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談判之門

戰爭中不力,或者即將戰敗的一方來說,主動提出並不是可恥的事情。

在上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集團在使出全力,仍然難以戰勝對手的情況下,幾個主要成員國都先後向對手提出了停戰談判。比如,德國就在萊茵河防線即將失守,國內環境急劇惡化的情況下主動退出了戰爭,單獨與協約國集團媾和。隨後,明帝國也在“爪哇海戰”之後,與協約國集團談和。

只是,停戰談判也需要基礎挑戰。

就拿上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與明帝國的案例來說,這二個國家因爲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情況下與對手講和,結果其戰後的環境千差萬別。

當時,德國是在實力完全不支,國家即將崩潰的情況下才與對手講和,結果在談判中根本沒有有力的籌碼,導致全面被動,最終不得不與對手簽訂了多項不平等條約,最終不但導致德國在戰後的二十年之內沒有能夠恢復元氣,還使德國國內的民族情緒進一步激化,從而使德國再次搭上了同盟國的戰車,成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參戰國,也因此錯過了再次崛起的機會。

相反,明帝國卻是在相對有利的情況下提出了停戰談判。

在“爪哇海戰”之後,協約國集團也遭到了沉重打擊,隨後明帝國迅速鞏固了本土外圍的“最後防線”,擺出了與協約國集團決一死戰的架勢。在此情況下,不但明帝國想停戰,就連處於相對有利地位的協約國集團也想停戰。

在此情況下,明帝國僅僅通過出讓部分海外利益就保住了根本國家利益。

戰後,明帝國迅速崛起,並且再次成爲了世界頭號強國,與當初沒有在停戰談判中籤署太多的不利條約有着直接關係。

設想,如果當時明帝國也像德國那樣,在談判桌上滿盤介輸,別說二十年,恐怕五十年都難以完全恢復元氣,也就難以再次抓住機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敗所有的對手,再次成爲世界霸主。

由此可見。要想確保國家利益。就不能在沒有任何有利條件地情況下提出停戰談判。

當然。這個有利條件也是相對地。而不是絕對地。

仍然拿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講。在“爪哇海戰”之後。協約國地戰爭實力也達到了極限。其幾個主要成員國地國內情況都不太穩定。急需儘快結束戰爭。休養生息。解決國內矛盾。穩定國內秩序。如果戰爭拖下去。就算協約國集團能夠獲得勝利。也很難迅速恢復元氣。最終導致辛苦獲得地勝利果實失去意義。

在此情況下。協約國集團自然希望通過和談地形式結束戰爭。

而此時地情況卻並不一樣。

在獲得太平洋戰爭地勝利之後。帝國就開始調整整體戰略。並且加強了國內建設。並且在七十七年(年)初地時候。將戰略動員級別由三級降低到了二級。從而讓國內繃緊了地戰爭神經放鬆了下來。讓已經在戰爭中煎熬了數年之久地帝**民。特別是後方地平民獲得了喘息地機會。由此。帝國地國內矛盾也到了緩和。帝國地戰時內閣政府更是獲得了國內民衆地大力支持。

以當時的情況,就算戰爭再拖上二到三年,帝國也不會爆發內亂。

如果帝國政府加快戰略轉型的速度,在確定了全面戰略優勢之後,將戰略動員級別降低到第一階段,帝國甚至可以堅持五年之久。

相反,美國別說堅持二到三年,能夠撐到七十八年(年)年底就非常不錯了。

在此情況下,美國又有什麼有利地談判條件呢?

當然,美國也不是沒有談判的籌碼。

與俄羅斯相比,美國在陸地上沒有直接的敵人,更不會遭遇兩線作戰的尷尬處境。

雖然其北面地加拿大是英國的海外屬地,南面的墨西哥以明印混血後裔爲主,但是加拿大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且在上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倒向了美國,只是在名義上屬於英國的海外屬地,而墨西哥卻沒有多大的戰爭潛力,難以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如此一來,美國有足夠地能力加強本土防禦,並且在本土作戰中給予對手沉重的打擊。

與英國相比,美國不缺乏戰略物資。在美國本土,幾乎能夠找到所有與戰爭有關地重要物資,其鋼鐵、煤炭、重油、橡膠、糧食、電力、水泥、化工等行業都非常發達,足以支撐起一場規模龐大的戰爭。就算美國地有六成以上的工業區集中在東部與西部沿海地區,很容易遭到艦隊地打擊,可是以芝加哥、底特律爲中心的五大湖地區集中沒美國近三成的工廠,而且有大量重工

該地區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美國就有能力繼續

與法國相比,美國擁有廣袤的國土,其戰略縱深僅此於帝國。在此情況下,就算帝國擁有足以與德國陸軍媲美的裝甲部隊,並且能夠通過強大的海運爲前線作戰部隊源源不斷的提供作戰物資,也很難在短期內佔領美國本土。另外,要完全佔領美國本土,帝國需要動員至少五百五十萬地面部隊,投入數以千萬噸計的作戰物資,調動成千上萬艘船隻,並且做好犧牲上百萬官兵的準備。如此一來,帝國願意承受這麼巨大的消耗與傷亡嗎?

憑藉這三點,如果美國不考慮後果,完全可以堅持下來。

當然,美國也絕不是無懈可擊。

第四艦隊在短短二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就讓美國東北部沿海地區變成了廢墟,導致上百萬美國平民傷亡,數以千計的工廠被摧毀。如果戰爭繼續發展下去,美國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怎麼擊敗對手,而是怎麼控制住國內局勢。

相對而言,複雜的國內局勢是美國的頭號天敵。

雖然帝國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全國總共有六十多個民族,但是占主導地位的漢族佔據了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三,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總量也只有百分之七。在此情況下,帝國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

相反,美國卻是一個建立在移民基礎上的國家。

雖然在美國占主導地位的白人達到了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黑人、亞裔、拉美人不到百分之四十,但是在美國的白人種羣中,真正占主導地位的新英格蘭人只有百分之二十多,另外還有愛爾蘭人、德裔、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與斯拉夫人。因此,在美國根本沒有一個佔據主導地位的民族。

相比而言,多民族國家在戰爭中的凝聚力肯定不如單一民族國家。

數百年來,特別是在資本主義革命之後,隨着民主制度的推廣,帝國內部再也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隨着法制逐漸健全,在進入二十世紀(西元紀年)之後,帝國更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了超人一等的團結性。相反,美國在二場世界大戰中的表現都證明,在決定國家未來的戰略決策方面,美國存在着嚴重的內部矛盾。

無數的歷史事件都可以證明,擊敗任何一個強大國家的主要力量不是來自外界,而是其內部矛盾。

正是因爲存在這個天生的缺陷,所以美國纔會在這個時候主動提出進行停戰談判。

其實,早在華盛頓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後,美國就通過巴西政府,向帝國發出了求和的信號。只是當時帝國首輔蕭鼎昆認爲,給美國的打擊還不夠厲害,如果過早的進行停戰談判,肯定會很麻煩。只有讓美國真正體會到了實力上的差距之後,再進行停戰談判,才能讓美國“老實”下來。

結果,直到十一月二十日,雙方的秘密談判代表才進行了第一次非正式接觸。

當時,美國提出,在談判期間,帝國應該停止一切軍事行動。

顯然,這個要求非常過分,而且也與蕭鼎昆的預料一樣。

爲了給美國更多的顏色,帝國的談判代表並沒有急於推進談判。

直到二十五日,美國談判代表降低了要求,表示只要帝國海軍暫時停止對美國本土的炮擊,就可以立即展開談判。也就是說,美國沒有提出讓帝國停止在美國本土之外的軍事行動。

到此時,蕭鼎昆才基本上接受了美國的談判請求。

隨後,在巴西政府的撮合下,經過了三天的準備,雙方的談判代表才就談判議程的安排工作達成了一致意見。

蕭鼎昆也在這個時候向海軍司令部下達了暫時停止對美軍事行動的命令。

也正是如此,白佑彬纔在二十七日夜間收到了衛延年發來的緊急命令。因爲沒有限制在美國本土之外的軍事行動,所以帝國海軍總參謀部在這個時候啓動了攻打新普羅維登斯島的作戰行動。

當然,第四艦隊在無法炮擊美國本土的情況下,自然不能閒着。

按照陸少豐提交的作戰計劃,只需要十五天,陸戰第八軍就能打下新普羅維登斯島。

當時,衛延年也收到了陳錦寬發來的命令,要求陸戰隊在第一輪談判結束之前打下新普羅維登斯島,好讓帝國的談判代表擁有更多的籌碼。

至於正在里約熱內盧進行的談判到底能收到多大的成果,並沒有人抱太大的希望。

第40章 和平條約第30章 中立法案第60章 無力招架第3章 戰爭動員第3章 不知進取第5章 戰爭預言第22章 唯一任務第7章 彈如雨下第29章 半途而廢第12章 終有收穫第35章 誘敵出戰第6章 談婚論嫁第26章 意料之中第45章 蛇形航線第3章 不知進取第66章 夾尾而逃第5章 動態發展第16章 重量對手第28章 血債血嘗第2章 兩手準備第45章 變化因素第30章 中立法案第20章 不是運氣第60章 趁機揀漏第34章 輕重對決第33章 突擊部隊第4章 後生待遇第28章 超難考卷第21章 意外連連第25章 整軍再戰第20章 突襲突襲第25章 摸黑前進第26章 骨牌效應第22章 西拆東補第60章 無力招架第10章 爲人精明第20章 窮途末路第17章 過度冒險第32章 深入虎穴第23章 門戶之見第11章 推波助瀾第26章 心情大好第44章 戰略冒險第42章 對外新政第25章 敵情分析第20章 盲目追擊第46章 一軍二帥第28章 實力暴增第40章 無路可退第5章 責無旁貸第33章 絕望之旅第52章 突然遭遇第44節 蟻穴之患第33章 絕望之旅第34章 將計就計第12章 增援到位第31章 艱難返航第49章 狐狸轉身第16章 根本差別第32章 拼死堅持第11章 實戰考驗第62章 完勝死敵第28章 實力暴增第2章 超大手筆第10章 重新編排第31章 歌頌軍魂第16章 傷愈歸隊第6章 遙感戰鬥第33章 虛晃兩招第40章 舊貌新顏第9章 戰局突變第8章 變化因素第31章 炮火兇猛第36章 情勢反轉第20章 窮途末路第24章 實戰考驗第17章 各懷鬼胎第15章 刺刀見血第14章 必死決心第59章 迎頭痛擊第15章 超級難題第45章 寶貴經驗第11章 創造思維第51章 疑雲重重第2章 悼念戰友第13章 偷樑換柱第6章 帝國首輔第6章 一錘定音第38章 預謀巧合第33章 迫敵決戰第29章 開胃小菜第1章 專業旗艦第29章 節外生枝第13章 火中取栗第12章 自私代價第9章 迫在眉睫第15章 制信息權第33章 絕望之旅
第40章 和平條約第30章 中立法案第60章 無力招架第3章 戰爭動員第3章 不知進取第5章 戰爭預言第22章 唯一任務第7章 彈如雨下第29章 半途而廢第12章 終有收穫第35章 誘敵出戰第6章 談婚論嫁第26章 意料之中第45章 蛇形航線第3章 不知進取第66章 夾尾而逃第5章 動態發展第16章 重量對手第28章 血債血嘗第2章 兩手準備第45章 變化因素第30章 中立法案第20章 不是運氣第60章 趁機揀漏第34章 輕重對決第33章 突擊部隊第4章 後生待遇第28章 超難考卷第21章 意外連連第25章 整軍再戰第20章 突襲突襲第25章 摸黑前進第26章 骨牌效應第22章 西拆東補第60章 無力招架第10章 爲人精明第20章 窮途末路第17章 過度冒險第32章 深入虎穴第23章 門戶之見第11章 推波助瀾第26章 心情大好第44章 戰略冒險第42章 對外新政第25章 敵情分析第20章 盲目追擊第46章 一軍二帥第28章 實力暴增第40章 無路可退第5章 責無旁貸第33章 絕望之旅第52章 突然遭遇第44節 蟻穴之患第33章 絕望之旅第34章 將計就計第12章 增援到位第31章 艱難返航第49章 狐狸轉身第16章 根本差別第32章 拼死堅持第11章 實戰考驗第62章 完勝死敵第28章 實力暴增第2章 超大手筆第10章 重新編排第31章 歌頌軍魂第16章 傷愈歸隊第6章 遙感戰鬥第33章 虛晃兩招第40章 舊貌新顏第9章 戰局突變第8章 變化因素第31章 炮火兇猛第36章 情勢反轉第20章 窮途末路第24章 實戰考驗第17章 各懷鬼胎第15章 刺刀見血第14章 必死決心第59章 迎頭痛擊第15章 超級難題第45章 寶貴經驗第11章 創造思維第51章 疑雲重重第2章 悼念戰友第13章 偷樑換柱第6章 帝國首輔第6章 一錘定音第38章 預謀巧合第33章 迫敵決戰第29章 開胃小菜第1章 專業旗艦第29章 節外生枝第13章 火中取栗第12章 自私代價第9章 迫在眉睫第15章 制信息權第33章 絕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