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建虜自大

文華殿內的人一聽,有點奇怪,緊急軍情怎麼是由中興侯家人送來的?

崇禎皇帝疑惑地看向鍾進衛,不知道鍾進衛什麼時候把家裡當軍營了。

鍾進衛看崇禎皇帝那眼神,無奈地道:“陛下,我也一頭霧水。”

既然當事人也不知道,崇禎皇帝就不再猜,傳顧百川覲見。

在等顧百川到來的時間內,鍾進衛忽然一拍腦門,失聲道:“陛下,臣可能知道這軍情的來處了?”

孫承宗這個勤王軍統帥一聽,比崇禎皇帝還關心,先開口問道:“從何處來?”

他是知道打探軍情的夜不收都是往大營送消息,而不可能送進京師的監軍府裡。

“上次的投石報信還記得不?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其他可能了。”鍾進衛回答孫承宗道。

崇禎皇帝坐在御座上,一聽鍾進衛的解釋,馬上恍然大悟,但隨即又露出疑惑之色,問鍾進衛道:“鍾師傅,朕看了上次那信,上面畫的東西很難讓人看懂,你家人怎麼知道這是軍情呢?”

崇禎皇帝這麼一說,鍾進衛也想不明白了。

幸好這時顧百川已快步進來文華殿覲見,不用他們再費腦子去亂猜了。

“陛下,緊急軍情。”顧百川說完,呈上一張摺疊的紙。

邊上的鐘進衛和孫承宗一看,就覺得肯定是和上次的投石報信一樣的來源,因爲那張紙有較明顯的皺褶。

崇禎皇帝帶着絲疑慮接過內侍呈上來的紙,然後一邊想着這次畫得是什麼難懂的圖案,一邊打開來看。

沒想這次圖紙上無任何圖案,只有幾個字,“虜退,阿敏領八千留守。”

這些字並不是一個人寫的,而是好幾個人寫的,因爲各字的筆跡不同。最後這些字粘在紙上,拼成了一句話。

崇禎皇帝看得有點納悶,這會是誰向鍾師傅報信,還搞這麼神秘?這麼詳細的軍情顯然不是夜不收能探聽到的,因爲有詳細地數字和具體的統帥名字。

崇禎皇帝一邊想着一邊讓內侍把這軍情轉給底下大臣看。

孫承宗先看軍情,鍾進衛就在一邊問顧百川道:“是於叔給你送來的麼?”

“是的,他說還是和上次一樣,有人從外面丟進院子裡,就丟在他身邊。他連忙追出去,沒有看到人影。由於事關重大,就找到工地上,再找到了屬下。”顧百川把事情經過詳詳細細地彙報了一遍,因爲他知道其他人也在聽他的內容,所以他的聲音比較大。

“沒有其他發現了麼?”鍾進衛對於這個投石報信的人實在是好奇,搞得和後世電視上看的特工一樣。

顧百川搖搖頭,沒有其他線索。

這時,孫承宗已經看完,把紙條遞給了鍾進衛。

鍾進衛看了後就更是奇怪,百分百地特工行爲啊,還學會了拼字。

至於紙上的內容,因爲和鍾進衛自己推測的差不多,所以他一點都不奇怪。

鍾進衛看完後又遞給早已等候多時的溫體仁,自己則回憶着是否在什麼時候有救過建虜的人,或者是其他什麼人,所以因爲感激自己,就來給自己報信這些狗血橋段。

崇禎皇帝以爲建虜不敢只留一部分兵在關內,和孫承宗所認爲的建虜必定捨不得已佔領城池的意見相左。這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爲他們兩人的分歧,在於他們對明軍軍隊和對建虜的不同熟悉程度而產生的。

這紙上的內容和孫承宗預計的差不多,建虜果然是退走,並留人守他們搶得的城池。

現在崇禎皇帝見主要的兩個涉及軍事的臣子已經看完,就開口問鍾進衛道:“鍾師傅,你怎麼看?”

“陛下,臣以爲是真的,不但是因爲這個報信的人已經報信過一回很有用的情報,而且這和臣在家鄉聽說的一致。”鍾進衛回答道。

“中興侯,你在家鄉就聽說這了?”孫承宗一聽鍾進衛的話,就奇怪地問道。

鍾進衛是說給崇禎皇帝聽,意思是在歷史上也是這樣的,文華殿內就崇禎皇帝和溫體仁能聽得懂。

現在他見孫承宗問這個,就開始耍無賴了:“什麼,我沒說啊,你聽錯了吧,哦,要不我剛纔說錯了。”

孫承宗聽得啞口無言,這是什麼話。

崇禎皇帝和溫體仁看到孫承宗被鍾進衛戲弄,肚子裡已笑開了花,但表面還是強忍着當沒看到,也沒聽到。

畢自嚴是聽得清清楚楚,中興侯就是那麼說的,現在他耍賴,但皇上和首輔都沒指正,他也不多事,低着頭,彷彿在思考什麼問題。

崇禎皇帝看孫承宗又想問,就趕緊打斷他說道:“孫師傅,如果此消息爲真,那該如何應對?”

孫承宗一聽崇禎皇帝問他話,就放下了繼續問鍾進衛的念頭,回答道:“陛下,臣以爲,還是以不變應萬變爲好。”

“如此,豈不是建虜主力都將退出關去了?”崇禎皇帝問孫承宗道。

他之所以這麼問,不是說捨不得建虜主力走,而是孫承宗之前說過要圍殲建虜主力在關內的。

孫承宗知道崇禎皇帝說這話的意思,他回答道:“陛下,此一時,彼一時。”

他說到這裡時,看看在座的幾位,覺得這幾個都和軍中將領沒有關係,有關係的鐘進衛自然不會有問題。

因此他又繼續說道:“如果是之前,建虜主力想退走,臣可以派軍隊前去拖住他們,至少不能讓他們走得從容。如果能等秦總兵帶兵趕到,則是和建虜在關內形成決戰之勢,但眼下不行。”

“爲何不行了,我覺得這個想法很好啊。”鍾進衛一聽,發表他的意見道。

孫承宗看看崇禎皇帝,見他正看着自己,就側身對鍾進衛道:”不一樣了,中興侯別忘了細作之事,眼下過去也沒多久,軍中到底是否有居心叵測之人,還不能確認,因此,不能冒險把他們都派出去。萬一有人在主力決戰之時,陣前投敵的話,由此引發的後果誰都承擔不起。”

鍾進衛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哪怕是萬分之一的機率,也是不能冒這個險的,因爲要是打敗,京師就危險了。

“陛下,想一口吃下建虜主力,不是很現實。眼下既然建虜自大,留了八千兵力在關內,臣以爲,如果把這些建虜都滅了,也是對建虜的一個重大打擊。”孫承宗給了崇禎皇帝一個比較實際的建議。

“對,陛下,孫大人說的對,這些建虜自不量力,敢只留八千兵力在關內,真是老壽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煩了。”鍾進衛很贊同孫承宗的這個建議。

在他看來,就算沒有反腐一事導致將領的不可信,那也不可能把建虜主力都留在關內。明軍還沒有那個實力,能一口吃下一個胖子。

崇禎皇帝看孫承宗和鍾進衛都是一個想法,就沉思了下,覺得還是安全爲上的好,現在暫時不動,等秦總兵到了之後,殲滅這八千建虜,也算是一場大勝。

於是,他點點頭,表態道:“如此也好,孫師傅,相關部署還得你去操心。”

“是,陛下。”孫承宗答應道。

崇禎皇帝又轉頭看向一直在打醬油的戶部尚書道:“畢卿,打仗就要花銀子,你要爲此預留出一部分銀兩出來。另外,秦總兵也快到了,他們所需的軍營和相關後勤事項,也得事先計劃。”

“臣明白。”畢自嚴趕緊回答道。

這事交代完了,崇禎皇帝就看向鍾進衛道:“鍾師傅,還有一件事和你有關,朕和首輔商量了之後,想聽聽你的意見。”

第395章 殺虜放火時第349章 黃雀在後第710章 大明的航母編隊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317章 弱國無外交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836章 第三重保險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259章 灤州建虜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768章 突圍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71章 親近第563章 鄭芝龍的驚詫第812章 宗族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第798章 收名人上癮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808章 水泥路邊第40章 軍需官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681章 肥肉就在眼前第699章 三路齊進打建虜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323章 死營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622章 全功第18章 算計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29章 餉銀(1)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94章 一線生機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315章 立威第380章 張縛第401章 說起來容易第138章 永平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85章 密謀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663章 摸不着頭腦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646章 冰封島嶼建虜出擊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206章 牴觸攻城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606章 懦夫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334章 不擺譜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193章 誘騙成功第685章 日本橫渡太平洋出使歐洲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14章 趁機撈錢第54章 紅會雛形第162章 戰前氣氛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453章 佛郎機改良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124章 話劇第790章 大賞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562章 新來的吧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567章 煩惱第74章 汰兵歸去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704章 宣言第74章 汰兵歸去
第395章 殺虜放火時第349章 黃雀在後第710章 大明的航母編隊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317章 弱國無外交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836章 第三重保險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259章 灤州建虜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768章 突圍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71章 親近第563章 鄭芝龍的驚詫第812章 宗族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第798章 收名人上癮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808章 水泥路邊第40章 軍需官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681章 肥肉就在眼前第699章 三路齊進打建虜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323章 死營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622章 全功第18章 算計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29章 餉銀(1)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94章 一線生機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315章 立威第380章 張縛第401章 說起來容易第138章 永平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85章 密謀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663章 摸不着頭腦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646章 冰封島嶼建虜出擊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206章 牴觸攻城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606章 懦夫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334章 不擺譜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193章 誘騙成功第685章 日本橫渡太平洋出使歐洲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14章 趁機撈錢第54章 紅會雛形第162章 戰前氣氛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453章 佛郎機改良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124章 話劇第790章 大賞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562章 新來的吧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567章 煩惱第74章 汰兵歸去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704章 宣言第74章 汰兵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