歷第403章 獎懲(八)第1073章 獻策(二)第1438章 舊情第788章 驚異第687章 新鮮(一)第1565章 相議(二)第1123章 盟約(十八)第229章 暗流第1094章 草場第1157章 拜會(七)第332章 山匪(二)第1219章 攻守第1311章 君臣(三)第530章 宣旨(二)第449章 笑語第449章 笑語第160章 襲寨第1066章 深意第1289章 歸來第1212章 富貴第459章 親家第954章 自薦第1376章 行軍第156章 祝壽(六)第497章 軼事第1276章 潰兵第444章 可笑第406章 獎懲(十一)第1442章 文樓(二)第1489章 收穫第1514章 緣由第1417章 商議(二)第1357章 察覺第179章 壽筵(六)第1032章 交戰(五)第1263章 韋州(九)第1355章 踏青第34章 太子第632章 人來(五)第1564章 相議第1029章 交戰(二)第20章 戰後第1471章 盛會第1441章 文樓第223章 成軍第1398章 激戰第561章 人情第1516章 篇 章第599章 皇子第1340章 入府第1523章 太子第407章 獎懲(十二)第958章 北上第586章 宴飲第84章 風雲(二)第1556章 拜會(六)第712章 開端(二)第49章 定軍(二)第1531章 惱怒第1414章 笑話第626章 任命第520章 雲涌(二十)第1208章 初戰第1302章 沈鶴(二)第1268章 使者第183章 刺殺第1227章 恨意第589章 大將第1439章 做歌第277章 初到第50章 定軍(三)第1495章 糾結第379章 豪傑(三)第1347章 談論第382章 倒黴第60章 山賊第1413章 分院第1473章 大案第115章 遷陵第468章 貴客第409章 獎懲(一)第998章 號角第718章 開端(七)第142章 出行(一)第541章 奏表第1358章 私話第133章 先生(四)第1272章 兩軍第1428章 稍定第1422章 黃四第416章 熱鬧第1450章 評說第1401章 歸程
第134章 先生(五)第956章 二月第1410章 樞密第324章 大戰(二)第1213章 攻城第195章 音境(一)第945章 來歷第403章 獎懲(八)第1073章 獻策(二)第1438章 舊情第788章 驚異第687章 新鮮(一)第1565章 相議(二)第1123章 盟約(十八)第229章 暗流第1094章 草場第1157章 拜會(七)第332章 山匪(二)第1219章 攻守第1311章 君臣(三)第530章 宣旨(二)第449章 笑語第449章 笑語第160章 襲寨第1066章 深意第1289章 歸來第1212章 富貴第459章 親家第954章 自薦第1376章 行軍第156章 祝壽(六)第497章 軼事第1276章 潰兵第444章 可笑第406章 獎懲(十一)第1442章 文樓(二)第1489章 收穫第1514章 緣由第1417章 商議(二)第1357章 察覺第179章 壽筵(六)第1032章 交戰(五)第1263章 韋州(九)第1355章 踏青第34章 太子第632章 人來(五)第1564章 相議第1029章 交戰(二)第20章 戰後第1471章 盛會第1441章 文樓第223章 成軍第1398章 激戰第561章 人情第1516章 篇 章第599章 皇子第1340章 入府第1523章 太子第407章 獎懲(十二)第958章 北上第586章 宴飲第84章 風雲(二)第1556章 拜會(六)第712章 開端(二)第49章 定軍(二)第1531章 惱怒第1414章 笑話第626章 任命第520章 雲涌(二十)第1208章 初戰第1302章 沈鶴(二)第1268章 使者第183章 刺殺第1227章 恨意第589章 大將第1439章 做歌第277章 初到第50章 定軍(三)第1495章 糾結第379章 豪傑(三)第1347章 談論第382章 倒黴第60章 山賊第1413章 分院第1473章 大案第115章 遷陵第468章 貴客第409章 獎懲(一)第998章 號角第718章 開端(七)第142章 出行(一)第541章 奏表第1358章 私話第133章 先生(四)第1272章 兩軍第1428章 稍定第1422章 黃四第416章 熱鬧第1450章 評說第1401章 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