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也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因爲對於大夏也說,它不但代表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辛酸血淚史,更代表着大夏永不妥協,永不放棄的一種精神。
ωwш ▲ttкan ▲C〇
史書記載,在剛剛過去的一萬多年前,一個居住在東海無盡海域彈丸小島國人,越過茫茫大海,盡遣重兵,入侵大夏。
當時的大夏還沒有從長達數萬年的顛沛流離中恢復,所以,兵敗如山倒。
整個大夏八百萬裡疆域多半淪落島人之手。
大夏王國一片生靈塗炭,怨聲載道;無數大夏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不過最後,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大夏人奮起反抗。在高手,武器,裝備都不如人家的情況下,用一條條人命,一道道血肉長城阻擋住島人鐵蹄。
最終在蕭王室痛定思痛的改革領導下驅除了韃虜,收回了河山。
一寸山河一寸血,千萬青年千萬軍。這句話是那場衛國戰爭的最好寫照。
八十年戰爭過去,大夏人口驟減三分一。
每年九月三日,都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因爲歷史上,島國人就是在這一天向大夏投降。
大夏以武立國,所以這一天也是大夏各大軍團選拔青年將領最佳時機。
大夏兵分二十,一二十萬前的落星大陸幾乎無人不知。
雖然如今大夏雄軍猶在,只是早已名副其實。
想當年,大夏以兵法,戰陣,強弩,精兵威震天下,一統大陸。
即便當年被大陸衆勢力攻破國門,但大夏座下兵將並無一人偷生,更無一人投降。
他們浴血奮戰,一路殺,一路逃,殺得大陸衆勢力血流成河,實力大跌。
此戰綿延十多萬年,最後的結果,剩餘衆強元氣大傷,無力再追殺,被迫成立‘戰天盟’,抱在一起取暖。
而大夏從而得到喘息機會,自此偏居一隅,自我療傷。
當然,雖然大夏軍威不在,但編制永存。
這二十軍團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五主戰神獸軍團,這五大神獸軍團獨自成軍,分鎮東西南北中。
各軍團最高領導稱上將軍,正二品。
神獸軍團作爲戰鬥兵團,每個兵團下再轄三軍團,分稱第一、第二,第三軍團。
每軍一百萬人,軍團長領大將軍銜,正三品。
軍團下轄十師團,一師團十萬人,師團長領將軍銜,從三品。
然後,萬夫長也稱統領,轄萬人。千夫長,千人;百夫長、什長、伍長,兵士。
五大神獸軍團只聽命於兩人,一是大夏王蕭無悔,二是大夏唯一上將軍——韓戰老將軍。
麒麟兵團平日拱守望京,其營地就在北門千里琴嶺山脈支脈虎威山山麓,有韓戰在此統軍。
其餘五軍團:銳金、霖木、弱水、烈火,厚土。共計五百萬人。
這五大軍團分兵五十部,不斷的在夏王國轄下六十七郡調防駐守。
嚴格意義上算是大夏王國的預備兵團,或稱地方軍。軍銜同上。
下面簡單的提一下大夏的**部門。它實施的是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中書省負責定旨出命,長官中書令二人,門下省掌封駁審議,長官侍中二人,中書、門下通過的詔敕,經王上裁定交尚書省貫徹。
尚書省職責爲執行,長官大司馬一人,副長官左、右僕射各一人。
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長官尚書,六部分理各種徵政事務,每部又領四司,計二十四司。
三省長官共議國政,執宰相之職,司馬正一品;他們議政的場所叫政事堂。
司馬位高權重。左、右僕射代領尚書省事,亦職爲宰相,從一品。
(小說情節需要,勿對號入座!)
不過現在大夏司馬之職已經名存實亡,早已過了當初它能呼風喚雨、權震朝野的年代。
也許正因爲如此,所以有人才不甘心從而陰謀篡位吧?!
二十一萬三千六百九十九年九月三日。大夏王國,望京城,內城祥龍城,武英殿。
武英殿金碧輝煌,**絢麗,均是鐵木結構。
它頭頂金黃琉璃瓦、腳踩青白石底座,內外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所以看起來威嚴壯觀。
武英殿大多時候是夏王用來舉行小型聚會的地方,每年的九月三日這裡就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因爲無數胸懷抱負的青年,不論他們是出自軍隊還是地方,也不論身份是貴族還是平民;
更不論是他們是星修還是體修,也不論他們是星徒還是階別不一的星修者。
他們都會從四面八方趕至望京城,從而來參加這難得一見的大夏盛會,只想搏一個更好的前途。
學的文武藝,賣得帝王家!
至少這些青年的熱血是值得稱讚,只因爲他們還懂得報效國家。
至於比武的目的有沒有成爲個別人玩弄權術的犧牲品,大多數人都不知。
但每次鬥武大會已經成了各大豪門以及各大軍團大秀肌肉最好時機。
武英殿前早已經築起整整一百座的方形站臺,長寬高各有百丈,雄偉壯觀。
高臺正對面,武英殿前更高的觀武臺上坐的都是大夏王室、朝廷重臣、各界名流以及軍團大佬。
蕭王爺和韓戰老將軍位置最高,但在他們之上還有一座金龍寶座,上面空無一人,那應該是夏王的位置。
再往下是三個老者,他們是王室的夏侯贏、年富貴,王橋三位供奉。
接着就是四大家族、別的豪門、軍隊大佬及各界社會人士。
蕭王爺和韓老將軍點點頭後,如大鵬展翅般飛身而下,直立在最中間的站臺上。
聚氣成聲,傳遍祥龍城。
“夏王爲乾坤劍宗迎戰宗門大會,實爲我修者楷模。我等雖出身卑微,但敢與宗門強者爭鋒,此也是我大夏之傲。”
“世子蕭荻昱辰天縱奇才,卻無故被南離質押十年,此恨難平,只因我夏國弱小。”
“而如今世子已歸,關於他的兵法韜略我無須贅言。現如今,夏王已告知我、韓老戰神、三位供奉、大司馬及萬劍門連蓮宗師:他已決意將大夏王位傳位於世子,並將與十月一日登基爲王。”
“所以在此之前,能有一場奪武大會也是不亦樂乎,我與爾等也是與有榮焉。”
“世子殿下傳令,於本次會武與會人員中,擇取各方英才,爲我大夏再起一軍。軍團名稱——戰狼。”
“希望大家竭盡全力,不要有所保留。”
“世子有令:此次武會前十者,官拜少將軍,封師團長,領十萬軍!”
“最後希望大家比武切記,我們同是大夏袍澤,不可無故致人傷殘,一經發現,絕不姑息!下面,按照原來號牌,到各自站臺列隊等候。”
“比武開始!”
於是大幕拉開,一場場轟轟隆隆的戰鬥,華麗麗的在一百座高臺上同時上演。