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新民村
“只是,村裡的人都習慣了把祖宗們葬在一起,也希望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代,能夠死後也不分離。”
“所以,就乾脆與大隊部這邊溝通,以重修宗祠爲代價,把宗祠後面的這座小山,分出來了一部分做爲我們兩姓人的新墓地。”
“爲了這事,聽說村裡兩姓的族老努力了很久才能落實。”
“那,林村也是屬於新民大隊的?”安鬆雨略帶兩分遲疑的問着。
安建寧微微搖了搖頭:“江村跟林村別看相臨,實際上完全沒有關係。”
看着安鬆雨幾人瞬間瞪大的眼,安建寧臉上的笑容更深了兩分。
可不等她說話,安建佳就先一步開了口:
“也就是因爲這一次拆遷,才讓兩個村子好似一起綁定了一般。”
“實際上,江村跟林村是直接隸屬於兩個大隊。”
“他們林村,叫做新橋大隊。”
“是容地邊緣,最臨近的村子之一。”
“但林村,卻是整個新橋大隊距離容地最遠的一個村子。”
“現如今全拆遷了之後,新橋大隊也就不再存在了。”
“至於我們江村,則是屬於新民大隊。”
“整個新民大隊有九個社員小組組成。”
“我們江村是最靠近容地的,應該叫做新民一社。”
“與新橋大隊相反,我們新民一社,算是全新民大隊最先拆遷的村子。”
“也是現如今唯一拆遷的村子。”
“所以現在,我們就是在新民大隊裡?”安鬆雨往宗祠外面望去。
他們剛纔一路過來時,也確實看到過不少陌生人。
他們看向一行人的目光,那份羨慕都快流出來了。
可最近這樣的目光安鬆雨看多了,還真沒有想到這一點。
安建佳點了點頭:“我們安姓以及江姓,在新民大隊其實都是大姓。”
“聽說當初我們江村住的那片土地,因爲是低窪,爛塘還多,並不是那麼適合人居住。”
“還是江家祖先帶着人去開闢出來的。”
“後來那邊眼看着能夠養活的人更多了,我們安姓的一部分人也跟遷了過去。”
說起這些,安建佳也有幾分彆扭。
現如今倒少聽到關於這事的爭論。
可她在江村還沒有出嫁的那些年。
幾乎每逢過年過節的大事。
只要江安兩姓聚在一起,這樣的老黃曆就沒有少翻過。
安鬆雨回村的時間短,倒還真沒有聽過這種說法。
不過安建佳卻不太想多說,緊着原本的話題道:“所以我們兩姓的宗祠重建後就一直在大隊這邊。”
“只是這一次我們村裡拆遷,又多了另外一筆安置的錢。”
“我們才與大隊以及族老商量後,重新翻新了宗祠。”
“甚至就是後面的公墓,也是以前沒有的。”
“不過宗祠這位置原本就有不少寬裕。”
“這一次我們把公墓劃分出來後,他們以後也能埋葬進來,倒也不會有人反對。”
安江兩姓的宗祠建的幾乎是相鄰的。
同樣是圍繞在一個不算太高的小山下面。
並且,周圍除了安江兩姓的宗祠之外,好似還有其他姓氏的。
只是相比起纔剛剛翻新擴大後的安江兩姓宗祠,它們的存在感幾乎沒有。 而兩姓宗祠後面的小山包,以前則是空着。
現如今緊靠兩姓宗祠後面的部分,就被劃分成了江安兩姓的新墓地。
看安鬆雨姐妹幾人都好似對於新民大隊挺好奇的。
安建寧乾脆帶着幾人在附近看了看情況。
江安兩家宗祠雖然有些偏,可順着明顯同樣是新建的道路走出去不久,就能看到大隊部。
除此之外,還有大隊小學等。
只是相比起江村一條街的繁盛,這裡也確實更有小村莊的幽靜。
就是店鋪,也僅只有一個不大不小的雜貨店。
安建寧帶着安鬆雨幾人去買水的時候,還有人問他們是不是從江村過來的。
即使是新民大隊的大隊部,平常來來往往的,也沒有不太熟悉的人。
而江村雖然隸屬於新民大隊,可大多數村民,都幾乎沒有往裡面的村子裡來過。
安建寧這一代還好,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裡,總有幾個同大隊的。
甚至就是小時候上小學,也都是在新民大隊這邊。
到了年輕一代,不說像安鬆雨兄弟姐妹三人全都是在城裡長大。
就是從小生長在村裡的安鬆月姐弟,也都選擇了教育條件更好的容地。
而不是繼續往來於新民大隊這邊。
眼看着,夜幕都快降臨了。
幾乎在山上忙碌了整天的安建平等人,總算是從山上下來了。
完成了這件大事的江村人,又一起離開了大隊部。
看着足足五輛車一起開出來,大部隊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複雜無比。
這簡直就是天降的潑天富貴。
真是便宜了江村那羣人了。
相比起大多數還沒有從江村搬離的人,安鬆雨一行人就更麻煩一點。
回到村裡後,他們僅只能跟熟悉的人簡單打個招呼,就又重新往城裡趕了。
被安建安在家屬區門口放下,安建平忍不住再次提了出來:
“我覺得我們家也得買輛車才行。”
這一次,畢麗珠半點也沒有反對的意思了。
晚上,一大家子好不容易忙完,又再次聚集到了一起。
今天在車上,村委已經提醒了。
關於使用村裡公共資源建立物流公司的事情,也要儘快有個結論了。
畢竟如果真要建立物流公司,那後面的事情還不少。
不趁現如今大多數人還在村裡。
等到大家真的都搬出去以後。
想要再把人一次性聚齊,就真的沒有這麼方便了。
關於這件事情,其實一家人心中也早就有想法了。
當初安鬆雨在江村開完會後,就直接回來告訴了家人。
只是那份意見書,他們還並沒有填寫罷了。
現如今發到衆人的手中,包括安順和兩位老人在內,都毫不猶豫的填寫了起來。
等到所有的意見書再度回到安鬆雨手上。
看着清一色的同意,安鬆雨半點也不意外。
第二天上午,安鬆雨與袁瓊華約到一起,要把兩邊的意見書送回了村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