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王港

大明帝國的西部疆域始終是變動的,像蟻羣緩緩向西開拓,在印度次大陸逐步擴大。

西洋大臣殷正茂在獅子國冷眼看着這一切悄無聲息又聲勢浩大地發生,對此他的評語只有兩個字——完蛋。

在他眼中大明的西部邊疆非常薄弱,並不像核心國土或南洋、東洋那樣穩固。

山西三藩被信佛的宗室與十萬僧兵入印,直接促成這片土地政權更迭,當這一切已成定局,殷正茂才發現整個西洋軍府對這片土地缺少足夠的瞭解。

一片土地最重要的是土地上世代生活的人,要了解這片土地上的人可以從他們的歷史着手,不過在殷正茂認識到這點的踐行過程中卻遇到很大阻礙:

土民沒歷史。

非但土民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城邦貴族對自己領地之外的事也幾乎一無所知。

在發動整個西洋軍府的力量蒐集一切民歌、傳說依然無法取得絲毫進展,當地人的思想觀念裡世界是一個輪迴,不斷循環的過程,這輩子過完的還有下輩子、下輩子活完了還有下下輩子,一切努力、記錄都是毫無意義的。

就連被僧兵入侵、統治,對他們來說看上去都沒有半點難接受的,打得過、但打得過會有許多死傷,那就投降算了;打不過、打不過直接投降就好,投降了就乖乖巧巧過自己的生活。

湊合過就完了,別想那麼多。

起初殷正茂認爲當地人這種思想是愚昧而滑稽的——世界怎麼會是一個輪迴呢?不論政治上還是生產力上,人類一直在進步,最早部落時期人們賢者稱王、後來以血統姬姓爲尊、後來進入封建貴族世襲,乃至萬世萬代皆行秦政、軍功授爵以爲人上人,再到科舉,所有人都能參與進中原王朝的權力遊戲。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中原王朝正憑藉這些進步,摧枯拉朽地抵禦、擊敗一個又一個敵人,將土地擴張到難以攀登的高山與一望無際的大海邊緣。

人們用滄海桑田形容時間久遠,人們手上的短矛變成強弩再變成火銃變成大炮,入口之食從蒸煮變烹炸,數不清的國家在這過程中泯滅、兼併,他們還在這,哪怕音調早已改變卻依然用遠古而來的文字誦讀穿越千年的詩經。

西洋大臣的才智超人,他一方面從印度民間碎片化地蒐集關於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千百年前的隻言片語,一方面祭出中原王朝最大的優勢,從國內弄來了《大唐西域記》,並試圖從細枝末節的碎片中搜集到歷史脈絡。

他成功了。

但得出的結論讓這個老人懷疑世界是否真的是個輪迴。

商朝時期,印度次大陸沿恆河生活着有上百個村莊的達羅毗荼人,然後西北的雅利安人把他們向南驅趕,統治多個城邦。

然後波斯人來了、波斯人走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來了、亞歷山大走了。

秦朝時期,西北再一次出現大夏人,這個部落聯盟再一次向東南入侵,進一步侵佔已被雅利安人佔領的村莊與城邦。

漢朝時期,大夏人被漢朝使節評價爲兵弱,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安息人來了、安息人走了,隨大月氏人西遷,大夏很快臣服於大月氏。

而後大月氏分五部,其中一部貴霜攻滅餘部,建立龐大國家。

好景不長,波斯人又來了;波斯人剛走突厥人來了,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蘇丹國,德里蘇丹國滅亡後帖木兒的後裔又建立了莫臥兒。

殷正茂發現在他是手中有效資料證明下,印度所經歷每一次入侵,從未被成功抵禦過,別說像漢匈對峙那種敵強我弱、攻守勢易的態勢,就連宋明之間相隔百年北逐元寇的例子都沒有過。

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的人們啊,從未抵禦、擊退乃至復仇。

而且同化能力還賊強——那些曾經強大的入侵者進入這裡,生活一二百年,就會被新的入侵者擊敗。

世界在這片次大陸上,真的就是永不中斷的輪迴。

中原王朝北方地形是開闊的,所以修了長城來抵禦外來入侵者;而印度這一地理概念是天然封閉的,除了海上,一切入侵者都會從西北來,而西北只有兩個山口,甚至無需修建長城,最狹窄之處寬度不足二百丈。

就這個二百丈的口子都守不住,一次一次被突破。

在殷正茂腦海中,很自然地將這個山口想象成函谷關,波斯人統治的土地就是關中,一旦攻破函谷關,關中鐵騎就能掃蕩一馬平川,打到萊登。

上天對世界何其寬宏,又待中原何其薄也。

倘無雪域高原,天朝何至與此等怯懦之族爲鄰三千年?

不過現在好了。

殷正茂不管地上的藩王領下僧兵怎麼玩,就算把莫臥兒揍得找不着北也不管。

他只顧着在印度洋,哦不,是大西洋,在大西洋兩岸佈防兵將經營六處商貿港口,首先是獅子國的高朗步,高朗布是大明承襲元朝航海家汪大淵的叫法,葡萄牙人過去爲紀念哥倫布把這稱作科倫坡。

汪大淵是元朝時的民間航海家,南昌人。二十歲乘船自泉州港起航,經瓊州、占城、馬六甲、爪哇、蘇門答臘、緬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橫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紅海到索馬里、莫桑比克,橫渡印度洋回到獅子國斯里蘭卡,從蘇門答臘、爪哇,經澳洲到加裡曼丹、菲律賓返回泉州,歷時五年完成偉大航行。

在其第二次航行返航後,應泉州地方官之請寫出《島夷志略》,島夷志略分一百條,其中九十九條爲汪大淵親歷,涉及國家地區多達二百二十個,甚至記載了伊朗西北部的馬臘格,那時候是伊爾汗國的首都,歷史上被稱作馬魯澗的地方有個酋長是臨漳人,姓陳,元朝初年初領兵鎮守甘州,西征中進入這個國家遂不復返。

在大明沒出海時,汪大淵的島夷志略沒什麼用處也沒人提起,可當海外軍府一開,千船萬舶出三洋,《島夷志略》在國內一次又一次地大規模印刷。

因此如今在獅子國高朗布經商的大明商賈也私下裡把這稱作王港,來紀念汪大淵。

萬曆十一年初,殷正茂立於王港海岸,漸顯渾濁老態的雙眼看着港口依皇帝詔令所修建的船煤所竣工,深深地嘆了口氣。

一個新的時代就要來了,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看得見。

第四百一十四章 清華園第七十八章 滾滾第二百二十九章 渡鴉第六十四章 黑市第一章 丁家莊第六十九章 旅途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期第二百二十六章 單位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軍第三百六十三章 歪才第十章 遇戰第八十六章 鯤鵬第一百一十三章 得失第二百八十六章 汗國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路第二百四十九章 克里克會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原諒第九十二章 產業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十二章 臨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四十七章 三軍第五十七章 禮畢第九十九章 跳海第五十五章 續絕學第八章 遊擊第六十四章 通緝第三百一十四章 牧野第一百八十九章 銀箱第三百一十二章 哭甜第一章 明朝第四十九章 滿弓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力第六十九章 都司第七十七章 要塞第六十四章 自縛第一百八十一章 勝負第七章 千均第四十五章 調度第五十六章 管轄第三百七十七章 炒花第四百七十七章 就不第二百六十五章 東洋第十三章 廣城第三百零八章 義軍第二百零一章 夜襲第一百八十章 廢立第四十八章 夾擊第二百三十八章 進取第二百三十三章 沒用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九十八章 崩潰第二百八十一章 分歧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一百二十八章 禁軍第六章 大米第一百九十九章 調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汗國第六十五章 墨縣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八十章 疾風第一百九十章 總督第三百九十六章 日月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三百零六章 馳騁第七十八章 利馬第十七章 乘涼第三百六十一章 留京第四十九章 戰利第二百九十八章 藝術第十六章 主教第三十一章 電報第八十八章 督撫第九十一章 咫尺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世界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二百七十九章 座標第三百四十九章 炮彈第一百二十章 牧野營第二百九十七章 擺錘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三百四十章 奪城第八十二章 必徵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裝討飯第一百零一章 機會第二百五十一章 法辦第二百三十四章 困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折戟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十八章 祖法第十二章 軍裝第四百零七章 外科第八十八章 鐵飯碗第一百零五章 箭車第三百七十三章 枷鎖第八十二章 必徵第六章 酒館第三十一章 電報第三百三十一章 核心
第四百一十四章 清華園第七十八章 滾滾第二百二十九章 渡鴉第六十四章 黑市第一章 丁家莊第六十九章 旅途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期第二百二十六章 單位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軍第三百六十三章 歪才第十章 遇戰第八十六章 鯤鵬第一百一十三章 得失第二百八十六章 汗國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路第二百四十九章 克里克會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原諒第九十二章 產業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十二章 臨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四十七章 三軍第五十七章 禮畢第九十九章 跳海第五十五章 續絕學第八章 遊擊第六十四章 通緝第三百一十四章 牧野第一百八十九章 銀箱第三百一十二章 哭甜第一章 明朝第四十九章 滿弓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力第六十九章 都司第七十七章 要塞第六十四章 自縛第一百八十一章 勝負第七章 千均第四十五章 調度第五十六章 管轄第三百七十七章 炒花第四百七十七章 就不第二百六十五章 東洋第十三章 廣城第三百零八章 義軍第二百零一章 夜襲第一百八十章 廢立第四十八章 夾擊第二百三十八章 進取第二百三十三章 沒用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九十八章 崩潰第二百八十一章 分歧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一百二十八章 禁軍第六章 大米第一百九十九章 調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汗國第六十五章 墨縣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八十章 疾風第一百九十章 總督第三百九十六章 日月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三百零六章 馳騁第七十八章 利馬第十七章 乘涼第三百六十一章 留京第四十九章 戰利第二百九十八章 藝術第十六章 主教第三十一章 電報第八十八章 督撫第九十一章 咫尺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世界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二百七十九章 座標第三百四十九章 炮彈第一百二十章 牧野營第二百九十七章 擺錘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三百四十章 奪城第八十二章 必徵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裝討飯第一百零一章 機會第二百五十一章 法辦第二百三十四章 困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折戟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十八章 祖法第十二章 軍裝第四百零七章 外科第八十八章 鐵飯碗第一百零五章 箭車第三百七十三章 枷鎖第八十二章 必徵第六章 酒館第三十一章 電報第三百三十一章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