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回 孤立之勢

清晨。。: 。皇宮一處偏僻的院落。

崔瑾辰白衣,束髮,立在庭前,手持一卷書,默默背誦。

一小太監探頭探腦的在‘門’口看了半晌,見四下無人,忙上前在崔瑾辰耳邊低語幾句。

崔瑾辰眼神一亮,從懷裡掏出一張銀票,扔到小太監手中道:“人在何處?”

小太監滿意地瞅了一眼銀票的面額,笑道:“巳時一刻,在宮‘門’口。趙公子快想想辦法吧。”

崔瑾辰沉‘吟’道:“這會皇上上朝可還結束了?”

小太監朝長‘門’宮方向看了看,笑道:“今兒個十五,太后臨朝,估‘摸’着不會這麼快。”

先帝過世,留下口諭。因太子年幼,凡軍國大事,權取皇太后及高相處分。且太子未成年時,皇太后可逢初一,十五或有國家大事時,臨朝聽政。

新帝登位後,太后極少出現在皇室宗親,文武百官面前。但每逢這兩日,必盛妝與新帝同行。

崔瑾辰待小太監走後,暗暗思慮開來。

……

太和殿位於皇宮中路,殿宇雄偉壯麗,莊嚴肅穆。

三尺見方的大青石磚,拼貼無縫,中間光潔如鏡,四周琢磨出四喜如意雲紋。百官分列而站。

大殿之上,趙靖琪一身黃袍,氣宇軒昂的端坐於龍椅之上。

龍椅之後,置六十四扇寬大屏風,上繡騰龍展鳳。屏風後,李太后身着朝服,頭戴珠翠,面無表情的看着階下諸人。

“回皇上。今‘春’西北一帶大旱,久未有雨,農民今秋收成,恐降三成。臣以爲,西北賦稅需得下降兩成。百姓方可度過難關。”

上奏的是中書‘侍’郎胡武。此人年方三十有六,文弱書生一個,偏取了個威武孔有的名字。景德十四年探‘花’,師從崔家。

“這……高相有何見解?”趙靖琪只覺頭疼,把難題拋給了相爺。

高則誠緩緩而出:“臣以爲降稅一事,非同小可。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如何降,降多少,需得三思而後行!”

胡‘侍’郎垂頭看了腳下一眼,高聲道:“皇上,高相所言雖有幾分道理。然災情迫在眉睫,倘若三思而後行,只怕百姓日子難熬。臣以爲,當機立斷方是上策。”

高相頓了頓,淡淡一笑道:“先帝在時,因西北常年有災,賦稅一降再降。若再降……只怕引得莘國其他地方有異,胡‘侍’郎憂國愛民是好事。但政令並非兒戲,法典條文擺在那兒,便是要降。得講究方式方法,而不是盲目行事。”

胡‘侍’郎冷哼一聲:“敢問相爺,有何良策?”

“一時半刻,何來良策?”

高則誠在朝中一向呼風喚雨,似今日這般令他當堂難看之事,還從未有過。更何況這人還是崔氏‘門’生。高則誠心下微有不快。

“沒有良策,還談什麼方式方法。談來談去。白耽誤時間!”胡‘侍’郎也不知哪來的膽量,嘟嘟囔囊說了一嗓子。

高則誠似被人打了一悶棍。昏暗片刻,臉‘色’漸有‘陰’沉之勢。

衆百官見狀,向看胡‘侍’郎的目光帶着幾分探究之‘色’,有那嗅覺敏銳之人,已觸覺到高,崔二大世家之間,似有什麼發生了變動。

“母后?”

趙靖琪蹙眉瞧着階下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他腦仁疼,不由身子微微後仰,低聲求助。

李太后微微頷首,以示他稍安勿躁。

趙靖琪心頭一鬆,長舒一口氣。心道這初一,十五兩日上朝,有母后在,就是好啊。

李太后輕咳一聲。

大殿之上頓時鴉雀無聲,幾十雙眼睛都注視在屏風之上。

“錢御史,此事,你有何看法?”李太后柔和不失威嚴的聲音緩緩響起。

錢寅上前一步,忖度太后此舉用意,小心謹慎道:“臣以爲,此稅不應降。”

“噢,如何不應降?”李太后似饒有興趣,悠悠的追問了一句。

錢寅一聽太后如此說話,心下十分得意。

“如高相剛剛所說,先帝在時,對西北的賦稅已格外開恩,比南方已低三成。若再降,南方百姓勢必不情願。今‘春’旱災,不過一季,豈有從‘春’旱到冬的道理?臣以爲,減稅,不過是那些個刁民無賴懶惰的藉口。故不應該降。”

此言一出,高相,胡‘侍’郎臉‘色’微變。

李太后長出一口氣。

“錢御史這話,深得哀家之心。先帝在時,勤政愛民,對百姓多有體恤。西北賦稅之低,是莘國百年來前所未有。災害年年有之,南方有水災,北方有雪災,無一年斷過,爲何這兩處百姓便能安居樂業呢?可見降稅並非良策。”

胡‘侍’郎心有不甘,寸步不讓道:“回太后,西北之地,原本就貧瘠,山多水少,與南方不同……”

“胡‘侍’郎,再貧瘠又怎比得過北邊的魏國,西邊的岐國。我可聽說這兩國的賦稅,可比咱們莘國要多啊!”錢御史打斷道。

“錢御史,國情不同,如何同日而語?”胡‘侍’郎反‘脣’相譏。

“依下官看,不是貧瘠少水的原因,而是民刁人懶的原因。”

錢寅咄咄‘逼’人道:“我聽說胡‘侍’郎的祖籍便在那裡,胡‘侍’郎不會是想因公徇‘私’吧!”

“你!”

胡武怒目相斥:“簡單不知所謂!”

不等錢寅開再口,胡武轉臉向皇帝、太后大叫冤屈:“皇上,太后!臣祖籍在西北不假,然爲臣之德,應以江山社稷爲重。錢御史在朝堂之下,放此惡言,辱臣品‘性’,還請皇上、太后睿斷!”

堂上爭執已如此‘激’烈,李太后卻沉‘吟’着並未出聲。

趙靖琪到底年輕,沉不住氣,一張俊臉漲得通紅。想開口,卻不知如何安撫,想呵斥,又不知該呵斥誰。

高則誠見狀雙眸微睞,上前一步冷笑道:“錢御史。就事論事,何必以已度人?”

錢寅對上高相,自然不敢放肆,恭敬道:“高相所言極是!”

李太后見火候差不多了,面‘色’如常道:“好了,都是爲了江山社稷。爲了朝庭百姓。此事不必再議了。高相爺!”

“臣在!”高則誠深揖行禮。

“下令西北各城官員,積極抗災,幫百姓渡過難關。”

“臣遵旨!”

高則誠微微低頭蹙眉,退回原位。如此輕飄飄的一句話,只怕是……目光向胡武看去。未曾想胡武正向他看來,兩人一對視,胡武鼻子冒出一股冷氣,扭過了頭。

高則誠目‘色’一黯,心中微有‘波’瀾。

趙靖琪見事情終於議完,忙朝小松子打了個眼神。

“退朝!”鬆公公尖銳的聲音響徹大殿。

……

“胡‘侍’郎留步!”

就在胡‘侍’郎腳邁出朝堂的一瞬,高則誠低聲喚道。

胡武身形一頓,回首冷笑道:“相爺有何吩咐?”

“久未與胡‘侍’郎飲酒。不知今日可有暇?”

自打崔氏去逝後,高則誠隱約覺得,朝堂上崔氏‘門’生並不像從前那般。對他響應從風,甚至有漸漸孤立的趨勢。

今日朝堂之上,高則誠駁了胡武的奏章,雖出於朝政的考慮,並無半分‘私’心,他思忖半晌。仍有心修復緩和一下局面。

胡武靜看高則誠半晌,笑道:“謝相爺擡愛。在下還有要事在身,先走一步。”

“胡武!”

高則誠負手道:“你可是怪我早朝之上……”

“豈敢。豈敢。相爺言重了。政見相佐,如同吃飯飲酒,不過是平常事罷了。我們官輕言弱,比不得相爺臨終受命,一言九鼎。道不同不相爲謀,胡武告辭!”胡武說罷,甩袖而去。

“如此囂張跋扈之人,相爺豈可與之爲伍。今日下官作東,請相爺過府一飲?”錢寅不知何時,悄無聲息的站在高相身後,一臉的諂媚相。

高則誠高深莫測一笑,笑容辨不出情緒。

“錢御史請!”

“相爺您先請!”錢寅心下一喜,恭身道。

兩人相視一笑,並肩前行。身後有眼‘色’的百官,紛紛跟隨其後。也有那不屑一顧的,繞過高相身側,與胡‘侍’郎走在一處,一左一右端的是渭涇分明。

……

李太后站在太和殿正‘門’,望着階下明顯分面兩派人馬的百官,想着這些時日朝堂上的暗流涌動,笑得意味深長。

百官同心,則君危;御人之道,只須讓其此消彼長,一擡一壓,一切盡在君王之手

趙靖琪見母后目光幽遠而深長,隨着那目光瞧去,未看出有何特別之處,笑問道:“母后在瞧什麼?”

李太后偏過臉,看着這個一無所知的兒子,柔聲道:“沒看什麼。”

“母后,以後若得空,常替兒臣坐鎮朝堂,何必只拘泥於初一,十五?兒子得母后坐鎮,萬事心定。”

“傻孩子,母親是一介‘婦’人,如此這般出入朝堂已是壞了祖宗規矩,豈可日日如君王般上朝。”李太后撫着兒子的手道。

“母后才幹,不輸兒臣,夕日父皇在時,母后也常幫父皇批閱奏章,怎的到了兒子這裡,便是壞了祖宗規矩。”

李太后慈愛道:“你是你,先帝是先帝。你父皇身子不好,母后幫他,是心疼他的身子。”

趙靖琪一想到那些堆積如山的奏章,和滿朝難纏的文武百官,太陽‘穴’突突的疼,撒嬌着扯着李太后的袖子道:“母后,朕最近也常常感到倦怠,四肢無力。”

李太后伸出纖纖‘玉’手,點上皇帝的額頭,嗔罵道:“皇帝啊……誰在哪裡?”

眼角的餘光瞥見一個身影立於階下,李太后厲聲喝道。()

ps:三更奉上,包子的腦子已一片‘混’‘亂’。

朝政之謀,最是難寫,卡文卡得實在是**。

推薦朋友的一本書:

書號:3425037

簡介:重活一世的蘇青黛本想做個‘混’吃等死的七小姐,順帶的報報仇,救救人,哪知自家爹爹嫌她吃太多,竟要把她嫁給一個懶王爺,這可如何是好?

第267回 死了這條心第65回 誰動的手腳第154回 分個嫡庶第293回 查案第344回 終於來了第49回 病在你心裡第353回 他欠我的第84回 遠離表哥第148回 曲線救國?第156回 死字怎麼寫第175回 出爾反爾第57回 失林之鳥第215回 求之不得第61回 都太老實第275回 脫胎換骨第47回 崔家老大進京第一百二百零一回 江湖郎中第35回 小蠻死了第152回 譜擺太大第21回 顯貴在人後第108回 毒舌的祖師爺第116回 這事與你不相干第23回 不能打老爺的臉第227回 衣錦還鄉第282回 商業帝國第111回 瞞到幾時第325回 山雨欲來第126回 無情男人心第78回 血染情場第98回 臣強主弱第13回 海棠姑娘第102回 黃道吉日第345回 半生浮夢第192回 幕後黑手第148回 曲線救國?第166回 大少爺的婚事第44回 誰看誰的戲第107回 是個妙人第340回 秦晉之好第115回 眼裡還有誰第240回 靜王府的貼子第12回 暴殄天物第199回 宮中宴請第74回 車到山前第64回 王氏出山第75回 學以致用第342回 流言成真新書新語第20回 裡應外合?第146回 往事如煙第181回 一十八口第240回 靜王府的貼子第46回 求夫人作主第318回 他怎麼能跟你比第65回 誰動的手腳第282回 商業帝國第138回 想個辦法第53回 什麼破故事第197回 上位者安心第266回 三月初三(二)第279回 真真是個傻的第116回 這事與你不相干第230回 有仇報仇第247回 我心似你心第303回 以德報怨第147回 六歲前的女童第329回 鬼擋殺鬼第152回 譜擺太大第83回 稱心如意第27回 誰引進府的?第71回 沒的選擇第245回 可願意跟我進宮第179回 我要找人第309回 祭日第271回 驚一驚心第328回 風滿樓第348回 只願與你陌路第30回 有情有義第17回 仙人放仙屁第278回 訪的是誰第156回 死字怎麼寫第34回 敲打敲打第14回 醉仙居第226回 寵上天上架感言第149回 原形畢露第104回 誰算計了誰第149回 原形畢露第56回 你長得美第225回 要有自知知明第319回 只要她平安第171回 如人所願第340回 中秋夜第343回 大婚前夕第161回 誰的勝面大第247回 我心似你心第234回 一場好戲第306回 上門邀請第46回 求夫人作主第153回 惦記到現在
第267回 死了這條心第65回 誰動的手腳第154回 分個嫡庶第293回 查案第344回 終於來了第49回 病在你心裡第353回 他欠我的第84回 遠離表哥第148回 曲線救國?第156回 死字怎麼寫第175回 出爾反爾第57回 失林之鳥第215回 求之不得第61回 都太老實第275回 脫胎換骨第47回 崔家老大進京第一百二百零一回 江湖郎中第35回 小蠻死了第152回 譜擺太大第21回 顯貴在人後第108回 毒舌的祖師爺第116回 這事與你不相干第23回 不能打老爺的臉第227回 衣錦還鄉第282回 商業帝國第111回 瞞到幾時第325回 山雨欲來第126回 無情男人心第78回 血染情場第98回 臣強主弱第13回 海棠姑娘第102回 黃道吉日第345回 半生浮夢第192回 幕後黑手第148回 曲線救國?第166回 大少爺的婚事第44回 誰看誰的戲第107回 是個妙人第340回 秦晉之好第115回 眼裡還有誰第240回 靜王府的貼子第12回 暴殄天物第199回 宮中宴請第74回 車到山前第64回 王氏出山第75回 學以致用第342回 流言成真新書新語第20回 裡應外合?第146回 往事如煙第181回 一十八口第240回 靜王府的貼子第46回 求夫人作主第318回 他怎麼能跟你比第65回 誰動的手腳第282回 商業帝國第138回 想個辦法第53回 什麼破故事第197回 上位者安心第266回 三月初三(二)第279回 真真是個傻的第116回 這事與你不相干第230回 有仇報仇第247回 我心似你心第303回 以德報怨第147回 六歲前的女童第329回 鬼擋殺鬼第152回 譜擺太大第83回 稱心如意第27回 誰引進府的?第71回 沒的選擇第245回 可願意跟我進宮第179回 我要找人第309回 祭日第271回 驚一驚心第328回 風滿樓第348回 只願與你陌路第30回 有情有義第17回 仙人放仙屁第278回 訪的是誰第156回 死字怎麼寫第34回 敲打敲打第14回 醉仙居第226回 寵上天上架感言第149回 原形畢露第104回 誰算計了誰第149回 原形畢露第56回 你長得美第225回 要有自知知明第319回 只要她平安第171回 如人所願第340回 中秋夜第343回 大婚前夕第161回 誰的勝面大第247回 我心似你心第234回 一場好戲第306回 上門邀請第46回 求夫人作主第153回 惦記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