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

既然尋找到了突破口,這個連長也沒有猶豫。立即帶着的一個排以班爲梯隊,順着通道口小心翼翼的下到山體內部。當幹掉下面守在通道口,卻在背對着出**談的衛兵之後。立即以作戰小組爲建制散開逐步清剿,重點是通向兩翼丘陵的方向。

至於正面的通道,則儘可能的向前拓展,同時以火力控制。自己兵力不足,想要在短時間之內在全面搶佔這座工事羣,又要向縱深快速發展,並沒有那個實力。自己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給後續部隊,打開一條向縱深發展的通道,併除掉這個日軍工事羣。

直到進入山體內部,他才發現山體內部的工事,其實比自己想象和判斷的要簡單的多,並不是很複雜。也許是建設的很倉促,雖說整個山體全部打通,但是內部的整體結構只有上下兩層,三條通道。

所有的對外火力點,都夾雜在通道之中。一進入山體內部,甚至幾乎都不用刻意的觀察,這些高低不同的火力點,就可以一目瞭然。當然按照日軍修建工事的一貫特點,即便當初修建的再匆忙,裡面的結構都經過了鋼筋混凝土的加固。

不過因爲施工匆忙,這裡的防炮等級卻是並不高。很多的地方,工程的質量一看就很粗糙,明顯有趕工的痕跡。幾個方向通道的距離也並不是很寬,只能容納兩個人快速的通過,在多一個人就顯得很擁擠。

而且通道里面也不是筆直的一條道,而是利用山體內部自身結構打通出來的。曲曲彎彎的,給滲透進來的部隊,留下了不少的可以利用的隱蔽處。當然這些同樣可以作爲日軍隱蔽的地方,也會給攻擊的部隊帶來一定的麻煩。

至於那些火力點,射界是經過苦心射擊和計算的。但除了六挺重機槍的火力點之外,輕機槍的火力點,大部分只是用汽油桶打通,相互進行連接的。而通道前的火力點,也只是兩個汽油桶的面積,顯得相當的狹窄。

放下正副機槍手之後,很難在進去第三個人。如果被直瞄火炮命中,也就意味着這個火力點便再無啓用的機會。可以說日軍的這個工事羣,規模不算小,火力佈置也經過了縝密的計算。但到處都可以看到倉促施工的痕跡。

既然已經摸清楚了情況,那還等什麼?他的部隊每人一支自動步槍、一支手槍、一把三棱刺刀,一個班兩支衝鋒槍,連裡面還有三支微聲衝鋒槍和三支微聲手槍。裝備和訓練,雖說比不上軍區直屬偵察旅那麼精銳,但是也是受過嚴格的偵察專業訓練。

但這個連長也沒有莽撞,表現的相當穩重,寧可慢一些,也儘可能的避免開槍射擊。採取了逐步滲透,逐次清除。必要的時候以微聲衝鋒槍和微聲手槍作爲掩護,以抗聯偵察兵專用短三棱刺刀徒手解決的戰術。

再加上坑道式的結構,以及每隔五十米就有一盞雖說光線並不明亮,甚至有些昏暗,,但基本上能夠勉強滿足需要的燈,將整個日軍這個龐大工事的內部照的勉強還算清晰,尋找到日軍並不困難。

而在偵察連向日軍工事內部發起攻擊的時候,裡面的日軍明顯並未進入緊張的狀況,除了幾個值班火力點之外,裡面的日軍三三兩兩不是正在一起閒談,就是在蓋着毯子呼呼大睡,並沒有注意到外邊有什麼尋常的動向。更沒有人注意到那個進出通道已經被人打開,敵人已經滲透到了自己的內部。

面對着這樣的情況,這位老兄也自然不客氣。指揮他的部隊,雖說進度並不快,但也平穩的在清除山體的日軍。只是好運總歸還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罩着他們。在清除正面山頂的兩個機槍掩體的時候,一聲槍聲將整個工事羣內的日軍徹底的驚動。

隨即整個工事之內,從之前的一面倒的態勢,直接轉變爲一場混戰。尚未被解決的日軍,在反應過來之後,極力想要將工事內的敵軍清除出去,而滲透到山體內部的抗聯偵察兵,也想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撤離的攻佔這個遏制整個康保日軍築壘地域東北方面的工事羣。

日軍投入的兵力越來越多,但工事內的狹窄地形,卻限制了日軍一次性投入兵力的數量。而帶隊的抗聯偵察連長,直接將兩挺日軍工事內的維克斯機槍,架設到面對工事與日軍二道防線相連接的正面通道之內。

以密集的火力,直接封鎖住這條龍並不寬闊的通道,阻止了日軍從正面投入的兵力數量。而在工事內部,日軍即無法使用擲彈筒,也無法拉開散兵線。整個通道被兩挺維克斯機槍,封鎖死死的。

同時打破不許開槍的禁令,命令已經接近兩翼山頭的部隊,以火力開道向兩翼快速的推進,在最短的時間攻佔側翼這兩個山頭,掩護大部隊上山。而在戰鬥之中,他的部下嚴格的訓練,以及手中的速射武器佔了大便宜。

日軍的三八式步槍,在這種狹窄的空間之內,轉個身子都費勁。打一槍需要拉一下槍栓的射速,也限制了火力的發揮。而對於抗聯手中的衝鋒槍和短小的多的自動步槍來說,這種情況卻是正可以發揮他們的最大火力優勢。

利用通道內彎彎曲曲的地形,手榴彈加上自動火力開路,基本上遭遇不到什麼太大的阻力。即便遇到敵軍架設機槍抵抗,基本上距離都不算遠。一顆致命菠蘿,就完全可以解決日軍的一個機槍陣地。

好像從來沒有想象過敵軍會打到工事內部的日軍,整個工事之中只有正面有通向縱深的通道。在中路被奪取之後,兩翼工事內的日軍,幾乎相當於成了甕中之鱉。外面的援軍進不來,裡面的人衝不出去。

儘管兩翼的日軍傾盡全力,也根本就擋不住抗聯的這種以三人作戰小組,交替掩護的同時,以手中速射武器掩護全力開路的戰術。儘管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在可以開槍之後,向兩翼推進的速度遠比原來要快的多。

在與正面利用接到通報的部隊,尋找到缺口突進來採取前後夾擊的打擊之下。在槍響不到十分鐘,兩翼山頭便被幹淨利索的拿下。雖然還有殘敵利用角落或是地形在負隅頑抗,但基本上已經無法影響到全局。這些殘敵,只需留下部分兵力清剿便可。

而在正面從縱深增援過來的日軍,在屢攻不下的情況之下,推出來的一門三七速射炮,試圖解決掉這兩挺以交叉火力,封鎖了整個通道的機槍。一炮還沒有來得及開,就被偵察兵使用火箭筒,搶先一步直接連人帶炮給炸的粉碎。

山體內部打成一片,日軍的這個規模並不小的工事羣,被滲透進來的一個連攪合的七零八落。而山下已經接到報告的蘇英奇,則利用這個機會,使用捆紮在一起的爆破筒和炸藥,在日軍那個真假雷場之中直接打開三條通道,指揮兩個連的兵力立即上山。

一個連的兵力,沿着突破口快速的向兩翼方向展開。另外一個連加強一個排,則立即搶佔山腳下的日軍縱深陣地,並儘可能的向南發展,拓展準備防禦空間,爲日軍肯定會展開的反擊做好準備。

而最後一個步兵連,抽調出兩個排,向滿德堂一線展開,準備阻擊那個方向的日僞軍增援兵力之外。這兩個排在必要的時候,還準備作爲全軍的總預備隊使用,準備在必要的時候,用到最關鍵的位置。

對於蘇英奇來說,既然這邊槍聲已經響成了一片,他原計劃採取的隱蔽突擊滲透的戰術,已經無法在進行下去。如果這個時候在拖延下去,就真的耽誤事情了。等到日軍援軍抵達搶佔山上表面陣地,那麼之前的努力將會全部付之東流。

至於工事羣內部的戰況,蘇英奇根本就沒有過問。那裡現在已經插不進去腳了,在投入兵力已經無任何的意義。再下去部隊,只能是徒增加傷亡數字。在還要防備身後滿德堂據點的日僞軍的情況之下,他沒有那麼多的部隊可以這麼浪費。

至於下一步的作戰,在登上這座丘陵頂端,看到縱深日軍的防線態勢之後,蘇英奇則就已經不準備按照原有的計劃執行了。這裡正處於兩部日軍的結合部,也是十幾裡之內日軍防線的制高點。

站在這裡,日軍由北向南的整個縱深,以及密密麻麻的工事羣、火力點幾乎一覽無餘。甚至舉起望遠鏡,在白天的時候,都能看到康保城。自己只有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向縱深發起攻擊,可以說肯定會遭遇到日軍重兵攔截。

有了這個制高點,這個方向對於日軍來說,遠比對面發起佯攻的方向重要的多。與其打到尖刀捲刃,這麼一點有生力量耗盡,還不如利用日軍絕對不會放棄這裡的態勢,將日軍重兵吸引過來,爲其他方向突擊,創造一個最佳的條件。

對於有着在關內打游擊的時候,長時間都是獨立活動,使得在作戰之中獨立意識很強的那段經歷的蘇英奇來說,從來就不是那種死板的執行作戰計劃的人。他指揮作戰,往往會根據形勢的變化而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做出最有利的調整。

也正因爲這一點,他當年才能在阿魯科爾沁旗一戰,將深入日軍縱深的二團以及配屬部隊給基本上帶了出來。同樣是因爲這個作戰風格,戰前他纔要求楊繼財,不要給他定那麼多的條條框框。

而在眼下原有的作戰計劃,已經從有利轉變爲不利的情況之下。他迅速的調整部署,準備以這裡的地勢以及日軍原有的工事,將整個康保一線的日軍防禦重點,由東南方向吸引到東北方向來。

在這裡,日軍的火力點可不單單都是向前的。在這道丘陵地帶的背後,日軍還修建了大量向後的火力點。這樣,一旦突擊部隊只要沒有徹底的消滅這裡的日軍兵力,即便突破阻擊,在向縱深發展的時候,也會遭遇到前後火力夾擊。

第六十五章振奮人心第九十二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常的魯西北戰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慧蘭與袁芷若第二百七十三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不正常第一百零九章 餘波之花絮第一百八十四章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九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4)第247章 您必須休息第二十八章 沉得住氣第四百六十七章 王光宇的幻覺第四百三十三章 老子的嗅覺不一般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三百八十章 不是什麼好消息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葉熊治的感覺第三百六十四章 習慣從對方角度去琢磨第一百二十七章 軍火倉庫 (1)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一百九十六章全線反擊第四百五十三章 王光宇的擔憂第四百零四章 江北的新要求第三百五十章 酒醉迷情第三百四十章 新東北大學第三百零六章 沉住氣,再穩一穩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四百七十二章 作繭自縛的日軍第三百八十四章 楊震的新要求第二百五十七章 被炸垮的七十聯隊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關係第九十七章 思路第251章 坦克劈入戰第二百六十九章 別無選擇第九十一章 槍桿子裡面出強權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其昌的要求第三百一十二章 動了真怒的楊震第四十九章 試探一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子第六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1)第一百八十五章 血肉雙城(六)第二百零六章 挖空心思的杜開山第二百九十六章 撤離第一百五十一章 風雲突變(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變生肘腋第二百一十一章 東寧要塞第二百一十二章 這個任務我接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攔截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二百二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四百四十五章 變生肘腋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山英太郎的努力第二百二十七章 韓仁和的猜測第三百一十九章 日軍的嘗試第三百七十三章 是我們與日本人拼命第一百七十八章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三十章 毀滅 (2)第二十一章 行動(1)第一百九十七章 要區別對待第三百八十七章 終於有動靜了第四百零五章 軍銜風波第九十三章 攻堅戰術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致命的弱點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戰的風險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二百二十章 老鐵山水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五十三章 一拳打在腰眼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駒林的野望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進(1)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過夠癮的杜開山第四百一十六章 撞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十八章 谷壽夫的節操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下(7)第三百零二章 美國人會自己找來的第三百零三章 軟柿子?第十七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下(3)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略調整第二百九十七章 難以爲繼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看該處分的是你們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一百零五章 斬草除根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個男的多好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關真是一關第五十五章 馬春生的三個要求第四百三十二章 二十三師團的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收買第七章 被先開刀的第十師團第二十八章 只能口頭傳達的密令第一百六十四章 羅斯眼中的救命稻草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能不打的原因
第六十五章振奮人心第九十二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常的魯西北戰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慧蘭與袁芷若第二百七十三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不正常第一百零九章 餘波之花絮第一百八十四章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九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4)第247章 您必須休息第二十八章 沉得住氣第四百六十七章 王光宇的幻覺第四百三十三章 老子的嗅覺不一般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三百八十章 不是什麼好消息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葉熊治的感覺第三百六十四章 習慣從對方角度去琢磨第一百二十七章 軍火倉庫 (1)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一百九十六章全線反擊第四百五十三章 王光宇的擔憂第四百零四章 江北的新要求第三百五十章 酒醉迷情第三百四十章 新東北大學第三百零六章 沉住氣,再穩一穩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四百七十二章 作繭自縛的日軍第三百八十四章 楊震的新要求第二百五十七章 被炸垮的七十聯隊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關係第九十七章 思路第251章 坦克劈入戰第二百六十九章 別無選擇第九十一章 槍桿子裡面出強權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其昌的要求第三百一十二章 動了真怒的楊震第四十九章 試探一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子第六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1)第一百八十五章 血肉雙城(六)第二百零六章 挖空心思的杜開山第二百九十六章 撤離第一百五十一章 風雲突變(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變生肘腋第二百一十一章 東寧要塞第二百一十二章 這個任務我接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攔截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二百二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四百四十五章 變生肘腋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山英太郎的努力第二百二十七章 韓仁和的猜測第三百一十九章 日軍的嘗試第三百七十三章 是我們與日本人拼命第一百七十八章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三十章 毀滅 (2)第二十一章 行動(1)第一百九十七章 要區別對待第三百八十七章 終於有動靜了第四百零五章 軍銜風波第九十三章 攻堅戰術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致命的弱點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戰的風險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二百二十章 老鐵山水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五十三章 一拳打在腰眼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駒林的野望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進(1)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過夠癮的杜開山第四百一十六章 撞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十八章 谷壽夫的節操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下(7)第三百零二章 美國人會自己找來的第三百零三章 軟柿子?第十七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下(3)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略調整第二百九十七章 難以爲繼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看該處分的是你們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一百零五章 斬草除根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個男的多好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關真是一關第五十五章 馬春生的三個要求第四百三十二章 二十三師團的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收買第七章 被先開刀的第十師團第二十八章 只能口頭傳達的密令第一百六十四章 羅斯眼中的救命稻草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能不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