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六節 自相箭甲

部族人不會用箭!

就算有,也射得不多、不準!

他們的弓箭稀稀拉拉地射過來,甚至沒有到達距離就亂射一氣,在唐軍面前老遠處落下,顯示出他們的很不專業。

弓箭的使用絕非容易,不同地域的民族對弓箭的使用有不同的態度,草原地區開闊,作爲遠程兵器的弓箭最受青睞,遊牧民族騎着馬,拿上一張弓,就那麼遠遠地放風箏,則可殺死野獸和吊打農耕農族。

天高任鳥飛,飛鳥需要硬弓,遊牧民族常出射鵰手。

山民用弓則不然,它不能太長,山路崎嶇難行,太長的弓不易攜帶;它也不能太硬,太硬難拉開,尤其需要迅速拉開時辦不到那真要命。。。山路上,很可能轉過一個岩石,迎面就是一頭熊向你撲來!

不同於草原上策馬飛奔,狼在前面,它沒地方可以隱蔽,一箭不中可以來第二箭,好整以暇,而山民卻講究首發命中,第一箭射不中,獵物會消失在山岩裡。

更有一個麻煩,山高潮溼,弓箭保存不易。

所以這批部族人衝鋒時沒有伴隨箭雨,讓唐軍是興高彩烈。

感覺到大地顫抖,部族軍飛快而來,他們亮出了雪亮的馬刀。

唐軍基本上都是步兵,除了一百多騎矮腳馬的(基本上都是軍官或者偵察兵),他們列陣以待,排成密集隊伍,弓箭在弦上,傲然而立。

唐軍則是部分步兵前出約三十步,伏在地上不知道忙乎着什麼。

當部族騎兵迫近時,他們不慌不忙地退回陣前,拿起了長矛。

他們的長矛木製,鋼矛頭,中間套有螺栓,可以分開攜帶,合攏來使用,是山地步兵特有裝備。

前三排統統蹲伏,三層長矛對準前方,象刺蝟張開了刺一般。

部族人義無反顧地衝來,距離五十步!

唐軍軍官舉高軍刀,大家拉弦!

看到部族人激動的臉孔,張大了嘴巴吶喊着,高吼着衝鋒。

但是前軍的旗號沒動,軍號沒響,軍官高舉的指揮刀沒有下落,大家只是預備着。

距離三十步!

只聽得衝在最前面的馬匹慘嘶一聲,猛烈地向右傾覆,馬身轟然倒地,濺起的泥礫甚至彈到了唐軍陣上!

真棒!

部族人的馬匹衝得急,摔得重,人仰馬翻一大片,蔚爲大觀!

抵擋馬隊的急就章!

對付馬匹衝鋒有許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鐵蒺藜,這玩意兒外型簡略,主要特型就是四根均勻分佈的鐵刺,用的時候往地上一扔,總有一個刺頭朝上。

急衝的馬匹馬蹄子一踩上去,就有得騎兵樂呵樂呵,基本上馬匹的那條腿就不要了!

它的歷史遠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大家用這小玩意兒來對付馬匹和進行警戒,將它撒在路上、城牆的周圍,安營紮寨的時候,扔一些在路上。效果非常明顯,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敵人想來殺人,跑來劫營時,踩到了這東西。。。所以說,古代劫營不是那麼容易的!

話說回來,韋晞出關外攻打西方,鐵蒺藜比較少用,基本上沒用到。

他要不用騎兵去對付敵人,他的騎兵強大之極,根本沒必要用那小玩意兒去害人。

他的步兵出動時,營外壘長圍、挖深溝,對付馬匹可以使用拒馬槍,就是將短槍放在橫木上,槍頭朝外,移動便利(就是一紮槍加上一條橫木,用的時候組裝起來,可以方便地擡着走,到處放),成本低廉,所以也不用鐵蒺藜。

根本的原因,他以馬隊打天下,怕的是用上鐵蒺藜後,敵人有樣學樣!

可以這麼說,鐵蒺藜就是古代版的“地雷”,窮人的武器!

地雷看似不起眼,其實戰爭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抗戰時中國軍民用它來對付倭倭,在二戰時蘇德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蘇聯人建起一條縱深三裡的地雷陣,德國軍隊再精銳的坦克,也望而生畏,敢衝就是死,白死。

同樣地,鐵蒺藜這麼簡單,拿些劣鐵鑄造,除了當場戮傷馬蹄,還奉送“破傷風”,在那個沒有疫苗的時期,再多的馬也怕呵。

就算韋晞捨得下本錢,馬蹄釘的馬掌落足料,合金鋼制!鐵蒺藜扎不穿,可馬踩上去易失平衡,想不摔倒除了極高明的騎手,否則踩上鐵蒺藜照倒。

唐軍基本上不用鐵蒺藜,但裝備有,現在這場戰鬥就拿來陰部族人。

它們是打製比較短的鐵蒺藜,刨些土蓋一蓋,難以看不出來。

果然中招,衝前面的馬匹都倒也倒也,後面的馬匹也收不住腳,繼續衝,與前面的馬匹撞在一起,不斷地倒下。

馬匹長嘶,痛苦地在地上翻滾。

馬上騎兵慘不忍睹,直摔下地,有的人當場將脖子給折斷了,有的則給馬壓着爬不起來。

再遠一些的馬匹衝來,他們竭盡全力,猛勒馬繮,將馬頭都給扯起來,總算在亂成一片的前軍面前停住馬蹄。

一猶豫就不行,“就是現在!”

唐軍軍官的軍刀落下,“胡胡胡胡胡……”弓弦聲大作,弓箭齊射!

前面的弓手平射,後面的拋射。

箭矢從空中飛到了部族軍隊列裡,只聽得叮叮噹噹的金屬撞擊聲,有的沉悶,那是破甲成功,即時帶來部族人的慘叫,也有的清脆,彷彿冰雹落在瓦上的聲音,那是沒有破甲。(

但在三十步到六十步之間的距離,基本上都破甲成功!

而七八十步的拋射,則未能擊穿裝甲。

唐人的箭vs唐人的甲!

成語中有自相矛盾,拿自己的矛去刺自己的盾,孰強孰弱?

現在是自相箭甲,拿自己的箭去刺自己的甲,孰強孰弱?

基本上在唐軍內部,軍官們和軍工系統曾經發生過爭執,是製作更利的箭還是更堅固的甲呢?

官司打到韋晞那兒,他的決定是攻要強於守!

所以唐軍裝備有破甲箭,箭頭特別銳利,能夠把自家的裝甲都給射穿了!(部族人通過扒火車得到唐軍馬甲)

鋒利的箭頭扎進裝甲裡,洞穿甲冑,殺傷部族人。

慘叫聲大作,繼前面被鐵蒺藜放倒的騎兵,又有大量的騎兵給唐軍射倒。

軍號響、軍旗動,軍官軍刀前指,唐軍向前推進!

第一三四節 突破了第八八二節 黑油武器第五七四節 契丹李盡忠!第五一一節 王孝傑的思慮第三三一節 舉猛士(三)第四一九節 不甘,但無奈第九七四節 借酒勸說第千十五節 邊走邊鋪路第一二三節 戰俘第六九六節 武三思的憂愁第千十一節 哈扎爾汗國的崩潰(一)第七八三節 獻城(二)第千十六節 好心情第二二五節 牛刺史第一三二節 河西不可丟第五二七節 狄公相助第五一十節 倭人告韋晞第二十四節 實力節節升第六八九節 請君入甕第五九五節 實習生太平公主第一六九節 船老大的哲理第一五一節 各自會唔(第1更求訂閱)第六五四節 破何國第三二七節 城管拆遷第八八六節 烈火焚城第五七九節 報捷洛陽第一百零二節 作客唐家堡第二二六節 直搶焉耆第八三一節 周矩搏擊第一五八節 飯店開業(第8更求收藏)第一百十四節 暗箭第九十二節 小寶與皇后第一七八節 李謹行第一千五節 火槍兵袁風(一)第八八九節 殺帥第二一一節 爲了吃肉第二一八節 人小鬼大論弓仁第二九一節 到農村去(三)第七一二節 大食人的對策第八一七節 血戰阿巴丹(三)第八一二 破伊斯法罕城第四一一節 達瑪古仁之死第一二四節 回家第八五五節 攻入阿巴丹城第一三七節 風水輪得快第五三五節 速泡婉兒第七一十節 大步前進第八九九節 完你的心願第一九七節 捉女將第五八十節 功德無量第八百九節 攻擊伊斯法罕第五八三節 裴炎殞落第五四四節 突厥打豐州第七四一節 弓、望遠鏡和地圖第貳戰第一百十七節 大叔博爾扎第七二六節 敢言駙馬公主反者斬第七二九節 韋巨源請客第八二四節 送馬第八七九節 唐軍大戰略第五七七節 契丹之戰(二)第四一四節 暗潮洶涌(一)第六十四節 紅樓故技第九八三節 攻打君士坦丁堡(五)第九二六節 兄弟捅刀最狠第五十二節 小寶春天來了第八百一節 上得山多終遇虎第五一五節 王孝傑起復第二七四節 焚破疏勒第三條路第六十六節 獻給朝廷第八十五節 眼神相對第五一一節 王孝傑的思慮第七九八節 軍紀測驗第五三九節 女特務頭子第三七一節 羣狗狂咬小寶第四九九節 唐倭會戰(二)第四百四節 天作之合第一千二節 史叔險成死叔第二九七節 助人爲樂(一)第五十七節 女人的麻煩第九三四節 移民西方(一)第一百十八節 大叔入伍第二三八節 山地師之爭第九八六節 攻打君士坦丁堡(八)第三百六節 好運杜孝升第六九六節 武三思的憂愁第八五五節 攻入阿巴丹城第七零三節 急襲伊斯法罕(二)第五四十節 間諜業務第六八十節 王子復仇記(一)第千二六節 不是普通人第四六九節 拜訪文成公主第一百十四節 暗箭第六二六節 道士之事第九八十節 攻打君士坦丁堡(二)第四八七節 一頓飯換個唐粉第七二九節 韋巨源請客第一五九節 步騎各半(第9更求訂閱)第三一三節 通湟防線
第一三四節 突破了第八八二節 黑油武器第五七四節 契丹李盡忠!第五一一節 王孝傑的思慮第三三一節 舉猛士(三)第四一九節 不甘,但無奈第九七四節 借酒勸說第千十五節 邊走邊鋪路第一二三節 戰俘第六九六節 武三思的憂愁第千十一節 哈扎爾汗國的崩潰(一)第七八三節 獻城(二)第千十六節 好心情第二二五節 牛刺史第一三二節 河西不可丟第五二七節 狄公相助第五一十節 倭人告韋晞第二十四節 實力節節升第六八九節 請君入甕第五九五節 實習生太平公主第一六九節 船老大的哲理第一五一節 各自會唔(第1更求訂閱)第六五四節 破何國第三二七節 城管拆遷第八八六節 烈火焚城第五七九節 報捷洛陽第一百零二節 作客唐家堡第二二六節 直搶焉耆第八三一節 周矩搏擊第一五八節 飯店開業(第8更求收藏)第一百十四節 暗箭第九十二節 小寶與皇后第一七八節 李謹行第一千五節 火槍兵袁風(一)第八八九節 殺帥第二一一節 爲了吃肉第二一八節 人小鬼大論弓仁第二九一節 到農村去(三)第七一二節 大食人的對策第八一七節 血戰阿巴丹(三)第八一二 破伊斯法罕城第四一一節 達瑪古仁之死第一二四節 回家第八五五節 攻入阿巴丹城第一三七節 風水輪得快第五三五節 速泡婉兒第七一十節 大步前進第八九九節 完你的心願第一九七節 捉女將第五八十節 功德無量第八百九節 攻擊伊斯法罕第五八三節 裴炎殞落第五四四節 突厥打豐州第七四一節 弓、望遠鏡和地圖第貳戰第一百十七節 大叔博爾扎第七二六節 敢言駙馬公主反者斬第七二九節 韋巨源請客第八二四節 送馬第八七九節 唐軍大戰略第五七七節 契丹之戰(二)第四一四節 暗潮洶涌(一)第六十四節 紅樓故技第九八三節 攻打君士坦丁堡(五)第九二六節 兄弟捅刀最狠第五十二節 小寶春天來了第八百一節 上得山多終遇虎第五一五節 王孝傑起復第二七四節 焚破疏勒第三條路第六十六節 獻給朝廷第八十五節 眼神相對第五一一節 王孝傑的思慮第七九八節 軍紀測驗第五三九節 女特務頭子第三七一節 羣狗狂咬小寶第四九九節 唐倭會戰(二)第四百四節 天作之合第一千二節 史叔險成死叔第二九七節 助人爲樂(一)第五十七節 女人的麻煩第九三四節 移民西方(一)第一百十八節 大叔入伍第二三八節 山地師之爭第九八六節 攻打君士坦丁堡(八)第三百六節 好運杜孝升第六九六節 武三思的憂愁第八五五節 攻入阿巴丹城第七零三節 急襲伊斯法罕(二)第五四十節 間諜業務第六八十節 王子復仇記(一)第千二六節 不是普通人第四六九節 拜訪文成公主第一百十四節 暗箭第六二六節 道士之事第九八十節 攻打君士坦丁堡(二)第四八七節 一頓飯換個唐粉第七二九節 韋巨源請客第一五九節 步騎各半(第9更求訂閱)第三一三節 通湟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