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

楊震將看似對商業有一些瞭解袁芷若留了下來,聽聽自己與李延平的談話,以便爲此次談判能夠提出一些必要的建議。至於這個袁芷若爲什麼會懂得這些,而且哪來的這麼高外語水平,楊震卻是沒有問。

要知道,這麼流利的英語和法語,還精通日語和俄語,這就說明這個女孩至少常年受到過類似的教育。在現在一般學校不開這種課程的情況之下,也就說明她肯定有自己別的受教育途徑。而最有可能的就是聘請了外籍家庭教師,這可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受的起的。這個女孩子出身恐怕會不簡單。

但對於這個女孩子究竟什麼樣出身,楊震卻是沒有問,更沒有去打聽。因爲他知道,既然能通過東北局的審查到自己身邊工作,想必其背景和資料東北局也有一定掌握。更何況,楊震也不是那種唯成分論的人。

資本家的孩子未必就是壞人,同樣貧下中農的孩子也不見得都是好人。紅軍自從成立到現在,那些吃不了苦叛逃的,或是受不了酷刑拷打叛變的,可還真沒有幾個資本家和地主家庭出身的人。而且楊震從內心裡面,也很反感唯成分論。

留下袁芷若後,楊震轉過頭對正在看袁芷若翻譯過來資料的李延平道:“政委,按照中央提供的資料上邊顯示,我還是決定將這三億美金儘可能的花到購買軍工生產設備,以及引進必要的生產線上。”

“我認爲引進的重點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鍊鋼廠,這個是必要的,也是我們急需的。我們不能總是依賴江北提供炮彈鋼以及原料用鋼。二是一些我們急需的化工產品生產線以及軍工設備。三是載重卡車的生產線,四就是飛機以及發動機生產線。”

“這幾樣都是我們一定要談成的,也是必須的。隨着部隊的擴編,除了對卡車等後勤裝備依賴性更強之外,彈藥的消耗也越來越大。此次戰役到目前爲止,進行了才一半。原有的彈藥儲備,尤其是炮彈儲備已經消耗近六成。”

“兵工廠歇人不歇機器的加班加點,停下所有武器裝備的生產,全力生產彈藥,也只能勉強滿足目前部隊日常輕彈藥消耗量。至於炮彈,在產能不足的情況之下,只能動用我們原有的儲備。”

“而生產彈藥所需的炮彈鋼、火炸藥以及彈殼銅,又必須以黃金和現匯從江北進口。這不僅極大的消耗了我們本就不富裕的財力,也對生產發展壯大是一個極大的制約。這對我們今後發展極爲不利。”

“解決軍工原料,尤其是生產彈藥和裝備所需的鋼材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迫在眉睫。江北雖然已經對我們出售了合成氨的工廠,並配合我們已經完成基建,即日便可以投產,解決了我們生產無煙火藥的部分原材料。”

“但是鋼鐵廠這種軍工生產最基本,也是最上游的原料生產設備,卻是始終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拒接出售。而鋼材對於一個國家的軍工生產能力確實最關鍵的。一天不能解決鋼材來源,我們的脖子還還在對手的手中卡着,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至於武器彈藥,一是美國人不見得會出售現役的裝備給我們,即便我們想買也不見得能夠買得到。二我們現在使用的裝備口徑已經過於繁雜,根本沒有必要再增添一種我們並非是必要的口徑了。”

“我們手頭使用的輕武器,除了數量最大的德系的七九口徑和日系的六五、七七口徑之外,數量不少的還有法式的八毫米口徑和蘇制的七點六二毫米口徑。除了這些大衆貨之外,還有不少的意制六五口徑,以及同樣在使用的英制七七口徑。”

“而日式彈藥之中的七七口徑彈藥,又有兩種不通用的子彈。意制六五口徑與日式六五口徑又不存在通用的可能性。而美製的口徑又與我們原來使用的裝備口徑不同,我們一旦購買,會給我們已經壓力很大,已經是很繁瑣的後勤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三,我們現有的武器裝備,包括儲備在內,已經足夠使用一到兩年的。至少是眼前沒有必要再動用寶貴的外匯和資金,去購買我們並非急需的輕武器。更沒有必要讓我們本來已經很複雜的輕武器,更加複雜化了。最關鍵的是這些輕武器,也並非是最先進的。”

“而我們從江北購買以及繳獲的軍工設備大多都是使用多年的二手貨,原材料消耗大,而且產能低下。我們現在有八部子彈機,按照設計能力,在滿載的情況之下,每天可以生產彈藥四十萬發,而實際上連三十萬發都不到。

“七五山野炮彈生產線和迫擊炮彈生產線也存在着同樣的情況,根本達不到最大的生產能力。還有一部分機器設備老化嚴重,產能極爲低下不說,對原材料消耗和浪費也大,已經是必須淘汰的產品。”

“現在江北提供的合成氨生產線已經建成,我們可以大量的生產硝酸和硫酸等無煙火藥原料。也就意味我們將來可以自行製造大量的彈藥原材料,而不用在受限制於人。所以我認爲我們一是要引進一批新式的軍工設備,來加強這些已經是很陳舊的二手設備。”

“按照中央提供的資料上顯示的抗戰以前以及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外購同樣類型的設備單價來看,在不影響其他物資採購的情況之下,我們至少可以新增添十部以上的子彈機、無煙火藥碾壓設備,以及各種炮彈的生產線。”

“如果談成的話,按照我們心中規劃,我們可以在一年之內達到日產子彈五十萬發以上的生產能力,年產子彈的規模至少要在億發左右。七五山野炮、各種口徑迫擊炮彈在百餘萬發左右,一百毫米以上口徑炮彈產量達到五十萬發。

“按照這個生產標準,可以在保證日常作戰消耗的同時,還能達到一定的儲備量。按照我心中的兵工規劃,我們至少要在明年年中達到輕武器生產原料全部自產。而彈藥累積生產基數,要每年達到滿足三次大型會戰的需要。至於武器彈藥,我的意思就不購買了。而我們同樣急需的飛機?”

說到這裡,楊震嘆息了一聲道:“儘管希望不大,但是我們還是努力吧。不算作戰期間,單單就軍工廠以及大後方,我們就需要大批的戰鬥機保護。沒有空中保護傘,我們的軍工廠建立的再大、再好,也只是人家手裡的一盤隨時可以砸碎的菜。”

“美國人也是現實的,再他們與日本人還沒有真正的翻臉情況之下,我們進口原廠美國飛機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這個飛機生產線,一定要想方設法打成。至少發動機的生產線,一定要談成。”

“還有,不管能不能談成這些項目,我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現在就着手開始進行廠房的勘測與建設,以及對工人的培訓。我們去年在秋季戰役之前,便建設了一批工廠廠房,使得合成氨工廠才能在幾個月之內完成建設,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經驗。”

“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我們到時候纔不至於陷入被動。寧肯讓這些建好的廠房長草,也不能到時候弄的手忙腳亂。寧願廠房等設備,不能設備等廠房。鋼鐵工業有特殊性,但是其他設施,還是要打好提前量的。還有,給正在江北洽談引進坦克生產線的總指揮發報,今年下半年的水泥和鋼筋的進口量至少要翻上一番。”

“不管能不能談成,我們今年下半年,都要有一個基建的高峰。還有,儘量進口一批速幹水泥,江北沒有就想辦法轉口進口。另外苯的進口量還要增加,至少在目前的基礎上要翻上一番。”

李延平聞言點點頭道:“老楊,這事你就下決心吧。別看你足不出戶,對於外界的瞭解,和世界形勢變化的掌握,可比我強得多了。我們幾個儘量的配合你。不過對於中央提出的向美國選派留學生的看法,你是怎麼考慮的。”

楊震沉默了一下後道:“給中央回電,按照目前的形勢看,我們可以與美國人談。但有一點請中央考慮,在美國人不一定提供獎學金,以及我們現有的財力要儘可能的投入到軍工以及基礎建設,還有東北局要負擔一部分留蘇學生生活的情況之下,派遣留學生去美國適合否?”

“在資金來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之下,我們有無能力以及必要的財力,支撐派遣留學生的費用。美國人不可能接受我們與江北達成的以貨易貨的交易模式,而單以現金支付能力來看,我們必須要考慮承受能力。還有國民政府以及美國人會有什麼看法,會不會對我們今後的工作帶來一定的被動”

“另外,選派留學人員我們該如何管理?是按照目前在蘇留學生的管理模式,還是採取國民政府的散養方式。在學成之後,是立即回國,還是先利用美國優良的條件做研究,在恰當的時候再回國這都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事情。”

“我的建議是在財力可以支撐的範圍之內,選派一些留學生,但是不要全部由東北局選拔,大部分應該由中央抽調。一旦我們談成,由關內出發爲好。我們選派對外留學生,應該一分爲二。對美留學生,應該以關內選拔爲主。對蘇的留學人員以關外,也就是東北本地選拔爲主,關內選拔爲輔。”

“至於科目,則儘量選擇流體力學、材料學、航空工程研究、機械以及物理等一系列理工類爲好。選擇這些科目,爲我們今後在抗戰勝利,建立我們自己的全國政權後,發展我們自己的科學技術做好準備。”

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腐拒變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的敵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第四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七章 被先開刀的第十師團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本營的判斷失誤第四百三十五章 危害第二十八章 決斷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二百九十三章 雷厲風行第十六章大本營的最低要求第三百四十八章 解決問題的根本第七十一章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三百四十五章 肉疼的社會部長第二百零七章 楊震也有坑人的時候第二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嗅覺第一百九十一章 七十二師團的覆滅(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航空兵提出的建議第三百三十四章 揭開面紗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攻方向第三百一十六章 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對手第一百五十一章 面和心不合的僞蒙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些話只能我說第263章準備迎接最困難的時候第四百六十三章 造化弄人的結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摸一摸他的底牌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鐵原戰場的僵持第一百八十九章 吃撐到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影子部隊第三百二十八章楊震真正的需要第四十五章 處 置第二百零三章 感覺與惱火第一百三十三章 小妹的誤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3)第一百一十九章 並不被楊震看好第二百一十六章 還是判斷失誤第二百五十五章 西線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內首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一十一章 老帥的憂慮第九十六章 楊震不滿意的原因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軍之應對策略第一百六十五章 背後隱藏着什麼?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們秋後算賬第二百八十四章 嚴格保密第八十三章給我一個孩子第七十八章 重中之重第三百八十九章 有意識的暴露第一百七十一章 可能存在的變數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四章史上最黴的穿越(4)第一百六十六章 最新的情況第九十五章 反覆爭奪第四百五十七章 國崎登的猶豫第七十一章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第十章 自信的波田重一第六十四章 瀨戶啓二的心思第二百四十八章 整訓第三百一十八章 賭一把第四十八章 蹊蹺的事情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何以報德?第三百一十三章 那就再做足一點第四百一十五章 混亂的局面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慧蘭與袁芷若第九十一章 蜂蜜山前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致命的問題第八十九章 誘餌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後餘波之衝突第一百二十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悲催的關東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楊震的算計失誤第三百零五章 騎兵營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第九章 日軍無弱旅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震南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那一聲久違的呼喊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三百四十九章 層層扒皮第三百二十二章 他們不會殺你的第三百二十九章 談話之兩難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擊得手立即脫離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只用火力和他們說話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耗幹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空中絞殺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賭徒性格第三百二十二章 無翻盤的可能第四百二十八章 陰溝裡翻船第三百二十六章 艱難的遷移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槍引起的感嘆第四百七十一章 機會難得
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腐拒變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的敵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第四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七章 被先開刀的第十師團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本營的判斷失誤第四百三十五章 危害第二十八章 決斷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二百九十三章 雷厲風行第十六章大本營的最低要求第三百四十八章 解決問題的根本第七十一章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三百四十五章 肉疼的社會部長第二百零七章 楊震也有坑人的時候第二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嗅覺第一百九十一章 七十二師團的覆滅(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航空兵提出的建議第三百三十四章 揭開面紗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攻方向第三百一十六章 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對手第一百五十一章 面和心不合的僞蒙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些話只能我說第263章準備迎接最困難的時候第四百六十三章 造化弄人的結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摸一摸他的底牌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鐵原戰場的僵持第一百八十九章 吃撐到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影子部隊第三百二十八章楊震真正的需要第四十五章 處 置第二百零三章 感覺與惱火第一百三十三章 小妹的誤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3)第一百一十九章 並不被楊震看好第二百一十六章 還是判斷失誤第二百五十五章 西線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內首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一十一章 老帥的憂慮第九十六章 楊震不滿意的原因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軍之應對策略第一百六十五章 背後隱藏着什麼?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們秋後算賬第二百八十四章 嚴格保密第八十三章給我一個孩子第七十八章 重中之重第三百八十九章 有意識的暴露第一百七十一章 可能存在的變數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四章史上最黴的穿越(4)第一百六十六章 最新的情況第九十五章 反覆爭奪第四百五十七章 國崎登的猶豫第七十一章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第十章 自信的波田重一第六十四章 瀨戶啓二的心思第二百四十八章 整訓第三百一十八章 賭一把第四十八章 蹊蹺的事情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何以報德?第三百一十三章 那就再做足一點第四百一十五章 混亂的局面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慧蘭與袁芷若第九十一章 蜂蜜山前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致命的問題第八十九章 誘餌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後餘波之衝突第一百二十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悲催的關東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楊震的算計失誤第三百零五章 騎兵營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第九章 日軍無弱旅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震南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那一聲久違的呼喊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三百四十九章 層層扒皮第三百二十二章 他們不會殺你的第三百二十九章 談話之兩難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擊得手立即脫離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只用火力和他們說話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耗幹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空中絞殺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賭徒性格第三百二十二章 無翻盤的可能第四百二十八章 陰溝裡翻船第三百二十六章 艱難的遷移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槍引起的感嘆第四百七十一章 機會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