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武學(一)

大人是要去武學教授學子?這些條陳是給折大將軍看T壽皺了皺眉頭,接着道:“據惜身所知,大人這些條陳與朝廷規制不合啊,武學乃皇上和大將軍依禮部國子監所建,生員多取軍中將門子弟,都是身有官職爵位之人,想要一視同仁恐怕。。。。

再有,將門子弟自少時便習文練武,兵書戰策,馬步韜略,各個都是自成一家,這些人家將子弟送入武學,多數還是看重入武學之後,便可自稱大將軍門生這一條上,至於真想在武學中學到什麼的,恐怕不會太多。。。

也不等他說完,趙石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這無非是說在武學上耗費心血實在無益,一來規矩是朝廷定下的,改起來麻煩不說,牽涉也多,二來嘛,武學中的學子不過是在武學中走個形式,去管教這些人,得罪人是一回事,對自己也絲毫沒有好處,文人說話,總是彎彎曲曲,也虧是趙石經歷的事情多了,不然依照以前,還不定能懂其中的含義。

不過陳常壽卻是不知,這武學建立之初,其中條款規制設立他卻是多有參與的,當初也是正德皇帝有感軍中將領威權過重,又逢慶陽府兵變,朝廷大將心懷叵測於前,援軍衆將紛爭於後,實是讓朝廷感到了這些大將們的威脅,這才起意設立武學,其中極力推動者,便是當今皇上了。

不過這幾年朝廷風波不斷,景帝登基之後,朝廷又開始用兵於外,朝廷上下都將眼光放在了兩場戰事上,估計設立武學的初衷已然沒有幾個人記得了。

說來也是可笑,當初設立武學是爲了制衡朝廷大將,而如今呢,武學卻成了那些將門子弟鍍金的所在,更爲可笑的是,武學山長折木清更是大秦將門的代表人物,而武學之所以有今日的規模和名氣,卻和屬意創立武學的當今皇上並沒太大的關係,卻成了折木清的心血所在,這樣一筆糊塗帳,要是細算下來,估計便是景帝李玄謹也要哭笑不得的。

按照當初趙石的想法,京師武學將是一個範本,就像是後世的中央軍事學院那樣的存在,之後再在各州府設立分支,就像是如今的科舉制度一般,以保證寒門子弟能進入軍中爲官,這樣的體制一旦確立下來,軍人的權力將得到空前的加強,而其中多了這些寒門出身的將領,大秦各大將門想要生存下來,就要適應這樣的潮流,不然一定會被壓個粉碎。

這樣一來,軍隊的膨脹將不可避免,最後將成長成怎樣一個怪物,這麼長遠的事情,趙石是不會去想的,至於能不能保證大秦千秋萬代,趙石壓根就沒想過這個。

畢竟軍隊和官場也差不了多少,自古以來便有派系之爭,南方人和北方人,學院派和野路子出來的,強硬的鷹派和溫和的鴿派等等等等,想讓他們都聽上面的,估計比登天還難,一朝一代更迭,軍隊出了問題並不是其根源所在,,而是各個方面的因素的綜合作用的結果,這種深奧的問題也不是趙石能想明白的。

不過這些都只是存在於他的腦海之中,如今的情形是武學雖不乏人問津,但朝廷的關注卻明顯漸漸在減退,可以想見的,等大將軍折木清退下來那一刻,估計武學也就會回到原來那種半死不活的境況中去了的。

如今他無事可做,卻不如投入到這樣一件事情當中去,成敗如何,他不知道,不過結果到是想過的,成則爲軍中培養一批軍官,這是軍隊必須的東西,至於武學能不能發展成後世那樣繁盛的所在,他可沒有那麼長遠的見識,也沒有那樣的決心,敗也沒什麼大不了,他並沒有想着流芳千古,更不會以救世主自居。

說起來。他雖然來自後世。但要地東西和這個時代地人也沒什麼分別。無非就是四個字。權勢富貴而已。。。。

和陳常壽自然不會說及這些心裡話。而是淡淡道:“軍中地事情你不懂。武學是一定要辦地。。。。

不成想陳常壽沉思了一會兒。眼睛一亮。卻是笑道:“還是大人看地遠。惜身自愧不如。”

“哦?”趙石有些納悶他到底明白了什麼。難道這人當真有神鬼莫測之機。能看穿別人心中所想?

陳常壽眼睛閃着亮光。來回走了幾步。才笑道:“大人這是要考量惜身?如今大秦正值用人之際自不必說。我大秦地處西北百年。枯守一隅之地。只征伐後蜀。便已經傾盡國力。川中平定之日。我大秦遽然擴土倍餘。

雖乃大秦歷代所未有之豐功偉績。然這大好之山河。百萬之生民。卻需多少良才幹吏牧守之?

又需軍兵幾何,良將幾何?到時恐怕陛下就會記起武學來了,武學之生員大用當然可期,此時爲其師長,異日或有。。。。。

。”

趙石算是聽明白了,這位是個典型的實用陰謀論者,什麼事情到了他的嘴邊,都要轉上幾個彎子。

就如後世的一些著作,經後人之口,也不知多添了多少引申出來的意思,事雖不同,意思卻是差不多。

看着身旁這個傢伙還要滿臉興奮敬佩的說下去,趙石臉色也有些紅,擺了擺手道:“明日派人把這個連着我的拜帖都給大將軍那裡送去,就說我後日前去拜訪,望大將軍撥冗一見。”

“是,大人。”

(實在抱歉,今天就這麼多了,明天看能不能多寫些出來,補一補今天的差額,還有,有些書友說了個問題,大意是說川中一旦亂起來,便影響很大。

這個阿草是同意的,不過宋朝定鼎天下的時候,川中也是這般,但對於宋朝統一天下的進程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好的意見可以跟阿草提一提的,最好是不要老是提意見,而是要幫助阿草更好的完善情節,這纔是阿草願意看到的,謝謝。)

第1407章 夜宴(三)第1408章 商人第1147章 國策(三)第966章 衝鋒第367章 決定第1092章 終結(五)第602章 歸家第1008章 賜名第947章 借力第1472章 名醫第1245章 西涼(九)第1302章 沈鶴(二)第758章 糧草第1459章 夠嗎第97章 捉賊(一)第932章 震懾第1129章 喜事第1189章 廷議第1311章 君臣(三)第1542章 南下第1361章 紛擾第474章 飛燕第157章 祝壽(七)第1185章 家事第1562章 大軍第1550章 享受第1001章 血色第1004章 所見第1059章 生死第818章 南宮第65章 來投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七百九十九章 聖旨第653章 年關第1212章 富貴第949章 賞識第571章 孤行第708章 戰略(一)第558章 寨子(二)第228章 進京(三)第602章 歸家第400章 獎懲(五)第906章 王子第558章 寨子(二)第267章 猛將第567章 混亂第447章 大勝第1116章 盟約(十一)第425章 軍務第1492章 過往第1164章 惱火第1147章 國策(三)第1359章 結親第697章 道人第899章 圍城第761章 驚濤第260章 佈置第66章 佈置第210章 年關(三)第1333章 所求第258章 潼關第1268章 使者第836章 竹林第630章 來人(三)第34章 太子第428章 遊園(一)第1086章 震撼第813章 着涼第844章 圍營第214章 年關(七)第1159章 朝局第538章 催敵第1371章 醉酒第1502章 訓誡第1008章 賜名第1086章 震撼第486章 發作第1471章 盛會第580章 戰後(一)第643章 瑰寶(一)第1454章 老僧第1232章 匪類第800章 頒賞第320章 夜談(二)第168章 揚威(二)第601章 來人(二)第463章 洞房第89章 較技第419章 拜訪第465章 突然第1212章 富貴第1432章 興革第967章 殘酷第517章 雲涌(十七)第1179章 人情第1106章 盟約(一)第995章 一夜第1024章 揮兵第720章 開端(九)第1053章 宴請(一)第33章 驚議
第1407章 夜宴(三)第1408章 商人第1147章 國策(三)第966章 衝鋒第367章 決定第1092章 終結(五)第602章 歸家第1008章 賜名第947章 借力第1472章 名醫第1245章 西涼(九)第1302章 沈鶴(二)第758章 糧草第1459章 夠嗎第97章 捉賊(一)第932章 震懾第1129章 喜事第1189章 廷議第1311章 君臣(三)第1542章 南下第1361章 紛擾第474章 飛燕第157章 祝壽(七)第1185章 家事第1562章 大軍第1550章 享受第1001章 血色第1004章 所見第1059章 生死第818章 南宮第65章 來投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七百九十九章 聖旨第653章 年關第1212章 富貴第949章 賞識第571章 孤行第708章 戰略(一)第558章 寨子(二)第228章 進京(三)第602章 歸家第400章 獎懲(五)第906章 王子第558章 寨子(二)第267章 猛將第567章 混亂第447章 大勝第1116章 盟約(十一)第425章 軍務第1492章 過往第1164章 惱火第1147章 國策(三)第1359章 結親第697章 道人第899章 圍城第761章 驚濤第260章 佈置第66章 佈置第210章 年關(三)第1333章 所求第258章 潼關第1268章 使者第836章 竹林第630章 來人(三)第34章 太子第428章 遊園(一)第1086章 震撼第813章 着涼第844章 圍營第214章 年關(七)第1159章 朝局第538章 催敵第1371章 醉酒第1502章 訓誡第1008章 賜名第1086章 震撼第486章 發作第1471章 盛會第580章 戰後(一)第643章 瑰寶(一)第1454章 老僧第1232章 匪類第800章 頒賞第320章 夜談(二)第168章 揚威(二)第601章 來人(二)第463章 洞房第89章 較技第419章 拜訪第465章 突然第1212章 富貴第1432章 興革第967章 殘酷第517章 雲涌(十七)第1179章 人情第1106章 盟約(一)第995章 一夜第1024章 揮兵第720章 開端(九)第1053章 宴請(一)第33章 驚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