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巔峰對決

來人,將朕收藏的珍物呈上。”趙佶顯得興致勃勃,金口一開,兩個內侍早已做好準備,從側殿擡出一方長方形的瓶狀物體。

這器物形似大碗,圓口,雙耳,圈足;器身雕刻有青銅紋飾,湊近了看”紋飾上是一頭惡虎,追逐着鹿羣,惡虎極其兇惡,猶如從天而降,麋鹿們紛紛四散而逃。

六七個貢生紛紛將目光落在這器物上,屏息不語。

趙佶微微一笑,臉上略有得色,要讓這些貢生排列出名次,只怕並不容易”須知斷玉到了一種境界,其水平相當,很難分出高下;唯一的辦法就走出題,出難題,題目越難,才能將人逐一淘汰。

而這個器物,趙佶珍藏已久,今日現出來,自是有信心能夠難倒斷玉貢生”他微微笑着撫須,眼睛時而落在趙恆身上,深邃的眼眸似是掠過一絲疑色,最後又落在沈傲身上,心中隱隱有些期盼。到底是沈傲會勝出”還是趙恆能奪魁?

對沈傲,他是極爲了解的”這是個絕不肯吃虧之人,就算知道對方是自己”在競爭時他也絕不會手下留情,所以就算沈傲知悉了趙恆的身份,也一定會拿出全部的實力。

龍爭虎鬥”趙佶樂見其成。

貢生的身前桌案,都放置着筆墨紙硯,只要認出了這器物,便可將器物的年代、來歷俱都寫在紙上,再呈交皇帝御覽。

器物搬上來,非但貢生們引頸相看,就連周正等愛好斷玉之人”也都目不轉睛地看着這古怪的器物出神。

沈傲只看這青銅器物的形狀,頓時便明白了,這是東周末年的禮器,所謂禮器,有着森嚴的等級差別,從西周開始,禮器便在貴族階層廣泛運用”到了東周時期,由於禮制的加強,一些用於祭祀和宴飲的器物”被賦予特殊的意義,成爲禮制的體現”這就是所謂的“藏禮於器”。

如青銅鼎,按照禮制組合成的所謂,“列鼎”,就有十分嚴格的規定,後世所流傳下來的“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便是當時社會主要等級特徵。

而眼前這個器物,非鼎非壺,倒是讓沈傲想起了一件在後世百科全書中記錄的器物觥。

甫胃觥,原本只是商代中晚期用來盛飯的餐具,隨着西周的建立,禮制逐漸建立,餐具逐漸演變爲禮器,眼前這個觥式樣精美,紋飾清晰”絕對不可能是用來盛飯的、主要的用途應當是祭祀。

觥的製造工藝從商末角形圈足式,到西周的橢圓體龍首蓋圈足式,再到東周時期的長方體垂角獸頭蓋圈足式,工藝已經越來越精湛,而眼前這方觥,明顯有東周時期的工藝特點。

只不過這方觥卻給人以異樣的感覺”觥是禮器,禮器便有禮器的規定”如天子雕飾什麼圖案,諸侯只能用多大的體積,這些規矩是必須遵守的。除此之外還有紋飾”玟飾是不允許標新立異”隨意捏造的”畢竟是祭祀祖先的器物,不能出絲毫差錯。

雖然隨着時間的推移,紋飾也逐漸會發生某些變化,可是這方觥的玟飾上”卻是一隻惡虎逐鹿,這幾乎是紋飾的大忌。觥的雕飾可以繪製龍虎”可是逐鹿這種式樣,卻是萬萬不能雕刻。

遠在周時期,鹿便賦子了許多神聖的意義”如商紂王建造的宮殿,便叫鹿臺,此外,鹿也是一種酒器,屬於禮器中的一種,不容褻瀆。再之後又演化爲秦失其鹿,將鹿象徵成爲王權”所以,不管是商周秦漢,逐鹿這二字,都是忌諱之詞。

一個祭祀的禮器,卻雕飾這樣的圖案,這在當時,幾乎可以當作是大遵不道了。

沈傲不由地在心中叫苦,眼望其他貢生”這些人與自己都是陷入深思,愁眉不展狀,只怕都察覺出其中的異樣:沈傲屏住呼吸,開始回憶那個時代的歷史,按道理,能作出這種大逆不道行爲的,在當時唯有一個諸侯一楚王。

東周到了周恆王時期,王權式微,先是周恆王徵發當時不聽話的諸侯國鄭國,竟是大敗而歸,自此之後,鄭國崛起,而當時的楚國也趁着這個時期”自立爲王。

這個舉動”在當時的周朝,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天無二日,山無二虎”周王分封諸侯各國,楚國竟是敢自立爲王,由此可見,當時楚國對於當時的周王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尊敬,且已生出了勃然的野心,時刻欲將周朝取而代之。

所以,尤其是在楚王熊通當政時期,製造各種違制的禮器是絕對有可能的”楚國有這樣的實力,也有這樣的野心,他們將自己比喻爲猛虎,將周王與東方諸侯喻爲麋鹿,早已生出逐鹿之心。

這是眼下最爲合理的解釋”只是當沈傲細看這觥時,又是一陣苦笑。楚文化的特點與中原文化略有不同,若是觥上楚文化的痕跡,那麼自己的判斷自是正確無比”偏偏這觥上非但沒有荊楚文化的印記”就是中原文化的痕跡也是隱約可見,倒是帶着些燕趙文化的特點。

這倒是奇了,當時的燕趙二國,一向自詡正統諸侯,教他們去做這種有違禮制的舉動絕無可能,道理很簡單,這兩個諸侯國與當時並存的齊、楚、秦等國相較起來,其實力不足以令他們生出勃勃的野心”一旦作出如此違逆的舉動,大國完全有理由組成聯軍對其進行討伐,在當時,中小國家一旦失去了道義的制高點,早晚要釀成滅頂之災。

這就成了問題的所在,最不可能製造的觥被人制造出來,最不可能製造的國家卻製造了這個大逆不道的禮器,在禮崩樂壞的東周,這樣的事也足以駭人聽聞。

沈傲沉思”提着筆蜘嗣不決,正是這個時候,趙恆脣邊泛出一絲微笑,已開始在書案上下筆疾書起來;沈傲震驚地望了趙恆一眼,不禁地想:……奠非大皇子已徑看出了這觥的來歷?”

沈傲在心裡略略吃驚,大皇子的實力果然不容小覷,有了壓力沈傲定住心神再不想其他,完全沉浸在思考之中。

突然,一個諸侯國的名字如閃石電光一般在沈傲腦海劃過一中山。

所謂的中山,是當時東周時期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與東方諸侯國有極大的不同,甚至於連民族成分也是不同,若是楚國還出自高陽氏,雖被人斥爲蠻夷,可是血統卻仍然與各諸侯國並無不同。可是這個中山”卻是由當時的鮮虞部落聯盟組成屬於正宗的蠻族,他們先是在陝北一帶立足,被晉國滅國之後,又遷往河北一帶建國,芶延殘喘了數百年之久。

而這個中山國,由於並不屬於周王室的分封體系,因此他們自立建國之後”便始終以中山王的面貌出現,在他的鄰側燕趙兩國還都是諸侯的時候,他們已經自封爲王了。

這個民族的聯盟,進入中原腹地之後,漸漸的開始學習燕趙的文化技藝,也吸取了一些燕趙禮制的特點。可是他們的禮制,終究於當時的東周諸侯國不同,什麼天子九鼎諸侯五鼎,對於中山國人來說”自是不受他們的條條框框。

只有這個理由,才能解釋眼前這個奇怪的觥,可以想象在當時,身爲異族的中山國,開始吸取燕趙的技藝和文化,他們學習了製造青銅器的工藝,並且開始製造各種祭祀的禮器,只不過對於中原文化中繁複的禮制規定中山國人卻是不屑於故,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有自己的始祖也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所以當他們祭祀時雖然也開始採取青銅器來告慰自己的先靈,可是對於禮器的紋飾並沒有苛刻的要求,他們隨性而爲,將猛虎雕刻在觥上”隨即又雕刻處四散奔逃的麋鹿,猛虎比喻的乃是祭祀的先靈,盛讚他們生前的英勇”至於麋鹿,則是先靈們曾經的敵人和對手”他們臣服、恐懼、匍匐在先靈的獠牙之下,驚慌失措”膽戰心驚。

沈傲吁了口氣,眼睛又落在銅觥的工藝上,果然,在許多接縫處,沈傲看到許多細微的瑕疵,有幾處甚至能用粗劣來形容。這一點證實了他的想法,青銅器到了東周後期,其製造的工藝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已經到了完美無瑕的地步,尤其是這種祭祀禮器,製造起來更爲細膩,莫說是瑕疵,便是一點點細微的遺漏,也是對先祖的褻瀆。那麼可以想象,當時的中山人雖然學習到了銅器的製造之法,可是技術並不精湛”以至於連祭祀的禮器”都有粗製濫造之嫌。

鑑寶最重要的素質在於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假設需要極其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活躍急智的大腦”求證時卻又得要無比地細膩和一絲不芶的態度”沈傲先是大膽假設,隨即再細膩觀察,此時心中已有了幾分把握。

不過另一個問題又來了,既是中山禮器”可是中山國前後分爲三個時期,分別是鮮虞中山、前中山國、後中山國,鮮虞中山定國陝北一帶,很快被晉國消滅,而前中山地處魏國境內,旋即也被魏國擊敗除國,後中山遷徙到趙國境內,以太行山爲根基建國,最後爲趙國所滅。

這三個中山國前後跨度數百年之久,若是不能斷定他們的特徵”就很難斷定銅觥的年代。

沈傲頓時又陷入了深思中”鮮虞中山暫時可以排除,因爲這個時期的中山國在陝北境內,不可能受到當時河北燕趙文化的影響:至於後中山時代”當時的中山國已與中原文化徹底的融合,與中原各諸侯國並沒有多少區別,暫時也可以排除。

最大的可能,就是前中山國,因爲當時的前中山國已經逐漸遷徙到了河北”趁着三家分晉的時機迅速建國,並且開始效仿中原文化,融合了一些燕趙文化的特點,與此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若是將其定位爲前中山國的話,要繼續推論就簡單了,這樣的禮器,絕不可能是一件單一的物品,應當成套纔是,不但要有觥,還會有鼎、鬲、簋、爵等名目尊多的祭祀用品。

對於一個小小的中山國來說”要成套的冶煉這些青銅器並不簡單,就算是在燕趙二國”要鑄造一方銅鼎、銅爵、銅觥”也需動用數百工匠日夜勞作,而中山國本就地少民寡,要徵集如此多的工匠更是難上加難。

那麼”這銅觥就可以推論出應當是前中山國最爲鼎盛的時期鑄造的,前中山國的歷史不過百年”在位的君王只有兩位,根本不需要去逐一研判,沈傲便將目標鎖定在中山武公身上,這個中山武公,就是率領部落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的首位前中山國君主。武公仿效華夏諸國的禮制,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對國家進行了初步治理,在他的生前,前中山國迅速鼎盛起來,等他死後,他的兒子剛剛即位,很快地遭到魏國的侵略,三年之後”前中山國滅亡。

可以想見,當時的中山武公羨慕中原文化,在建國之後,趁着和平時機”開始着手治理國家,並且將中山國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盛,他爲了效仿中原各諸侯國,也開始發動人力物力”建立禮器,以彰顯自己身份,而這件銅觥,便是當時中山國禮器中的一種。

沈傲略一堆算,已是信心十足,提筆在紙上寫道:,“中山國禮器,銅觥,同威烈王時中山武公鑄造……”

第15章 周小姐有潔癖第83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581章 彌天大禍第110章 就是這麼囂張第448章 尋釁第88章 事情大條了第73章 提前交卷第716章 很傻很暴力第113章 很老實很忠厚的沈傲第417章 科考第201章 過關斬將第303章 畫考第691章 且看本王手段如何第332章 我什麼都沒看見第671章 不一樣的雞第425章 迎親第564章 去他孃的第810章 鳩佔鵲巢第423章 我恨月亮第322章 採花賊第609章 你要戰 我便戰第890章 宮中之役(二)第319章 哥很正直的第695章 錢留下第455章 皇子的戰爭第880章 快刀斬亂麻第335章 遇到下馬威第339章 殺的你們片甲不留第418章 天子閱卷第586章 妒婦第718章 好嘴第893章 兄終弟及第554章 新政第882章 陽謀第116章 李師師第58章 太學第552章 破城第765章 破城第842章 光榮的去死第572章 天子怒了第738章 東宮第490章 悲催的旨意第441章 大宋特色的老油條第126章 壞人比狗多第736章 無間道第113章 很老實很忠厚的沈傲第700章 天大地大不如爹大第435章 太后的心思第685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383章 做人要有原則第423章 我恨月亮第687章 傻眼了吧你第449章 操傢伙和你講道理第784章 未有之變局第619章 雞犬不留第699章 萬事俱備第641章 系統性抄家第720章 攝政王閃亮登場第74章 三甲第175章 誰比誰慘第791章 我敢殺人第121章 報仇第396章 打的就是契丹人第719章 興師問罪第12章 和夫人有個約會第407章 蔡攸跌倒 趙佶吃飽第452章 賭局第586章 妒婦第150章 帝王心術第186章 栽贓第640章 又一個狠人第340章 旗開得勝第475章 你惹到我了第185章 影帝第766章 聳人聽聞的大捷第326章 殿試(二)第626章 奉陪到底第413章 表妹的心思第683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547章 驚動朝野第571章 動手吧 太子殿下第4章 孫位好壞啊第599章 尚方寶劍第559章 猜忌第171章 刀光劍影第68章 國子監第128章 表哥講義氣第107章 小郡主發飆了第630章 轟動龍興府第819章 十萬雄兵第69章 聖眷第690章 一門三王第394章 大喜第651章 龍顏之怒第588章 皇家水師第452章 賭局第311章 阮考第307章 極品佳畫第852章 霸氣第474章 反了你了
第15章 周小姐有潔癖第83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581章 彌天大禍第110章 就是這麼囂張第448章 尋釁第88章 事情大條了第73章 提前交卷第716章 很傻很暴力第113章 很老實很忠厚的沈傲第417章 科考第201章 過關斬將第303章 畫考第691章 且看本王手段如何第332章 我什麼都沒看見第671章 不一樣的雞第425章 迎親第564章 去他孃的第810章 鳩佔鵲巢第423章 我恨月亮第322章 採花賊第609章 你要戰 我便戰第890章 宮中之役(二)第319章 哥很正直的第695章 錢留下第455章 皇子的戰爭第880章 快刀斬亂麻第335章 遇到下馬威第339章 殺的你們片甲不留第418章 天子閱卷第586章 妒婦第718章 好嘴第893章 兄終弟及第554章 新政第882章 陽謀第116章 李師師第58章 太學第552章 破城第765章 破城第842章 光榮的去死第572章 天子怒了第738章 東宮第490章 悲催的旨意第441章 大宋特色的老油條第126章 壞人比狗多第736章 無間道第113章 很老實很忠厚的沈傲第700章 天大地大不如爹大第435章 太后的心思第685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383章 做人要有原則第423章 我恨月亮第687章 傻眼了吧你第449章 操傢伙和你講道理第784章 未有之變局第619章 雞犬不留第699章 萬事俱備第641章 系統性抄家第720章 攝政王閃亮登場第74章 三甲第175章 誰比誰慘第791章 我敢殺人第121章 報仇第396章 打的就是契丹人第719章 興師問罪第12章 和夫人有個約會第407章 蔡攸跌倒 趙佶吃飽第452章 賭局第586章 妒婦第150章 帝王心術第186章 栽贓第640章 又一個狠人第340章 旗開得勝第475章 你惹到我了第185章 影帝第766章 聳人聽聞的大捷第326章 殿試(二)第626章 奉陪到底第413章 表妹的心思第683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547章 驚動朝野第571章 動手吧 太子殿下第4章 孫位好壞啊第599章 尚方寶劍第559章 猜忌第171章 刀光劍影第68章 國子監第128章 表哥講義氣第107章 小郡主發飆了第630章 轟動龍興府第819章 十萬雄兵第69章 聖眷第690章 一門三王第394章 大喜第651章 龍顏之怒第588章 皇家水師第452章 賭局第311章 阮考第307章 極品佳畫第852章 霸氣第474章 反了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