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岳雲的三項條件

岳雲這時又繼續說道:“正因爲如此,象安南、真臘、占城這樣已經有一定歷史傳承的國家,我們只能採取慢慢同化的方式進行。 .)不過,有一點是必須要做到的,那就是這三個國家的政權一定是要聽從我們大宋指揮的!三個國家的皇帝可以不是我們的人,但卻一定要是親我們的,對我們惟命是從。這樣才能方便我們對他們的國家體制、文化、經濟、軍事進行同化改造。如果他們現在的皇帝能夠聽我們擺佈,也就罷了,如果不聽,我想你們應該知道怎麼做吧?”

三人這時方明白了過來,均抱拳作了一輯道:“屬下明白!定不負漢王所託!”

岳雲亦滿意地點了點頭道:“此次遠征所需的兵員和物資,你們儘可隨便調用,只需不太離譜就行了。反正現在暫時不會有什麼其他戰事。我會讓軍部和戶部那邊便宜行事的。”

三人連連點頭稱是。

岳雲想起那還在冥思苦想的安南使者曾凡遠,方忍不住笑道:“務觀,那安南使者恐怕還在絞盡腦汁,思索如何給出一個讓咱們動心,而他們又不至於太虧的出兵條件,這事就交給你辦了。相信你應該知道怎麼和他說吧?”

陸游聽岳雲說過曾凡遠送的禮物,也不禁有些好笑,他忙道:“這沒問題,我明天就去見他,定會狠狠敲他一筆的!”

“嗯!”岳雲淡淡道:“不過你跟他提條件時,最好提出這樣的條件……”

說罷。他低聲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陸游聽完之後不禁有些迷惑,而陸文龍和李寶更是丈二摸不着頭腦。

“漢王,這條件貌似我們沒佔什麼便宜啊!反而還要倒賠不少錢,豈不是便宜了安南了?”李寶當即便忍不住問道。

“嘿嘿!你們現在肯定想不到,但過得幾年就會知道這幾項條件的作用有多大了!”岳雲嘿嘿一笑,他知道現在要給他們三人解釋,是很費力的。換個現代人,也許一點就通。但在宋代,雖然商品經濟已經很發達了。但要理解到這些概念卻也太難了。

“你們就早點作好準備吧,力爭在一月之內開拔!”岳雲最後叮囑道。

三人這時方連忙起身,保證一定按時出兵。然後才告辭離去了……曾凡遠和程中全兩人商量了兩天,終於草擬了一個新方案。通過查看上一次簽訂《盧容條約》的內容。他們發現這位漢王對於土地似乎有着特別的偏好。上一次戰爭後,連盟友占城國都被迫將西貢割讓給了大宋。更不用說自己這戰敗國安南了,丟了紅河以北的所有土地。

所以,這次他們冥思苦想了半天,便決定將西湄公河以南的土地,以及安南西北部的一片土地割讓給大宋,作爲報答。

他們帶着新的條件去找岳雲時,卻被告知岳雲有事出去了,嶽府的親兵稱。岳雲留了話,讓他們去找情報部的副部長陸游。

談判不找禮部找情報部?這讓曾凡遠和程中全有些大眼瞪小眼。不過既然是岳雲交待下來讓這麼辦的。他們也只好遵從,老老實實地去了情報部的衙門。

陸游倒是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不過待看了曾凡遠提出的新條件後,卻是嚴厲喝斥了安南沒有誠意。割給大宋的全是些荒涼貧瘠的山地,而比較肥沃的湄公河以南土地,卻是占城和真臘的地盤。這種拿自己完全沒有控制的土地許諾。根本就是不負責任的作法。

“曾大人,你們這樣的條件,完全是把我們大宋當猴耍!別忘了:我們可未必一定要救你們!如果我們向占城和真臘提出,一起發兵滅了你們。那他們絕對同意將整個安南北方都讓給我大宋的!”陸游神色嚴峻道。

曾凡遠嚇了一大跳。他這纔想起大宋可未必非要站在自己一邊。眼下的戰爭形勢明顯對安南不利,大宋只需動個小指頭就能落井下石,助真臘和占城滅了安南。但如果要幫安南打敗這兩國,投入的兵力和裝備都將增加數倍。

程中全忙磕頭告饒道:“是小人們糊塗了。不知陸大人想要什麼條件呢?只要我等能辦得到的,絕不含糊!”

陸游這時拿出了數頁便箋,遞給了曾凡遠和程中全道:“這就是我們大宋的條件,你們看看吧!”

曾凡遠和程中全雙手顫抖着接過了那數頁便箋,然後仔細查看起來……

看完之後,兩人均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倒不是他們覺得條件太苛刻了,而是覺得太寬鬆了。

陸游提出的條件中,並沒有要割讓土地和索要錢財這兩項。而是針對安南的內政和外交,提出了許多改革條款。

其中最重要的幾項便是:第一,明確規定,以大宋銅錢作爲安南法定貨幣;以此作爲安南民衆日常生活交易的結算貨幣,其他外國銅錢及安南自己發行的銅錢皆不得予以流通。安南已經發行的銅錢,大宋將負責以同重的大宋銅錢予以置換。

這一條曾凡遠覺得幾乎不用寫出來的。安南國內現在什麼樣的銅錢都在流行,大宋的、占城的、本國的,真臘的銅錢都有。

當然,因爲大宋的商人來交易的最多,所以大宋銅錢也是流通最廣的。而占城、真臘及他們自己融刻的銅錢,不管是份量還是作工精細度均差大宋銅錢一籌,民衆們都不太喜歡。大宋銅錢可算是南洋市場上的硬通貨了。現在陸游提出以大宋銅錢作爲唯一流通貨幣,還願意將安南國內的其他諸國貨幣回收,並予以兌換,怎麼看都是安南人佔了便宜。

第二,規定漢語爲安南的官方語言,大力提倡百姓學習,爲此大宋將在安南新建數百所學校,免費教授安南人學習漢語。從六歲兒童到成年人都有各種學習班。同時,安南國內提拔任用官員,會漢語的人也優先考慮。

這一條曾凡遠也覺得問題不大,安南現在十個人中倒有六七個都在學習漢語。原因便是大宋的商人在安南數量極多,僱傭了大量安南人爲夥計助其經營。而他們的工資比那些打漁種田的同胞高得多。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樣一來,那些沒被大宋商人僱傭的安南人自然趨之若鶩。爲了能在大宋商人手下幹活,哪有不認真學習漢語的道理。如果這些安南人有免費學習漢語的機會,讓他們省了學費和到處找老師的麻煩,他們只會求之不得,哪還會反對。

至於安南國內提拔任用官員,要求會漢語的人優先考慮。這在曾凡遠看來更是再正常不過了。現在安南人的生活習俗、政治制度就和大宋很接近,對外交往也是以大宋爲主,國內事務也多與在安南經營的大宋商人有關。優先提拔會漢語的人爲官,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第三,全面引進大宋的法律體系,所有安南的刑事、民事、商事等法律,皆以宋朝法律爲準。爲方便安南官員掌握大宋法律,宋朝將派出大量人員到安南各級官府充當顧問,負責指導安南官員用大宋律令處理行政事務及判案。

這第三條條件曾凡遠更是覺得,這是大宋在照顧安南。全盤引進大宋法律,可以避免因爲法律體系不一樣,造成兩國之間的民事糾紛以哪國法律爲準,無法決斷的問題。同時,現在隨着貿易的繁榮,安南國內各種商事、民事案件數量大幅度增加,而許多案件類型也很新穎,讓安南的官員處理起來也十分頭痛。如果大宋派官員來指導他們辦案,以及處理行政事務,豈不讓安南官員省心不少?

這三項條件如果放在後世,那是任何國家都不敢答應的,因爲這就意味着主權的全面淪陷。可在宋代,不要說安南,就是大宋的人也很難理解到貨幣、法律及語言的獨立性,對於一個國家主權和保持獨立自主有多重要了。

陸游雖然算是這個時代最聰明的大才之士了。也對岳雲授意的這三項條件有些迷惑不解。因爲這些條件使大宋不但從安南撈不到什麼好處,反而還要倒賠不少錢進去。

而且在他看來,派駐大量官員去安南就是一件很難辦的事。在宋朝的士大夫和文人們看來,連瓊州那種地方都是屬於鳥不生蛋的蠻荒之地,安南就更是還未開化的野蠻人國家了。有誰會願意去那當什麼“顧問”啊。

不過後來岳雲的一番話,卻讓陸游茅塞頓開。

岳雲道:“此次平定趙構叛亂,僅江南一地,万俟卨就抓捕了數千官員及文人。這些人雖然或許有誤抓的。但本王也敢說,至少絕大部分都是對我們不滿的人。如果將他們全殺了,只怕有傷天和,可留在國內又不放心,怕他們滋生事端。因此,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派到南洋。讓他們去教導當地兒童學漢語,指導當地官員用大宋法律處理案件。這樣便一舉兩得了!”RQ

第624章 逃之夭夭第711章 西姜口之戰第755章 曼德勒攻防戰(六)第388章 有理有節的勝利第85章 襲殺蕭毅(上)第379章 皇宮中潛伏的危機第588章 吃定了你!第518章 襲營之戰(下)第221章 被困黑山谷第16章 傳奇孝子第385章 臨行前的道別第681章 金軍的空城計第165章 決戰小商河(六)第641章 南洋都督府第787章 紅貓和嶽小釵伏誅第711章 西姜口之戰第32章 一項美差第730章 趙琢之死第333章 楊月的心思第608章 與黃秀麗的曖昧晚餐第274章 殿試(中)第481章 黃金兩年的發展第306章 花魁大賽第447章 占城駙馬第543章 吳璘的投降第635章 討援兵第379章 皇宮中潛伏的危機第437章 南宋劇變(上)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342章 四處挖人才第668章 陸文龍回來了第96章 喊冤的蘿莉第367章 與源義朝的周旋第428章 打進皇宮去第712章 收復穎昌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515章 一國三帝第613章 橫插一槓子第492章 誓師北伐第687章 宋金大海戰(五)第596章 嶽府變故第575章 遇刺第107章 宴會驚變(下)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415章 潼關之戰(六)第338章 立足臺灣第426章 逃出金國第222章 養“匪”自重第712章 收復穎昌第504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五)第553章 九嶺鎮之戰(四)第600章 乾坤初定第776章 燕京的屠殺事件第229章 行營左護軍的覆沒第784章 沙河之戰(下)第263章 李清照的邀請第255章 比武開始第714章 岳雲的傷勢第815章 大決戰(中)第635章 討援兵第586章 各方逐力第75章 返回之路第64章 海上之盟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284章 雨柔的妙計第89章 遞交萬民書第691章 徐州難攻第657章 監獄裡的談判第20章 瘟疫的源頭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453章 幾方較力第396章 高麗劇變第482章 完顏亮南侵第455章 酒樓混戰第413章 潼關之戰(四)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473章 去金國當人販子第748章 穿山越嶺第187章 驚悉陰謀第566章 德昭盟約第683章 宋金大海戰(一)第767章 德州之戰(下)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530章 吳璘的煩惱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319章 花魁大賽開賽了第811章 遼國的局勢第200章 万俟卨的毒計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決定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668章 陸文龍回來了第373章 “呂宋國”的覆滅第435章 奠定勝局第257章 清風樓四兄弟第266章 雲雍再會第508章 大宋新體制的確立第380章 千鈞一髮第152章 南撤的危機第793章 銀鈴出戰
第624章 逃之夭夭第711章 西姜口之戰第755章 曼德勒攻防戰(六)第388章 有理有節的勝利第85章 襲殺蕭毅(上)第379章 皇宮中潛伏的危機第588章 吃定了你!第518章 襲營之戰(下)第221章 被困黑山谷第16章 傳奇孝子第385章 臨行前的道別第681章 金軍的空城計第165章 決戰小商河(六)第641章 南洋都督府第787章 紅貓和嶽小釵伏誅第711章 西姜口之戰第32章 一項美差第730章 趙琢之死第333章 楊月的心思第608章 與黃秀麗的曖昧晚餐第274章 殿試(中)第481章 黃金兩年的發展第306章 花魁大賽第447章 占城駙馬第543章 吳璘的投降第635章 討援兵第379章 皇宮中潛伏的危機第437章 南宋劇變(上)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342章 四處挖人才第668章 陸文龍回來了第96章 喊冤的蘿莉第367章 與源義朝的周旋第428章 打進皇宮去第712章 收復穎昌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515章 一國三帝第613章 橫插一槓子第492章 誓師北伐第687章 宋金大海戰(五)第596章 嶽府變故第575章 遇刺第107章 宴會驚變(下)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415章 潼關之戰(六)第338章 立足臺灣第426章 逃出金國第222章 養“匪”自重第712章 收復穎昌第504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五)第553章 九嶺鎮之戰(四)第600章 乾坤初定第776章 燕京的屠殺事件第229章 行營左護軍的覆沒第784章 沙河之戰(下)第263章 李清照的邀請第255章 比武開始第714章 岳雲的傷勢第815章 大決戰(中)第635章 討援兵第586章 各方逐力第75章 返回之路第64章 海上之盟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284章 雨柔的妙計第89章 遞交萬民書第691章 徐州難攻第657章 監獄裡的談判第20章 瘟疫的源頭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453章 幾方較力第396章 高麗劇變第482章 完顏亮南侵第455章 酒樓混戰第413章 潼關之戰(四)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473章 去金國當人販子第748章 穿山越嶺第187章 驚悉陰謀第566章 德昭盟約第683章 宋金大海戰(一)第767章 德州之戰(下)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530章 吳璘的煩惱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319章 花魁大賽開賽了第811章 遼國的局勢第200章 万俟卨的毒計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決定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668章 陸文龍回來了第373章 “呂宋國”的覆滅第435章 奠定勝局第257章 清風樓四兄弟第266章 雲雍再會第508章 大宋新體制的確立第380章 千鈞一髮第152章 南撤的危機第793章 銀鈴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