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章 固陽

472章 固陽

(汗,不好意思,放大家鴿子了,跟編輯商量好的是11號爆發,之前時間弄錯了。推遲一天,不好意思。今本來答應的今天6更算到明天,另外明天加明天至少6更,合計12更。萬一在等的書友們不要再等了,早點休息吧。)

李杜,刑佔清陪着姜立一連轉了固陽,三間房鎮的工事。

“總體上還算是不錯的,歸綏讓日軍佔去了,不過真等到日軍到打這一帶,可就是寸土必爭了。”

姜立戴着皮手套的手在厚石的磚牆上捶了一下。對於李杜,刑佔清姜立還是信得過的,都是從亂世中掙扎過來,若是貪財怕死之輩,當初也不會選擇參加奉天會戰,更不會選擇碾轉萬里,經蘇聯來到西北。不過西北此時已經建立起了一套體制,軍事委員會已經派出過幾波人員對塞北的防禦工事定期視察,檢測報告此時在姜立的車裡便有一份。姜立不過是隨便看看,也不會比那些一直侯在這裡的專員更有發言權。姜立此行北上,不過是宣示西北對於綏遠的重視,倒不是說姜立一來,就能真的將眼前看到的都瞭然於胸了。

“司令放心,若不是已經將歸綏的人員大多撤離下來了,日軍想要攻佔歸綏,還真不見得有容易。包頭可是未來西北的鋼鐵中心,斷然不容有失的,日軍想要進佔包頭,還差點火候。”

自信地道,第5集團軍撤出歸綏的時候,兵力上還是相對充裕的,只是隨着天氣的嚴寒,後方的物資運輸越發的困難,另外初佔歸綏時,也確實缺乏有效的防禦工事,若是退守到包頭周邊一帶,西北在包頭經營了些時日,西北軍經營過的陣地。可不像日軍攻打忻口時,只能用些簡易的沙袋佈防。碉堡,兩米深的戰壕,雷場一應俱全。哪怕還沒有構建完善。但也不是一些國*軍構建的簡易防線可比。再說包頭靠近寧夏與陝北,西北軍的增援也可源源不斷地抵達,也不會出現後援斷絕的情況。刑佔清自然是回覆得底氣十足。

“你這個傢伙,要是不伸手向我討援軍說話還能這麼硬氣,也就不枉我到綏遠來一趟了。”姜立指了指刑佔清。

“沒有援軍。我可不敢說這大話。晉綏軍這次是被打殘了,太原一下,日軍進入陝西的部隊就能反戈一擊,說不定後面綏遠打起來規模比起忻口還要大呢。”刑佔清臉上一陣尷尬地道。

“那就去看看咱們未來專門生產援軍的地方。”姜立聞言哈哈一笑,讓警衛員繼續驅車。

“這裡離小固陽可遠着呢。”李杜看天色道,“這天氣也不甚暖和,要不先喝幾口再去?”

“不用了,現在趕到那邊,天色剛好黑一會,那邊我可讓蘭州那邊的老廚子整了些好酒菜。就等咱們過去就席了。”姜立看了一下懷錶,“看完這邊,我還得趕回去,你們還指望我留下來嗖你們一起來個綏西保衛戰?”

“真要是司令留下來指揮,那也是不錯了。當初在奉天跟日軍幹架的日子,可一直都記憶猶新呢。”一直跟在旁邊的張虎卻是嘿然一笑,張虎跟張楚九一樣,也是從特戰隊裡面出來了,不過張楚九去了機械化旅,張虎作爲姜立唯一帶過的徒弟。卻是留在了警衛旅。負責起姜立的安全工作。此時這裡是第5集團軍的勢力範圍,前前後後都是負責護衛的十幾汽車士兵,另外還有西北戰車工廠新生產出來被命名爲雪豹1的輪式裝甲車,就算是有敵人。也未必能跟得上這支車隊的速度。能跟得上這支車隊的速度,但在這些雪豹裝甲車的面前,也無異於以卵擊石。高攻高防的坦克趕不上雪豹裝甲車,除非動用空軍還差不多。雪豹輪式裝甲車剛出現,可着實讓李杜,刑佔清等人震撼了一把。

“你個小滑頭。司令留在綏西打仗,虧你說得出口。”李杜笑罵一聲,然後又感慨一聲道,“不過回想起來,當初在奉天那一仗真叫一個慘烈呢。何其悲壯,何其難忘。數遍民國立國以來數十載,再無一戰能有當時之壯闊。”

“真要是當初有靠山,我也不願意攤上這一爛攤子事。可惜了,往事不可追啊。”姜立撫掌一笑。

若是一個人坐悶車,時間便有些難捱。不過在幾人的說笑中,時間過得也快,汽車的車燈照得老遠。行了一段的黑路,行進到固陽的粗鋼廠。遠遠的仍然可以看到固陽這邊的鋼鐵廠一片燈火通明,哪怕已經是黑夜降臨,廠門口仍然人來車往。大量的勞力或是用馬趕力,或是開着卡車,拉着大量的糧食,或者是其他物什進廠。而且堅硬的路面兩側,仍然有大量的勞力頂着黑夜,在鋪設鐵軌。這些勞力大多是戰爭時期逃難到西北的難民。

在戰爭時期,這些失去了自己家園的人,此時只圖能有口飯吃,對於他們來說,只要不是生活在日軍的朝不保夕的統治之下,哪怕是辛苦一些,也不算什麼大事。亂世人不如太平狗。這些人裡面相當一部分人都是從戰亂地區逃過來的。對於眼下雖然辛苦的生活,已經算是滿意了,畢竟這些人的家室大多已經得到了安置。

也正是在這樣三班倒的工作強度,原本至少要一年半才能鋪設到包頭的鐵軌,硬是隻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便給鋪過來了。當然,這也是西北早先建好的鐵路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否則單是將這大批的物資弄過黃河就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

“司令,你們可算來了。”吳之佑是從天水鋼鐵廠那邊抽調過來的骨幹,此時便直接負責固陽這邊鋼鐵廠的生產工作。

“怎麼,還擔心我們在半路上被打劫了?”姜立下到地上蹬了蹬腿,晚上坐車,坐久了氣血也有些不通暢,“帶路吧,這一路上空着肚子,就準備到了這裡海吃一頓。”

“酒都熱了幾回了,就等司令你們過來。走吧。”吳之佑是藏式毅的外甥,跟姜立也打過幾次照面,彼此不算陌生,連忙在前面帶路。

李杜,刑佔清也沒想到一同就餐的還有兩位搞地質的學者,還有六七名學生,看到姜立,李杜等幾人,也是激動得不知所已。

“坐吧,都坐。你們都是西北,是民國的功臣。別看咱們這些當兵的在百姓面前看上去威風,沒有你們這些在後面揮汗如雨的知識分子,還有廠外那些連夜築路的百姓,咱們在日軍面前可直不起腰板來。”姜立看到這些看上去還有些拘謹生澀的學生。戰亂年代有殘酷,可同樣,這些學生的赤誠之心卻也是分外可貴。(。

153章 西撤333章 猶太人206章 上海3541章 軍議455章 天眼計劃434章 中原野戰軍團137章 爭議212章 光學廠7章 計劃變化566章 豫北1501章 處女戰178章 四馬拒姜戰賀蘭完242章 董時進楊開道488章 災難現場173章 機械採買1159章 整編邵力子140章 美國人撤離374 戰平津746章 擴大方向321章 一觸及發161章 楊虎城行蘭州67章 入城2580章 潛龍151章 風小了57 人才計劃271章 長城抗戰13534章 鬆馳92章 奉天戰役13526章 交手2432章 對戰2158章 收編2傲嬌女48章 奉天戰役2368章 戰平津653章 奉天戰役7339 綏遠1243章 天水事變1595章 到坦克再也開不了的地方41章 文官屯1391章 南苑4538章 火蛇488章 災難現場53章 奉天戰役7199章 擊殺438章 雄州鎮2564章 失利309章 捉拿39章 排兵佈陣41章 文官屯1178章 四馬拒姜戰賀蘭完6章 狙殺態度391章 南苑498章 撫順261章 長城抗戰6348章 軍械156章 送上門的好處409章 消滅21章 攔截逃將571章 野狐嶺血狐嶺401 潘毓桂225章 上海18274章 石油化工463章 狙擊579章 騰龍戰機301章 東北軍的分化25章 逝去的參謀長353章 西北合併389章 南苑215章 血色918760章 各方反應264章 明剿暗援294章 軍工進度128章 慘烈戰場370章 空降536章 爭議21章 攔截逃將42章 文官屯228章 固執的守護413章 綏遠準備261章 長城抗戰6104章 鉅額收穫349章 西安事變580章 潛龍483章 急轉直下342章 文官屯2403章 再入四川2367章 戰平津5202章 採買維克斯坦克2569章 火蛇火蛇575章 諾門坎395章 採購123章 進長春311章 意圖川北171章 四馬驅姜戰賀蘭958章 厚顏無恥549章 機會時間440章 麻煩540章 至洛陽330章 戰略西移520章 湘江01242章 董時進楊開道
153章 西撤333章 猶太人206章 上海3541章 軍議455章 天眼計劃434章 中原野戰軍團137章 爭議212章 光學廠7章 計劃變化566章 豫北1501章 處女戰178章 四馬拒姜戰賀蘭完242章 董時進楊開道488章 災難現場173章 機械採買1159章 整編邵力子140章 美國人撤離374 戰平津746章 擴大方向321章 一觸及發161章 楊虎城行蘭州67章 入城2580章 潛龍151章 風小了57 人才計劃271章 長城抗戰13534章 鬆馳92章 奉天戰役13526章 交手2432章 對戰2158章 收編2傲嬌女48章 奉天戰役2368章 戰平津653章 奉天戰役7339 綏遠1243章 天水事變1595章 到坦克再也開不了的地方41章 文官屯1391章 南苑4538章 火蛇488章 災難現場53章 奉天戰役7199章 擊殺438章 雄州鎮2564章 失利309章 捉拿39章 排兵佈陣41章 文官屯1178章 四馬拒姜戰賀蘭完6章 狙殺態度391章 南苑498章 撫順261章 長城抗戰6348章 軍械156章 送上門的好處409章 消滅21章 攔截逃將571章 野狐嶺血狐嶺401 潘毓桂225章 上海18274章 石油化工463章 狙擊579章 騰龍戰機301章 東北軍的分化25章 逝去的參謀長353章 西北合併389章 南苑215章 血色918760章 各方反應264章 明剿暗援294章 軍工進度128章 慘烈戰場370章 空降536章 爭議21章 攔截逃將42章 文官屯228章 固執的守護413章 綏遠準備261章 長城抗戰6104章 鉅額收穫349章 西安事變580章 潛龍483章 急轉直下342章 文官屯2403章 再入四川2367章 戰平津5202章 採買維克斯坦克2569章 火蛇火蛇575章 諾門坎395章 採購123章 進長春311章 意圖川北171章 四馬驅姜戰賀蘭958章 厚顏無恥549章 機會時間440章 麻煩540章 至洛陽330章 戰略西移520章 湘江01242章 董時進楊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