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大鳴大放(二)

“父王明鑑,自古以來民心最嬗變,此無他,跟風耳,若是任由一幫無聊文人瞎折騰,則事必頹矣,故,斷不能容得田秉義一干無行之輩胡亂混淆是非,此一條倒是不難,有父王在,請些文章高手不過尋常事罷了,然,在孩兒看來,要想駁倒對方,卻也非易事,最可能之結果便是一場激烈之論爭,至於各省官場那頭麼,八叔顯然要佔些優勢,可也未見得便能壓倒我方,綜合兩方面來看,還是勢均力敵之勢也,若如此,《京都條約》能否過得朝議一關,尚在未定之天,須得另尋它策,方可確保無虞。”

三爺有問,弘晴自是不敢怠慢了去,飛快地組織了下語言,將局勢的演變趨勢詳細地分析了一番。

“嗯,理倒是這麼個理兒,辯爭一烈,朝局必亂,此斷非皇阿瑪所樂見之局面也,如此一來,皇阿瑪還真有可能將《京都條約》一事壓後處置,晴兒既是能想透箇中關竅,想來必是有了應對之道,且就說將出來好了,阿瑪聽着呢。”

三爺皺着眉頭想了想,也覺得弘晴的分析並無差錯,真要是激烈對抗下去,己方雖不見得會輸,可要想贏也難,到了末了,老爺子那頭十有**會玩出平衡的手段,將此事無限期擱置下去,而這,對於弘晴來說,不是輸也是輸了的,沒旁的,不能從《京都條約》裡整出銀子來,工部的諸般啓動計劃也就沒了施展的可能,如此一來,四爺、八爺一夥勢必將會落井下石,硬逼着弘晴離開工部,很顯然,這等結果可不是三爺所樂見的,只是說到對策麼,三爺卻是抓瞎了,沒奈何,也只能是再次將問題丟給了弘晴。

“父王明鑑,孩兒倒是有一策可應對此局,說來也簡單,不就是辯爭麼,那便爭出個高下也無不妥,只消短時間內見分曉,此事也就該定盤了,孩兒想出了一物,或可爲禮部新添一利器,此事物曰:報紙!”

來自信息爆炸的後世,弘晴自不會不懂報紙的威力有多巨大,這玩意兒簡直就是洗腦的不二工具,用之於宣傳,絕對無可匹敵,儘管這時代識文斷字的人還只佔人口中的少數,可就是這麼些精英人物卻主導了整個大清的輿論導向,若是能以報紙對這麼些精英加以洗腦,於上層機構的統治來說,那絕對是好事一樁來着,弘晴早就想着將報紙搬上大清的舞臺,只是一直未得其便罷了,而今,機會終於出來了,弘晴自是不想放過。

“報紙?此又是何物來着?”

一聽這麼個名詞新穎得很,三爺不由地便是一愣,狐疑地看了看弘晴,眉頭微皺地便追問了一句道。

“回父王的話,所謂的報紙其實就是邸報的變種罷了,所不同的是邸報乃是供官員們看的,而報紙面對的則是天下大衆,但凡朝堂消息又或是花邊新聞、笑料等皆可刊登其上,既可以之教育民衆,又可兼顧娛樂,甚或還能利於商家,實屬一舉多得之好事也。”

這一見三爺滿臉的迷茫之色,弘晴自是不敢多有耽擱,趕忙將報紙的功用詳細地解說了一番。

шшш ▪t t k a n ▪C O “哦?這事物當真有這般神奇?”

弘晴說得倒是慷慨激昂,可三爺卻依舊茫然得很,沒旁的,見識所限耳——邸報,三爺倒是懂,平日裡也沒少看,可要說重視麼,卻也不見得,概因三爺身處中樞,消息本就靈通得很,自是無須從邸報裡去了解朝堂之動態,這會兒聽得弘晴將報紙的功能吹噓得如此美妙,三爺自是不怎麼相信。

“回父王的話,確是如此,您若是不信,待得報紙一出來,便可知端倪,這麼說罷,這報紙可一份多張,第一版刊登朝堂重要新聞,第二版則可爲時論文章,第三版麼,安排些花邊新聞之類的消息,第四版便可爲商家之廣告,從技術上來說,並不難實現,眼下工部已將活字印刷術再次整理了出來,足可一日內印刷近三萬份,先行面向京師發行,而後逐步推往各省,當可爲朝堂宣傳之利器也,待得此番論爭大起之後,父王便可上本皇瑪法,以明辯爭之理爲由,提出辦報紙之思路,想來皇瑪法斷不會有異議,如此一來,此報紙必爲禮部所主導,換而言之,輿論之喉舌便在握也,又何愁不能短時間裡駁倒田秉義等一干無行文人。”

弘晴之所以想辦報,自不止是爲了應付當下的論爭,而是有着深層次的思考,那便是爲將來徹底開啓民智做準備,當然了,這等思忖卻是不足爲外人道哉,弘晴也就只是一語帶過而已,陳述的重點還是着落在了應對當前之局上。

“子誠,夫子,您二位以爲晴兒這提議可行否?”

哪怕弘晴已是將報紙的功用說得極爲分明瞭,可三爺還是不以爲此物能派上大用場,只是見弘晴如此堅持,卻又不好反對,想了想之後,還是沒當場下個決斷,而是將問題拋給了陳、李兩大謀士。

“王爺明鑑,此事物若是運用得好,確可堪稱利器也,只是規則之制定卻須得謹慎,若不然,恐遭物議,依屬下看來,先試行一下似也無不妥。”

李敏銓得知報紙的事兒說起來也就只比三爺早了那麼一刻多鐘而已,然則李敏銓的洞察力卻是比三爺要高出了老大的一截,不單看出了報紙的威力不小,更意識到此物乃是雙刃劍,一個不小心之下,便容易傷到自身,有鑑於此,哪怕他心向着弘晴,在這等大事上,也不敢全力支持弘晴之意見,也就只是提出了個折中之意。

“嗯,夫子,您之意如何哉?”

三爺本來就對報紙持着無可無不可的態度,此際一聽李敏銓說得謹慎,態度自不免便偏向了不辦,只不過此提議乃是出自弘晴之口,三爺自不好明着反對,這便不置可否地吭了一聲,又將問題丟給了默默端坐一旁的陳老夫子。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然,自古以來,卻總是防不勝防,恰如治水,堵總歸不如疏,若能有報紙這等事物溝通上下,則上情下達、下情上呈或可兩宜焉,箇中雖有風險,可若是控制得宜,卻也無礙,王爺若是能主理此事,即可操控輿情,於大事當有巨利,當行!”

陳老夫子看得明顯比李敏銓更遠,分析起來也比李敏銓所言要深刻得多,至於結論麼,自是持着贊同之態度。

“唔……,這樣好了,晴兒且先將章程整出,阿瑪看過再議好了。”

這一見陳老夫子極力贊同弘晴的提議,三爺的心思自不免又起了變化,可也沒到打算即刻行動的地步,皺着眉頭想了片刻之後,還是決定先看看再說。

“是,孩兒遵命。”

沒能當場說服三爺,弘晴自不免微微有些失落,可也不是很在意,沒旁的,事情一旦逼到了頭上,三爺就算是再不樂意,那也得行動起來了的,正因爲此,弘晴並未再多進言,僅僅只是躬身應了諾,便不再就此事多加囉唣,一場緊急議事也就此算是告了個終了……

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初五,寄居廣濟寺的山西舉子楊光年、四川舉子田秉義等十數人就《京都條約》一事著文多篇,猛烈抨擊此條約待東瀛過苛,有違仁恕之道,索要戰爭賠償更是利字當頭,於聖人理念相悖,實屬強盜之行徑,主張廢除此條約,以寬仁待人云雲,因着楊、田二人皆是名士,文章一經寫出,京師文壇立馬起了轟動,再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瀾,幾乎是一日之內,便已在京師各處哄傳了開去,京師百姓無不爲之熱議連連。

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初六,京師名士楊文言、周昌言等數十文壇好手紛紛著文反駁楊光年等人的文章,提出了君子之仁與婦人之仁的區別,主張內外有別,更舉出了明朝中葉倭寇亂華夏之事,以明證倭人生性殘暴不仁,不值得教化,唯有強權以平之。這麼些文章一出,同樣很快便傳遍了整個京師,引得京師百姓無不爲之矚目,爭論之風頓時大起了,無論茶館還是酒肆,到處都在熱議着雙方的大辯論,各種小道消息不脛而走,京師上下哄亂一片。

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初九,左都御史納蘭揆敘上本,明章拜發,明確反對《京都條約》,以索要戰爭賠款爲不仁,駐軍京都爲不義,又以海外駐軍徒費米糧等諸般名義,彈劾主持草擬此條約的老十三與弘晴,此本一上,朝野爲之譁然,不旋踵,山西巡撫希福、安徽巡撫孫長鴻等諸多地方大員的本章也已到京,所奏盡皆反對《京都條約》;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十一日,河南巡撫榮柱、北河總督陳啓棟、福建巡撫孟光祖等地方大員的奏本也送到了京師,對《京都條約》則是持強烈贊成之意見;至此,兩方面的諸多官員紛紛擺明了立場,朝局風雲頓時便詭異了起來,好一派“風雨欲來煙滿樓”之緊張氣息!

第497章 得勝歸第900章 烽火處處(二)第614章 御前爭婚(二)第660章 黃雀與獵人(五)第1018章 各方博弈(五)第648章 彈章 如潮(三)第848章 混沌格局(三)第950章 不入流的試探(二)第771章 不好吃的年夜飯(二)第181章 分贓協定(二)第1041章 死頂到底(一)第684章 夜宴驚魂(五)第400章 宿命難逃(一)第928章 俄羅斯人的好心第69章 初次過招(一)第417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二)第152章 再臨濟寧第730章 壽宴風波起(一)第143章 海運之大計劃(二)第292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875章 誠德帝出難題第287章 收網(四)第1027章 風起雲涌(一)第23章 不歡而散(下)第471章 示敵以強(二)第183章 協議達成第176章 援兵大至第18章 波瀾漸起(一)第769章 君子坦蕩蕩(二)第488章 烽火連天(四)第236章 四爺碰壁(一)第89章 一舉成擒(三)第242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四)第392章 老爺子的板子(二)第678章 陰謀進行時(二)第260章 急轉直下(三)第1000章 息事寧人(一)第304章 第一次碰撞(一)第853章 傲慢與偏見(一)第60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138章 力推與力挺(一)第620章 指東打西(一)第508章 大鳴大放(二)第1128章 血洗京都(三)第600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二)第826章 大鬧乾清宮(二)第1025章 最後通牒(三)第959章 何去何從(二)第289章 弘晴的選擇第243章 城下之盟(一)第235章 合縱與連橫(五)第729章 陳老夫子的提點第637章 老十四的小算盤(二)第87章 一舉成擒(一)第843章 各出妙手(四)第415章 這就鬥上了(二)第843章 各出妙手(四)第216章 溫家虎妞第475章 橫掃四野第1009章 一摁到底(一)第248章 新春大禮第1134章 關門行動(二)第763章 投鼠忌器(一)第982章 各敲各的鑼(三)第91章 以退謀進(一)第96章 下馬威?(二)第787章 力辭不受(二)第1108章 太后有召第895章 巧取巴暖三川營第1070章 一語點醒(二)第1083章 虎門銷煙(二)第1004章 勞動力危機(一)第576章 撲朔迷離(二)第822章 再下兩城第297章 一劍封喉(一)第1134章 關門行動(二)第633章 該來的終歸會來(五)第484章 大戰之序章第92章 以退謀進(二)第87章 一舉成擒(一)第93章 養心殿裡的暗鬥(一)第806章 橫掃京師(八)第994章 舉重若輕(三)第5章 柳暗花明第291章 歡喜冤家第313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三)第796章 決勝時刻(一)第768章 君子坦蕩蕩(一)第1037章 先發制人(三)第1033章 潮起潮落(二)第295章 來日方長第530章 誰比誰更狠(三)第1049章 預作綢繆(二)第875章 誠德帝出難題第324章 彼此算計(一)第907章 雷霆一擊(二)第978章 強勢鎮壓(一)第739章 峰迴路轉(二)第982章 一邊倒的朝議(二)第950章 不入流的試探(二)
第497章 得勝歸第900章 烽火處處(二)第614章 御前爭婚(二)第660章 黃雀與獵人(五)第1018章 各方博弈(五)第648章 彈章 如潮(三)第848章 混沌格局(三)第950章 不入流的試探(二)第771章 不好吃的年夜飯(二)第181章 分贓協定(二)第1041章 死頂到底(一)第684章 夜宴驚魂(五)第400章 宿命難逃(一)第928章 俄羅斯人的好心第69章 初次過招(一)第417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二)第152章 再臨濟寧第730章 壽宴風波起(一)第143章 海運之大計劃(二)第292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875章 誠德帝出難題第287章 收網(四)第1027章 風起雲涌(一)第23章 不歡而散(下)第471章 示敵以強(二)第183章 協議達成第176章 援兵大至第18章 波瀾漸起(一)第769章 君子坦蕩蕩(二)第488章 烽火連天(四)第236章 四爺碰壁(一)第89章 一舉成擒(三)第242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四)第392章 老爺子的板子(二)第678章 陰謀進行時(二)第260章 急轉直下(三)第1000章 息事寧人(一)第304章 第一次碰撞(一)第853章 傲慢與偏見(一)第60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138章 力推與力挺(一)第620章 指東打西(一)第508章 大鳴大放(二)第1128章 血洗京都(三)第600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二)第826章 大鬧乾清宮(二)第1025章 最後通牒(三)第959章 何去何從(二)第289章 弘晴的選擇第243章 城下之盟(一)第235章 合縱與連橫(五)第729章 陳老夫子的提點第637章 老十四的小算盤(二)第87章 一舉成擒(一)第843章 各出妙手(四)第415章 這就鬥上了(二)第843章 各出妙手(四)第216章 溫家虎妞第475章 橫掃四野第1009章 一摁到底(一)第248章 新春大禮第1134章 關門行動(二)第763章 投鼠忌器(一)第982章 各敲各的鑼(三)第91章 以退謀進(一)第96章 下馬威?(二)第787章 力辭不受(二)第1108章 太后有召第895章 巧取巴暖三川營第1070章 一語點醒(二)第1083章 虎門銷煙(二)第1004章 勞動力危機(一)第576章 撲朔迷離(二)第822章 再下兩城第297章 一劍封喉(一)第1134章 關門行動(二)第633章 該來的終歸會來(五)第484章 大戰之序章第92章 以退謀進(二)第87章 一舉成擒(一)第93章 養心殿裡的暗鬥(一)第806章 橫掃京師(八)第994章 舉重若輕(三)第5章 柳暗花明第291章 歡喜冤家第313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三)第796章 決勝時刻(一)第768章 君子坦蕩蕩(一)第1037章 先發制人(三)第1033章 潮起潮落(二)第295章 來日方長第530章 誰比誰更狠(三)第1049章 預作綢繆(二)第875章 誠德帝出難題第324章 彼此算計(一)第907章 雷霆一擊(二)第978章 強勢鎮壓(一)第739章 峰迴路轉(二)第982章 一邊倒的朝議(二)第950章 不入流的試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