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江頭對句

亦悲亦嘆亦尋醉,且歌且笑且行舟。

經過六天的跋涉,宋錚等人抵達奉節。自巫山城開始,宋錚與祖傑等人便被蜀國軍士“保護”起來。二百餘人的隊伍,蜀國動用了足足千人的兵力,四艘大船,讓祖傑和一干齊軍十分緊張。反倒是宋錚,一改頹色,變得神采飛揚。

奉節在後世被稱爲“千年詩城”,三峽風光讓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句。其中,李白、杜甫兩位絕頂大家,均用肆意的筆墨,描繪出這裡壯麗如畫的江山。

“朝雲夜入無行處,巴水橫天更不流。”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詩中的豪情讓宋錚亦煥發了詩興,親自作了數首詩詞,並讓蘇蟬編成曲子,在船上徹夜彈唱。原本一直沒有動用的美酒,亦源源不斷地送至船頭。宋錚酒不離身,邊飲邊歌,其豪放讓蜀軍瞪目結舌。

不但蜀軍,連祖傑亦滿腦子糊塗,搞不清宋錚一入蜀國,爲何像換了個人似的,變成了狂狷的文士。害得他悄然向張崇打聽底細,張崇哪裡知道。祖傑只有暗暗猜度,錚哥是不是壓力太大,這才變成這幅模樣。

幸好,蘇蟬倒頗喜歡宋錚現在的狀態,那隨口吟出的詩詞,只要譜上曲子,便是聲入雲霄的佳篇。

蘇蟬最喜歡的是竹枝詞,這原是夔州一咱韻味濃郁的民歌。唐代劉禹錫曾在夔州任刺史,他對竹枝詞進行了整理,又模仿創作了一些,遂成爲大受文人歡迎的文藝形式,並多有佳作。宋錚原來並不熱衷這種帶着旖旎風味的調調,這次也有了興趣,一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讓他與蘇蟬之間多了一絲曖昧的氣氛。

——————

穿過瞿塘峽,越過白帝城,江面漸闊,水勢也平緩下來。美景雖然依舊美不勝收,卻沒有了“浪遏飛舟”的驚心動魄。

將近登岸,宋錚梳洗了一下,換了正式的使節官服,依然手執酒壺,立在船頭。

奉節城下的長江岸口,一個頭戴卷腳襆頭,身着寬博綠色長袍的年輕蜀官挺立在最前頭。此人約二十許歲,額頭寬硬,顴骨略突,纖薄的嘴脣和留着短鬚的下巴,讓其看上去頗有棱角。

宋錚暗暗道,此人應該就是去歲蜀國的科舉探花薛啓孟了。他在巫山城就得到蜀國通報,此次迎接他的是享譽蜀中的才子,翰林學士薛啓孟。薛啓孟雖是去歲蜀國探花郎,但才名卻是最著,尤工詩詞。

主管蜀國外交的機構也叫禮房,不過卻直屬樞密院管轄。爲了迎接宋錚,薛啓孟被任命爲禮房給事中,屬於正六品官吏。蜀國官制絕大部分秉承宋制,五品以上官員穿朱服,七品以上服綠服。

宋錚暗自搖頭,蜀人也太妄自尊大了吧?迎接大齊使節,就算不那麼隆重,但最少也應該派個禮房郎中之類的對等官員。派薛啓孟來,未嘗沒有針對自錚的意思,蜀人想借其才氣,先壓壓宋錚的威風。

當然,蜀國之所以如此,也與大齊“使團”的規模有關。前宋出使,使團規模一般在百人左右,有正使、副使和三節人,合稱使節,再加上其他隨員,規模大都在百人左右。然而,大齊不重視外交,就算派使團,規模也不大。這一次更絕,宋錚只帶了張崇一名親衛,孤身入蜀。蜀國人定以爲大齊是故意輕視,所以派出這麼一個人物來,級別比宋錚低,名氣卻不小,隱含折辱之意。

薛啓孟若能勝過宋錚,蜀人自然歡喜,若不能勝,亦不丟份兒——我們的狀元和榜眼都沒出馬呢?宋錚早已料想,這一路想必不會平靜。

使船靠岸,宋錚將酒壺遞給張崇後,遙遙一抱拳,卻沒有說話。薛啓孟也回了一禮,上下打量着宋錚。

兩人久久不開口,讓兩邊的人都面面相覷。祖傑和張崇不自覺地按住了刀柄,而薛啓孟背後的軍士,亦緊張起來。雙方漸有箭拔弩張之勢。

宋錚一點也不着急,饒有興趣地把薛啓孟從頭看到腳,接着又四下張望,嘴角上翹,一副不把對方放在心上的樣子。他剛纔主動向薛啓孟拱手,已經先表示了友好之意。如果對方知道分寸,當先開口說話,這樣纔算合拍。沒想到對方急於給自己下馬威,將自己完全當作下級官員看待,也太過分了些。

雙方抻了一盞茶的工夫,宋錚乾脆擡頭看天,欣賞起雲捲雲舒來。薛啓孟的臉漸漸陰沉下來,要把大齊使節晾在這裡,首先是蜀國失禮,但主動問候對方,卻又有不甘。

薛啓孟不愧爲蜀國探花郎,很快想出了應對之法,他縱聲大笑一聲,吟道,“塘中草鱖,何處染金鱗?”意思是宋錚原是池塘中的草魚和鱖魚,是怎麼變成可以化龍的金鱗的。

宋錚輕聲一笑,飛快地應道,“枝上鸞鳳,自來駕東風!”

薛啓孟面色一驚,他沒想到宋錚應對如此之快。不過,僅憑這麼一次應對讓薛啓孟折服,自是萬萬不能。

“風雲不起,金鱗難有化龍日。”

“煙霞際會,錦鳳正是縱意時。”

“草鱖入巴水,苟且亂石間。”

“鸞鳳翔蜀地,遨遊峨嵋頂”

……

兩人語速甚快,間不容髮,聽得衆人目瞪口呆。薛啓孟一連出了五十多句,額頭上都冒了汗,反觀宋錚,卻依舊面不改色。他甚至還有時間招張崇過來,重新把酒壺拿到手,喝一口對一句,不但極爲工整,還從容有度。

薛啓孟已經騎虎難下了,臉色越來越難看。以局勢觀之,宋錚遊刃有餘,薛啓孟卻感到自己才思漸至枯竭。

這完全是一場遭遇戰,薛啓孟早就得了上邊授意,對齊使既不能失禮,又要折一下對方臉面。而在剛纔宋錚主動拱手時,薛啓孟還暗自得意,沒想到宋錚只行禮,不說話,讓薛啓孟臨時起意,先以自己所長挫一下宋錚的風頭。

令薛啓孟汗顏的是,自己引以爲傲的詩才,竟然有不抵對方之勢,讓薛啓孟既羞愧又懊惱。最後,他把心一橫,把自己頗爲得意的句子拿出來,“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怎敢對鋸(句)”。

宋錚疑惑,薛啓孟怎會這句後世非常有名的對子?他不禁額頭微蹙,深深地看了薛啓孟一眼。略猶豫後,還是堅決地把下句對出,“一馬陷入污泥裡,老畜生怎敢出蹄。”

不等薛啓孟氣暈,宋錚高聲笑道,“薛大人捷才,宋某佩服。宋某早聞巴蜀人傑地靈,騷客處處,今見薛大人,誠知此言不虛也。”說着,他又深施了一禮。

被人罵成“老畜生”,薛啓孟腦袋一蒙,差點把血吐出來。沒想到宋錚變臉甚快,將薛啓孟被蹂躪的面子撿了回來,也給了他臺階下。

薛啓孟哪敢再有半分傲意,當即深深吸了一氣,深深彎腰回了一禮,“宋大人才名,傳揚天下。能見到大人,薛某亦幸甚。宋大人,請!”

滿天烏雲,瞬時散開,兩方的軍士亦神態爲之一鬆。

宋錚與薛啓孟寒暄幾句後,便喚蘇蟬出來,介紹給了薛啓孟。薛啓孟早聞宋錚攜妓出使,起初還有些不信,見蘇蟬真的從船艙出來,卻又暗自羨慕。

前宋之時,蜀地人才輩出,三蘇更是名動天下。宋末戰亂,蜀地並未受到影響,文人更爲昌盛。濃郁的文化氣息、秀麗的山川景色,孕育出了許多浪漫多情、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

這使得蜀地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這裡的禮法最具古色,保持也最完備,而這裡的文人卻又以不拘禮法爲榮,像宋錚這種攜妓出使的人,在大齊、大金和西夏,會被認爲不可思議。但在蜀國,卻帶上了十分受人歡迎的浪漫氣息。

薛啓孟是這種文人的代表,其人的確是狀元之才,只是由於性格狂放、說話口無遮攔,才使其屈居探花之位。

宋錚在到蜀國前,千方百計蒐羅了許多情報,雖然不很詳盡,卻也熟知了蜀人的特點。這位薛啓孟,他也聽說過,此人在殿試中,竟然提議在蜀國後宮開辦學校,提高後宮妃子的知識修養,通過枕邊人給蜀帝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

令人奇怪的是,薛啓孟居然能當探花。要是在理學盛行的大齊,薛啓孟不被下獄就不錯了。皇帝和老婆們之間的事兒,可是一個小小的舉子能非議的?

————

蜀國開國皇帝是前朝大宋的駐川節度郎玉成。郎玉成死後,其子郎煜只當了兩年蜀帝便病死了,由郎德坤即位,也就是上一代蜀帝。郎德坤無子,過繼了其弟之子郎正淳。現任蜀帝郎正淳今年四十八歲,下有五子三女。長子郎伯川爲太子,次子郎伯巖封地夔州,兼任夔州知州,統領兵事。

郎伯川這一輩,文化修養都不錯。尤其是郎伯川,更有“狀元太子”之譽。數年前科舉時,郎伯川曾偷偷打聽考題,然後按照科舉題目,也做了一份答卷。接着,他用化名推薦給當時的考官。考官大驚,認爲是狀元之才,還報告給了郎正淳。蜀帝讓太子推薦這個人才,問來問去,才知道,這郎伯川自己作答的。

經此之事,“狀元太子”之名,名傳蜀地。

與哥哥不同,郎伯巖是諸兄弟中惟一一位專於武事的皇子。七年前大齊用兵蜀國,遭到慘敗。傳言,幕後指揮者便是當年年僅二十一歲的郎伯巖。

郎正淳對於郎伯川與郎伯巖這兩個兒子十分滿意,常以“吾家有兩匹千里駒”而自誇。

宋錚到奉節城,首先要拜訪的便是這位二皇子郎伯巖。

第666章 雄關戰曲(上)第584章 奇招制敵第688章 青城之變(中)第302章 深度蟄伏(中)第二十章 中秋之夜第217章 機會來了第443章 蘇蟬風華第568章 皇帝賞賜第396章 智鬥韓奎(中)第666章 雄關戰曲(上)第二十六章 一屁之誤第348章 江上行船第十章 萬全之策第92章 宋錚詐術第206章 謠言四起第527章 國公疑雲第732章 金虎令現第二十章 中秋之夜第96章 敵酋蹤跡第256章 誰比誰毒第449章 黃氏雙姝第321章 舌燦蓮花第365章 二女調笑第612章 以命相挾第101章 下落成謎第309章 惡魔主意第87章 春遊詩會(下)第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187章 如此破局第649章 祖傑神箭第十四章 撈寶計劃第67章 兵不血刃第244章 相府定計第638章 連番準備第462章 慷慨陳辭第43章 小鎮暗影(中)第313章 比文爭芳第444章 以曲反曲第604章 冷豔佳人第532章 展開佈局(上)第670章 原來是他第635章 激辯大殿第565章 驚天大案(二十六)第635章 激辯大殿第406章 進士考覈(下)第559章 驚天大案(二十)第229章 玉瑟被擄第759章 真假追殺第306章 怒髮衝冠第430章 知己兄弟第312章 四方爭雄第477章 步步爲營第312章 四方爭雄第二十五章 崖下驚魂第481章 宮裝女子第320章 酒桌暗鬥第329章 還有內幕第86章 春遊詩會(中)第三章 這一家子第450章 兄弟衝突第158章 千頭萬緒第511章 大爲光火第515章 當面搦戰第120章 稼軒之子(下)第298章 梟雄末路第680章 太尉之爭第335章 分兵而居第690章 步步殺機第94章 陸嬙失蹤第274章 再出新招第455章 權力置換第87章 春遊詩會(下)第506章 有眼無珠第103章 終見陸嬙第527章 國公疑雲第724章 羣獠秘謀第二十八章 西山比箭第454章 江南大家第571章 章宗來意第749章 詭異檀香第232章 血染官道(上)第294章 宮城對決(中)第653章 三絕齊使第349章 小郎抵京第174章 銀票收買第80章 震元刀譜第662章 觀者如堵第107章 武院大比第213章 前因後果第568章 皇帝賞賜第377章 真不厚道第三十一章 早有準備第290章 三藏其身第448章 生花妙筆第587章 相府血告第694章 重拾信心第373章 強悍對手(下)第142章 突如其來(下)第571章 章宗來意第423章 狀元金令(上)
第666章 雄關戰曲(上)第584章 奇招制敵第688章 青城之變(中)第302章 深度蟄伏(中)第二十章 中秋之夜第217章 機會來了第443章 蘇蟬風華第568章 皇帝賞賜第396章 智鬥韓奎(中)第666章 雄關戰曲(上)第二十六章 一屁之誤第348章 江上行船第十章 萬全之策第92章 宋錚詐術第206章 謠言四起第527章 國公疑雲第732章 金虎令現第二十章 中秋之夜第96章 敵酋蹤跡第256章 誰比誰毒第449章 黃氏雙姝第321章 舌燦蓮花第365章 二女調笑第612章 以命相挾第101章 下落成謎第309章 惡魔主意第87章 春遊詩會(下)第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187章 如此破局第649章 祖傑神箭第十四章 撈寶計劃第67章 兵不血刃第244章 相府定計第638章 連番準備第462章 慷慨陳辭第43章 小鎮暗影(中)第313章 比文爭芳第444章 以曲反曲第604章 冷豔佳人第532章 展開佈局(上)第670章 原來是他第635章 激辯大殿第565章 驚天大案(二十六)第635章 激辯大殿第406章 進士考覈(下)第559章 驚天大案(二十)第229章 玉瑟被擄第759章 真假追殺第306章 怒髮衝冠第430章 知己兄弟第312章 四方爭雄第477章 步步爲營第312章 四方爭雄第二十五章 崖下驚魂第481章 宮裝女子第320章 酒桌暗鬥第329章 還有內幕第86章 春遊詩會(中)第三章 這一家子第450章 兄弟衝突第158章 千頭萬緒第511章 大爲光火第515章 當面搦戰第120章 稼軒之子(下)第298章 梟雄末路第680章 太尉之爭第335章 分兵而居第690章 步步殺機第94章 陸嬙失蹤第274章 再出新招第455章 權力置換第87章 春遊詩會(下)第506章 有眼無珠第103章 終見陸嬙第527章 國公疑雲第724章 羣獠秘謀第二十八章 西山比箭第454章 江南大家第571章 章宗來意第749章 詭異檀香第232章 血染官道(上)第294章 宮城對決(中)第653章 三絕齊使第349章 小郎抵京第174章 銀票收買第80章 震元刀譜第662章 觀者如堵第107章 武院大比第213章 前因後果第568章 皇帝賞賜第377章 真不厚道第三十一章 早有準備第290章 三藏其身第448章 生花妙筆第587章 相府血告第694章 重拾信心第373章 強悍對手(下)第142章 突如其來(下)第571章 章宗來意第423章 狀元金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