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見張憲

岳雲眯起眼睛一看,只見這騎士年約二十八九歲,頭上戴着一頂金色頭盔,身穿一身紅色的鎖子甲,胸前還有一個明晃晃的護心鏡。手持一柄虎頭鏨金槍。看上去相貌堂堂,白麪短鬚,一雙丹鳳眼炯炯有神,眉宇中透着一股精明強幹的神情。

嶽雷見到此人,卻是驚得立刻從石頭上站了起來,拱手行禮道:“張憲大哥,您也來了?”

岳雲這時也是微微一驚,他從腦海中搜索出前世瞭解的情況。看來這就是岳家軍中的二號人物,前軍統制張憲了。

歷史上,岳雲十二歲時就參加了岳家軍,當時就編在張憲的前軍之中,而在調任背嵬軍統制之前,岳雲就是前軍的十名統領之一。兩人關係一向很好。

而張憲也是岳飛的部將中唯一一個和岳飛、岳雲一起在風波亭被斬的(其他的岳家軍將領大都是被貶職或流放),可謂是岳雲的難兄難弟了。

岳雲也連忙起身行禮,此時張憲卻連連擺手,笑罵道:“應祥、發祥(嶽雷的字),你們勿須多禮……都是自家兄弟還這麼多繁文縟節幹什麼?”

說罷,他略微停頓了片刻,然後又說道:“應祥,元帥叫我來通知你去帥帳,說有要事商議……”

說到這裡,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也略微顯露出一絲敬意,“聽元帥說,這次你竟然獨自說服了曹公公,讓他同意向朝廷上奏,以護送百姓爲由延緩一個月再撤,實在讓我大爲嘆止。元帥亦在我面前大大誇將了你一番呢。”

“哎,循禮(張憲的字)兄,小弟有什麼功勞啊?我不過是見百姓困苦,一時不忍,徑直便領了幾名百姓去找曹公公訴說了,未曾想到百姓的悲慘遭遇讓他甚是震動,竟然同意上奏此事了。實在讓我也有些驚訝呢。”岳雲訕訕地說道。

“嗯,應祥,感覺你這次康復後,比以前要聰明多了,以前的你就完全是個棒槌!呵呵……我們速度去帥帳吧,不然元帥要等不及了!”

張憲微微一笑。他隨即便招呼岳雲也上了馬,然後兩人一起向中軍帥帳處奔去……

“循禮兄,父帥這麼急急忙忙的叫我們,究竟是有何事商議啊?”一路上,岳雲不禁忍不住問道。

“據說是和大軍南撤及糧食問題有關。近幾日來,附近幾地到朱仙鎮的百姓越來越多,應是我軍即將南返的消息已流傳出去。百姓擔心我軍走後又遭金軍荼毒,想和我軍一起南返吧……唉!”張憲不禁感嘆道。

岳雲聞後也是一陣無語,兩人就這樣沉默着趕路,不多時便到了中軍帥帳。

兩人一起進入帥帳後,只見大帳內已經擺了二十多張灰漆的行軍椅子,每張椅子前均有一張小桌,上面端放着一碗熱氣騰騰的蓋碗茶,而在每張椅子上都坐着一名岳家軍的各軍統制,現在已經來了約十來人。

這些統制坐在椅子上,一邊喝着蓋碗茶,一邊卻是在竊竊私語。他們看到岳雲和張憲進來,均紛紛點頭微笑示意。

而在大帳正前方,岳飛正端坐於此,他身旁一名文士模樣的軍師,正在和他商談着。

岳雲這時方仔細打量了一下岳飛,雖然之前在接十二道金牌時他也見過岳飛一面,但那時他纔剛剛穿越而來,腦子渾渾噩噩的,根本沒注意看這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究竟長何樣子。

只見面前的中年男子皮膚白淨,濃眉大眼、鼻直口方,國字臉,留着幾綹長鬚,相貌甚是威武,黑白分明的雙眸正仔細地看着自己。他戴着一頂精鐵頭盔,身披一身白鐵鎖子甲,在這鎖子甲的正中間還有一個明晃晃的護心鏡。他只是氣定神閒地坐在大帳內的一張椅子上,卻自然有一種統帥大軍多年的凜然氣度。

看着岳雲和張憲上前行禮,岳飛才微微露出了一絲微笑,他和藹地對兩人說道:“雲兒、循禮,你們坐下吧。”

待親兵給兩人搬來椅子坐下後,一名頭戴綸巾、身穿鶴氅,面色白淨,下巴上長着五綹長鬚的中年文士方說道:“元帥此次叫大家來,亦是事出有因,近日,穎昌、偃城、鄭州、陳留一帶的百姓均遣人到我軍中,要求隨大軍南返,最近兩天,已有不少百姓留滯朱仙鎮上,意圖於月隨軍撤退。只是,隨行百姓增多之後,我軍準備的時間亦將會增加許多,一個月的緩撤期已是遠遠不足。況且如若百姓隨我軍南返,糧草短缺之窘亦讓我軍左右爲難,據下官的估算,僅上述四地的百姓人數就達二十餘萬,且近日還在不斷增加中。眼下尚未秋收,百姓的存糧亦大多被金軍劫走。如百姓隨我軍撤走,糧草問題勢難迴避。此事如何應對,還請大家一起商量斟酌。”

岳雲看着這一臉精明,宛如諸葛亮再世的中年文士,心知這就是岳飛的軍師,行營後護軍參議官李若虛了,他的弟弟就是在靖康之難時,隨徽宗皇帝被擄到金國,因怒斥金國大太子粘罕被殺的吏部侍郎李若水。

在歷史上,此人是岳飛的第一智囊,爲岳飛出謀劃策多年,岳家軍的後勤供應,內部調拔運轉的很多工作都是他的功勞。

李若虛說的情況,在座的岳家軍將領都有所耳聞,這些天來,附近城鎮的百姓在得知一個月後岳家軍就將撤離,且朱仙鎮的百姓已決定隨同南返的消息後,紛紛扶老攜幼來到岳家軍大營,要求一起隨軍同返大宋,免遭金軍欺壓蹂躪。

現朱仙鎮內外的各地百姓越積越多,人數已達數萬人,按這個趨勢,一個月後甚至可能突破二十萬。這可是件很棘手的事。

衆將皆知,帶這麼多百姓南返,會給岳家軍帶來不小的麻煩,如遇金軍趁機進攻,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將會成爲岳家軍極大的包袱和拖累,他們一旦混亂逃跑,就會衝散岳家軍的陣形,影響戰鬥。

況且就算金軍不來進攻,這麼多人的吃飯及安置也是一個大大的難題。可以說,單憑岳家軍本身是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

不過,若要不理會此事,立馬南撤,又和岳家軍長期以來的立軍宗旨相違背。

岳家軍北伐的目的就是要光復中原,解救受金人欺壓的漢人百姓,現在北伐不成,飽受金人欺凌的漢人百姓要求一起隨軍南返,豈能對這些一心歸宋的百姓坐視不理,只管自己一溜煙跑掉。

這時,那脾性暴烈如火的牛皋當即便叫道:“元帥!這種情況俺們還撤什麼啊?馬上就秋收了,要撤也是等秋收後再撤啊!這段時間正好留給百姓處理變賣田宅財物。不然,大夥兒沒飯吃,餓也餓死了,還如何走路啊?”

牛皋的話音剛落,李若虛卻輕搖摺扇道:“牛將軍此言差矣,現雖糧草緊缺,但只需後方能及時運來糧食,卻也不算太過爲難之事。眼下最大之難題還是撤軍期限太緊,百姓有的要收拾家中細軟,通知親朋好友,有的甚至還想遷墳、變賣田宅。這些雜七雜八之事可不是一月內就能完成的。如若我軍超過一個月的期限還未撤回鄂州,就會落下一個抗旨不遵的罪名,徒送把柄於朝中奸臣。亦讓元帥難以自處!依下官之見,不如先行撤軍,至於百姓南返及安置之事,恐怕只有暫且推後一步了。”

李若虛的一番話,除牛皋等幾個脾性暴躁,性格魯直之人,大多數將領都點頭稱是。他們雖然也不願撤軍,但在不撤軍就會落個“抗旨不遵,不聽號令”的罪名時,他們還是願意選擇遵守聖旨的,雖然當地的百姓們也令人同情,但這卻不足以讓他們去冒違抗聖旨的風險。

但衆人都沒想到的是,這時岳飛卻臉色沉重地說道:“收復中原,解救百姓乃是嶽某一直以來的心願。現官家的旨意雖要執行,但嶽某又豈能眼見百姓因我等撤軍而再陷於金人之手?我軍定當待百姓準備妥當之後,再行南返之事!”

衆將領這時一聽都呆住了:違抗官家十二道金牌傳來的軍令和聖旨可是殺頭的大罪啊!元帥昏頭了?

第143章 緊追不捨第22章 作戰會議第446章 出兵決議第246章 藩鎮協議第707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下)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765章 德州之戰(上)第478章 監察部的籌備第684章 宋金大海戰(二)第511章 德昭朝廷第62章 海島驚變第596章 嶽府變故第308章 臨安花魁大賽的運作第743章 解決南洋問題的機會第648章 佈置救災第217章 驚人的消息第448章 營救岳飛的計劃第547章 涪江之戰(上)第203章 鞏家莊之行第772章 漢奸紅貓第679章 北伐的主攻方向第9章 撤軍危機第654章 万俟卨的計策第623章 強渡紅河第808章 女兒嶽念雲第267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第258章 雨柔被抓第650章 賑災檢查第361章 鹿兒島海戰第173章 神秘信件第806章 吞併日本第17章 楚州的危機第572章 最是難消美人恩第487章 採石磯之戰第380章 千鈞一髮第462章 海外都護府第121章 明確思想第171章 決戰小商河(十二)第244章 金國內亂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應對第294章 又起波瀾第259章 聽雨軒的花魁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430章 各施計謀第597章 叛軍圍攻第60章 反擊第676章 戰爭動員第674章 北伐會議(上)第310章 趙構召見第210章 無理的要求第81章 兇手是誰?第564章 原來是一位女皇帝第418章 廟中相會第650章 賑災檢查第799章 銀鈴的悲慘遭遇第397章 王雯辭行第22章 作戰會議第224章 “後周後人”第253章 又見雨柔第185章 月漓的本領第748章 穿山越嶺第383章 擔任赴金副使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應對第650章 賑災檢查第419章 救出韋太后第18章 瘟疫的防治措施第745章 動盪的蒲甘第635章 討援兵第235章 葫蘆谷之戰(四)第477章 騙吃騙喝的親戚第423章 逃離上京第40章 突襲(下)第335章 蔡景方的陰謀第333章 楊月的心思第735章 衆臣的心聲第437章 南宋劇變(上)第389章 岳飛北伐第221章 被困黑山谷第799章 銀鈴的悲慘遭遇第459章 万俟卨的毒計第270章 堂審開始第522章 彭澤大戰的序幕第428章 打進皇宮去第189章 爾虞我詐第497章 以水制勝(下)第550章 九嶺鎮之戰(一)第650章 賑災檢查第624章 逃之夭夭第431章 搶先動手第683章 宋金大海戰(一)第211章 岳雲的計策第172章 戰後安排第251章 四衙內聚會第89章 遞交萬民書第182章 局面難打開第587章 兩拔宋使第414章 潼關之戰(五)第729章 辛棄疾的奪權方案第332章 薜源相投
第143章 緊追不捨第22章 作戰會議第446章 出兵決議第246章 藩鎮協議第707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下)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765章 德州之戰(上)第478章 監察部的籌備第684章 宋金大海戰(二)第511章 德昭朝廷第62章 海島驚變第596章 嶽府變故第308章 臨安花魁大賽的運作第743章 解決南洋問題的機會第648章 佈置救災第217章 驚人的消息第448章 營救岳飛的計劃第547章 涪江之戰(上)第203章 鞏家莊之行第772章 漢奸紅貓第679章 北伐的主攻方向第9章 撤軍危機第654章 万俟卨的計策第623章 強渡紅河第808章 女兒嶽念雲第267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第258章 雨柔被抓第650章 賑災檢查第361章 鹿兒島海戰第173章 神秘信件第806章 吞併日本第17章 楚州的危機第572章 最是難消美人恩第487章 採石磯之戰第380章 千鈞一髮第462章 海外都護府第121章 明確思想第171章 決戰小商河(十二)第244章 金國內亂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應對第294章 又起波瀾第259章 聽雨軒的花魁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430章 各施計謀第597章 叛軍圍攻第60章 反擊第676章 戰爭動員第674章 北伐會議(上)第310章 趙構召見第210章 無理的要求第81章 兇手是誰?第564章 原來是一位女皇帝第418章 廟中相會第650章 賑災檢查第799章 銀鈴的悲慘遭遇第397章 王雯辭行第22章 作戰會議第224章 “後周後人”第253章 又見雨柔第185章 月漓的本領第748章 穿山越嶺第383章 擔任赴金副使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應對第650章 賑災檢查第419章 救出韋太后第18章 瘟疫的防治措施第745章 動盪的蒲甘第635章 討援兵第235章 葫蘆谷之戰(四)第477章 騙吃騙喝的親戚第423章 逃離上京第40章 突襲(下)第335章 蔡景方的陰謀第333章 楊月的心思第735章 衆臣的心聲第437章 南宋劇變(上)第389章 岳飛北伐第221章 被困黑山谷第799章 銀鈴的悲慘遭遇第459章 万俟卨的毒計第270章 堂審開始第522章 彭澤大戰的序幕第428章 打進皇宮去第189章 爾虞我詐第497章 以水制勝(下)第550章 九嶺鎮之戰(一)第650章 賑災檢查第624章 逃之夭夭第431章 搶先動手第683章 宋金大海戰(一)第211章 岳雲的計策第172章 戰後安排第251章 四衙內聚會第89章 遞交萬民書第182章 局面難打開第587章 兩拔宋使第414章 潼關之戰(五)第729章 辛棄疾的奪權方案第332章 薜源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