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堂上對答
當聲音落下之際,在場幾乎所有人都忍不住面露驚惶。
陛下所說之人怎麼會是左相?左相可是朝堂之上最德高望重,叫人敬仰的臣子了,雖說是前朝遺臣,但他向來兢兢業業,做事沒有一絲懈怠,這朝堂之上誰會違法亂紀,都不會是左相呀。但陛下言之鑿鑿,難道是真的?
寧國公夫人眼神複雜的看一眼旁邊的左相,其實一開始她也想不到那個暗中撫養前朝皇室血脈的人會是左相,要不然她怎麼第一時間沒反應過來自己是因爲聽到這個秘密才被滅口呢?可是,左相實在沒必要做這等殺頭的大事呀,他已經做到了羣臣之首的位置,就算撫養前朝皇室血脈遺孤,又能有什麼用呢?
如果說寧國夫人是滿心疑慮,那麼寧國公就是驚慌失措了。說起來這位老大人跟寧國公府也算是連襟,寧國公自認是個沒什麼本事的人,全仗着祖上跟當今陛下關係匪淺,才得了個國公的爵位。在他心裡,左相這位老大人,那就是妥妥的官場前輩文官之首啊。
不僅是他這麼想,在場幾乎所有官員都這麼想。
九闕倒是趁機好好打量了一番這位德高望重的官場老前輩,在此之前,她也不是沒見過這位左相大人。一如衆人所說,這是個脾氣溫和,慈眉善目的老大人。但就算他再怎麼脾氣溫和,也掩蓋不了是幕後主使的真相。
說起來,這世事當真奇妙的很,這些時日以來她沒少追查幾件案子的幕後真兇,可每每總是略差一步,讓真正的幕後黑手逃之夭夭,誰能想到隱藏極深的幕後真兇竟會因爲一次不小心而被衆人知曉呢?
而且看左相強裝鎮定的樣子,九闕終於確定接連兩次派殺手當街殺人之人定然不是左相,再結合寧國公夫人的遭遇,很容易就能想到,只怕這兩件事兒是左向夫人指使的吧?
此時此刻,儘管承受着刀鋒一般的視線,左相依舊鎮定自若,至少表面上看是這樣的。他甚至還沉着冷靜的朝着景泰帝行了個禮。
“陛下,老臣屬實是不明白您爲何這麼說?”
“呵,事到如今,左相就不必跟朕兜圈子了吧,咱們兩個也算共事十幾年了,誰還不知道誰?此前朕是沒把懷疑的目光放到你身上,現在想想,左相確實十分可疑。別的不說,你當初還是前朝末帝太子的太傅吧?朝夕相處那些年,師徒之情確實真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甚至誅九族的過錯,將他撫養長大。如果朕不是當朝新帝,還真要感慨左相的忠貞之心了。”
“……陛下所言沒有證據,恕臣不能認同。”
左相依舊是那副畢恭畢敬的模樣。只是臉上略顯疑惑,似乎並不明白陛下爲何要提起前朝之事。
“大景已經建立十三年,老臣和一些前朝遺臣也爲大景兢兢業業奮鬥了十來年。但陛下若是在意老臣是前朝遺臣之事,臣也無話可說。”
好一個左相!這麼一說,直接把矛盾的中心轉移到陛下對前朝遺傳的不滿上去了,不僅如此,還給自己拉攏了一大批盟友,畢竟朝堂之上有三分之一都是前朝遺臣。
【真是老奸巨猾!】
景泰帝本來應該生氣的,但聽到九闕的心聲,覺得自己也沒那麼生氣了。
他做皇帝的時間也不短了,自然知道像左相這樣的人,如果不把實打實的證據拍到他臉上,他是絕對不會承認的。 剛好,如有神助一般,人證物證都在一日之內集齊。既然這個老東西要證據,那就把證據擺在他面前,看這個老東西到時候還有何話要說。
“寧國公夫人正是其中一個人證,你家夫人正是因爲懷疑她聽到了自己所說的不軌之言,纔會夥同自己的妹妹對她下毒,甚至毒殺未遂之際,還派殺手當街殺人!對此,你有何話要說?”
“老臣愚鈍,這事兒怎麼聽着是寧國公府自家事兒,怎麼能安到我身上?歸根結底是老寧國夫人對自己的兒媳下手,至於我妻子有沒有參與其中,都是寧國夫人一己猜測,並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請恕老臣不能贊同。”
左相一邊有條不紊的反駁,一邊悄悄打了個手勢,人羣之中的某些官員見狀抿了抿嘴,悄悄往幾位德高位尊之人身後走去。
聽這反駁就知道左相根本不把寧國夫人的作證之語放在心上。不過人證也不僅僅是寧國公夫人一個。
地上躺着的那幾個死侍這會兒嘴裡塞着的破布被拽了出來,他們都被刺了特殊穴道,這會兒並沒有力氣反駁,也沒力氣咬舌自盡。景泰帝方纔已經命人刑訊過,但這些死士都是自己培養出來的,用九闕的話說,那都是經過長年累月洗腦,根本沒有自己思想的人。因此也沒從他們嘴裡問出什麼有效的證據,但他們存在本身就已經是證據了。
“寧國公府的小廝已經承認,他是得了老寧國夫人的命令,去左相府給左相夫人報信。不久後就親眼看到一批死士從左相府出來,直奔寧國夫人的所在。對此,你還有何話要說?”
那個小廝自然也被帶上金鑾殿,他不過是個小廝而已,今日發生的事實在太過挑戰他的承受力,這會兒已經剋制不住的瑟瑟發抖。雖說他應該維護自家老夫人,可這事兒連陛下都摻和進來了,早就不是他一個小小下人能決定的了,當即十分服帖的承認此事。
左相眯了眯眼,十分果斷的開口。
“陛下恕罪,老臣實在不知賤內竟因爲一時瑣事就對妹妹的兒媳下手,說起來這也是內宅隱私,想必寧國公夫人自己也曉得老寧國夫人與你之間早生怨懟。想來我那夫人只是想給自家妹妹出口氣,沒想到這事兒會鬧大。內宅婦人,沒什麼見識,生怕這事兒鬧到陛下面前,一時驚慌之下派出府中侍衛想要殺人滅口。陛下,老臣絕不是那等徇私包庇之人。若此事當真與賤內有關,陛下只管秉公執法,老臣沒有絲毫怨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