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旱澇

萬曆元年秋,麻貴駐苦兀島,北懾女真、南扼日本,派遣船隊通望峽州;麻錦抵望峽州,設立要寨,結北山女真四部一千七百餘人,授其築宅陷獵之法,爲明人穿越北海海峽向東擴張做準備。

陳八智兵陷石見國,遣人聯絡京都國王被發現,並激怒了養活國王的織田信長,傳信尼子家攻伐石見,使明軍與尼子家的聯盟雖未翻臉也趨於破裂,但成功聯繫上被信長流放的足利義昭,藉此向大明發出國書,並組建流放幕府。

不過即使有陳沐早先向內閣的傳信,朝廷依然對發兵日本不感興趣,雖然科道有爲此事吹鼓,舉薦李成樑擔任總兵官的言論,但局勢並不允許李成樑離開遼東。

這一年建州女真王杲犯邊,遼東地方戰火重燃,李成樑守邊克敵後率軍搗巢,纔沒空去管別的事。

南洋大臣陳沐則捷報連傳,一紙條約送至京師,收馬六甲、獅子國,與條約一起的是今年送入戶部的銀兩同時到賬。

轉眼趙士楨在京師已客居半年有餘。

時至初冬,京師今年沒有下雪,飲酒後牽馬漫步人來人往的長街,望着家家戶戶掛出一片大紅的燈籠,趙士楨只覺萬般落寞。

起初他住在張居正府邸,那會還是夏天,方便張閣老在翻閱道德經時遇到疑惑能及時解答。

時日一長,道德經也看得差不多,府上就也沒他的用處了,人來人往秘辛極多,但張居正暫時還不讓他回南洋,因爲入東宮教授皇帝時還需要他做伴讀,來答疑解惑。

首輔府邸並未久留之處,何況做什麼事也不夠自由,他就向張居正請求搬到陳沐在京師的府邸裡。

說來也怪,過去很多年裡,趙士楨一直把京師當作家,他祖父曾任職大理寺,後來又在太學遊學,對京城就像家鄉那樣熟悉。

可在外洋幾年,反倒覺得南洋纔像家了,那邊成日有事做,到了京師他還真不習慣這種閒散生活,終日除了紫禁城裡那倆時辰,不是在外與國子監遊學的故友出遊,就是跟工部員吏飲酒作樂。

沒了陳帥隨意欺負,歡喜是隻多不少,畢竟南洋軍府炙手可熱之人,酒宴上不知比旁人多了多少談資。

可賓主盡歡沾染一身胭脂氣後,依靠府門外獅子辟邪獸旁,卻是不得志的委屈涌上心頭。

這委屈不光是爲他自己。

他在海外見過陳沐多威風,但回到京師住了半年多,才終於弄明白朝中官吏對海外、對南洋軍府,究竟是什麼看法。

“喲,常吉怎麼睡石獅子了?”

迷迷瞪瞪趴石獅子邊上打瞌睡的趙士楨被身旁言語驚醒,渾身凍得夠嗆,定睛一看是張居正府上的遊七,忙道:“遊兄怎麼來了,府上有事派人來傳喚一聲就是了。”

“傳喚?嘿!”

遊七聽着就樂,回首一指陳沐府邸,笑道:“咱在裡邊兒等一個時辰了,來時被老僕請進門,說老弟你出去應酬飲酒,老爺沒什麼急事,就在這等着,哪成想您在外頭睡獅子呢!不冷啊?”

遊七笑着使喚府裡留守老僕去給趙士楨拿件大氅來,擡手道:“走吧,老爺有請,到府上爲兄教人給你溫解酒湯……嚯!這胭脂味,別換了,披上袍子先去府上再說。”

首輔管家笑笑,卻沒再說什麼,趙士楨是正經的才子,說是給皇帝做伴讀實際上算書法教習,答疑解惑不說,只單單是那一手令小萬曆極爲喜歡的書法,若非他已出仕南洋軍府,皇帝就要讓張居正在京師科道上爲他謀個八品官。

更別說在南洋靠着財神爺,他在生活上,想要什麼得不到滿足?

暈頭轉向的趙士楨坐着首輔府上馬車一路晃盪到張居正府邸,才明白受首輔相召是什麼事。

鬧災了。

“山西應州、朔州、山陰、馬邑、大同等縣及安東、中屯、山陰、陰和、高山等衛,旱災。”

“南直隸高郵州以東兩淮所轄呂四等地遭大旱之後,又遇狂風暴雨,河海並溢,廬舍傾塌萬餘,溺死家畜無數居民一千六百餘,倉庫鹽場漂盪無存。”

“徐州、揚州等地大雨爲災,海嘯河溢。”

張居正府上書吏將書信念過,張居正對趙士楨問道:“陳帥在書信提及,他備有賑災銀,他也沒說數額,他真有麼?這筆銀款若是用了,於南洋軍府支出可有影響?”

路上的涼風早把趙士楨吹清醒多半,倒是遊七叫人給溫的解酒湯沒太大用處,趙士楨聽聞災害之烈倒吸口氣,慎重道:“陳帥確留有賑災銀兩,一年二十萬兩白銀,如今應有不下四十萬兩,閣老傳信一封,最遲來年四月海船就能將銀兩運來。”

輪到張居正發矇了,他擡手讓府上書吏出去,又把窗戶關好,挑撥着室內火盆起身對趙士楨問道:“陳帥一年向戶部輸銀百萬兩,南洋軍府還能留存二十萬兩巨資賑災,南洋的軍餉夠用?”

趙士楨理所應當,拱手反問道:“閣老,旗軍不用俸祿,他們有軍田,何況兩位陳帥本部合兵纔剛萬餘,戰功賞賜也花不出多少,南洋軍府是淨賺。”

天下六軍都督府,張居正如數家珍,唯有南洋軍府的兵員數量他不論如何都記不住,每次一不注意就說錯。

提到陳沐的兵力,總要在腦子裡換算一下朝貢國與本部,才能得出大概數目。

“那就好,僕傳信一封請陳帥將災銀調入戶部,先用今年南洋軍府送入戶部的銀兩去賑災,那本是北疆軍餉,先調用過來。”

趙士楨拱拱手,心裡那股煩躁更盛。

南洋軍府彷彿與整個大明都沒太大關係,尤其在北京這種感覺最爲強烈,人們對發生在大海那邊的事無絲毫關心,朝廷對陳沐也接近於不管不問。

雖說這確實是好事,但趙士楨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景象,人們忙於事務,對海外無甚瞭解,甚至在與官吏飲酒時他還聽人笑稱一直以爲海外南洋軍府是假的,隨便找了些野人送到京中就當國王了,那些所謂的屬國其實並不存在——就像天下好像依然只有兩京十三省和北方一樣。

他覺得自己應該給陳沐寫封信,過一年兩年,把在南洋軍府幹得好的官吏調回國中,再調新一批官吏過去,在朝堂中培養一批對南洋軍府、對南洋、對海外事有充足瞭解的官吏。

就在這時,張居正突然對趙士楨道:“兩淮賑災有河道,常吉,山西賑災,你去吧!”

-

書裡萬曆元年是歷史上萬曆二年,因爲中間有個隆慶七年。

第三十七章 嚇唬第二百九十一章 新派第十九章 志向第一百三十四章 消息第五章 生長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盟第一百一十二章 豆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洞第四十九章 乂安第三百四十章 奪城第五十章 如期第一百一十五章 頭題第五十五章 仁義第五十五章 龍擡頭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一百零一章 撥雲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二百八十四章 妥了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一百零二章 火雨第三百九十章 墨灣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裝討飯第四十章 對峙第二百一十章 順差第二百三十一章 酋首第六十五章 庫存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二百四十四章 掙扎第一百零一章 機關第六章 工期第八十五章 檢視第四百八十章 執念第三百二十一章 禮器第四百二十七章 萬佛朝宗第四百八十章 執念第七十章 板升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三十六章 飛奔第六章 何方第一百五十八章 糊弄第一百一十章 堅定第三百章 鄉約第八章 橋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同第四百六十五章 端午第二百九十八章 藝術第四百四十一章 艦隊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四百七十七章 就不第四百九十一章 壞主意第四百四十一章 艦隊第三百八十二章 信朕第七十九章 結餘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八十二章 柱石第十九章 硫磺第四百二十九章 查賬第十七章 乘涼第四百四十五章 三菌第三百六十四章 軍民第三百六十七章 威信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三十六章 長劍第三十二章 偉大第一百二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章 樣炮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時代第五十七章 述職第一百二十九章 歡迎再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偉大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工具第二章 山河第一百三十七章 驕傲第二十四章 望京第三百二十五章 開葷第四十六章 手本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十五章 思維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勇第一百一十章 十頁第二章 亂象第四十三章 道理第七十五章 松浦第八十八章 督撫第一百六十章 義務第七章 輜重第五十九章 圖文第一百七十六章 滄桑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水第四十九章 滿弓第五十一章 文化第六十章 望風第二百零七章 誰慫誰孫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天第八十七章 功績第二百八十章 小偷第六十八章 炮仗
第三十七章 嚇唬第二百九十一章 新派第十九章 志向第一百三十四章 消息第五章 生長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盟第一百一十二章 豆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洞第四十九章 乂安第三百四十章 奪城第五十章 如期第一百一十五章 頭題第五十五章 仁義第五十五章 龍擡頭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一百零一章 撥雲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二百八十四章 妥了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一百零二章 火雨第三百九十章 墨灣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裝討飯第四十章 對峙第二百一十章 順差第二百三十一章 酋首第六十五章 庫存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二百四十四章 掙扎第一百零一章 機關第六章 工期第八十五章 檢視第四百八十章 執念第三百二十一章 禮器第四百二十七章 萬佛朝宗第四百八十章 執念第七十章 板升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三十六章 飛奔第六章 何方第一百五十八章 糊弄第一百一十章 堅定第三百章 鄉約第八章 橋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同第四百六十五章 端午第二百九十八章 藝術第四百四十一章 艦隊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四百七十七章 就不第四百九十一章 壞主意第四百四十一章 艦隊第三百八十二章 信朕第七十九章 結餘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八十二章 柱石第十九章 硫磺第四百二十九章 查賬第十七章 乘涼第四百四十五章 三菌第三百六十四章 軍民第三百六十七章 威信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三十六章 長劍第三十二章 偉大第一百二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章 樣炮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時代第五十七章 述職第一百二十九章 歡迎再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偉大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工具第二章 山河第一百三十七章 驕傲第二十四章 望京第三百二十五章 開葷第四十六章 手本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十五章 思維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勇第一百一十章 十頁第二章 亂象第四十三章 道理第七十五章 松浦第八十八章 督撫第一百六十章 義務第七章 輜重第五十九章 圖文第一百七十六章 滄桑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水第四十九章 滿弓第五十一章 文化第六十章 望風第二百零七章 誰慫誰孫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天第八十七章 功績第二百八十章 小偷第六十八章 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