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能不打的原因

知道自己這一仗,在黨內、軍內引起很多誤解和非議的楊震,他在表面上可以不在乎任何人的非議。但其實在內心,楊震的壓力很大。他也知道在中央,主席和老總同樣承擔着很大的壓力。

今天在老總這個寬厚長者的面前,他索性也就來一個竹筒倒豆子,將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自戰役發起之後,尤其是東北戰場戰事進展日漸殘酷,部隊傷亡數字幾乎每天都在快速增加。這個壓力,即便是對於楊震這個心堅如鐵的人來說,也承擔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重壓。

新上任的東北人民政府主席,就多次找到楊震,詢問此戰駕駛來的這麼大,有無這個必要。對於這位主席的再三要求縮小戰役規模的要求,楊震也不是不理解。一場大戰下來,徵兵、徵糧,以及大量傷殘戰士的安置,讓地方政府多少有些不堪重負。尤其是這個時候打仗,後方勤務帶來的壓力,對春耕生產的影響極大。

而且戰役結束之後,作戰區域的收拾也會讓地方政府極爲頭疼。這位黨內老資格的工人運動領袖,黨內爲數不多的經濟方面專家,在奪取新京之後,第一時間便考察了新京,以便做好戰後恢復工作。

但一到新京,看着眼前已經不能再稱之爲城市,甚至連殘垣斷壁都稱不上。別說工業基礎,就連民房都沒有剩下一座的一片廢墟,當即讓這位黨內經濟專家一聲不吭的便離開。此刻的新京,已經沒有什麼可視察的了。

這位東北人民政府主席離開新京之後,直接趕到通遼找到楊震。雖說話說的很是剋制,但話中的意思也很清楚的告訴楊震,如果這種局面和慘烈持續下去,東北現有的經濟和工業,將會徹底的消失。如果東北工業打光了,他楊震就算建設的再多,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不僅僅是新京,還有新京周邊的主要糧食產區。春耕在即,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今年不僅無法從這些地方徵集到糧食,反倒還是要從北滿老根據地抽調大量的糧食,賑濟新區的戰爭災民。這對現在的東北人民政府,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再加上黨內和軍內,很多人都不同意他將攤子一下子鋪的這麼大。搞工業建設搞那麼大的攤子,投資幾乎快要將東北財政拖垮。一旦後續建設跟不上,在軍費與教育經費開資浩大的情況之下,將會徹底的拖垮整個東北的財政。

眼下又有很多保守一些人,認爲他在軍事上張的口子,實在有些過大。兵力平均分配到兩個方向,違反了集中兵力的原則。尤其是此次晉北作戰,副總指揮與軍委的幾個參謀長都不贊同。

對戰役發起的規模,也頗多的微詞。有人甚至認爲楊震過於狂妄了,對日軍過於輕視了。在行動配合的力度上,除了太行軍區那位四方面軍的老首長,以及直接受益者晉綏軍區之外,其他的方向過於遲緩。

部隊集結的速度始終很不理想,行軍的速度甚至有些磨磨唧唧。只是中央三令五申,纔開始被動的配合。雖說早就開始着手部署,但實際行動上卻總是慢半拍。這些問題,都給楊震帶來了相當的壓力。

只是有些事情,他當主席可以說起。但是對於其他的幹部,在有些人見都沒有見過,比如那位副總指揮,他甚至很難明言。這是需要大量時間去說服的,但他那有那個美國時間一個個的去做工作?

如今當着老總的面,重壓之下的楊震就好像一個受了很大委屈的孩子,見到了一直疼愛自己長輩那樣,將心中所有的事情一股腦的都宣泄了出來。有些事情說明白了,總比總是這麼稀裡糊塗下去好的多。

“單單就爲了能夠保證北滿工業建設的順利進行,這一仗我們也就不能不打,也不得不打。哪怕就是付出再大的代價,這一仗也得打下去。不打,就沒有一個穩定的建設環境,就沒有一個可以充分給我們發展的天地。”

“不拿下新京以及新京以南、四平街以北的地區,我們的防空縱深依然相當的不充足。日軍的轟炸機,從新京起飛一個小時之內,就可以抵達整個北滿根據地各個地方。到哈爾濱,甚至只需要半個小時。”

“去年秋季作戰之後,整個新京已經成爲深入我們根據地的一塊毒瘤。不挖掉他,整個後方不安穩。而時間、穩定,這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一次轟炸可以毀滅一個鋼廠,而我們建設一個鋼廠卻需要幾年,甚至更多的時間。”

“更何況,我們在安達地區建設的油田,已經完成開發和基礎建設。再有兩個月,便即將進入正式的投產。而這個油田的面積,幾乎佔據了整個大小興安嶺之間的嫩江平原。南至扶余、遼源境內,北至大小興安嶺的結合部。”

“其近期的儲量,按照目前保守的判斷和估計,絕對不會低於蘇聯在巴庫油田的儲量。而遠景儲量判斷,則相當高達近百億噸。如果充分開發出來,幾年之內石油產量將完全可以超過戰前的蘇聯。”

“從試鑽產出的原油質量來看,是最容易提煉的輕質低硫原油。那裡的石油質量和產量,完全可以滿足日本人所有的需要。尤其是質量,是最符合日本國內煉油工業所需的輕質原油。而且距離日本本土,也是最近的。”

“老總,眼下日本人雖說佔據了東南亞荷屬東印度羣島的油田,但畢竟還要經過遙遠的海運回國。特別是幾乎經過了整個中國沿海,這些石油以及產品,才能運輸回國。路線不僅漫長,而且相當的危險。”

“相對於有着強大海軍的美國人來說,如果有需要他們隨時可以掐斷這條海運路線。儘管美國人到目前爲止,水面艦艇和飛機很難深入到被日軍嚴密封鎖的中國沿海。但美國人還有着大量的潛艇,一旦採取德軍在一戰和現在採取的潛艇絞殺戰,日本人即便奪取了東南亞的油田,也很難安全的運回國內。”

“老總,我說的不是誇大事實,而是美國人必然會採取的一種手段。美國人對日本的弱點,看的很是清楚。戰場上取勝,從來都是不擇手段的。尤其是西方人,他們是壓根就不會去做宋襄公。”

“戰爭已經爆發,美國人還會有所顧忌嗎?而且這些,對於日本人自己來說,也同樣是很清楚的。只不過他們自持有着世界第三的強大海軍,而並不是很在乎。但一旦美國人對其原油運輸線,展開潛艇絞殺戰,海上運輸損失慘重。”

“而其身邊又發現了一個世界級的大油田,雖說在敵軍的手中控制着,但是這個對手的持續作戰能力並不強。老總您想日本人會怎麼做?我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妄加判斷,這是肯定會發生的事實。”

“有了這個前提,窮途末路的日本人,會不會在飢不擇食的情況之下投入重兵,試圖重新奪回北滿。以便能在必要的時候,保證自己的石油供應?尤其是在海上運輸風險過大,損耗量過大的情況之下,日本人會不會對我們動手以解決自己的困境?”

“日本人是以海軍立國的,沒有了石油他們的艦艇和飛機,就是一堆廢鐵。中國東北到日本本土的運輸距離,不僅比從東南亞運輸要近的多。而且一路上除了朝鮮海峽之外,基本上全部都是陸路運輸。周邊又有着便捷的鐵路線,在安全上也相當有保障。”

“雖說也要經過朝鮮海峽,才能抵達日本本土。但朝鮮海鮮的距離,要比從東南亞到日本本土的距離可是短了不止一半。而且以日本海軍的能力,即便是在眼下主要兵力都投入到了太平洋戰場上。但是他們依舊有能力保證日本近海,以及朝鮮周邊海域的安全。”

“最關鍵的是,日本人對我們的弱點很清楚。他們清楚的知道單憑北滿一地,是無法支持我們長期戰爭消耗的。尤其是持續戰爭潛力,根本就無法與美英相比。雖說他們在我們手中連吃敗仗,但是他們認爲如果投入重兵,就算拼人力也會將我們消耗乾淨。就算美英給我們再多的武器裝備,沒有了使用者又能如何?”

“老總,這個油田不開發,我們根本就無法保證戰時石油供應。我們的對外通道,都掌握在蘇聯人的手中。這次蘇聯人扣押的只是我們的裝備,那麼如果下次他們扣押了我們的油料供應怎麼辦?”

“短時間之內,我們沒有補充的坦克和火炮,我們的戰鬥力不至於下滑太多。但是一旦油料遲遲得不到補充,那麼我們的後勤以及大部分的技術兵種將陷於癱瘓。現有的各種重裝備以及航空裝備,將無法進行任何的作戰行動。”

“沒有了可靠、充足的油料供應,我們就是有再多的現代化裝備,又有什麼用?人口基數不足,可徵兵員過少。人力不足,只能用火力補充。但現代化的裝備,又離不開現代化的工業支撐。尤其是大量的卡車、坦克、飛機,離開了油料補充,就是一堆沒有任何作用的廢鐵。”

“這件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去年我們戰事正緊的時候,我們途徑蘇聯進口的油料,卻被扣押在蘇聯港口。只能在形勢對我們還相當有利的情況之下,不得不終止作戰。因爲單靠畜力和人力,根本就無法滿足我們的後勤保障。單靠步兵進攻,我們的戰損也將倍增。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異於是飲鴆止渴。”

“但將這片油田開採出來,又會使得北滿重新成爲日軍的重點進攻目標。老總,您讓我們怎麼辦?是開採還是不開採?單靠小米加步槍,我們是根本就守不住北滿根據地的。一旦北滿根據地丟失,那麼我們將再一次成爲無根之萍。”

“與其到時候被動防禦,還不如一次性的將關東軍徹底的打疼,讓他們終其一世不敢在向北窺視一眼。將戰線儘可能的向南推,保證我們後防足夠的縱深。同時奪取新京周邊的產糧區,爲今年華北可能會出現的大旱做好應變的準備。”

第十五章一個難纏的對手第四十一章 冀中之戰(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場難啃的戰鬥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進(1)第一百五十四章 圍魏救趙的日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三百四十一章 真的很累第一百四十四章 消失的四十八師團部第三百二十三章 讓他們多流一些血第八十章 我們要給與足夠的信任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兩個選擇第九十九章 你將來可以做外交部長第三百二十四章 北野高津的價值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二百五十五章 誤會第三百九十章 兩頭蠢驢帶來的危害第248章 勸解第一百三十一章你有些過於機械第三百九十七章 匪患第二百一十九章 旗幟應該怎麼樹?第二百五十三章 提前埋下的伏筆第二百八十章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信任第五十一章 關東軍的誘餌第三十九章 生死之線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刺激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值得的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九十五章 小分隊第二百一十章 莫斯科一九三九第一百八十五章 劉長順第一百九十八章 日軍的苦心佈置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第二十八章 只能口頭傳達的密令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三百七十三章 女飛行員第六十三章 秘營(2)第一百零七章 餘波中的餘波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內打老鼠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一百一十一章 突破國境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慧蘭與袁芷若第一百一十六章 轟炸前的準備第二百一十三章 最關鍵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五章 燈下黑第八十五章 我們不挑食第四百一十六章 撞擊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七十四章處置第一百九十七章 只能打着看第一百零一章 恐怖的一幕第九十章 別樣的動員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急紅眼的大本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混亂和轉變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範圍迂迴穿插第一百零六章 餘波的後續發展第一百三十八章 險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狗咬狗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二百八十二章 漏算的一點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受歡迎的蘇制火炮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三百七十八章 但是這是有前提的第三百五十章楊震的思維與眼光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佈任命第三百二十四章 氣質上的差別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三百一十四章 穩重一點應該的第七十三章 血色殘陽(1)第一百四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14)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補牢的關東軍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三百四十四章 胡思亂想第三百三十二章 談話之決不允許第九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4)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六十三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七十章 奇襲葦河(1)第四百四十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一百六十四章 羅斯眼中的救命稻草第三百二十八章楊震真正的需要第二百八十四章 嚴格保密第七十三章 這他媽的就是一個陷阱第一百一十五章 石頭落地第224章 總部的回覆第九十八章 錙銖必較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三章 開始着手準備第一百三十一章你有些過於機械第五十三章 酒井康的野望第三章 開始着手準備第五十三章 遇險(2)
第十五章一個難纏的對手第四十一章 冀中之戰(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場難啃的戰鬥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進(1)第一百五十四章 圍魏救趙的日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三百四十一章 真的很累第一百四十四章 消失的四十八師團部第三百二十三章 讓他們多流一些血第八十章 我們要給與足夠的信任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兩個選擇第九十九章 你將來可以做外交部長第三百二十四章 北野高津的價值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二百五十五章 誤會第三百九十章 兩頭蠢驢帶來的危害第248章 勸解第一百三十一章你有些過於機械第三百九十七章 匪患第二百一十九章 旗幟應該怎麼樹?第二百五十三章 提前埋下的伏筆第二百八十章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信任第五十一章 關東軍的誘餌第三十九章 生死之線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刺激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值得的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九十五章 小分隊第二百一十章 莫斯科一九三九第一百八十五章 劉長順第一百九十八章 日軍的苦心佈置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第二十八章 只能口頭傳達的密令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三百七十三章 女飛行員第六十三章 秘營(2)第一百零七章 餘波中的餘波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內打老鼠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一百一十一章 突破國境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慧蘭與袁芷若第一百一十六章 轟炸前的準備第二百一十三章 最關鍵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五章 燈下黑第八十五章 我們不挑食第四百一十六章 撞擊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七十四章處置第一百九十七章 只能打着看第一百零一章 恐怖的一幕第九十章 別樣的動員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急紅眼的大本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混亂和轉變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範圍迂迴穿插第一百零六章 餘波的後續發展第一百三十八章 險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狗咬狗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二百八十二章 漏算的一點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受歡迎的蘇制火炮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三百七十八章 但是這是有前提的第三百五十章楊震的思維與眼光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佈任命第三百二十四章 氣質上的差別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三百一十四章 穩重一點應該的第七十三章 血色殘陽(1)第一百四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14)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補牢的關東軍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三百四十四章 胡思亂想第三百三十二章 談話之決不允許第九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4)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六十三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七十章 奇襲葦河(1)第四百四十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一百六十四章 羅斯眼中的救命稻草第三百二十八章楊震真正的需要第二百八十四章 嚴格保密第七十三章 這他媽的就是一個陷阱第一百一十五章 石頭落地第224章 總部的回覆第九十八章 錙銖必較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三章 開始着手準備第一百三十一章你有些過於機械第五十三章 酒井康的野望第三章 開始着手準備第五十三章 遇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