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干擾

兩架航天飛機先後啓航,在隨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媒體不分晝夜地關注着遠航的飛行器,從飛機的歷史到改裝技術,從搭載的設備到乘員身份,鉅細無遺地對兩架航天飛機進行全面報告,實時速度和位置,更是報道的重中之重,幾乎和天氣預報一樣每天滾動播出。

報道間隙,各大電視臺不約而同地插播天文基礎知識,數以億計的人類,第一次認真地瞭解頭上這片天空。

儘管電磁推進器比傳統推進器更適合遠航,但電磁推進器的推力並不高,只是不需要化學燃料,地球號經過二十二天的飛行,終於抵達距離地球二百七十多萬公里的預定發射位置,這個距離是地月距離的五倍有餘。

在普通人的觀念裡,兩艘飛船的發射陣地應該是宇宙中某一個點,或者說相對地球靜止的某個位置,可是實際上,抵達指定地點的飛船仍在加速飛行。

地球號就位後,馬上開始調整位置,將電磁炮對準遠處的太空,而不是迎面飛來的小行星羣!

小行星羣正在三千多萬公里外高速飛向地球,每一天的飛行距離高達一百三十八萬公里,電磁炮的炮彈速度遠遠低於小行星的飛行速度,瞄準小行星目前所在的位置什麼也打不着,必須瞄準小行星軌道前方的某一點,並以精確的方位和速度實施發射,纔有接近小行星的可能。

注意,是接近而不是命中!

實際上,地面上的幾大國和空中的宇航員都很清楚,無論電磁炮多麼精確,在動輒以千萬公里計算距離的太空裡,彈藥的散佈面積都會非常的大,甚至所有炮彈都有可能落空的地步。

別說是小行星羣,就是打二百七十萬公里外的地球,究竟有幾發炮彈能命中都難說,之所以將普通彈丸換成導彈,就是考慮到命中精度問題。

這批導彈都是緊急趕製的特殊型號,彈體極短,攜帶的燃料也很少,導彈中安裝的彈頭經過特殊設計,可以抵達電磁炮發射過程中的超高加速度,而且不會在發射過程誤炸。

其中幾枚導彈並不攜帶核彈頭,而是攜帶引爆需要的儀器設備。

地球號上的空間有限,攜帶的導彈只有三百餘枚,兩位宇航員在幾天的時間裡,用電磁炮將飛船上的導彈一一發射出去,每一次發射,都要仔細調校射擊角度。

所有彈藥全部打空的時候,飛船的速度也因爲後坐力下降了一大截,不過由於慣性,飛船仍然迎頭飛向小行星羣,(不要跟我說電磁炮沒後坐力,不懂的自行百度。)

當然飛船並不是一定要減速返航,如果金星的位置合適,也可以飛到金星,利用金星的引力調頭返航。

做到這一點對宇航員來說並不難,實在不行還可以尋求地面的支援,由地面計算好相關數據,宇航員只負責實施。

隨後人類號就位,同樣向小行星羣發射二百多枚特製的導彈。

兩羣導彈在宇宙中飛向小行星羣,就像兩羣撲向篝火的飛蛾,不過這兩羣飛蛾的位置每時每刻都在地球的監測之下,地面每天都要對導彈羣的位置進行微調,確保導彈羣繼續飛向小行星羣。

普通彈頭髮射後無法調整方向,而宇宙中又充滿各種難以預測的干擾因素,這兩點也是各國放棄普通彈頭,改用導彈的重要原因,哪怕要爲此付出巨大的成本代價。

導彈發射後第八天,第一波導彈即將與迎面飛來的小行星羣遭遇,此時的小行星羣仍然保持着每秒十六公里的高速,導彈羣的飛行速度則是每秒十一公里,相對速度高達每秒二十七公里,即便以方遭遇,相會的一瞬間也只有區區0.037秒,短到不能在人類眼睛裡留下哪怕一瞬間的影像。

雙方的相對速度雖快,卻快不過雷達的探測速度,導彈羣裡那幾枚特殊的導彈,已經在地球的控制下提前開機,釋放的雷達波迅速確定了小行星羣的方位,並向其他導彈釋放了延時引爆信號。

小行星羣飛馳而來,地球號發射的第一枚導彈即將接觸小行星羣,卻在與小行星羣遭遇前接到引爆信號,彈體中的核彈頭在遭遇前四秒提前引爆,黑暗的宇宙間驟然爆開一團熾烈的光芒,爆炸的能量瞬間向四百八方擴展,加料的彈體在高溫中產生大量氣體,並在爆炸能量的支持下化爲了圈衝擊波。

一顆小行星以極高的速度自光團附近掠過,原本的飛行軌道遭到衝擊波的影響,小行星的飛行方向發生了本不該出現的偏移。

核彈爆炸持續的時間極短,然而區區數秒的時間,已經可以對十數顆甚至數十顆小行產生影響。

隨後,第二枚導彈,第三枚導彈……二百多枚導彈以三到五分鐘的間隔爆炸,持續影響着小行星的飛行軌道。

核爆產生的衝擊波,就像一個彈性超低的皮球,路過的小行星在爆炸消散之前,多少都會被衝擊波彈一下,雖然彈動的力量很小,對小行星軌道的影響也不大,可是當不住彈動的次數一次次疊加,最終撬動了小行星的飛行方向。

爆炸的畫面經由空間望遠鏡傳回地面,目睹這一切的各國元首和相關人員,卻沒發出半點歡呼。

這個方法究竟有沒有效果需要時間驗證,現在慶祝太早了點。

在隨後的幾天裡,兩艘飛船發射的導彈陸續引爆,空間望遠鏡和小行星雷達也終於確定小行星羣的飛行軌道出現偏差,百分之六十的小行星軌道已經偏離地球,元首們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些許笑容,可是還剩下百分之四十的小行星呢!

這個時候,終於輪到勝利號上場。

在地球號和人類號迎面飛向小行星羣的二十多天裡,勝利號已經安裝了趕造出來的電磁推進器,這時正好派上用場。

不僅如此,後續還會以衛星爲載體,將更多的導彈送上太空,形成以擊碎小行星爲目的的近地防禦網,各國的洲際導彈也進入了全面戰備狀態,隨時準備發射升空,迎擊衝向地球的小行星。

842 蟲子的正確應用397 全力以赴1934 巨大的麻煩929 接收(四更求訂閱)1152兩害相權取其輕324 犧牲1514 甦醒506 伏擊1159 讓他閉嘴226 狹路相逢(二)1166 好奇與理智1937 最麻煩的衛星555 全力以赴(二)1491 火力不足恐懼症1065 攻佔冰洞130 雌雄之別1883 最後的掙扎514 殘次品1217 區別在哪裡866 勘測219 裝備776 發現1546 大話土衛六189 葉涵有人找697 摧毀1782 潛行266 不眠之夜167 戰巨蟑827 野心1138 需要一點幫助1463 孤島黃昏756 你們不行我們上360 飛越蟻巢972 轉進703 國際問題602 險勝227 攻破1484 預計七分鐘1014 聲源1180 天光320 接觸1454 人心惶惶591 普通人620 設計缺陷1106 戰略層面的勝利421 救援45 合理推測701 目標蟲巢1794 旁觀者的建議1282 心狠手辣段志陽513 詭異的選拔231 困境1025 翻家底1160 出口後面有1052 別忘了我(求訂閱)1928 簡單的結束622 聯合艦隊997 人類的利益1179 芯片,芯片!1797 殊途同歸841 關押(本章有點邪惡,千萬別吃東西)217 我敢734 上帝保佑405 白卵(二)400 干擾1724 螺旋阻擊(二)1503 格斃780 爆破(二)1569 危城874 沒那麼簡單1304 亂槍打死1206 誰都沒閒着34 嗜血巨蟑1154 兩全其美不好麼?1543 一個笑話?925 天梯,天梯!846 換人1028 最後的聲音553 控制系統1637 你爭我奪1089 戰鬥警報511 天敵548 調查進行時(三)987 紅海號347 摧枯拉朽432 節約型安置146 戰前會議1551 放棄1926 最後的外星人1692 史上第一巨坑1522 虛實611 棄艦885 難以置信的推測(二)1028 最後的聲音1834 超視距打擊956 協商1071 前邊有咱們的部隊822 SOS495 一波三折581 眼前的困難
842 蟲子的正確應用397 全力以赴1934 巨大的麻煩929 接收(四更求訂閱)1152兩害相權取其輕324 犧牲1514 甦醒506 伏擊1159 讓他閉嘴226 狹路相逢(二)1166 好奇與理智1937 最麻煩的衛星555 全力以赴(二)1491 火力不足恐懼症1065 攻佔冰洞130 雌雄之別1883 最後的掙扎514 殘次品1217 區別在哪裡866 勘測219 裝備776 發現1546 大話土衛六189 葉涵有人找697 摧毀1782 潛行266 不眠之夜167 戰巨蟑827 野心1138 需要一點幫助1463 孤島黃昏756 你們不行我們上360 飛越蟻巢972 轉進703 國際問題602 險勝227 攻破1484 預計七分鐘1014 聲源1180 天光320 接觸1454 人心惶惶591 普通人620 設計缺陷1106 戰略層面的勝利421 救援45 合理推測701 目標蟲巢1794 旁觀者的建議1282 心狠手辣段志陽513 詭異的選拔231 困境1025 翻家底1160 出口後面有1052 別忘了我(求訂閱)1928 簡單的結束622 聯合艦隊997 人類的利益1179 芯片,芯片!1797 殊途同歸841 關押(本章有點邪惡,千萬別吃東西)217 我敢734 上帝保佑405 白卵(二)400 干擾1724 螺旋阻擊(二)1503 格斃780 爆破(二)1569 危城874 沒那麼簡單1304 亂槍打死1206 誰都沒閒着34 嗜血巨蟑1154 兩全其美不好麼?1543 一個笑話?925 天梯,天梯!846 換人1028 最後的聲音553 控制系統1637 你爭我奪1089 戰鬥警報511 天敵548 調查進行時(三)987 紅海號347 摧枯拉朽432 節約型安置146 戰前會議1551 放棄1926 最後的外星人1692 史上第一巨坑1522 虛實611 棄艦885 難以置信的推測(二)1028 最後的聲音1834 超視距打擊956 協商1071 前邊有咱們的部隊822 SOS495 一波三折581 眼前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