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對陸炮擊

艦隊對陸作戰的戰術與對海作戰有很大的不同。

對陸作戰中,艦隊在大部分情況下轟擊的都是固定目標,而不是移動目標。相反,在對海作戰中,艦隊轟擊的基本上都是移動目標。如果目標失去了動力,也差不多該用魚雷,而不是艦炮來結束戰鬥了。

另外,對陸作戰中,有威脅的目標,特別是重型岸防火炮都是分散部署的,很難集中使用,反擊的力度相對較弱。相反,在對海作戰中,敵艦的主炮得到了統一的指揮,能夠集中發揮火力,反擊的力度非常猛烈,甚至不亞於進攻的一方。

這兩點從根本上決定了對陸作戰的特殊性。

當然,對陸作戰的戰術也不是完全一樣。如果是支援登陸作戰,艦隊的炮火支援分爲前期炮火準備與直接炮火支援。如果僅僅只是對陸炮擊,如同當年帝國海軍突襲長崎那樣的戰術行動,對陸作戰的戰術也會因爲實際情況有所不同。

因爲帝國海軍經常執行對陸作戰任務,特別是在保護海外領地時,艦隊的敵人幾乎都來自地面,而不是來自海上,所以帝國海軍的每一名槍炮軍官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就必須掌握各種成熟的對陸作戰戰術。白佑彬也不例外,海軍學院的那幾門戰術課,他全都拿了滿分,而且還利用課餘時間鑽研了很多對陸炮戰的戰例。

純粹的對岸炮擊,主要根據敵人的強弱選擇合適的戰術。

對付如同大島守軍那樣地“弱勢”敵人,艦隊在摧毀了最有威脅的重型岸防火炮之後,就能抵近炮擊,讓驅逐艦與巡洋艦這類輔助戰艦發揮應有的作用。並且將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這類主力戰艦解放出來,以防範可能出現的新威脅。

如果面對的敵人比較強大,就只能讓主力艦上陣了。

在此情況下,又要根據敵人的火力部署情況做出不同的戰術選擇。

如果敵人地岸防火炮部署得比較集中,則可以採用突襲的方式,首先投入主力艦,並且在較遠地距離上對敵進行壓制性炮擊。隨即投入輔助戰艦,在較近的距離上進行精確炮擊。並且爲主力艦提供炮擊修正參數。

相反,如果敵人地岸防火炮部署得比較分散。突襲效果將大打折扣。在此情況下,主力艦排好隊列,依次進入炮擊海域,並且利用已經掌握的目標信息,按照敵人各部隊的威脅強弱。從強到弱,依次炮擊敵岸防炮位。完成一輪炮擊之後,主力艦撤出炮擊海域,轉向折返之後,進行第二輪炮擊。如此反覆。直到摧毀所有目標。因爲敵人的岸防火炮對艦隊有實質性威脅,因此在這種戰鬥中,艦隊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並且各艦之間要有足夠地戰術機動空間。

由此可見,帝國海軍的炮戰戰術是相當“細膩”的。

作爲第一支將火炮裝上戰艦,進入“火炮時代”的海軍,帝國海軍的炮戰能力一直傲視羣雄。經過數百年地發展,帝國海軍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炮戰戰術體系。隨着技術的發展,帝國海軍的炮戰戰術也在不斷的進化着。

不管怎麼說。戰術的基礎都是技術。反過來,技術的進步也必然會影響到戰術。

這次。白佑彬沒有“推陳出新”,決定按照作戰計劃執行任務。

上次炮擊大島時,因爲屬於臨時調整計劃,所以白佑彬有很大的戰術自主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戰術。相反,這次地作戰行動不一樣,計劃早已確定,而且第12艦隊並不是唯一地參戰部隊,爲了戰役順利推進,各參戰部隊的戰術靈活性受到了嚴格地限制,指揮官不能“心血來潮”的隨意變更戰術安排。

八點三十五分,“果敢”號率先進入炮擊海域,緊隨其後的是“東海”號、“渤海”號與“秦嶺”號。

這三艘戰列艦在維修時都進行了必要的改進,只是當時“果敢”號的新型火力指揮系統的效能還沒有確定,所以三艘戰列艦沒有安裝同樣的火控指揮通道,只是換裝了新的雷達,安裝了火控雷達,並且爲每座主炮安裝了一臺彈道計算機。另外,兩艘“南海”級戰列艦還藉機更換了新式主炮,具備了發射重型穿甲彈的能力。只是在這場炮戰中,使用的是高爆彈與半穿甲彈,根本用不上穿甲彈。

八點三十八分,四艘主力艦都進入炮擊海域後,白佑彬下達了開火的命令。

一分鐘後,“果敢”號率先向一號目標區內,編號爲“0103”的一處重型岸防火炮工事打出了六枚重達八百六十公斤的炮彈。隨後,另外三艘戰列艦也向早已確定的目標進行了覆蓋式炮擊。此時,四艘戰艦的速度都只有十二節,距離海岸線大概二十四公里,距離目標則在二十五到二十七公里之間。

如果在對海作戰中,這樣的距離很難打中敵艦。

不說別的,炮彈需要至少三分半鐘才能落到目標上,而在這三分半鐘之內,即便是以十二節航行的敵艦,都能移動一千三百米,相當於五到七個艦身的長度。如果敵艦轉向,則需要用炮彈覆蓋五百三十萬平方米,也就是五平方公里的海域,即便炮彈以最佳方式撒佈,要想擊中敵艦,也需要至少七百枚炮彈。顯然,任何一艘戰艦,甚至一支艦隊,都不可能同時打出這麼多的炮彈!

對陸炮擊就完全不同了。

炮兵陣地是固定的,重型岸防火炮更是放置在永備工事內,就算可以移動,其移動速度也快不到哪裡去,且移動範圍非常有限,基本上可以當作固定目標。如此一來,只需要考慮炮彈的精度誤差。四百毫米重炮炮彈的橫向精度誤差大概是射程的萬分之一,縱向精度誤差大概是射程的萬分之一點五到萬分之二。因此,在二萬五千米的射程上,炮彈的誤差在二百五十米到五百米之間。

一般永備工事的大小爲五十乘一百五十米,因此從概率上講,只需要四到六枚炮彈,就能確保其中一枚命中永備工事。而四百毫米高爆彈在開闊空間內的爆炸殺傷範圍超過了一百五十米,在密閉空間內其威力不會降低,只會增加。因此,一枚高爆彈足以摧毀一座永備工事,至少使其徹底喪失作戰能力。

如果對付的是炮兵陣地,一般一個炮兵營的陣地大小在十五萬平方米左右。一枚四百毫米高爆彈的爆炸覆蓋範圍超過了八萬平方米,即便算上誤差,四到六枚四百毫米高爆彈也足以摧毀整個炮兵陣地!

也許,這些純粹的理論計算看上去沒有多少味道,可這是海軍炮戰的理論依據,也是制定海軍炮戰戰術的基礎。沒有這些理論,就不會有相關的學問,就不會有相關的學科,也就無法在學校培養出相關的人才,也就難以打造出一支強大的海軍。

當然,炮擊的基本交戰安排白佑彬早就安排好了。

按照目標的分佈情況,他首先將需要炮擊的地區劃分成了十二個區域,然後對每個區域內的目標進行編號,隨後按照艦隊的進入順序,通過最佳炮擊海域花費的時間,在該時間內各艘戰艦能夠完成的齊射次數,爲每一艘主力艦確定了三種類別的目標。即必須保證摧毀的甲類目標,儘量使其喪失作戰能力的乙類目標,以及在火力充足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打擊的丙類目標。

一般情況下,戰艦必須對甲類目標進行兩輪以上的齊射,並且需要第五大隊的偵察兵在前線確認目標是否摧毀,如果沒有,則必須進行補充炮擊。乙類目標則只進行一輪齊射,並且由第五大隊確認情況,如果沒有摧毀,艦長可以根據本艦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補上一輪齊射。丙類目標則在最後,也就是摧毀了甲類與乙類目標之後考慮。

炮擊戰術很詳細,也很明確。

這體現了艦隊指揮官在戰術應用方面的靈活性,同時也體現出了白佑彬作爲“槍炮軍官”的個人能力。

這期間,也體現出了第五大隊的重要性。

八點五十三分,第12艦隊的四艘主力艦開始對三號目標區內的重型岸防火炮工事開火。在此之前,第五大隊的偵察兵已經發來了消息,確認一號目標區與二號目標區內對艦隊有威脅的目標被全部摧毀。

“讓第12-2與12-3巡洋艦編隊投入戰鬥。”白佑彬在海圖上畫出了一條新的航線,“按照計劃行動,由它們負責對付沒有被摧毀的丙類目標。另外,聯繫嘉陵江號,準備接遊子回家。”

于右任點了點頭,立即讓畢長勝去傳達了命令。

補充炮擊一般都是巡洋艦的任務,而且丙類目標都不是需要重炮才能摧毀的堅固目標。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將那些代號“遊子”,已經完成了任務的第五大隊的隊員接回來。經過這輪打擊,就算日軍指揮官不比豬聰明多少,也會知道岸上有帝國海軍陸戰隊的偵察兵,並且會立即派出搜索部隊尋找這些潛伏起來的偵察兵。

炮擊仍然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對白佑彬,以及第12艦隊的官兵來說,這場戰鬥基本上就是一次炮術訓練。

第28章 石頭落地第31章 炮火兇猛第34章 單刀赴會第4章 積極戰術第28章 冒進政策第41章 決戰在即第20章 偷天換日第23章 惡意中傷第5章 電子干擾第7章 西歐劇變第38章 撲朔迷離第34章 艦隊拆分第15章 悔之晚矣第48章 軍人職責第47章 一波三折第30章 中立法案第2章 兩手準備第14章 各打各的第17章 繼續前進第20章 偶然相遇第37章 柳暗花明第6章 一錘定音第64章 繼續前進第7章 將計就計第47章 積重難返第39章 迎頭痛擊第62章 完勝死敵第66章 善後工作第32章 拼死堅持第8章 上帝之手第33章 虛晃兩招第30章 中立法案第38章 全速出擊第39章 苟延殘喘第8章 哥們情誼第32章 喪鐘齊鳴第37章 關鍵砝碼第30章 中立法案第10章 戰術優勢第4章 海軍准尉第11章 偷襲專家第40章 獵與被獵第24章 一半一半第25章 整軍再戰第11章 節外生枝第14章 戰爭橫財第38章 全速出擊第3章 聲東擊西第10章 戰場迷霧第12章 自私代價第9章 關鍵失誤第23章 門戶之見第27章 第一印象第9章 殘酷現狀第3章 聲東擊西第10章 守株待兔第29章 果敢遇襲第28章 超難考卷第16章 談判之門第6章 談婚論嫁第43章 無果而終第10章 死亡威脅第28章 石頭落地第22章 除惡務盡第47章 危機並存第3章 少有所爲第62章 運氣使然第38章 嗜血狂鯊第18章 一意孤行第5章 陰差陽錯第26章 背水一戰第39章 鬼使神差第28章 杞人憂天第38章 預謀巧合第48章 無果之戰第14章 局勢漸明第37章 海龍發威第41章 環環相扣第43章 戰後重建第70章 名將獻禮第22章 除惡務盡第23章 乖僻將領第38章 黃雀在後第39章 得意忘形第7章 一觸即發第21章 迴歸大海第37章 提前謝幕第54章 擒賊擒王第36章 烏合艦隊第10章 人生岔口第13章 別無選擇第3章 破交作戰第22章 最大擔憂第16章 三種可能第27章 最高要求第64章 繼續前進第4章 積極戰術第19章 毫釐不差第27章 披掛上陣第42章 緊急馳援
第28章 石頭落地第31章 炮火兇猛第34章 單刀赴會第4章 積極戰術第28章 冒進政策第41章 決戰在即第20章 偷天換日第23章 惡意中傷第5章 電子干擾第7章 西歐劇變第38章 撲朔迷離第34章 艦隊拆分第15章 悔之晚矣第48章 軍人職責第47章 一波三折第30章 中立法案第2章 兩手準備第14章 各打各的第17章 繼續前進第20章 偶然相遇第37章 柳暗花明第6章 一錘定音第64章 繼續前進第7章 將計就計第47章 積重難返第39章 迎頭痛擊第62章 完勝死敵第66章 善後工作第32章 拼死堅持第8章 上帝之手第33章 虛晃兩招第30章 中立法案第38章 全速出擊第39章 苟延殘喘第8章 哥們情誼第32章 喪鐘齊鳴第37章 關鍵砝碼第30章 中立法案第10章 戰術優勢第4章 海軍准尉第11章 偷襲專家第40章 獵與被獵第24章 一半一半第25章 整軍再戰第11章 節外生枝第14章 戰爭橫財第38章 全速出擊第3章 聲東擊西第10章 戰場迷霧第12章 自私代價第9章 關鍵失誤第23章 門戶之見第27章 第一印象第9章 殘酷現狀第3章 聲東擊西第10章 守株待兔第29章 果敢遇襲第28章 超難考卷第16章 談判之門第6章 談婚論嫁第43章 無果而終第10章 死亡威脅第28章 石頭落地第22章 除惡務盡第47章 危機並存第3章 少有所爲第62章 運氣使然第38章 嗜血狂鯊第18章 一意孤行第5章 陰差陽錯第26章 背水一戰第39章 鬼使神差第28章 杞人憂天第38章 預謀巧合第48章 無果之戰第14章 局勢漸明第37章 海龍發威第41章 環環相扣第43章 戰後重建第70章 名將獻禮第22章 除惡務盡第23章 乖僻將領第38章 黃雀在後第39章 得意忘形第7章 一觸即發第21章 迴歸大海第37章 提前謝幕第54章 擒賊擒王第36章 烏合艦隊第10章 人生岔口第13章 別無選擇第3章 破交作戰第22章 最大擔憂第16章 三種可能第27章 最高要求第64章 繼續前進第4章 積極戰術第19章 毫釐不差第27章 披掛上陣第42章 緊急馳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