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水泥

崇禎皇帝一聽,心裡暗道:怎麼還有啊!但表面不動聲色,向溫體仁道:“溫卿,有話直管說。”

“陛下,說句不中聽的話,臣對都轉運鹽使司和鹽課提舉司的官員能力信不過。”溫體仁在殿內幾個可以信任的人面前,直言不諱道。

戶部尚書畢自嚴聽了,臉上稍微有點掛不住。但他知道溫體仁說得也是實情,要是那些官員的能力真強的,也不需要這些鹽政革新了。

“那依卿之見呢?”崇禎皇帝請教道。

“陛下,臣的建議是朝廷派出敢於任事,勇於革新的巡鹽御史前往督促各司用心做事,並保證鹽政革新之策到地方不出現偏差。”

“哦,那溫卿可有人舉薦?”崇禎皇帝聽了溫體仁的建議,覺得也有道理。

“臣舉薦萬曆年間首輔張居正,張太嶽的曾孫張同敞爲巡鹽御史。”溫體仁雖然對張居正的改革很不感冒,但卻很反對哪些在張居正死後清算他並累及張子孫之人。

他剛從南京調來京師的時候,瞭解到張居正的曾孫張同敞很有其曾祖之風,敢於任事,對錯分明。今天所議之事,就直接想到了他。

鍾進衛在一邊認真的聽溫體仁和崇禎皇帝的對話,同時也在考慮着。

溫體仁所說的確實是個問題,據他自己朦朧的歷史瞭解,北宋的王安石變法,就是因爲政策頒佈下去後,地方政府執行不力,出現偏差,反而成了害民之法。

鍾進衛聽到溫體仁推薦張同敞,隱約記得這個好像是南明時期的名人,但具體事蹟不記得了。

這時,崇禎皇帝點頭對溫體仁道:“溫卿所薦之人,應該不錯,朕想見他一見。他在何地,現任何職?”

“現任中書舍人,從七品。”溫體仁答道。

聽崇禎皇帝和溫體仁的對話,鍾進衛忽然有了個想法,就插話對崇禎皇帝道:“陛下,臣聽了溫大人的話,也有一個建議。”

“鍾師傅,請說。”

“陛下,可以招都轉運鹽使司和鹽課提舉司的一、二把手來京師,當面講清鹽政革新之策的內容和對他們的獎懲。再加上溫大人推薦的巡鹽御史的監督,哦,如果再加上東廠的暗中監督,臣覺得效果會不錯。”

王承恩一聽鍾進衛在給他攬活,心裡樂得像朵花似的,廠衛就是要有事幹,纔有權。

崇禎皇帝聽了,問在文華殿的兩位大臣道:“鍾師傅的提議,兩位看是否可行。”

“臣附議。”溫體仁當然同意了,這是對他所提問題的一個補充。

“臣沒意見。”畢自嚴也同意,能把鹽政革新真正實施下去,最大的好處就是他這個戶部尚書了。

“好,既然都沒意見,那朕就一起見他們了。”崇禎皇帝下結論道。

這時,冬日已成夕陽紅,殿內的光線已開始暗下來。

王承恩轉身讓侍立在大殿內的兩個內侍去點燈,忽然,想起什麼,等兩個內侍點完之後,招了過來吩咐道:“今天殿內之事要是聽到外面有風聲的,就拿你們問罪。明白麼?”

兩個內侍連道不敢。

崇禎皇帝和殿內幾個人已注意到王承恩的動靜,聽到王承恩現學活用剛纔提及的保密之事,不覺都微微一笑。

“諸位臣工,鹽政之事,應該沒什麼問題了吧?”崇禎皇帝最後問底下幾人。

溫體仁和畢自嚴互相看看,然後又看向鍾進衛。鍾進衛兩手一攤,道:“暫時想不起來還有啥需要補充的。”

“好,既然大家都沒意見了,那今天就到此爲止吧,朕傳旨給都轉運鹽使司的都轉運使和同知,以及鹽課提舉司的提舉和同提舉一起來京議事。”

崇禎皇帝總結要做的事情,對溫體仁也吩咐道:“溫卿回去擬個保密等級條例初稿,回頭在內閣會上議一議此事。”

溫體仁當即答應。

“畢卿和王大伴務必把那個什麼調查結果在下次鹽政議事前有個結果。可否?”

“是,陛下。”畢自嚴和王承恩覺得沒問題,答應下來。

就鍾進衛最悠閒了,不用做什麼事情。

溫體仁和畢自嚴看沒啥事情,天色也已晚,就準備回家,明日就是大年三十,還有很多事情等着一家之主的安排。

王承恩對崇禎皇帝道:“陛下,差不多該用晚膳了。”

崇禎皇帝點點頭,他是皇宮裡的老大,明天大年三十,也有許多事情要他點頭安排的。就準備散會。

誰知道,偏偏最閒的鐘進衛還有事情,出言奏道:“陛下,臣有一事,要稟告於陛下。”

“哦,什麼事情,鍾師傅請說。”崇禎皇帝自然不會嫌鍾進衛麻煩,怕是又有好點子了。

溫體仁和畢自嚴一聽,也都好奇的看向鍾進衛,看他又要出什麼新奇的主意。

“陛下,臣去通州的路上,發現出了京師後的道路,不再是石板鋪成的官道,據說一到下雨天,就泥濘難走。”鍾進衛說道。

“中興伯,你的意思是要把所有官道都青石鋪路?”畢自嚴很敏感,一聽這話,按照自己的理解馬上就反問,還擺出一副你真要這麼幹,就把我賣了換錢去鋪石板好了。

崇禎皇帝卻對鍾進衛瞭解甚多,知道鍾進衛這麼說,不會是簡單的要求青石鋪官道,只要是正常的人應該就不會在國家財政連年虧空的時候,提這種浩大工程的事情。於是,他問鍾進衛道:“鍾師傅,你有什麼建議?”

“陛下,臣不是想說都要用青石鋪路,而是有一種東西,臣叫之爲水泥,其功能,功能...”鍾進衛一時不知道怎麼形容,忽然想起古代黏合用的是糯米汁,於是馬上接上道:“功能形同糯米汁一般,卻又比糯米汁好百倍,不管是用於修路,建房,造橋,皆有大用。嗯,可以這麼說,用了這個水泥之後,世界將會翻天覆地。”

“此水泥成本幾何?”畢自嚴連忙問道。

與此同時,崇禎皇帝也問道:“如何翻天覆地?”

鍾進衛看看畢自嚴,然後轉向崇禎皇帝道:“陛下,這種水泥是一種粉末狀物體,加水變成漿糊狀,能黏合沙石等材料,並能在空氣和水中凝固。用於建房則火燒不燃,用於修路則雨天平整完好。用於修橋,可建跨海大橋。”

跨海大橋,這也太誇張了,殿內幾人自動理解爲鍾進衛的一種誇張的說法。

不過就算如此,此種名爲水泥的東西在他們聽來也是逆天的存在了。

“此水泥成本幾何?”畢自嚴提高了語音再次追問道,急啊,這好東西要是成本太高,那就可惜了。

崇禎皇帝聽的那是心癢癢,但好東西的成本一般都高,崇禎皇帝心中祈禱別貴的太嚇人。按照鍾進衛所說功能的話,光全國的道路和房子,都需要花數不清的水泥了,太貴了朕用不起啊。

“據我所知,水泥的成本應該不貴,原料都很普通。”鍾進衛笑着答道。

“中興伯不要開玩笑啊,這麼好的東西成本不貴。你是在哪裡見到的,還是說只是在古書中見過?恕我孤陋寡聞,沒聽過,也沒看到有書提及過。”畢自嚴有點不大相信。

崇禎皇帝,溫體仁和王承恩卻知道鍾進衛的來歷,明白應該不會有假。

王承恩見話題可能會涉及鍾進衛的來歷,就揮手把兩名內侍給趕了出去。

鍾進衛看看崇禎皇帝,然後神秘地對畢自嚴道:“天機不可泄露。”

畢自嚴一聽,怔了下,然後就準備發飆,老夫和你正正經經的議事,你來搞神秘。

崇禎皇帝適時說話了:“鍾師傅,朕相信你說的,快說此水泥成本具體多高,如何做出來?”

張同敞,晚明捨身赴死的英雄,書友可以百度,此時應該在二十左右,這裡貼一首他的絕命詩:

序雲:被刑一月,兩臂俱折。忽於此日,右手微動,左臂不可伸矣。歷三日,書得三詩,右臂復痛不可忍;此其爲絕筆乎?

一月悲歌待此時,成仁取義有天知;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

破碎山河休塟骨,顛連君父未舒眉。

魂兮懶指歸鄉路,直往諸陵拜舊碑。

第751章 我來了第222章 廉潔退休金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106章 蛛絲馬跡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261章 簡單任務第807章 得償所願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196章 救還是不救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116章 陶瓷廠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第551章 無敵於天下第314章 賭約第40章 軍需官第153章 府內見聞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514章 燧發槍試驗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245章 無敵炒股法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121章 徐光啓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784章 封賞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527章 騾子和馬第544章 威脅信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61章 佈告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374章 巡撫衙門第151章 期盼第690章 建虜求和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53章 集中供應第445章 京師銀行業的鉅變第835章 趕往湛江第745章 個人魅力不夠麼第839章 我愛故我在第21章 漢魂漢奸第769章 關注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12章 傳言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48章 結賬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5章 相信(3)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527章 騾子和馬第360章 災情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408章 東江士氣第44章 日不落帝國第855章 僱傭兵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501章 南京民變第92章 瀕臨絕境第247章 思海戰第447章 新軍的新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576章 大灰狼第1章 相遇第726章 太不象話了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262章 血債血償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346章 兵敗如山倒第186章 昌黎第二戰前夕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
第751章 我來了第222章 廉潔退休金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106章 蛛絲馬跡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261章 簡單任務第807章 得償所願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196章 救還是不救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116章 陶瓷廠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第551章 無敵於天下第314章 賭約第40章 軍需官第153章 府內見聞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514章 燧發槍試驗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245章 無敵炒股法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121章 徐光啓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784章 封賞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527章 騾子和馬第544章 威脅信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61章 佈告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374章 巡撫衙門第151章 期盼第690章 建虜求和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53章 集中供應第445章 京師銀行業的鉅變第835章 趕往湛江第745章 個人魅力不夠麼第839章 我愛故我在第21章 漢魂漢奸第769章 關注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12章 傳言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48章 結賬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5章 相信(3)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527章 騾子和馬第360章 災情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408章 東江士氣第44章 日不落帝國第855章 僱傭兵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501章 南京民變第92章 瀕臨絕境第247章 思海戰第447章 新軍的新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576章 大灰狼第1章 相遇第726章 太不象話了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262章 血債血償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346章 兵敗如山倒第186章 昌黎第二戰前夕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