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蒙巴頓

這事當然不會再次發生,因爲張弛把這個情報通過登士告訴了牟田口廉也。

牟田口廉也在知道這個消息後不由喜出望外……雖然他表面上一直在向日軍士兵強調不需要補給只需要精神和意志也能將英帕爾攻下來,但他其實心裡清楚,精神和意志不能當飯吃,人總會有一個極限,所以他其實也在擔心補給方面會出問題最後導致整場戰役的潰敗。這會兒一聽說竟然有這樣的好事,英軍大批的給養正在兵站裡頭存着等着日軍去“接收”,於是哪裡還敢怠慢,當下就改變原有的作戰計劃,將穿插部隊由一個大隊改爲整個第33師團,人數足足增加了幾十倍。

此次33師團穿插的結果讓牟田口廉也以及衆多的日軍將領欣喜若狂……駐守在那兩個兵站的英軍根本就沒想到日軍會突然出現,措手不及之下來不及燒燬物資就潰散了,於是日軍就十分順利的得到了存放在這兩個兵站的大批物資。

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牟田口廉也不由猖狂的放聲大笑:“看來英國人的氣數已盡了,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肯定勝利的日子爲期不遠了!”

“張……”史迪威在電話裡對張弛興奮的說道:“幹得好,日本人果然朝英帕爾發起進攻了,這下英國佬有麻煩了!”

史迪威有些幸災樂禍,因爲一直以來英國人都是抱着保存實力的態度,史迪威知道,英國人是希望中美聯軍能在緬北方向消耗掉日軍主力,然後他們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去“收復”緬甸。

所以,無論史迪威怎麼費盡口舌要求英軍出兵配合中國遠征軍的進攻,英國人的回答就只有一句:“時機不成熟!”

現在倒好。英國人再一次因爲自己的短視而惹禍上身……當然,英國人是不會知道這個禍其實是張弛爲他們惹上的。

“將軍!”張弛回答:“我有些擔心……如果我們太早幫助英國人的話……”

“當然!”史迪威哈哈大笑道:“我會讓英國人吃些苦頭的,然後。我很願意看到英國佬低下他們高貴的腦袋求我的樣子!”

這也正是張弛所希望的。史迪威的性格,就是如果你把方案想好了擺在他的面前。那他是絕不接受的,但如果你引導他想到這個方案,那麼他會毫不猶豫的使用。

事實也正如張弛想的那樣,史迪威並沒有馬上對英國人伸出橄欖枝,甚至有時還找各種藉口刁難英國人一下,這讓史迪威感覺得十分痛快,因爲之前英國人就是利用印度是緬北的後勤補給基地時不時的刁難史迪威,現在卻是風水輪流轉輪到史迪威刁難英國人了。

不過史迪威也不敢做得太過。畢竟英帕爾這地方與駐紮在緬北的中國遠征軍也是休慼相關……若是英帕爾丟了,那麼接下來就是中國遠軍的後勤補給基地雷多,雷多要是落入日軍手裡,那麼中國遠征軍只怕就要像中國那樣只能依靠航空運輸才能得到補給了。

出於這方面的考慮,幾天後史迪威就送了英軍一份大禮,他將原本負責運輸物資到中國的四十五架運輸機調給英軍使用。

正是這些運輸機緊急將被日軍用調虎離山計調到吉大港的十五軍給運了回來……此時的十五軍距離英帕爾已經有三百多公里,而且一路上都是叢林,如果由地面行軍的話需要三星期才能回到英帕爾,但是由運輸機來回運送也就只是幾天的時間而已。否則,英帕爾只有兩個不滿員的英印師。哪裡會擋得住日軍兩個師團的鉗形攻擊。

但這僅僅只是一部份,英國人這下是徹底慌了……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而且還有龐大的適合耕種的土地(注:印度土地面積雖然沒有中國大。但耕地面積卻比中國多),所以印度可以說是英國殖民地中最重要的一個,被英國稱爲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

其原因或許也有印度人更好管理,印度人在印度教的長期薰陶之下早就形成了一種認天命的心態,這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種姓制度,印度人認爲人生來就是分不同等級,不同等級的人就該做好自己的事,而像英國人這樣的殖民者不但沒有被印度人當作敵人,反而被理所當然的當然高種姓人看待。甚至印度人都以會說英語或長得像英國人一樣白爲榮。

所以英國人在印度那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甚至還十分輕鬆的建立起了一支十分龐大而忠誠的英印軍。

像這樣的一個殖民地的確十分難得。也難怪後來蒙巴頓支持甘地領導的印度獨立時,其好友同時也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至死也不原諒他……英國也的確就是在失去了印度這個殖民地之後便一厥不振。再也沒有緩過氣來。

蒙巴頓接手英帕爾的防禦後,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佈署英帕爾的防禦,而是飛到緬甸來向史迪威祝捷。

但是名爲祝捷,實際上所有人都知道蒙巴頓這是在向史迪威及中**隊借兵來了。

史迪威面無表情的看着走下飛機的蒙巴頓……他很不滿意蒙巴頓的排場,帶了十二架戰鬥機護航,這耗費的燃油都夠美國空軍在緬甸上空打一場小戰了。

再看看蒙巴頓筆挺的軍裝及滿身的勳章,史迪威就更是心裡不快,事後史迪威回憶起這件事時,就不滿的對部下發着牢騷:我看到的是一個衣着光鮮的乞丐捧着金碗來向我借錢。

應該說,這是兩人的性格不同。

蒙巴頓講究排場和虛榮,而史迪威往來中緬印時從來都是單人單機,蒙巴頓又是軍銜又是勳章的,而史迪威從不佩戴勳章,甚至連軍銜都沒有,往往肩膀上還會挎着把卡賓槍,再加上他又六十歲,這使他就跟一個賴在部隊裡不退伍的糟老頭似的。

但就是這兩個性格及行事作風迥異的人,卻在緬甸這地方代表着兩大列強……英國和美國。(未完待續。)

第五十九章 增援第六十七章 營長第二百八十七章 轟炸第八百八十七章 固體燃料 二第一百零三章 防守第三百四十八章 轉變第一百六十九章 威脅第九十八章 字跡第三百八十七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設伏第七百四十六章 進攻第一百三十二章 勝利第八十九章 大黃蜂號第七百七十三章 防線第三百四十三章 居安思危第八百三十九章 建議第七十四章 丸山道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反攻第四百一十章 偷襲第六百二十四章 封鎖第四百六十二章 特困生第九百五十七 改進第三百一十七章 訓練第一百二十六章第245章 燧發槍二第五十四章 雷達第七十七章 仁安羌第八十八章 蒙巴頓第一百五十七章 潛艇第五百五十四章 59師團第八百六十八章 混亂第七百章 亞歷山大港第六十章 龍驤號第二十七章 陷阱第八百七十四章 換防第327章 古賀峰1之死第六十五章 小松彌二第三十六章 陷阱第六十七章 禮物第二百七十六章 危險第三章 潰逃第五百四十四章 實驗第一百四十五章 肅清第七百四十五章 齊普第二十章 噪音攻勢第一百六十八章 漸進邀擊第三百二十二章 顧問團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攻第九十章 油田之戰 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少將第五十九章 增援第四十章 突圍 六第八百九十一章 左右逢源第四十九章 顧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四百三十二章 補給計劃第六百九十五章 改編第二百二十四章 好運第一百二十一章 棠吉之戰 十七第四百六十二章 關東軍第五百六十六章 反包圍第五十二章 倉庫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第一百二十二章 勃固之戰第十六章 錯誤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非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裝甲列車 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飛行員第九百零一章 電視第八百二十五章 巴頓第七百四十一章 訓練第七百八十二章 回馬槍一百一十七章 棠吉之戰 十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指揮第八百零七章 軍刀第四十七章 公路橋第302章 戰果第七十一章 高地第四百三十七章 雷達第五百四十七章 東京大轟炸 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取捨第八十四章 英帕爾第183章 新7軍第四百零三章 困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尊嚴第四百五十九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空降作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換裝第八百九十章 生產線 二第298章 平海號第一百二十七章 難得的勝利第五百四十四章 實驗第五百七十三章 裝甲列車第六百六十六章 接戰第四十九章 顧忌第七百一十九章 老兵第八十四章 英帕爾第六百三十一章 人才
第五十九章 增援第六十七章 營長第二百八十七章 轟炸第八百八十七章 固體燃料 二第一百零三章 防守第三百四十八章 轉變第一百六十九章 威脅第九十八章 字跡第三百八十七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設伏第七百四十六章 進攻第一百三十二章 勝利第八十九章 大黃蜂號第七百七十三章 防線第三百四十三章 居安思危第八百三十九章 建議第七十四章 丸山道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反攻第四百一十章 偷襲第六百二十四章 封鎖第四百六十二章 特困生第九百五十七 改進第三百一十七章 訓練第一百二十六章第245章 燧發槍二第五十四章 雷達第七十七章 仁安羌第八十八章 蒙巴頓第一百五十七章 潛艇第五百五十四章 59師團第八百六十八章 混亂第七百章 亞歷山大港第六十章 龍驤號第二十七章 陷阱第八百七十四章 換防第327章 古賀峰1之死第六十五章 小松彌二第三十六章 陷阱第六十七章 禮物第二百七十六章 危險第三章 潰逃第五百四十四章 實驗第一百四十五章 肅清第七百四十五章 齊普第二十章 噪音攻勢第一百六十八章 漸進邀擊第三百二十二章 顧問團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攻第九十章 油田之戰 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少將第五十九章 增援第四十章 突圍 六第八百九十一章 左右逢源第四十九章 顧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四百三十二章 補給計劃第六百九十五章 改編第二百二十四章 好運第一百二十一章 棠吉之戰 十七第四百六十二章 關東軍第五百六十六章 反包圍第五十二章 倉庫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第一百二十二章 勃固之戰第十六章 錯誤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非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裝甲列車 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飛行員第九百零一章 電視第八百二十五章 巴頓第七百四十一章 訓練第七百八十二章 回馬槍一百一十七章 棠吉之戰 十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指揮第八百零七章 軍刀第四十七章 公路橋第302章 戰果第七十一章 高地第四百三十七章 雷達第五百四十七章 東京大轟炸 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取捨第八十四章 英帕爾第183章 新7軍第四百零三章 困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尊嚴第四百五十九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空降作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換裝第八百九十章 生產線 二第298章 平海號第一百二十七章 難得的勝利第五百四十四章 實驗第五百七十三章 裝甲列車第六百六十六章 接戰第四十九章 顧忌第七百一十九章 老兵第八十四章 英帕爾第六百三十一章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