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蘇秦之計

蘇秦不愧爲鄭國太尉,對諸侯列國情況把握有獨到看法,有着卓絕見識和眼界,整理着思緒繼續說道:“諸侯列國中,北方列國騎兵強盛,中原列國步兵出彩,南方列國水師更勝,

當前,鄭國步兵與水師皆強大,放眼列國難覓敵手,唯獨騎兵欠缺,而北方數國,以趙國,晉國,燕國臨近塞外,容易獲得良駒,騎兵氣勢最強。

趙國強勢,鄭國無法撼動,戰則兩倍俱傷。與晉國又相隔萬里,攻之鞭長莫及,而燕國與鄭接壤,國力羸弱,雖有段溫兩家支持,依然方可一戰。

吞併燕國後,鄭國獲得大量良駒,有了養馬場地,騎兵實力自然增強,再與趙爭雄,可堪一戰。”

“的確,朕也這麼想的,可愛卿爲何又說同時攻宋伐燕?”李釗認點點頭,面色中疑慮卻未消除。

蘇秦轉身指着晉國與宋國交接地圖,笑眯眯道:“陛下再看,晉國與宋國接壤之地,一片廣袤平原,近年來,晉國先後敗於宋國,燕國,新皇北辰穹繼位,雄心勃勃,夜以繼日的秣兵歷馬,若陛下聯合晉國。

由晉國騎兵自北面發起攻擊,朱大帥統領二十萬鐵騎軍從東面發起攻擊,宋國雖大,卻也未必經受的起兩個大國聯合夾擊,如此宋國必敗。

而攻燕之戰,晉國參與可減輕我國壓力,若晉國不參與更好,燕國羸弱,豈能承受鄭國兵鋒,伊將軍又是鄭國名將,對燕之戰,可一戰定乾坤。”

不得不說,蘇秦分析頭頭是道,兩個超級大國,聯合攻宋,依照宋國無奈來不啃不響的情況,兩國兵鋒定會攻克宋國西北地區。

若是場持久戰,宋國經濟雖強,依然無法奈何兩個實力同等的大國。而燕國不足向三大諸侯國,一郡之廣,幾乎忽略不計,只是地理位置優越罷了。

“蘇太尉,此法雖妙,晉國未必會聯合。這麼多年來,晉國屢次南侵,縱然騎兵威力強大,卻被宋國連弩營早嚇破了膽,怕不會輕易南下攻宋。

況且,晉國落寞,國土雖大,實力卻不強,空有沃野萬里,千里草場,良駒無數,可惜從沒有用在正途上。南方被弱宋擊敗,北方受東胡壓制,西面敗在燕國手上,這樣的盟友,你覺得靠得住嗎?”旁邊一名文臣說道,這人卻是韓氏之人韓琦,乃鄭國丞相。

晉國曾經實力不亞於趙,還連續三代出現過北方霸主,正是那個時候,晉國北上塞外,驅逐東胡,西入平原,佔據燕國大片沃土,南下侵宋,打的宋國半個世紀歸宿南方。

可惜正如那句老話,富不過三代,晉國三位霸主之後,歷代君主不會是昏庸,便是懦夫,多年來,北方被東胡騷擾,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依舊不能解除隱患。

南面亦開始被宋國反攻,而今數十萬騎兵,卻不敢招惹皆爲步兵的宋國,至於西面,用雄心吞併燕國。可趙國強勢崛起,讓晉國不敢吞燕,一旦兩國沒有緩衝地帶,趙強必攻晉,到時三面受敵,情況更糟糕。

反觀宋國,三面亦皆爲大國,北方晉國,燕國,西方鄭國,南方面對越國,東面則是樑國。鄭晉兩國雄心勃勃,多次攻宋,卻全部無功而返。

在諸侯國中,常常被稱爲弱宋,羣雄環繞下,多年來專注內政,若非外敵入侵,萬不得已,從來不曾主動侵犯外國,饒是燕國彈丸之地,也僥倖獨立數十年。

經過兩代君王努力,諸侯列國均知道,宋國富甲天下,卻戰鬥力羸弱,紛紛窺視宋國財富,卻屢屢吃虧。

本以爲宋國不外乎有神機營,陷陣營,連弩營,三大營裝備精良,連自稱中原強國的鄭國,在攻宋時,也被步兵方陣和機械兵擊敗,正這兩個兵團分別隸屬陷陣營,機械兵亦屬神機營。

而連弩營則專門剋制北方騎兵,射程之廣,力量之大,在列國中首屈一指,這也是北方騎兵強國忌憚宋國的原因。

蘇秦輕笑,道:“丞相擔憂不無道理,正如丞相所言,晉國皇帝北辰穹眼高手低,才大志疏,國力羸弱。一旦鄭國出兵,再許以好處,北辰穹肯定出兵。

這時,朱將軍帶領鐵騎軍佯裝攻宋,讓晉國成爲攻宋主力,爭取多消耗晉國主力騎兵。

而刑將軍帶領鐵騎軍,盡力攻燕,爭取一戰吞併燕國,想來這對兩位將軍不是難事。

更重要,陛下欲統一列國,吞併燕國後,暫時與宋國和解,朱將軍揮師北上,兵鋒直指晉國,朱將軍與刑將軍則聯手攻晉,吞併晉國,不敢說輕而易舉,卻也少有阻力。

這時,再休養生息兩三年,鄭國從東北兩個方面,傾全國之力攻宋,宋雖強,未必承受的起鐵騎軍雷霆之勢。”

“好,好,好,好個一石二鳥,朱亥,刑伊柯,按照太尉的計劃行事,此戰乃我鄭國北伐第一戰,朕希望咱們君臣一心,全力以赴,爭取

滅燕佔晉再伐宋。”李釗起身笑意盎然,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丞相,馬上派人去晉國,許以好處,無論花費多少代價,務必拉攏晉國參戰,待消息傳回,立刻舉兵北伐。”

“皇上,可是北方還有趙國,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該忽視趙國的存在。”韓琦不甘示弱,蘇家財力不強,在軍政上卻隱隱有壓制韓家的勢頭,南方新勝,附庸蘇家的人不少,若這次北伐成功,韓家雖爲門閥,恐怕在實力上會被蘇家壓制,所以,他不希望皇上北伐,至少現在不希望皇上北伐。

“韓卿,年前你不是親自前往趙國,與趙王達成協議嗎,鄭國伐燕,趙國不會參與麼?”李釗神情有些不滿,南方新勝,他希望攜大軍氣勢,北上攻燕。

一旦蘇秦計劃得以實現,北方怕再無人阻止鄭國崛起,便是不能統一北方,形成霸主地位,也算實現他的夢想了。

況且,登基以來,他不喜門閥,這些人在朝堂指手畫腳,只爲家族謀取利益,蘇秦變法時,許多事情韓家不支持,相反還暗中阻止。若非依仗韓家財力,早被韓家驅逐出鄭國了。

“可是,可是,皇上,趙王目光短淺,蛇首兩端,一旦有人蠱惑,未必會履行盟約。況且趙國朝堂名臣宿將不少,未必不會看出鄭國意圖,皇上謹慎啊!”韓琦道。

李釗瞪了眼韓琦,喝道:“朕爲鄭國崛起,沉默了十五年,今鄭國強大了,你還讓朕沉默,那麼,朕當初爲何變法,爲何圖強,何不做個花花公子。韓琦,今日之事,不必再說,朕主意已定。”

“臣遵旨!”韓琦落寞拱手道。

鄭國朝臣定下的攻宋伐燕計劃,此刻林楓斷然不知,他眼下正在蒼巖山巡視。

月前,文季師先頒佈詔安令,許以重金,先後招安了燕國境內三個山頭山賊,又親身輕騎南下北往,也不曉得用了什麼方法,竟把南面紅衫軍,和塞外響馬賊招募回來。

讓朝臣對他刮目相看不說,林楓更相信世上有種人,真的能把死的說成活的,能把活的說成死的,正如蘇秦,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文季師雖沒有兼佩六國相印,可南下北上,不顧個人安危,帶來了六萬多人,這功勞着實不小。

不僅解決了燕國內部威脅,更一下子增添六萬兵力,這些人,還全部是亡命之徒。

如今,蒼巖山忽然多了六萬部隊,林楓作爲皇帝,豈會不來瞧瞧。

經過一番演練,林楓把兩萬紅衫軍,與一萬多山賊全部劃入趙鴻儒麾下,加上五千鐵甲步兵,與兩萬門閥死士,趙鴻儒麾下實力暴增,差不多有近六萬步兵了。

趙鴻儒在紅衫軍與山賊中,挑選體力強悍,戰鬥意志旺盛者,組成鐵甲步兵,一時間內,六萬步兵中,有四萬鐵甲步兵,兩萬輕步兵。

三萬響馬賊與張羽統領兩萬輕騎兵混合,響馬賊盛名塞外,一個個全是狠角色,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快若閃電。

在他看來,這便是輕騎兵應有的殺傷力,最瘋狂的戰術。

提拔了招募來的諸位將領,林楓把列出的練兵策略交給張羽,趙鴻儒等人後,正在加緊設計改進弓箭,爭取讓達到現在水平。

即長弓輕箭也達到三百米,重箭達兩百五十米,至於連弩,他也懂的製作套路,不過尚不清楚這個時代的製作技術。

黑旗關一戰,宋國的攻城機械,太震驚了,讓他有壓力,特別將來若與宋發生衝突,面對宋國強大的攻城機械,他必須有法子應對。

可惜林楓不知道,這個時代有連弩,在宋國大型弩牀也是司空見慣,射程在六百至千米以上,連弩營中有些連環弩牀甚至超過一千五百米。

他改進強弓,因爲強弓製作方法相對簡單,二來經過與戎族兩次交戰,發覺戎族強攻射程不足以二百米,改進後的強弓,在這個時代,

算得上優秀了。當然,這是他沒有見過宋國連弩與牀弩之前。

第684章 帝王之術第1380章 滿城驚慌第974章 帝位之爭,咎由自取第1350章 吳國反抗者,第171章 一敗再敗第26章 欲速不達第591章 未戰而尚(第一更)第256章 戰事初開上第671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一更)第844章 陷入絕境(第三更)第338章 準備返京第533章 借力打力第219章 慕容柒嫣的煩惱第928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472章 逃之夭夭第1259章 一筆巨大財富第1036章 前所未有的危機第7章 北方有佳人第846章 拼死一戰()第124章 勢在必行第998章 勝敗乃兵家常事第748章 否極泰來(下)第908章 大戰前夕,四方雷動第1341章 突然出現燕軍第9章 沒錢了第58章 問計於民上第758章 銳利刀鋒第1400章 林楓點將第418章 鹿死誰手第45章 大戰下第879章 熊武暴怒,四王反目第1009章 率軍投誠第872章 都別動,讓楚帝殺了朕第340章 遭遇盜賊上第365章 王綸玥之殤中第1366章 懷柔招降第856章 絕地反攻(上)第1222章 兵家危機陰謀詭計第518章 樹倒猢猻散第532章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了第294章 秣兵歷馬第1307章 噩耗第382章 重大發現第943章 聲東擊西,火燒北門第286章 犬狼部隊第240章 八國會盟下第1421章 奪取郢城,擒熊恆第153章 納降上第360章 困獸之鬥下第194章 晉陽城大火第307章 你太壞了第1265章 楚國之憂第554章 或許有詐(四千字)第158章 十倍償還第1112章 勸降蒙闊第142章 內部紛爭第91章 段夢柔上第1395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195章 大難不死第597章 大軍混亂第1170章 湘妃省親,閒人避讓第1071章 女帝榮辱第549章 計中計(下)第192章 燕國的報復中第721章 牌局,振夫綱(下)第1149章 你才慾求不滿第105章 涼鳴關之戰上第751章 正面較量第152章 前路迷茫第725章 預先取之,必先予之第250章 豎子不與之謀下第1376章 吳國要亡了第559章 復仇之火第1335章 摧枯拉朽之勢第339章 燕京變化上第1001章 鐵血手段第1126章 彈指間,灰飛煙滅第939章 一盤大棋第1316章 前所未有的重賞第1159章 錦官城內的異域高人第793章 第851全軍投降第487章 夫唱婦隨第336章 冉清歌第1102章 超出預料的新危機第84章 門閥來訪第1224章 花落誰家未可知第680章 小節,大義,孰重孰輕第571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一更)第584章 拉開序幕(第三更)第542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791章 謀反者,滅九族第1028章 各懷鬼胎第809章 熊武反撲第787章 關門打狗下第450章 委曲求全第235章 大國氣量下第279章 以火攻火上第126章 伏擊塔拉第1271章 吃人戰火,吞噬生命第1086章 歃血爲盟,互送世子
第684章 帝王之術第1380章 滿城驚慌第974章 帝位之爭,咎由自取第1350章 吳國反抗者,第171章 一敗再敗第26章 欲速不達第591章 未戰而尚(第一更)第256章 戰事初開上第671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一更)第844章 陷入絕境(第三更)第338章 準備返京第533章 借力打力第219章 慕容柒嫣的煩惱第928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472章 逃之夭夭第1259章 一筆巨大財富第1036章 前所未有的危機第7章 北方有佳人第846章 拼死一戰()第124章 勢在必行第998章 勝敗乃兵家常事第748章 否極泰來(下)第908章 大戰前夕,四方雷動第1341章 突然出現燕軍第9章 沒錢了第58章 問計於民上第758章 銳利刀鋒第1400章 林楓點將第418章 鹿死誰手第45章 大戰下第879章 熊武暴怒,四王反目第1009章 率軍投誠第872章 都別動,讓楚帝殺了朕第340章 遭遇盜賊上第365章 王綸玥之殤中第1366章 懷柔招降第856章 絕地反攻(上)第1222章 兵家危機陰謀詭計第518章 樹倒猢猻散第532章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了第294章 秣兵歷馬第1307章 噩耗第382章 重大發現第943章 聲東擊西,火燒北門第286章 犬狼部隊第240章 八國會盟下第1421章 奪取郢城,擒熊恆第153章 納降上第360章 困獸之鬥下第194章 晉陽城大火第307章 你太壞了第1265章 楚國之憂第554章 或許有詐(四千字)第158章 十倍償還第1112章 勸降蒙闊第142章 內部紛爭第91章 段夢柔上第1395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195章 大難不死第597章 大軍混亂第1170章 湘妃省親,閒人避讓第1071章 女帝榮辱第549章 計中計(下)第192章 燕國的報復中第721章 牌局,振夫綱(下)第1149章 你才慾求不滿第105章 涼鳴關之戰上第751章 正面較量第152章 前路迷茫第725章 預先取之,必先予之第250章 豎子不與之謀下第1376章 吳國要亡了第559章 復仇之火第1335章 摧枯拉朽之勢第339章 燕京變化上第1001章 鐵血手段第1126章 彈指間,灰飛煙滅第939章 一盤大棋第1316章 前所未有的重賞第1159章 錦官城內的異域高人第793章 第851全軍投降第487章 夫唱婦隨第336章 冉清歌第1102章 超出預料的新危機第84章 門閥來訪第1224章 花落誰家未可知第680章 小節,大義,孰重孰輕第571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一更)第584章 拉開序幕(第三更)第542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791章 謀反者,滅九族第1028章 各懷鬼胎第809章 熊武反撲第787章 關門打狗下第450章 委曲求全第235章 大國氣量下第279章 以火攻火上第126章 伏擊塔拉第1271章 吃人戰火,吞噬生命第1086章 歃血爲盟,互送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