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羽化(五)

在方延年看來,博陵軍的第二個劣勢便是人才匱乏。誠然,李旭麾下如今有趙子銘這樣文武雙全的能臣,也有王須拔、張江這樣兩軍陣前斬將奪旗猛士。但除了李旭自己之外,能和瓦崗徐茂功、江都通守王世充相提並論的帥才幾乎一個沒有。這導致身爲主帥的李旭每一戰都得親自出馬,一旦遇到需要多線作戰的情況,博陵軍便要顧此失彼。

方長史的話讓衆人很受打擊,但誰也無法否認這是擺在衆人眼前的事實。如果博陵軍中真的能找到一個張良、蕭何那樣的大賢,東都方面的陰謀就根本沒機會施展。如果博陵軍中除了李旭之外再多一名百戰悍將,在黃河南岸時,大夥便可以先幹掉徐茂功,反手再拿下劉長恭和段達,然後揮師直取東都!又何必分散突圍而導致大部分弟兄都埋骨他鄉?

“第三,大將軍連年征戰在外,卻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博陵六郡雖爲大將軍所轄,卻不足爲成霸業之根基。大將軍往日所施新政樹敵頗多。而將軍之心腸又過於仁厚,對陰謀詭計疏於提防。將軍開科舉士,壞了後漢以來四百年的規矩,讓豪門子侄失去進身之憑。而分閒田於流民之舉,更是站在了天下豪門的對立面上!”方延年不顧衆人越來越黑的臉色,繼續侃侃而談。

這話聽在衆人耳朵裡就有些惹人生厭了。不但張江、周大牛等人豎起了眉毛,連最欣賞方延年的鷹揚郎將王須拔也拉下了臉。若不是李旭重開地方一級的科舉,以方延年的出身,絕對沒機會進入博陵軍核心。如今他竟然反過頭來指摘新政的不是,簡直就是撿了便宜又賣弄聰明!

“方長史說得輕巧。難道大將軍昔日所爲就一無是處了麼。你可別忘了你右一營行軍長史的職位是怎麼來的?”搶在衆人發做之前,王須拔低聲斥責道。同時,他輕輕地向自己的長史遞了一下肩膀,示意對方不要信口胡說。

方延年卻壓根沒看到王須拔的暗示。或者是看到了卻不想理睬。笑了笑,迴應:“王將軍所言極是,方某能有今天,全賴大將軍所施之政。所以,方某更要竭盡權力爲大將軍謀劃!讓新政能長遠地執行下去!”

這個方倔驢!王須拔恨不能衝過去揪住自家長史的脖頸,逼着他把剛纔那些話吞回肚子內。雖然身爲武將的他很少過問地方政務,但也明白開科與授田兩項新政對博陵六郡的重要性。那些豪門世家看不起大將軍的出身,無論李旭如何示好,也不會換得他們的真心擁戴。如果再失去寒門學子和普通百姓的支持,博陵軍更是岩石上的野樹,隨便一陣風吹來就可能將其連根拔出。

“那依你之言,是新政開始就錯了呢?還是執行不當,需要大力改進?”李旭先用眼神攔住馬上就要暴發的張江和王須拔,微笑着追問。

他也不喜歡別人指摘新政的錯處,但剛剛吃了一次大虧的他更不希望再次經歷同樣的慘敗。旭子知道,世家大族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手相害,絕不僅僅是由於自己出身寒微的緣故。自己和後者之間肯定有一些根本性的利益衝突,所以才導致對方欲除之而後快,爲此甚至不惜便宜了瓦崗賊。

“不是錯了,而是受當時條件所限,執行得不夠徹底!”方延年略作斟酌,給出了一個與大夥預料中完全相反的答案。

“方長史請直說!”李旭的眉毛猛然一跳,聲音因爲激動而略微提高。

幾個正在熟睡的士兵被驚醒了,向這邊看了看,又小心翼翼地閉上了眼睛。按照博陵軍軍規,核心將領們探討軍務時,他們不應該偷聽。但方長史的話卻順着風飄來,一字不落地向大夥心裡鑽。

“當年先皇爲了改變世家豪門權力過重的局面,創立了開科舉士之策,堪稱古往今來第一善政。可惜當時朝政被幾大世家所把持,加上先皇的位子又得來的不明不白,所以科舉時斷時續,由此選拔出來人才在朝堂上也難以立足!陛下的心志遠不如先皇堅定,即位之後,更是把科舉當作可有可無的裝點,導致豪傑之士沒有機會一展所長,倒是那些昏庸糊塗之輩,憑着家族的餘蔭竊取國家權柄,弄出來的政令只爲自傢俬利而謀,從不管國家安危和百姓死活!”

“方長史此言說得甚是。不光寒門才俊沒有機會爲國效力,就是大戶人家,如果與那七大姓搭不上關係,想覓個出身都無路可走。”時德方看了看李旭的臉色,順着同僚的話附和。

“只有錢多得不知道怎麼花的人,也會讓塞外諸胡到中原來,白吃白住。只有衣衫多到穿不過來的人,纔會爲了圖一個好看,恨不得給樹都裹上綢緞。也只有不懂稼蘠艱難的人,纔會連着三次攻打遼東,不顧農時!”

如果這話放在一個月前,李旭即便贊同其中觀點,也會出言喝止。而今天,他只是苦笑着點了點頭,便靜靜地等待對方的下文。

方延年從主公的笑容中看到了鼓勵,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大將軍在博陵六郡重開科舉,讓我等看到出頭之日,也使得咱博陵多了一條選士的途徑!大將軍授荒田於流民,讓百姓重新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也使得地方上重新恢復了生機。這都是善政,無人能否認。但大將軍當時是朝廷的大將軍,行事不得不考慮朝中諸臣的態度,也不敢將地方豪強得罪太狠。所以雖然重新開了科舉,地方政務卻依然被各家族左右。雖然屯田護民,卻又不得不將大塊的好地授予豪門,令他們的力量愈發強大……”

“也不完全如此。飯要一口口吃。科舉所選之士遠不及原來的官吏對政務嫺熟。貿然安插到地方上去,不會起到任何好的效果,反而回耽誤事!”張江參加過對如何安置寒門士子的決策,出言打斷方延年的話。

“士子們處理政務不會有原班人馬嫺熟,但也不會對大將軍的命令陽奉陰違。更不用大將軍一邊在前方奮戰,一邊還擔心着地方上會突然發生叛亂!”方延年皺了皺眉頭,快速補充。“如今六郡,豪門力量強大卻不能爲大將軍所用,並且時刻威脅六郡的根基。使得大將軍南下討賊之時,不得不留數萬精兵於博陵,以至於在河南勢單力孤!”

在同一批科舉選拔出來的學子中,目前以他的職位最高。所以在不知不覺間,方延年已經將自己當作了寒門士子的領軍人物。他認爲,既然地方豪門不肯買李旭的帳,將來李旭也沒必要對他們處處忍讓。索性乾脆些,完全以科舉代替原來的人才選拔辦法,重新建立地方官場結構。

受益於新政的科舉人才不會破壞自己的進身之階。因爲重開科舉而利益受損的地方豪強也很難與寒門士子們談得攏。這樣,既解決了六郡的政令暢通問題,李旭又不必總是擔心官員們的忠心度。

“可那些地方官吏必然會羣起反對!”時德方被同僚的冒失嚇了一跳,趕緊出言提醒。如果李旭回到博陵後立刻採納方延年的建議,六郡官場肯定會發生一場天翻地覆的變化。稍微掐拿不住火候,一些已經依附於博陵軍的家族就會被逼得鋌而走險!

“大將軍的授田之策早已經得罪了他們。他們之所以不敢與將軍翻臉,一是怕博陵軍報復,二是摸不清皇帝陛下的意圖。而如今皇帝陛下的政令已經無法渡過淮河,他們心中的忌憚便少了一半。再加上羅藝隨時可能攻下上谷,博陵軍對他們的威脅又少了三分。只剩下的兩分忠誠,大將軍留着有什麼用?不如索性做得痛快些!”方延年聳聳肩膀,滿臉冷笑。

“怎麼做,僅僅是調整官秩這樣簡單麼?”李旭不完全贊同方延年的建議,但也不想打擊對方的積極性,想了想,笑着追問。

“不是調整,而是使與將軍同利者執掌權柄。讓那些與將軍利益相左者從官場中離開。將軍在河南分荒田給流民,受益者何止十數萬家。而這十數萬家無權無勢,所以在東都陷害將軍時,他們縱使想給將軍支持,也無從做起。這就是周郎將剛纔所言,大將軍得百姓之心卻難免爲奸賊所害的緣由。若是當時從大將軍所爲受益者像世家大族一樣手中有權有兵,天下何人能害得了將軍?”

“當時我要是那樣做,朝廷更容我不下!”李旭嘆了口氣,心中好生遺憾。從方延年的分析中,他終於知道自己因爲什麼而得罪了東都衆臣。但那些土地都是弟兄們從瓦崗軍手裡奪回來的啊!如果沒有自己,土地的原來主人也無法從中收取半分田租,又怎能把利益受損的責任歸咎到自己頭上呢?

“眼下大將軍已經不被朝廷所容。”方延年見李旭心動,趁熱打鐵,“六郡之中的豪強,也不是全都與將軍離心。能支持大將軍者,大將軍儘管留之。不能爲大將軍所用且三心二意者,望大將軍早做處置,以免養虎爲患!”

第1章 羽化(二)第1章 出柙(六)第3章 爭雄(三)第2章 展翼(八)第4章 補天(四)第4章 醉鄉(四)第4章 干城(四)第1章 雷霆(四)第3章 烽火(六)第4章 取捨(五)第3章 無衣(二)第3章 爭雄(一)第4章 國殤(七)第7章 盛世(九)第5章 無家(二)第4章 補天(五)尾聲一正劇版第3章 無衣(一)第7章 盛世(七)第4章 故人(四)第5章 無名(二)第5章 無名(一)第6章 持槊(一)第7章 盛世(十二)第1章 盛世(三)第6章 持槊(六)第1章 羽化(五)第3章 無衣(二)第8章 疊唱(三)第6章 持槊(三)第1章 雷霆(六)第5章 獵鹿(九)第4章 國殤(四)第4章 變徵(六)第2章 出仕(六)第6章 錦瑟(一)第5章 諾言(六)第1章 擊鼓(五)第4章 補天(一)第7章 盛世(六)第2章 出仕(三)第2章 吳鉤(四)第5章 獵鹿(一)第1章 大賊(三)第3章 烽火(五)第1章 大賊(二)第3章 何草(二)第3章 扶搖(五)第3章 烽火(三)第6章 持槊(八)第6章 錦瑟(二)第4章 醉鄉(一)第3章 烽火(四)第4章 醉鄉(二)第4章 干城(七)第7章 盛世(四)第5章 諾言(四)第7章 盛世(五)第7章 盛世(十三)第1章 擊鼓(六)第5章 歸途(一)第5章 歸途(七)第4章 國殤(五)第3章 無衣(七)第7章 盛世(十三)第2章 壯士(五)第4章 國殤(五)第6章 持槊(四)第2章 背棄(四)第2章 背棄(六)第1章 擊鼓(四)第6章 持槊(二)第2章 虎雛(二)第5章 獵鹿(八)第5章 無名(四)第3章 無衣(四)第3章 爭雄(一)第6章 持槊(七)第7章 盛世(六)第5章 君恩(一)第4章 取捨(四)第2章 吳鉤(一)第3章 烽火(二)第5章 歸途(五)第3章 無衣(六)第3章 扶搖(八)第5章 無名(五)第4章 取捨(四)第3章 何草(五)第4章 取捨(四)第2章 背棄(五)第2章 吳鉤(二)第5章 歸途(八)第3章 何草(一)第1章 肱股(三)第3章 無衣(四)第2章 展翼(六)第2章 出仕(一)第4章 國殤(一)第6章 持槊(五)
第1章 羽化(二)第1章 出柙(六)第3章 爭雄(三)第2章 展翼(八)第4章 補天(四)第4章 醉鄉(四)第4章 干城(四)第1章 雷霆(四)第3章 烽火(六)第4章 取捨(五)第3章 無衣(二)第3章 爭雄(一)第4章 國殤(七)第7章 盛世(九)第5章 無家(二)第4章 補天(五)尾聲一正劇版第3章 無衣(一)第7章 盛世(七)第4章 故人(四)第5章 無名(二)第5章 無名(一)第6章 持槊(一)第7章 盛世(十二)第1章 盛世(三)第6章 持槊(六)第1章 羽化(五)第3章 無衣(二)第8章 疊唱(三)第6章 持槊(三)第1章 雷霆(六)第5章 獵鹿(九)第4章 國殤(四)第4章 變徵(六)第2章 出仕(六)第6章 錦瑟(一)第5章 諾言(六)第1章 擊鼓(五)第4章 補天(一)第7章 盛世(六)第2章 出仕(三)第2章 吳鉤(四)第5章 獵鹿(一)第1章 大賊(三)第3章 烽火(五)第1章 大賊(二)第3章 何草(二)第3章 扶搖(五)第3章 烽火(三)第6章 持槊(八)第6章 錦瑟(二)第4章 醉鄉(一)第3章 烽火(四)第4章 醉鄉(二)第4章 干城(七)第7章 盛世(四)第5章 諾言(四)第7章 盛世(五)第7章 盛世(十三)第1章 擊鼓(六)第5章 歸途(一)第5章 歸途(七)第4章 國殤(五)第3章 無衣(七)第7章 盛世(十三)第2章 壯士(五)第4章 國殤(五)第6章 持槊(四)第2章 背棄(四)第2章 背棄(六)第1章 擊鼓(四)第6章 持槊(二)第2章 虎雛(二)第5章 獵鹿(八)第5章 無名(四)第3章 無衣(四)第3章 爭雄(一)第6章 持槊(七)第7章 盛世(六)第5章 君恩(一)第4章 取捨(四)第2章 吳鉤(一)第3章 烽火(二)第5章 歸途(五)第3章 無衣(六)第3章 扶搖(八)第5章 無名(五)第4章 取捨(四)第3章 何草(五)第4章 取捨(四)第2章 背棄(五)第2章 吳鉤(二)第5章 歸途(八)第3章 何草(一)第1章 肱股(三)第3章 無衣(四)第2章 展翼(六)第2章 出仕(一)第4章 國殤(一)第6章 持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