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何方神聖

夜雨綿綿,一直下個不停。山中的法華寺只有幾個大殿還點着油燈,在這夜雨之中顯得有點幽暗。

寺廟裡的和尚,除了輪值守夜的之外,也都已早早睡了。整個法華寺,除了那批投宿香客的馬,偶爾會發出一兩聲的鳴叫之外,一切顯得很寂靜,唯有細雨敲打樹葉之聲。

但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一人一直遠遠地看着客舍方向,略帶急躁地等待着。

不過也沒等多久,就見方丈在那些香客的注視下,從客舍出來了。

待方丈走遠點,拐了個彎,看不到客舍時,這人連忙迎上去,低聲叫了一聲;“師傅,弟子有事稟告。”

雖然手持燈籠的光線在這夜色之下,並不能照亮多遠,看不清來人的面貌。但方丈卻是能聽出來人的聲音,正是自己的親信弟子。於是,他站住身子問道:“永信,何事?”

“師傅,弟子迎客之時,聽到這些香客…”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方丈阻止了。

“走,隨爲師回去再說。”方丈輕聲吩咐一聲,然後便讓打燈籠的小沙彌繼續前行。

幾個和尚路上也不再說話,只是埋頭走路,不多久,就到了方丈室。

“你去外面看着,有人過來要事先稟告。”方丈在小沙彌點亮屋裡的油燈之後,便吩咐他道。

“是,方丈。”小沙彌合什答應一聲,便出門後反帶上了門。

等門一關,叫永信的迎客僧一下竄到方丈面前,彷彿發現了什麼財寶一般,神秘地對方丈道:“師傅,這些香客來頭不小...”

方丈原本見他如此神秘,以爲有什麼大事情。沒想一聽之下,只是說這些香客的事情。他有點失望,當即打斷道:“這還用你說,爲師早就發現了。”

“啊,不是,徒兒大致知道爲首那人的身份。”永信被方丈打斷,沒有來及說出後面的話,就連忙再次解釋道。

方丈一聽,知道自己剛纔有點急了,心中暗道一聲阿彌陀佛,然後問道:“什麼身份?”

永信又湊近了一點,獻寶式地對方丈說道:“師傅,徒兒剛接待他們之時,聽到其中一人叫爲首那人爲國公。”

“國公?”方丈一聽,有點不信,連忙確認道。

永信點點頭,肯定地說道:“徒兒這耳朵尖,師傅是知道的。這麼重大的事情,萬萬不會聽錯的。那人雖然馬上又改口了,但徒兒卻可以確定沒聽錯。”

方丈知道這徒兒的本事,就沒再懷疑。公爵駕臨法華寺,這可是一件大事啊!

要知道平時一個知府過來,方丈都得親自出迎,待爲上賓。這國公可遠比知府大多了,等於是來了一個寶,看怎麼給寺裡帶來好處。

只是不知道這是什麼國公,就不好下手。

永信看到方丈在油燈的亮光下,皺着眉頭想着事情。有道是知徒莫若師,其實反過來也是可以的,知師莫若徒。

永信猜出方丈在想什麼,他憑着平時接待南來北往香客,對大明的事情比較瞭解,就向方丈說道:“師傅,徒兒大致能猜出這是哪位國公。”

“哦?”方丈一聽,擡頭看向永信。公爵雖然很罕見,但大明立國三百多年,也着實有一些。要猜出是哪位國公,還真不容易。

永信見方丈那期待的樣子,心中很是滿足,便給他分析道:“師傅,一般的公爵,非有要事,不會離開府邸。雖然這位公爵身着便衣,但其隨從卻多達三十多人,個個高頭大馬,聲勢不小,顯然沒有太在意出行的動靜。”

他看方丈在認真地聽他說話,就繼續說道:“而且這些人身上帶一股精悍之氣,聽其言,觀其行,怕都是上過戰場之人。並且爲首那人,頭髮很短。這麼一綜合起來,徒兒敢猜個八九不離十,這位公爵非常大的可能,就是目前剛被封爲興國公的那位。”

鍾進衛被封爲興國公一事,已經由邸報傳遍天下。這法華寺雖然處於太湖邊的山中,卻也因香火還旺,南來北往的香客說起此事,被迎客僧聽到過。

另外鍾進衛穿越到大明之後,主要活動在北方。但他的名聲和事蹟,隨着時間的推移,也已經漸漸地擴散到了南方。特別是平西夷之亂,更是讓江南一帶的百姓知道了他。

因此方丈也是知道鍾進衛的事蹟,他一聽永信猜出是興國公。當即興奮起來,這個大人物,竟然會駕臨法華寺。雖然看起來,人家只是因爲風雨夜色所阻,臨時過來借宿的。可這也是緣分啊!

方丈馬上開始開動腦筋,看怎麼從這件事中,爲法華寺撈到好處。

永信之前在等方丈的時候,早就有過計較。此時見方丈的樣子,就趕緊建議道:“師傅,徒兒有一策不但可以驗其到底是否是興國公,還可以爲我法華寺招來更多的香客。”

方丈一聽,馬上盯着永信問道:“什麼計策,快快說來。”

永信被方丈當智囊對待,心中很是受用。他當即就把他所想的法子一一說給方丈聽。直聽得方丈連連點頭,最後方丈拍着永信的肩膀道:“此法甚好,不管如何,只要能打響我法華寺的名聲,弘揚我佛,爲師也豁出這張老臉了。”

接着,這兩人就在方丈室內,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說起具體的事情。

而身處被議論焦點的鐘進衛,卻絲毫不知道背後有人在說他。聽着外面淅淅瀝瀝的雨聲,在山上寺廟中休息,覺得格外的安靜和出塵。

因此,鍾進衛這一覺睡得非常舒服,一直睡到了大天亮纔起來。

外面的顧百川一見國公起牀,就馬上安排洗漱,同時向鍾進衛稟告道:“國公,法華寺方丈在外面等了好久,說有奇事,要見國公。”

“哦,什麼奇事?”鍾進衛一聽,有點好奇地問道。

顧百川有點疑惑,不確定地道:“說是菩薩顯靈了,和國公有關。”

“有這事?走,過去見他一見。”鍾進衛聽了後,更加好奇了,當即吩咐道。

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663章 摸不着頭腦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570章 苦啊第572章 各有算計第316章 雷鋒語錄第698章 建虜的無奈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107章 喬遷之喜第92章 瀕臨絕境第829章 嚴打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365章 收四小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351章 收穫不少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383章 登萊巡撫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261章 簡單任務第725章 京師國子監第131章 京營相關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841章 暴乳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135章 與民爭利第646章 冰封島嶼建虜出擊第28章 浩劫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800章 何方神聖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35章 盧象升第57章 貨幣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735章 專利法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704章 宣言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33章 甦醒第37章 標點符號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257章 大軍開拔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670章 戰事間隙第839章 我愛故我在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358章 壞消息接二連三第122章 溫育仁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23章 勤王詔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74章 汰兵歸去第629章 閱兵儀式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736章 大明的優勢第743章 洗衣機隨便洗第62章 義捐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600章 到此一遊第561章 找到了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865章 電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449章 新式軍服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838章 糧食危機始解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725章 京師國子監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216章 撤軍原因
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663章 摸不着頭腦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570章 苦啊第572章 各有算計第316章 雷鋒語錄第698章 建虜的無奈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107章 喬遷之喜第92章 瀕臨絕境第829章 嚴打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365章 收四小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351章 收穫不少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383章 登萊巡撫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261章 簡單任務第725章 京師國子監第131章 京營相關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841章 暴乳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135章 與民爭利第646章 冰封島嶼建虜出擊第28章 浩劫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800章 何方神聖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35章 盧象升第57章 貨幣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735章 專利法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704章 宣言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33章 甦醒第37章 標點符號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257章 大軍開拔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670章 戰事間隙第839章 我愛故我在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358章 壞消息接二連三第122章 溫育仁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23章 勤王詔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74章 汰兵歸去第629章 閱兵儀式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736章 大明的優勢第743章 洗衣機隨便洗第62章 義捐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600章 到此一遊第561章 找到了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865章 電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449章 新式軍服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838章 糧食危機始解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725章 京師國子監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216章 撤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