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少年朱熹

朱熹聽後,卻是嘆了一口氣,勸慰道:“爹,我知道您還忠於太上皇,反對漢王掌握朝中大權。但您看看,太上皇當政時,我朝連戰連敗,喪失北方大片領土,財政拮据,官吏腐敗,民不聊生。而漢王掌權只有一年不到,但各地皆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金軍和遼軍皆被擊敗。被金軍洗劫的江南之地也很快恢復了元氣。新皇登基,高麗、日本、安南、占城等海外諸國皆來朝貢。這可是太上皇在時從未出現的事。只要人民過得好,何必在意誰當政呢?”

朱鬆一聽,卻是氣得吹鬍子瞪眼道:“熹兒,你怎麼會站在岳雲一方說話?武將干政,原本就是朝廷大忌,而且岳雲扶持趙琢上臺,名義上尊其爲我大宋新帝,卻不將朝政交於他手,對朝中諸事皆擅作主張,自號首相,大權獨攬,乃是實實在在的奸臣啊!你可別被他的一些收買人心舉動矇蔽了啊!”

朱熹苦笑着搖了搖頭,他知道在這方面,自己和父親的看法差距是南轅北轍了。而且父親是個老頑固,想說服他太難。只不過,從父親中午的回來的表情看,似乎在趙構那裡遇到了什麼問題,導致十分不快。

他知道自己父親雖然迂腐,卻是一個剛正不阿之人,要不然也不會以前秦檜多次招攬他都拒絕了。能讓他如此難受,只怕是趙構有什麼決定引起了他的反感吧。

想到這裡,他禁不住心思活躍了起來。回憶起在臨安學院時。教授他算術的老師曾在課間悄悄給他說的話:“朱熹同學,如果你感覺你父親有什麼異常,一定儘快告訴我,這樣才能阻止你父親犯錯,以免成爲朝廷和民衆的罪人!”

“爹,我下午還要去學院一趟,拿些書回來複習!你好好休息一下吧!”朱熹回頭對自己父親說道。

朱鬆倒是沒有在意。只說了一句:“你快去快回吧……三個時辰後,幾份情報已經彙集在岳雲的桌上。

第一份:監察部報告,上午劉子羽、王居正、朱鬆、何鑄、王嘉五人探望了趙構。密談近半個時辰,內容不詳,但出門時。朱鬆與王居正二人臉有怒意。

第二份:情報部報告,午飯後,王嘉到了臨安碼頭,坐上了到高麗的船隻。據情報人員估計,因最近對前往金國的船隻排查較嚴,極有可能是先到高麗,再從高麗坐船到金國。

第三份:刑部報告,朱鬆之子朱熹向刑部設在臨安學院的眼線稟報,稱朱鬆在上午見過趙構之後,表現極不正常。十分憤怒,應是趙構做出了某樣舉措,讓朱鬆極爲不滿,刑部認爲,可以對朱鬆進行爭取。讓其吐露趙構的計劃。

岳雲看着這幾份情報,不禁感嘆道:“這万俟卨還真賣力,他把刑部快搞成聯邦調查局了,竟然把臨安學院的老師也發展成了他的眼線,還把朱鬆的兒子朱熹也說服站在自己這一邊了……”

“等等!朱熹……”看到這個名字,岳雲突然覺得眼熟。

回憶了片刻之後。不禁一拍大腿,驚叫道:“這不就是那位理學大師嗎?”

朱熹的名氣在後世太大了。他生於紹興十年(公元1130年),字元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等。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十八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

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中國封建時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學術思想,在中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誌着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更趨完備。元朝皇慶二年(1313年)復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集註》試士子,朱學定爲科場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科舉以朱熹等“傳注爲宗”。朱學遂成爲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強有力精神支柱。它強化了“三綱五常”,對後期封建社會的變革,起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朱熹的學術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

他這時不禁對這位牛人大感興趣,眼下的朱熹才十七歲,還只是一個少年,接受新鮮事物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加以塑造,他極有可能不會成爲一個理學大師,反而會成爲一位宣揚新思想的教育家。

想到這裡,岳雲便對身邊的楊興道:“楊興,幫我去通知一下万俟卨,讓他安排我和朱熹見一面吧,我看看這小子堪不堪重用!”

楊興聽後,不禁有些驚奇,這朱熹不過纔是個毛頭小子,且是對岳雲不太服氣的朱鬆之子,怎麼岳雲還對其大有興趣呢?

他略有些遲疑,提醒道:“漢王,這朱熹才十七歲也就罷了,畢竟現在提拔的許多官員歲數也都不大……只是,這朱熹平素可沒聽說他有多出衆啊。頂多就是年少時背四書五經比較厲害,而且還是朱鬆的兒子,萬一提拔到重要崗位後,和他老子一個想法,可就成了我們的心腹大患啊!”

岳雲聽後,卻是微微一笑道:“楊興,你放心,這些道理我自然明白,不過此人如果運用得當,必是第二個陸游,當年我提拔陸游爲紅河州知府時,他也只有十七歲,也是很多人反對。但事實證明,他幹得比我想象的還要好!我有信心,朱熹也會同樣出色的!”

聽岳雲如此一說,楊興自然便不好說什麼了,於是便躬身行了一禮,然後下去通知万俟卨了……RQ

第271章 公堂激辨第234章 葫蘆谷之戰(三)第518章 襲營之戰(下)第792章 完顏亮的垂死掙扎第167章 決戰小商河(八)第746章 逃跑無望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740章 大漢的人事安排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556章 九嶺鎮之戰(七)第757章 大理國王段譽第620章 抵達河內第523章 奇襲隨州第229章 行營左護軍的覆沒第105章 宴會驚變(上)第479章 紅河州的局勢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437章 南宋劇變(上)第67章 深入虎穴第595章 趙構發動了!第795章 金遼公主的決鬥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568章 飄雪閣的聚會第217章 驚人的消息第484章 江淮防線的崩潰第302章 手按《古蘭經》發誓第445章 臺海大戰(下)第250章 臨安,我來了!第742章 蒲甘王國的異動第697章 穎昌光復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61章 逆轉第277章 雙喜臨門第541章 巴東之戰(下)第740章 大漢的人事安排第736章 大宋的最後一次朝會第375章 侯賽因來了第289章 雨柔失蹤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181章 秦檜的陰謀第19章 搜索運河第451章 形勢生變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305章 商場如戰場第344章 火槍雛形第349章 大央嶼海戰(下)第371章 遼國東征了第462章 海外都護府第160章 決戰小商河(一)第136章 汴京之戰(三)第670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上)第120章 兀朮的佈置第774章 蕩婦嶽小釵第824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上)第356章 石見銀山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679章 北伐的主攻方向第706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上)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273章 殿試(上)第508章 大宋新體制的確立第688章 騷擾戰第693章 金軍的謀略第163章 決戰小商河(四)第209章 使節團被劫持第158章 分兵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77章 撒向岳雲的網第585章 岳雲的應對之策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125章 運籌帷幄第396章 高麗劇變第621章 真臘和占城的反應第459章 万俟卨的毒計第795章 金遼公主的決鬥第646章 辛棄疾出現了第736章 大宋的最後一次朝會第816章 大決戰(下)第626章 闍耶跋摩的決斷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606章 黃秀麗來了第750章 曼德勒攻防戰(一)第97章 救人也要講究技巧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692章 決堤淹城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281章 水師的危機第784章 沙河之戰(下)第289章 雨柔失蹤第144章 說服義軍第629章 階段性勝利第36章 動之以情第593章 曾暢的落網第112章 反被將了一軍第592章 風暴的前奏第677章 金國的反應第60章 反擊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36章 動之以情第718章 趙琢的篡權大計(上)
第271章 公堂激辨第234章 葫蘆谷之戰(三)第518章 襲營之戰(下)第792章 完顏亮的垂死掙扎第167章 決戰小商河(八)第746章 逃跑無望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740章 大漢的人事安排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556章 九嶺鎮之戰(七)第757章 大理國王段譽第620章 抵達河內第523章 奇襲隨州第229章 行營左護軍的覆沒第105章 宴會驚變(上)第479章 紅河州的局勢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437章 南宋劇變(上)第67章 深入虎穴第595章 趙構發動了!第795章 金遼公主的決鬥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568章 飄雪閣的聚會第217章 驚人的消息第484章 江淮防線的崩潰第302章 手按《古蘭經》發誓第445章 臺海大戰(下)第250章 臨安,我來了!第742章 蒲甘王國的異動第697章 穎昌光復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61章 逆轉第277章 雙喜臨門第541章 巴東之戰(下)第740章 大漢的人事安排第736章 大宋的最後一次朝會第375章 侯賽因來了第289章 雨柔失蹤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181章 秦檜的陰謀第19章 搜索運河第451章 形勢生變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305章 商場如戰場第344章 火槍雛形第349章 大央嶼海戰(下)第371章 遼國東征了第462章 海外都護府第160章 決戰小商河(一)第136章 汴京之戰(三)第670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上)第120章 兀朮的佈置第774章 蕩婦嶽小釵第824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上)第356章 石見銀山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679章 北伐的主攻方向第706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上)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273章 殿試(上)第508章 大宋新體制的確立第688章 騷擾戰第693章 金軍的謀略第163章 決戰小商河(四)第209章 使節團被劫持第158章 分兵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77章 撒向岳雲的網第585章 岳雲的應對之策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125章 運籌帷幄第396章 高麗劇變第621章 真臘和占城的反應第459章 万俟卨的毒計第795章 金遼公主的決鬥第646章 辛棄疾出現了第736章 大宋的最後一次朝會第816章 大決戰(下)第626章 闍耶跋摩的決斷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606章 黃秀麗來了第750章 曼德勒攻防戰(一)第97章 救人也要講究技巧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692章 決堤淹城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281章 水師的危機第784章 沙河之戰(下)第289章 雨柔失蹤第144章 說服義軍第629章 階段性勝利第36章 動之以情第593章 曾暢的落網第112章 反被將了一軍第592章 風暴的前奏第677章 金國的反應第60章 反擊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36章 動之以情第718章 趙琢的篡權大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