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開民智

“陛下,一條龍計劃裡,只考慮了執行官吏的監督,處罰情況,而沒有考慮這些人的利益。”鍾進衛說出了他的想法。

崇禎皇帝一聽,也略有所思。

“陛下,古人做事講究恩威並施。京營汰兵這事反彈如此強力,讓保定侯想置臣於死地,這次給臣的教訓不可謂不深。”

崇禎皇帝看着鍾進衛,沒見他臉上有害怕之色,知道他並不是怕事,而是從中吸取教訓,在講述他的所得。

“陛下,我們要革新諸項制度,中興大明,不可避免的會損害現有的利益集團。那些鹽商還好說,畢竟只是商人而已。他們想要有所抵制,最佳的手段都是要通過收買官吏來實施。而我們要考慮的,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官吏,不管是朝堂上的還是地方的官吏。只要這些人能和我們站一起,就能把革新之策推行下去。”

鍾進衛說到這裡,略微停了下,讓崇禎皇帝消化下剛纔自己說的內容。

崇禎皇帝一邊聽,一邊思考。現在看鐘進衛說到這裡停住,在看自己,就示意鍾進衛繼續:“鍾師傅言之有理,朕在聽着呢。”

“陛下,還是一句老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朝廷改制,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官吏去執行。光曉以大義是不夠的,只有給他們以好處,把他們綁定到改革的戰車上,他們纔會用心辦事。否則光和這些官吏扯皮,都要耗費我們無數的精力。這種事情不是我們所期待的。”

崇禎皇帝點點頭,但又有不甘心地道:“朝廷給他們官職,給他們俸祿,讓他們爲朝廷,爲百姓做事。他們卻爲己謀私,現在不但不懲罰他們,還要平白給他們好處,朕覺得憋屈。”

鍾進衛笑笑,對崇禎皇帝道:“陛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不到罷了。等咱們把大明慢慢地從眼下的困境走出來,再一個個的對付那些貪官污吏,就不會壞我們中興大明的大事了。”

崇禎皇帝想想也是這個道理,現在最重要的是一條龍計劃的實施,其他所有事情都要給這個計劃讓路,把大明從目前的困境中解救出來再說。

“鍾師傅,那你對這些貪官污吏有何對策?”崇禎皇帝還是有點不甘心,想早點知道鍾進衛心中對這些人有什麼想法。

“陛下,一條龍計劃也只是暫時解決大明目前的困境而已,如果沒有其他措施,早晚還是會被這些官吏給折騰回眼下的處境的。所以,以後陛下的精力,可能要多用到這方面了。只有朝堂上都支持陛下的改革,良藥才能灌入大明這個病人的口中。”

崇禎皇帝點點頭,鍾進衛再三強調先利其器,再麻木的人都會引起重視,更何況崇禎皇帝本來就是一個聰明人。

“臣覺得對付官吏最好的方法就是開民智。”鍾進衛把自己考慮已久的想法說了出來。

“開民智?”崇禎皇帝聽了有點不明白,怎麼說對付官吏最好的辦法是開民智呢,不是嚴峻刑法,或者剛纔所說的給其利益,把他們綁到戰車上來麼。

“陛下,是這樣的,臣給您細細解釋。”鍾進衛知道崇禎皇帝會問,接下來的內容可能是這個時代的人,不會很理解的。

“自古以來,包括現在大明的情況,都是一個官吏好不好,讓另外的官吏來監督。那要是這個來監督的官吏也有問題呢,再派一個官吏去監督前兩個官吏麼?”

崇禎皇帝搖搖頭,要是第三個官吏也有問題,豈不是一樣沒效果。

“所以,這種以官制官的方法並不是特別好。陛下,還記得臣把天下人分爲三種人麼?”

“鍾師傅指得是草民,士大夫和朕麼?”

“對,陛下記得沒錯。三種人,三種利益。士大夫剛好夾在中間,這些人中品行好的,上爲天子負責,下爲百姓做事;但還有一些人則欺下瞞上,只爲己謀私。之所以能這樣,就是百姓愚昧,不知如何應對地方官吏的欺壓,而天子又因不能事事親爲,故也會被其矇騙。不知陛下以爲然否?”

“地方上不是有鄉紳麼,普通官吏想欺壓不是那麼容易吧?”崇禎皇帝給鍾進衛挑刺道。

“陛下,地方鄉紳比普通百姓是好一點,官吏欺壓的時候也會考慮其反噬。但地方鄉紳往往和官吏相互勾結,共同壓榨草民。而草民這個團體是大明人數最多的一個,如果被壓榨而活不下去,大明就會動亂了。所以,陛下必須給他們一條活路,而這條活路,光靠官吏管制官吏是不夠的。”

“那就是開民智?”

“對,陛下,只有草民的民智開了,懂得官吏欺壓他們的時候,他們有路可走,有法可依,而不再隨意被官吏魚肉的時候,就是吏治轉清明的時候。”鍾進衛用堅定的語氣說明道。

崇禎皇帝想了想,試着問鍾進衛道:“鍾師傅,你們後世,都是開民智的?”

鍾進衛點點頭,道:“臣後世的那個時候,很多國家都實行的是免費教育,就是國民可以免費讀書。有免費九年的,也有免費十二年的。”

崇禎皇帝聽了感覺無法想象,這需要多少財力啊!不說現在的大明沒有這個財力,就是在崇禎皇帝想象之內的時間範圍,也沒有那麼多錢來免費讓所有百姓讀書啊。

崇禎皇帝無奈地對鍾進衛道:“鍾師傅,你的提議很好,可朕沒有那麼多錢來讓朕的所有子民都讀書啊!”

鍾進衛一聽崇禎皇帝很開明,認同自己的這個建議。於是,趕緊跟上節奏,給崇禎皇帝解說,免得崇禎皇帝打退堂鼓:“陛下,開民智可以一步一步來。而且,不是需要所有百姓都能吟詩作對,出口成章的。只要做到大明百姓能讀書識字明道理就可以了。這樣一來,花費就會少很多。如果百姓想學更多的知識,就讓他們自己選擇再出錢學習就成了。”

崇禎皇帝還是苦着臉,雙手一攤道:“就算這樣,朕也沒這個錢。國庫空虛成什麼樣子,鍾師傅應該心中有數的。”

“陛下,臣沒說現在馬上就要做這個事情。可以一步一步來,比如,先規定多少歲到多少歲的少年兒童必須到學校免費學習,可以半天學半天回家幹活。這樣,國家和百姓家中的負擔都不會太大。而且,推廣黑板和粉筆,國家就只需要提供一個場所,一個老師的待遇即可。”

鍾進衛儘量把成本往低裡說,鼓動崇禎皇帝先做出第一步再說。

崇禎皇帝按照鍾進衛的說法想象了一下,好像還真不用太多的錢,就有點心動。全民教學,將來大明所有人都是讀書人,那可是恆古未有之事。

“陛下,讓所有百姓都能讀書,好處非常多的。除了剛纔所說的,讓地方官吏不敢隨意欺壓,減輕百姓負擔之外,還有好多好處,臣給陛下講講,陛下聽了,絕對會覺得開民智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哦,鍾師傅,這讓百姓讀書還有很多好處啊,快說給朕聽聽。”崇禎皇帝聽說回報會很豐厚,就急忙催鍾進衛說。

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570章 苦啊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34章 閻應芳第539章 戰後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124章 話劇第424章 祖宗基業爲重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418章 漢中菸草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803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348章 要翻盤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355章 不聽勸的後果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574章 應對第74章 汰兵歸去第118章 溫度問題第73章 汰兵插曲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154章 已有改觀第745章 個人魅力不夠麼第719章 不能太宅第594章 陷阱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203章 昌黎第四戰(3)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626章 莽古爾泰的下場第101章 論鹽政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670章 戰事間隙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693章 葡萄牙人的妥協第395章 殺虜放火時第811章 繁體和拼音第245章 無敵炒股法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690章 建虜求和第792章 在北方推廣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365章 收四小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666章 發現明軍弱點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80章 通州路上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579章 裡子面子都有了第652章 接受水營第95章 脫險第769章 關注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260章 首勝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123章 解析裹腳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492章 藩王會議(2)第90章 危機四伏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14章 趁機撈錢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150章 各方涌動第15章 偷雞不着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73章 汰兵插曲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43章 早朝第600章 到此一遊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382章 菸草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149章 惶恐不安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336章 袁可立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19章 中計第568章 搶糧缺人
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570章 苦啊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34章 閻應芳第539章 戰後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124章 話劇第424章 祖宗基業爲重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418章 漢中菸草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803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348章 要翻盤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355章 不聽勸的後果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574章 應對第74章 汰兵歸去第118章 溫度問題第73章 汰兵插曲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154章 已有改觀第745章 個人魅力不夠麼第719章 不能太宅第594章 陷阱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203章 昌黎第四戰(3)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626章 莽古爾泰的下場第101章 論鹽政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670章 戰事間隙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693章 葡萄牙人的妥協第395章 殺虜放火時第811章 繁體和拼音第245章 無敵炒股法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690章 建虜求和第792章 在北方推廣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365章 收四小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666章 發現明軍弱點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80章 通州路上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579章 裡子面子都有了第652章 接受水營第95章 脫險第769章 關注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260章 首勝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123章 解析裹腳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492章 藩王會議(2)第90章 危機四伏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14章 趁機撈錢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150章 各方涌動第15章 偷雞不着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73章 汰兵插曲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43章 早朝第600章 到此一遊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382章 菸草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149章 惶恐不安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336章 袁可立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19章 中計第568章 搶糧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